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必考知識點分析
高中的語文占了總分的150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而且在未來幾年對語文的重視程度的提升,語文的分值很可能占得更大。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必考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三語文必考知識點分析1
一、通假字
1、無以,則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則廢釁鐘與(本文有多處):與,通“歟”,語氣詞,表疑問
3、王說:說,通“悅”,高興
4、為長者折枝:枝,通“肢”,肢體(一說,折枝,就是折樹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樣
6、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語氣詞,相當于“了”
7、蓋亦反其本矣:蓋,通“盍”,何不;反,通“返”,回、歸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訴”,控訴、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網(wǎng)”,張開羅網(wǎng)捕捉,引申為陷害
1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頭發(fā)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古今異義
1、吾何愛一牛:愛,吝嗇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來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廣到
4、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
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國,指中原一帶
6、然后從而刑之:從而,接著就
三、詞類活用
1、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聞,使動,使……聽到
2、危士臣:危:使動,使……受到危害
3、朝秦楚:朝,使動,使……來朝見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詞作名詞,視力
5、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肥甘,形容詞作名詞,肥美的食物
6、輕暖不足于體與: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暖的衣服
7、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國家;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的國家
8、寡固不可以敵眾:寡,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稀少的國家;眾,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眾多的國家
9、弱固不可以敵強:弱,形容詞作名詞,弱小的國家;強,形容詞作名詞,強大的國家
10、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11、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愛護;老②,形容詞作名詞,老人
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詞作動詞,愛護;幼②,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孩童
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詞作動詞,作榜樣
14、然后從而刑之:刑,名詞作動詞,處罰
15、是罔民也:罔(通“網(wǎng)”),名詞作動詞,張開羅網(wǎng)捕捉,引申為陷害
四、特殊句式
判斷句
1、是乃仁術也
2、夫子之謂也
3、是誠不能也
4、是折枝之類也
5、是罔民也
被動句
百姓之不見保:見,表示被動
省略句
1、臣聞之(于)胡龁曰
2、將以(之)釁鐘
3、將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及(其)陷于罪
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賓語前置句
1、臣未之聞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臣未聞之也”,之,代詞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詞
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賓作用
4、何由知吾可也: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5、牛何之: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牛之何”,此處之是動詞,去、往
6、何以異: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以何異”
7、夫子之謂也:即“謂夫子也”,之,起提賓作用
8、然則一羽之不舉:即“不舉一羽”,之,起提賓作用
9、輿薪之不見:即“不見輿薪”,之,起提賓作用
狀語后置句
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2、構怨于諸侯:即“于諸侯構怨”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
4、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
5、樹之以桑:即“以桑樹之”
主謂倒置句
1、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即“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
2、若是其甚與
五、一詞多義
1、道
(1)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講述)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尚)
(3)道芷陽間行(取道)
(4)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規(guī)律、途徑)
(6)會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誠
(1)誠有百姓者(的確)
(2)是誠何心也(真的)
(3)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真誠)
(4)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3、聞
(1)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使……聽到)
(2)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3)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到)
(4)聞其聲,不忍食其肉(聽到)
(5)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聽到)
(6)聞雞起舞聞風而動聞過則喜(聽到)
(7)(廉頗)以勇氣聞于諸侯(聞名)
(8)(諸葛亮)不求聞達于諸侯(聞名)
(9)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文獻)
(10)(屈原)博聞強識(見聞)
4、是
(1)是誠何心哉!(這)
(2)是乃仁術也!(這)
(3)是以后世無傳焉(這)
(4)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這)
(5)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這)
(6)是心足以王矣(這)
5、蓋
(1)蓋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為什么不)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車蓋,蓋子)
(3)枝枝相覆蓋(遮蓋,掩蓋)
(4)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勝過,超過)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
(6)顏淵、子路侍。子曰:蓋各言爾志?(同“盍”,何不,為什么不)
6、其
(1)其若是,孰能御之?(表假設,如果,連詞)
(2)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表反問,難道)
(3)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測,大概)
(4)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表祈使,還是)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表加強語氣)
(6)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表選擇,還是)
(7)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耶?(表選擇,還是)
(8)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祈使語氣,一定)
六、重要虛詞
之
一、代詞,根據(jù)上下文文意,指代有所不同
1、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代齊桓晉文之事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保民而王的人
3、故民之從之也輕:代保民而王的人
4、“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代后文所說之事,后省“于”,做復指賓語
5、王曰:舍之!:代牛
6、以羊易之:代牛
7、以小易大,彼惡知之?:做這件事的原因
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代別人心思
9、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之,霸道,即指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10、我雖不敏,請嘗試之:代王道
11、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代王道
12、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代一般人民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之,指五畝之宅。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代指推行王道卻沒有統(tǒng)一天下的人(事)15、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指示代詞,譯為“這(類)”1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指示代詞,譯為“這(類)”二、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11個)1、臣固知王之不忍也。2、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3、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4、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5、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6、故民之從之也輕
