商朝歷史人物故事簡介
讀歷史故事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指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歷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人物故事(一)
太戊——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
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孫,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2] (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太戊在位時期,勤政修德,治國撫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國政,各諸侯紛紛歸順,使商朝再度興盛。太戊與太甲、祖乙并稱三示(即三位有貢獻的君主)。太戊死后,廟號中宗,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亳城鄉(xiāng)劉次范村東側(cè))。
太戊,亦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是商王太甲之孫,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太戊在其兄雍己死后,繼承君位,成為商朝第九任君主。太戊繼位后,啟用伊尹之子伊陟 擔任國相。太戊后任用巫咸輔佐朝政,巫咸治理王家政事很有成績,于是寫作《咸艾》和《太戊》?!断贪肥?a href='http://www.zh056.com/zjzongjie/' target='_blank'>總結(jié)巫咸輔佐政事的經(jīng)驗,《太戊》是記述太戊時期的歷史,二書現(xiàn)今均已失傳。太戊曾在祖廟稱贊伊陟,不把他當臣子看待。伊贊謙讓,于是寫作《原命》,希望太戊能發(fā)揚夏禹、商湯的王道。太戊在伊陟和巫咸的輔佐之下,本來開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興盛,各諸侯紛紛歸順商朝,因此尊稱太戊為中宗。 太戊在位75年去世,是商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太戊死后,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亳城鄉(xiāng)劉次范村東側(cè)),由其子中丁繼位。
太戊陵位于河南省內(nèi)黃縣亳城鄉(xiāng)劉次范村東側(cè)。該陵坐落在一處古文化遺址上,也稱“劉次范遺址”,是現(xiàn)今國內(nèi)所存唯一的一處商代王陵。1986年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漢代建陵寢,唐代繼修,北宋開寶七年(974年)重修,明清時期又多次修葺增建。據(jù)《內(nèi)黃縣志》記載,太戊陵在內(nèi)黃縣西南二十五里劉次范村。太戊陵高一丈五尺多,環(huán)繞數(shù)十丈。其廟在陵后,正殿五間,旁有碑亭,廟門二重,前有豐碑。
太戊陵昔日陵外筑城(俗稱皇城),占地4.5畝,內(nèi)筑太戊陵,嬪妃墓,古柏森森,祭碑142塊,還有接官廳等附屬設施。陵區(qū)內(nèi)發(fā)現(xiàn)有仰韶、龍山文化及商代文化層(陶片、石器等),另據(jù)《內(nèi)黃縣志》記載,有明清時代諭祭太戊陵祭文42道。現(xiàn)存開寶七年(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廟碑銘并序》,螭首龜趺,通高6.45米,寬1.6米,厚0.59米,是河南現(xiàn)存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雕刻精湛,書法剛勁,碑文記述豐富,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祖辛——商朝第十四任國
祖辛:生卒年月不詳。在位十六年。甲骨文作“且辛”。在位時發(fā)生九世之亂,使商朝進一步衰落。祖辛,商朝第十四任國王。姓子名旦。生卒年不詳。商王祖乙子。祖乙死后繼位,在位16年,病死。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謚號“商桓王”。
歷史人物故事(二)
箕子——輔佐紂王并建立箕氏侯國
箕子因封國于箕(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故稱箕子。是商末貴族,商紂王的伯父,與微子、比干齊名,史稱“殷末三賢”?;幼粽r,見紂王進餐必用象箸,感紂甚奢,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惫缓髞砩碳q王暴虐無道,整天酗酒淫樂而不理政,揮霍無度。紂王的叔父箕子,見紂王這般無道,苦心諫阻,但屢諫紂王都不聽。有人勸箕子離去,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尹之惡而自悅于民,吾不忍也”?;右姵蓽鶆?chuàng)六百年江山即將斷送在紂王手中,心痛如割,索性割發(fā)裝癜,披發(fā)佯狂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彈唱“箕子操”曲以發(fā)泄心中悲憤。紂見此,以為箕子真瘋,遂將他囚禁起來,貶為奴隸。
