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概括
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看管式”的自習,“命令式”的作業(yè),要逐步培養(yǎng)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概括,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概括一
一、地球內部
1、地殼
(1)分層
A硅鋁層:以氧、硅、鋁為主,鈉、鉀較多
B硅鎂層:以氧、硅、鋁為主,鎂鐵鈣增多
(2)結構特征
地殼厚度不均和硅鋁層不連續(xù)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巖石圈
1、范圍
2、組成
巖漿巖:花崗巖、玄武巖
沉積巖:石灰?guī)r、頁巖、砂巖
變質巖:大理巖、板巖、石英巖
三、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
(1)類型:變質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
(2)地質構造:褶皺:背斜和向斜;斷層:
2、外力作用
風化、侵蝕、搬運、堆積、重力、化學作用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概括二
1、群島是彼此距離很近的許多島嶼的合稱。群島也有大小之分,在許多在群島中往往也包含著許多小群島,如馬來群島就包括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東南群島、西南群島、馬魯古群島等。若島嶼的排列成線形或弧形,習慣上又稱為“列島”,如我國的長山列島、澎湖列島等。
2、世界上主要的群島有50多個,分布在四個大洋中。太平洋海域中群島最多,有19個;大西洋有17個,印度洋有9個,北冰洋海域中有5個。世界上的一個群島是位于西太平洋海域原馬來群島,整個群島有大小島嶼2萬多個,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來、文萊、菲律賓、東帝汶等國。東西寬4500千米,南北長3500千米,總面積240.7萬平方千米。島上山嶺多,地形崎嶇;地殼不穩(wěn)定,常有地震火山爆發(fā)。海峽較多,是東南亞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
3、除馬來群島外世界上較大的群島有: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北冰洋海域的加拿大北極群島,面積130萬平方千米;位于太平洋西部海域的日本列島,面積37.75萬平方千米;位于大西洋東北部的不列顛九島,面積32.5萬平方千米;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菲律賓群島,面積29.97萬平方千米;位于大西洋西北部的西印度群島,面積24萬平方千米。
4、世界上最小的群島是位于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北部的托克勞群島。它由3個珊瑚環(huán)礁組成,面積僅有10平方千米,可以稱得上是“袖珍群島”了。
5、我國的主要群島有長山群島(又稱長山列島)、舟山群島、廟島群島、膨湖列島,以及南海海域中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其中舟山群島面積,由大小600多個島嶼組成。舟山群島附近,是我國的漁場。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概括三
一、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理解記憶]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xù)性好
修筑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fā)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xù)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xiàn)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管道運輸
運具和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貨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煤漿及其它礦漿。氣體不揮發(fā),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xù)性強,平穩(wěn)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晝夜不停,運量很大。
管道運輸要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
二、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fā)展趨勢:
分一種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及不同地域的綜合運輸網。
發(fā)展趨勢:交通運輸不僅日益網絡化、國際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專業(yè)化
三、[理解記憶]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qū)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條件和地質條件)2、社會因素(人口和城市)
3、經濟因素(主導因素和決定性因素)4、技術因素(作保障)
a.影響鐵路的建設的區(qū)位因素:經濟、社會因素成為決定性因素。以京九鐵路為例(1、合理布局交通網,2、促進沿線經濟的發(fā)展,3、維持香港的長期穩(wěn)定和繁榮,4、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
b.影響公路的建設的區(qū)位因素:修筑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那些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2、盡量少占農田耕地,處理好與城鎮(zhèn)發(fā)展的關系。
e.港口建設的條件:港口的區(qū)位不僅要受到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的影響,還要受到陸域條件(如筑港條件、腹地條件)的影響。上海港的主要區(qū)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的一個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區(qū)沿黃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建設提供了條件,長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航行的空間,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積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為依托。