高三語文必考知識點分析2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一詞多義:
心--因事順心(心愿)既自以心為形役(內(nèi)心)
夫--問征夫以前路(名詞)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
故--故便求之(所以)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故交,朋友)
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么)
而--門雖設而常關(表轉(zhuǎn)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古今異義:
(1)于時風波未靜風波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尋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親戚
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幼稚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倒裝句
(1)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到哪里去)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構后置)
(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構后置)
(5)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6)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3)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為:稚子于門候)
4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2)以心為形役(為,被)
《歸去來兮辭》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這些句子中的“以”有時作介詞,有時作連詞。辨清楚這些“以”到底是介詞還是連詞,對以后的學習和做題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詞性和含義(作用)。
1、既自以心為形役(介詞,把)
2、舟遙遙以輕飏(連詞,表修飾)
3、問征夫以前路(介詞,往)
4、引壺觴以自酌(介詞,表承接)
5、云無心以出岫(連詞,表修飾)
6、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
7、請息交以絕游(連詞,表并列)
8、樂琴書以消憂(連詞,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
幾點規(guī)律:
1、“以”作介詞時,后邊往往跟著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而且它常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這個介賓短語又常常作后置的狀語。
2、“以”作連詞時,表關聯(lián)作用,也就是說,它有連接前后項的作用,而前后項或者是動詞,或者是形容詞,很少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即便是,也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的。更為重要的是,“以”作連詞時,作用相當于“而”。也就是說,用作連詞的“以”可以用“而”替換。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詞還是連詞,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看“以”后邊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是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而且是不是作狀語的(在文言中“以”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后置狀語)。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換。如果能,它就是連詞;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詞。上例中的“既自以心為形役”“問征夫以前路”“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又都是作狀語的(其中后兩句是狀語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換,因而判定它們都是介詞。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連接的都是形容詞或動詞,又都能用“而”替換,所以是連詞無疑。
高三語文必考知識點分析3
1、《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為該書序幕之一,通過林黛玉的所見所聞,對賈府這個封建大家族做了具體的介紹,人物刻畫、環(huán)境描寫都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小說的藝術特色。
2、曹雪芹,名霑(zhān),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大約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確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證。在“曹雪芹印”中有這樣一首詩:我也曾金馬玉堂,我也曾瓦灶繩床。你笑我名門落拓,一腔惆悵,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間、世態(tài)炎涼!襤裳藏傲骨,憤世寫群芳。2、關于《紅樓夢》
3、《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全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和腐朽本質(zhì),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坝诘考t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白肿挚磥斫允茄?,十年辛苦不尋?!??!读主煊襁M賈府》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精彩篇章,是全書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見所聞,對這個封建大家族進行了介紹。這一節(jié)除了環(huán)境描寫,最主要的作用還是通過不同的描寫手法刻畫了賈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場,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環(huán)境描寫細致真實,人物語言個性鮮明,動作描寫生動形象。標題點出了中心事件,題眼是“賈府”──全書的典型環(huán)境。
4、《祝?!愤x自《彷徨》(《魯迅全集》),是魯迅的代表作,《祝福》關注的是一位下層農(nóng)村婦女祥林嫂創(chuàng)傷累累而又麻木愚鈍的心靈世界,一以貫之地體現(xiàn)了魯迅關注農(nóng)民命運、反對封建壓迫的主題,代表了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藝術成就。
5、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隨后連續(xù)發(fā)表《孔乙己》《藥》《故鄉(xiāng)》等小說。1921年寫成小說集《阿Q正傳》,成功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寫成小說集《吶喊》,為現(xiàn)實主義的新小說奠定了基礎。其后又發(fā)表了《祝福》等小說和《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野草》等散文?!八?一二”大屠殺后,憤然辭職,定居上海,專門從事寫作,研究馬列主義,成為馬列主義的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先后主編刊物和寫作優(yōu)秀雜文《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友邦驚詫”論》等。
6、《祝?!肥囚斞傅男≌f代表作之一,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從一個啟蒙知識分子“我”的視角,以倒敘的手法,追述了底層婦女祥林嫂悲劇的一生,通過祥林嫂的藝術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摧殘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7、《老人與?!饭?jié)選自《外國短篇小學選(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硬漢子”形象。小說節(jié)選的是從鯊魚出現(xiàn)到老人回到漁港的部分,作品中充滿象征意味的故事,簡潔洗練的文風,生動的心理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海明威爐火純青的敘事藝術。
8、厄納斯特.海明威(1899—1961),生于鄉(xiāng)村醫(y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出生入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tǒng)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厄內(nèi)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tài)度產(chǎn)生過更大的影響?!彼Q海明威為“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沒有女人的男人》,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中篇小說《老人與?!贰短栆采鹆恕贰队械暮蜎]有的》《喪鐘為誰而鳴》《渡河入林》,特寫《西班牙的土地》等。作品具有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風格,是開一代文風的語言藝術大師。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9、《老人與?!穭t側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點在于表現(xiàn)哲理,在藝術上更多地運用了現(xiàn)代派的表現(xiàn)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滿象征意味。小說主人公桑地亞哥只是一個命運乖戾的漁夫,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斗的過程中,他表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勝利者,他是一個永不言敗的硬漢子,象征人類戰(zhàn)勝自我、永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的象征;而“大海”“鯊魚”象征著神秘的命運與不可知的世界。寫鯊魚之兇猛和殘暴主要為了烘托桑地亞哥的剛毅、頑強。
高三語文必考知識點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