紂王末年(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興兵伐紂。牧野決戰(zhàn),紂王兵敗自焚。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覆滅。在這商周變易之際,箕子便趁亂逃往箕山(今陵川棋子山),在箕山(今陵川棋子山)過起一段短暫的隱居生活。箕子利用那些天然的黑白兩色石子擺卦占方,借以觀測天象,參悟星象運行、天地四時、陰陽五行、萬物循變之理。武王滅商建周后,求賢若渴的周武王訪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懇切請教治國的道理。武王向箕子詢問殷商滅亡的原因,箕子不說話,因為他不愿意講自己故國的壞話。武王也發(fā)覺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詢問怎樣順應天命來治理國家?;佑谑潜銓⑾挠韨飨碌摹逗榉毒女牎逢愂鼋o武王聽,史稱箕子明夷。武王聽后,十分欽佩,就想請箕子出山治理國事,重用箕子。但箕子早對微子說過:"商其淪喪,我罔為臣仆(殷商如果滅亡了,我不會作新王朝的臣仆)。"(《尚書·微子》)他不愿作周的順民,因此不肯再出山,武王無奈而走。因怕武王再次來請,箕子乘武王走后,他便迅速率領弟子與一批商的遺老故舊一大批人,匆匆離開箕山向東方而去,從此陵川便留下了箕子履跡的傳說,棋子山也漸漸被人們稱作了謀棋山、謀棋嶺。
歷史人物故事(三)
沃甲——商朝第十五任國王
商僖王(沃甲)子逾,前1355年—前1336年,在位20年。沃甲,姓子名逾,商朝第十五任國王。《世本》作開甲,甲骨文作羌甲,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繼位。在位20年(一說25年),病死,葬于狄泉。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謚號“商僖王”。沃甲,姓子名逾。生卒年不詳?!妒辣尽纷鏖_甲,甲骨文作羌甲,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繼位。在位25年(一說5年),病死,葬于狄泉。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
九世之亂是商朝自商王仲丁后,連續(xù)發(fā)生王位紛爭,又屢次遷都,使王朝中衰、諸侯離叛的事件。這一動亂歷經(jīng)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亂”。九世之亂延續(xù)近百年,直到盤庚遷殷后才最終結(jié)束。
小辛——商王盤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
小辛,商朝國王,姓子名頌,商王盤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盤庚死后繼位,相傳在位21年,小辛,商朝國王,姓子名頌,商王盤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盤庚死后繼位 盤庚之弟子頌 盤庚之弟子頌 。相傳在位21年,病死,葬于殷。小辛繼位后,放棄了盤庚的治國之策,商朝國運又一次衰落。死后小乙繼位。
歷史人物故事(四)
廩辛——中國商朝第26任國王
廩辛,《竹書紀年》作馮辛,姓子名先,是中國商朝第26任國王,前任國王祖甲之子。廩辛以殷為首都,在位6年(《今本竹書紀年》稱他在位四年)他死后由弟庚丁繼位。
廩辛時期,商王朝的職官有中朝任職的內(nèi)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別。內(nèi)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nèi)廷事務官。最高的政務官,是協(xié)助商王決策的“相”,又稱“阿、保、尹”。王朝高級官吏統(tǒng)稱卿士。三公,則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職稱、并不常設。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記載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nèi)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內(nèi)廷事務官是專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又稱仆、御),侍衛(wèi)武官亞,衛(wèi)士亞旅,掌教育貴族子弟的國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衛(wèi)邊境的衛(wèi)。廩辛時期,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點是內(nèi)服與外服的劃分,生活在商周之際的周公曾經(jīng)在《酒誥》中這樣概述其情況:“越在外服,侯、甸、男、衛(wèi)邦伯;越在內(nèi)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
內(nèi)服是商王廩辛直接統(tǒng)治的王畿地區(qū);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轄的地區(qū),這些邦伯分為侯、甸、男、衛(wèi)幾種,其中許多很可能是方國部落首領而臣屬于商者。卜辭所載的侯有近50個,最著名的有倉侯、舞侯、犬侯、侯告、侯專、杞侯等。甸,卜辭稱為“田”,“多田(甸)”即指許多甸職官員。男,在卜辭中稱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盧任等。衛(wèi),作為一種武職,在卜辭中多稱為“多射衛(wèi)”、“多馬衛(wèi)”、“多犬衛(wèi)”等,亦有單稱為“衛(wèi)”者。卜辭和金文所見商朝的內(nèi)服官有五六十種,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舊臣、老臣以及商王的近侍之臣。其中還有負責出納王命的史官。二是“惟亞惟服”。主要是與商王關系密切的軍職官員。三是“宗工”。指負責王室祭祀和某些具體事務的官員。四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諸族與普通民眾的官員。