四、重要的交通運輸網[記憶]
1、鐵路網(文科要求)
五橫:
京包-包蘭隴海-蘭新線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濱洲-濱南昆
七縱
京滬京九京哈京廣焦枝-枝柳寶成-成昆蘭青-青藏
2、修建鐵路的意義作用:
政治戰(zhàn)略意義--(1)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2)有利于鞏固國防安全。
經濟意義--(1)促進資源開發(fā),變資源優(yōu)勢為經濟優(yōu)勢;(2)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促進沿線經濟發(fā)展。(3)完善交通鐵路網
四、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狀況:(1)合理規(guī)劃城市道路,完善道路網(2)以自行車代步出行(3)禁止大貨車進市中心,在市中心小汽車實行單雙日行駛制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概括四
1產業(yè)活動所具有的區(qū)位特征與產業(yè)部門的科技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
2與自然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最為密切:農業(yè)(種植業(yè)、林業(yè)、牧業(yè)、漁業(yè))和礦業(yè)(石油在地質歷史時期生成)其開采活動受石油礦藏狀況和運輸條件的限制。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較少的是工業(yè)生產(由于需降低省成本,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都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
與地理環(huán)境條件關系不大的是商業(yè)和服務業(yè)(主要面向消費人群)3P52
4生產協(xié)作類型:某種產品生產過程中多道工序之間的聯(lián)系(布匹的生產)相對獨立的零部件廠的生產聯(lián)系(汽車生產)
5工業(yè)聯(lián)系——工業(yè)集聚——工業(yè)地域:類型一:自發(fā)和規(guī)劃建設類型二:傳統(tǒng)(礦產)資源新興(硅谷,中關村)技術和資金——規(guī)模效益
6商貿聯(lián)系:區(qū)際貿易(更密切,自然資源,資本,技術,產品,勞動力,信息,市場)國際貿易(存在關稅,貨幣匯率,制度差異,貿易壁壘等)7現(xiàn)代物流業(yè):產生原因:滿足區(qū)際間物資源流動的需要作用P55
8科技與信息加強的意義:提高企業(yè)的運營效率與經濟效益,增強發(fā)展后勁。9技術的擴散類型:近鄰擴散、等級擴散、位移擴散。10我國紡織業(yè)的“產業(yè)集群現(xiàn)象”原因P58
第二節(jié)農業(yè)區(qū)位因素與農業(yè)地域類型
1農業(yè)區(qū)位因素一自然因素P60
1光照:影響因素(緯度、海拔、氣候)——年輻射量;對農業(yè)的影響(農作物的地域分布)
2熱量:活動積溫(指標):對農業(yè)的影響(產量、種類、耕作制度、栽培方法)3土地:接近水源、城郊土地(城郊農業(yè),高效農業(yè))、土地類型、土地肥力4地形;坡度與高度
第4/5頁
5水源
二技術經濟因素P611勞動力
2技術裝備和生產技術(良種培育、耕作技術、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蟲害防治等)——提高勞動生產率
3種植方式:單作、間作、套作、混作、連作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三年五熟、一年三熟等——落實作物布局的具體形式三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影響產品價格,農業(yè)類型與規(guī)模
2交通運輸:條件改善和保鮮冷藏技術的改善(影響園藝業(yè)、乳畜業(yè)、商品農業(yè))3農產品消費狀況4政府政策
2綠色農業(yè):特征(無污染、無公害)和核心(綠色)及根本途徑(更新傳統(tǒng)觀念、依靠技術進步、降低生產成本、注重生態(tài)經營)3農業(yè)專業(yè)化與綜合發(fā)展是相互促進的。
4幾種常見的農業(yè)地域類型:熱帶種植業(yè)農業(yè)、地中海式農業(yè)、混合型農業(yè)和商品化農業(yè)P63-64
5集約型農業(yè):勞動集約化、資金集約化(生產資料投入為主)、技術集約化6亞洲水稻的種植特點P65
7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種植和牧羊業(yè)(混合型)
8水稻種植業(yè)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降水豐富的地區(qū),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亞、南歐的部分地區(qū)、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qū)和南美洲北部。
9我國的水田(平地水田、梯田水田)和旱地(平地旱地、坡地旱地)P66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概括五
日本
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度N—45度N);3.關東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一)自然地理特征
1.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2.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1.27億)
3.海岸曲折,港灣優(yōu)良——神戶、橫濱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4.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
5.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是活火山
6.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qū)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較均勻,氣溫的年較差較小。多梅雨、臺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海洋性強的原因:島國,深受海洋的影響,沿岸有強大的日本暖流流經,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
★主要氣候類型:本州島中部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
★日本群島東西兩岸的降水季節(jié)分配有何不同?原因?
