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識點歸納
說起高一地理的要記得知識點,很多同學都會說難很難,的確,相對而言高一地理是高中地理中最難的一部分,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砀咭坏乩碇R點歸納,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知識點歸納
1、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氣的垂直分層及特征。
2、大氣的受熱過程;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及氣壓帶風帶。
3、大氣運動,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4、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副熱帶高壓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伏旱。
知識結構
一、大氣的成分
1、干潔空氣: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氣
3、固體雜質
二、大氣圈的結構
1、對流層
2、平流層
3、高層大氣
三、大氣運動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2、水平運動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
3、水平運動原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四、大氣水平運動受力
1、水平氣壓梯度力:決定原始風向、風速
2、地轉偏向力: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
3、摩擦力:改變風向,減小風速
五、大氣環(huán)流
1、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緯、中緯、高緯
2、季風環(huán)流
(1)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
(2)分布:東亞:溫帶季風氣候;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六、海陸分布影響環(huán)流
1、北半球氣壓帶呈塊狀分布
(1)一月,大陸上是高壓,海洋上是低壓
(2)七月,大陸上是低壓,海洋上是高壓
2、南半球氣壓帶呈帶狀分布
七、常見天氣系統(tǒng)
1、鋒面
(1)冷鋒
(2)暖鋒
(3)準靜止鋒
2、氣旋與反氣旋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內部的結構的研究:由于地球內部的知識主要來自對地震波的研究。
當?shù)卣鸢l(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就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科學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了地球內部的結構。
(2)從地球內部地震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fā)生突然變化,這種速度發(fā)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xù)面。
(3)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xù)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xù)面以下,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xù)面是奧地利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首先發(fā)現(xiàn)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深處,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不連續(xù)面是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面,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所以地球的內部圈層是依據(jù)地震波傳播的突然變化的兩個不連續(xù)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來劃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各外部圈層的概況比較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
高一地理知識點梳理
知識摘要
1、地球內部三大圈層,巖石圈的結構,地殼結構的特點。
2、巖石圈的組成及三大巖類,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及三大巖類之間的關系。
3、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及表現(xiàn);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理解地殼運動及流水、風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
知識結構
一、地球內部
1、地殼
(1)分層
A硅鋁層:以氧、硅、鋁為主,鈉、鉀較多
B硅鎂層:以氧、硅、鋁為主,鎂鐵鈣增多
(2)結構特征
地殼厚度不均和硅鋁層不連續(xù)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巖石圈
1、范圍
2、組成
巖漿巖:花崗巖、玄武巖
沉積巖:石灰?guī)r、頁巖、砂巖
變質巖:大理巖、板巖、石英巖
三、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
(1)類型:變質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
(2)地質構造:褶皺:背斜和向斜;斷層:
2、外力作用
風化、侵蝕、搬運、堆積、重力、化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