商王廩辛繼位初,羌方在今陜、甘一帶重又崛起,屢犯商王朝,常使商戍軍遭到很大損失,促使廩辛決定用兵平定西戎。商王廩辛針對羌方武裝力量強悍等特點,戰(zhàn)前進行全面的謀劃和布置,一面命戍軍暫避敵鋒,待機而動,一面組織精銳部隊適時增援抗擊羌方進犯,打散了蠶叢氏部落,蠶叢氏首領被射殺。并派出與王族關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廩辛在位期間,西方一些方國部落不斷攻擾商朝,廩辛發(fā)兵多次征伐,還征調(diào)衛(wèi)、虎、受等幾個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終沒有將方國部落征服。但羌方并未被攻滅,武乙及其后的諸王在位時,仍常與羌方發(fā)生小規(guī)模的沖突。周武王攻紂時,羌方更參加了滅商的聯(lián)軍。
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廣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齊規(guī)則的大片相連的方塊熟田。甲骨文“疆理”的“疆”字,象征丈量和劃出疆界的田地,“田疇”的“疇”字,像田間按行壟犁耕往返轉(zhuǎn)折,這樣的田疇當然不會耕作得很粗放。這些經(jīng)過疆理整治規(guī)則耕作較好并配合有灌溉溝渠的方塊田,就是后來的井田。商王廩辛時,商代使用的農(nóng)具,考古學界一般認為仍以石、骨及蚌制鏟、斧、鐮、刀等為主,偶爾也發(fā)現(xiàn)有一些銅鍤、銅鏟等青銅工具,但不一定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和諸侯國君直接占有,也有分配給近親貴族。其他貴族在封邑內(nèi)也同樣經(jīng)營這樣的田地,不過規(guī)模要小一些。在國都以外,商王經(jīng)常派臣民到比較邊遠的地方去開墾土地。
商王廩辛時在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基礎上,在各個生產(chǎn)部門內(nèi)部分工日趨鞏固和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商代的商業(yè)也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在周滅商后,據(jù)周公說在殷民中有一部分人是“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yǎng)厥父母”。這些人就是從事長途販運貿(mào)易活動的商賈。商王廩辛時商朝經(jīng)濟比夏朝有很大發(fā)展的表現(xiàn):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一相當大,種植的農(nóng)作物有粟,黍,稻,麥等。畜牧業(yè)發(fā)達,飼養(yǎng)六畜,祭祀用幾百甚至上千頭家畜。青銅冶鑄,玉器制作和釀酒等手工業(yè)很發(fā)達。商業(yè)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貨幣。商王廩辛時鑄造作坊商代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比農(nóng)業(yè)更為突出。其中,青銅冶煉技術和青銅器制造工藝的高度發(fā)展,更集中反映了當時手工業(yè)技術水平和時代的特點。在殷墟和鄭州商城遺址,都發(fā)現(xiàn)有為王室所專用的青銅器鑄造作坊。當時,在這些作坊中都有比較細致的分工,有世代從事生產(chǎn)擅長專精技藝的工匠。生產(chǎn)規(guī)模之大和技藝水平之高,是當時世界所罕見的。
歷史人物故事(五)
父丁——孤竹國第七任國君
父丁(名竹猷,孤竹國第七任國君),擔任商朝的貞人和司卜,官至亞官。父丁薨逝時,傳位于子亞微。
孤竹國誕生于商朝初年(約公元前1600年),北方大國,是灤河下游渤海之陽(海陽)最早的王族封賞制諸侯國。它的出現(xiàn),表明冀東、遼西地區(qū)文化已高度發(fā)達。大致說來,孤竹國興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從立國到滅亡存在約940年(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孤竹先民是禮儀之邦、文明之邦,距今約3600余年。孤竹國范圍廣袤,約含概今天太行山以東、內(nèi)外蒙古以及東北和朝鮮地區(qū)。其夏代遺跡無考。商代遺跡、遺物,遍及京津和遼西地區(qū)。近年來,唐山市灤南縣新發(fā)現(xiàn)有關孤竹國重要物證,如帶有玉文字的玉璧、玉圭、玉鉞、玉冠等大量文物。通過文物釋讀佐證了孤竹國中心就存在于灤南大地,從而解決了”孤竹國“中心即”孤竹城“的歸屬問題。千年孤竹迷案終于大白于天下。
姜王后——姜娘娘
姜王后,明代著名作家許仲琳的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別名姜娘娘。商紂王的原配王后,住在中宮,為人賢良,育有二子殷郊和殷洪。因群臣上奏紂王連日不早朝,而勸誡紂王,間接開罪妲己而遭其記恨。后遭妲己設局陷害行刺紂王,被剜目烙手,屈死西宮。后姜子牙封神時,被封為太陰星。
商朝歷史人物故事簡介相關文章:
★ 商朝歷史名人
★ 商朝歷史知識
★ 商朝文化簡介
★ 商朝知識大全
★ 商朝歷史知識
★ 商朝武丁歷史簡介
商朝歷史人物故事簡介
上一篇:10則商朝歷史人物故事
下一篇:中國歷史人物故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