?、俣荆何鞅奔撅L經日本海攜大量水汽,受日本西岸地形抬升產生大量地形雨,降水較多,東岸則是背風坡。
②夏季:東南季風從海洋上來,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而西部是背風坡。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但自然災害損失卻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①日本為島國,位于亞洲大陸的東側,經常受到臺風、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的影響;
?、诘靥幪窖蟀鍓K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是火山、地震的多發(fā)區(qū):
?、蹥夂驗榧撅L氣候,在不穩(wěn)定的季風環(huán)流控制下,多水旱等氣象災害;
?、艿匦我陨降貫橹?,多發(fā)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萑毡救丝诔砻?,經濟發(fā)達,單位面積資產密度大。
7.礦產貧乏,是世界上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福山:日本臨海型鋼鐵工業(yè)(類似還有法國的福斯、敦刻爾克,意大利的塔蘭托,中國的寶山)
8.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于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木材資源較豐富的原因:多山地;多火山,土地肥沃;亞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有利于樹木的生長;合理的森林采養(yǎng)制度。
(二)發(fā)達的經濟
1.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fā)達的三極之一”
2.經濟發(fā)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內市場狹小、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島國多良港。
3.揚長避短,發(fā)展經濟。對外貿易發(fā)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4.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業(yè)區(qū)。(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yè)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qū)。----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為什么日本將“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
因為日本所需的工業(yè)原料,特別是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馬六甲海峽,許多產品的出口也經過馬六甲海峽。
主要工業(yè)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5.工業(yè)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因為太平洋沿岸老工業(yè)區(qū)呈“飽和狀態(tài)”。
6.發(fā)展方向:大力發(fā)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發(fā)展高科技產品。
地位:是世界上經濟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部門齊全,產品在國際上占重要地位。
與中國的貿易:
從中國輸入: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
向中國輸入:鋼鐵、電子產品以及其他工業(yè)品。
7.農業(yè)和漁業(yè)
人多地少,采用農業(yè)生產方式采用小型農業(yè)機械,側重于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fā)展,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細作,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多種在平原地區(qū),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qū)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yōu)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日本為什么成為世界上海洋漁獲量較多的國家?
沿海溫帶大陸架廣闊,又有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漁業(yè)資源豐富;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船隊和近海捕撈船隊,海上捕撈能力強;日本沿海養(yǎng)殖業(yè)發(fā)達;魚產品消費量高,市場需求大。
★日本的經濟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日本的經濟特征是:
a經濟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現(xiàn)代化程度高;
b經濟結構以工業(yè)為主,農業(yè)不占主要地位;
c對外依賴性強,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產品銷售也依賴國際市場。
★日本的工業(yè)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懶戶內海沿岸?
a日本國內礦產資源貧乏,所需礦產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b日本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出口國外。
c充分利用島國多良港的優(yōu)勢。
d工業(yè)布局在沿岸可利用廉價的海運,便于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限度地降低產品的成本。
(三)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科學城——筑波(聞名世界的高科技中心)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高新技術為主的新興工業(yè)區(qū))
印度
1.臨海:孟加拉灣(東)、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馬拉雅山脈、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為雅魯藏布江);4.加爾各答、新德里、孟買(海港,棉紡織工業(yè)中心)、班加羅爾、泰姬陵(位于阿格拉附近)
1.世界文明古國
南亞面積,人口2004年(10.65億)僅次于中國,本世紀中葉可能超過中國。
2.農業(yè)
耕地面積占一半以上,亞洲耕地面積的國家。
氣候多樣,地形有差異,利于多種作物種植。
[評價]耕地面積大,熱量充足,土壤肥沃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頻繁,因此發(fā)展水利灌溉對農業(yè)生產特別重要。
農作物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
水稻:分布在降水較多的東北部及半島沿海地區(qū)
小麥、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黃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葉: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山坡
3.工業(yè)發(fā)展較快,形成完整體系
(1)工業(yè)
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分布在德干高原東北部—印度東北部鋼鐵、機械工業(yè)中心
獨立前:只有采礦業(yè)和紡織業(yè)
獨立后:形成了具有相當規(guī)模,輕重工業(yè)都較發(fā)達的工業(yè)體系。核能、航天初具規(guī)模,信息產業(yè)蓬勃發(fā)展。以東北部的加爾各答和西部孟買為中心的傳統(tǒng)工業(yè)(棉、毛紡織、重工業(yè)),南部以班加羅爾為中心是新興工業(yè)區(qū)(電子、軟件業(yè)、原子能、航天,第二軟件國,僅次于美國)
(2)城市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東南的阿格拉有建筑泰姬陵——鐵路交通中心
加爾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紡織工業(yè)中心和第二大海港,人口最多城市(第一大城市)——黃麻產地
孟買:位于西部沿海,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yè)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產地,
★南亞地區(qū)在每年的3-5月出現(xiàn)熱季,氣溫高達45℃以上,原因是什么?
此時夏季很少登陸,陰雨天少,太陽直射點北移,氣溫迅速升高,而北面的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冷氣流的南下,形成島上特有的熱季。
★為什么孟加拉國多洪澇災害?
孟加拉國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集中在夏季,颶風也會帶來大量的降水,兩河的水量大并且集中;為恒河和布拉普特拉河的三角洲,并且地勢十分低平,排水不暢;一旦受天文人潮的影響,會受潮水的頂托,加大洪澇;該國人口眾多,可居住地海拔低,加重受災。
★印度發(fā)展農業(y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有哪些?
有利:①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②土壤肥沃;③氣候溫暖濕潤,熱量、水資源充足;④勞動力豐富;⑤農業(yè)歷史悠久。
不利:多水旱災害。
★南亞多旱澇災害的原因?
南亞的氣候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雨水的多少與夏季風(西南季風)的強弱關系密切:西南季風強的年份,夏季風來得早,去的晚,雨水就會過多,容易造成水災:西南季風弱的年份,夏季風來得遲,去的旱,雨水就會不足,容易造成旱災。
參閱材料
1、印巴沖突(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位于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山區(qū),面積218平方千米,人口550多萬,經濟以農業(yè)為主。二戰(zhàn)前為英屬印度的土邦。1947年印巴分治后為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印巴兩國曾多次發(fā)生沖突。1948年和1949年聯(lián)合國先后通過關于克什米爾?;鸷凸裢镀睕Q議,1949年劃定停火線。目前克什米爾地區(qū)仍爭端不斷,表現(xiàn)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國家間的沖突,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沖突,其根源是英國分而治之殖民政策的結果。
2、印度板塊周圍多地震
近些年來,印度板塊周圍不斷的強烈地震,實際上是板塊運動增強的結果,而這種增強最容易在板塊交結地帶和邊緣地帶表現(xiàn)出來.印度板塊每年向北移動4-5厘米,與亞歐板塊相碰撞,使碰撞交界地區(qū)成為地震頻發(fā)區(qū)域。印度板塊和亞歐大陸有兩個作用的“結點”區(qū)域,一是位于帕米爾高原,二是阿薩姆地區(qū)(我國云南、西藏和緬甸交界地區(qū))“結點”區(qū)域是板塊之間受力的地區(qū),引發(fā)地震的概率相對較高。2005年10月8日的克什米爾地震是由于印度板塊向北移動形成碰撞,進而引發(fā)的構造地震,而2004年12月引發(fā)海嘯的印度洋地震是印度板塊北移錯動造成構造斷裂,進而引發(fā)強烈地震和海嘯。處于沖突和爭端不斷的克什米爾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落后,建造的房屋抗震性能差,一旦發(fā)生地震,造成的破壞極大。
3、印度的農業(yè)主要面臨水旱災害頻繁和糧食需求大兩大問題。
熱帶季風氣候與印度的農業(yè)密切相關,影響印度農業(yè)生產不穩(wěn)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印度半島降水的年際變化大。西南季風強的年份,雨季來得早,去得晚,雨水過多,容易造成水災:西南季風弱的年份,雨季來得遲,去得早,雨水不足,容易造成旱災。為解決降水的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在水源充足的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興修水利灌溉系統(tǒng),而在南部降水不足、水源缺乏的高原地區(qū),則主要修建大量的貯水池等來緩解旱清。印度的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糧食生產的不足制約著農業(yè)結構和經濟的發(fā)展。為解決糧食不足,印度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實施了“綠色革命”,即推廣了先進的耕作方式和培育良種,并且增加興修水利、化肥和農藥的投入,以增加糧食產量。近些年來,糧食己基本能夠自給。
埃及
1.地中海、紅海、蘇伊士運河(亞非分界線);2.尼羅河、納賽爾水庫和阿斯旺水壩3.北回歸線;4.金字塔、開羅(非洲第一大城市)、亞歷山大(埃及海港)
位置和領土: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在蘇伊士運河以東),也是埃及領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qū),開羅在尼羅河三角洲頂端,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
尼羅河:全長6600千米,世界第一長河,發(fā)源于東非高原(白尼羅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尼羅河的贈禮——埃及
尼羅河流經撒哈拉沙漠,定期泛濫,為埃及帶來:①肥沃的土壤②尼羅河沿岸的平原和三角洲;③便利的灌溉水源。
白尼羅河:發(fā)源于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水量穩(wěn)定。
青尼羅河:發(fā)源埃塞俄比亞高原,流量季節(jié)性變化。
白尼羅河、青尼羅河定期泛濫(6-10月)。
★經濟
農業(yè)主要集中于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長絨棉是重要的傳統(tǒng)的出口商品,主要經濟支柱是石油、蘇伊士運河航運業(yè)、僑匯、旅游業(yè)。
僑匯:僑居外國的人寄回、帶回祖國,以贍養(yǎng)家屬的款項。
旅游資源:首都開羅和金字塔、亞歷山大城市和塞得港、阿斯旺水壩。
蘇伊士運河:溝通紅海和地中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經濟:傳統(tǒng)出口商品長絨棉,現(xiàn)在經濟支柱是石油、運河、僑匯、旅游收入。
★阿斯旺水壩的利和弊:
利:發(fā)電、防洪、灌溉、旅游、養(yǎng)殖、航運等
弊:尼羅河攜帶至下游的泥沙大大減少,現(xiàn)在農業(yè)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羅河三角洲受到侵蝕,海岸線不斷向后退縮。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概括相關文章:
10.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與歸納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概括
上一篇:2020中國地理常識匯總
下一篇:高考地理解題技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