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質(zhì)運動知識點
除了知識和學(xué)問之外,世上沒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們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tǒng)治和權(quán)威。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質(zhì)運動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質(zhì)運動知識1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表形態(tài)特征:以ХХ地形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區(qū)分布位置(多種地形條件下)。
2.地勢高低:哪邊高哪邊低(如地勢西高東低等);地勢起伏狀況。
3.特殊區(qū)域特征描述: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青藏高原,冰川廣布;中南半島,山河相間,南北縱列分布。
4.沿海地區(qū)考慮海岸線:非洲海岸線平直;歐洲西部地區(qū)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
內(nèi)力作用——地殼運動(板塊運動)、巖漿活動、變質(zhì)作用、
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jié)成巖作用等
1.河口三角洲: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在入??谔幱捎诘匦纹骄彛由虾K斖凶饔?,河流流速變慢,泥沙大量沉積,形成河口三角洲。
2.沖積扇:河流上游地區(qū)坡度大,水流搬運能力強,河流將上游泥沙帶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減弱,泥沙堆積,形成扇形堆積體。
3.流石灘(高山冰川雪線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過渡地帶):在劇烈的晝夜氣溫變化和凍融作用下(風化作用);巖石表面裂隙發(fā)育,不斷崩解破碎;巖屑和碎石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山坡緩慢向下滑動,在較平坦處堆積形成流石灘。
4. 烏尤尼鹽沼(是指含有大量鹽分的濕地,因海水干涸而成):早期,該地為海洋,受板塊擠壓作用,安第斯山脈隆起,形成以海水為主的湖泊;該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氣溫高,降水少,蒸發(fā)旺盛,海水蒸發(fā)后形成鹽沼。
5.剛果河入??谔幬葱纬扇侵薜脑颍簞偣尤牒?谔幝洳畲?,流速快,侵蝕作用強;剛果河流域終年高溫多雨,植被覆蓋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如果河流流經(jīng)湖泊或濕地,泥沙大量沉積,河流含沙量小);剛果河入??诟浇罅鲾y帶泥沙能力強。
6.樂業(yè)天坑群形成的地質(zhì)作用過程的答題模板:①沉積作用形成石灰?guī)r,②石灰?guī)r經(jīng)地殼抬升成陸地,③流水侵蝕、溶蝕形成巨大地下溶洞;④重力坍塌成天坑。
7. 從內(nèi)、外力作用角度,簡述寶石(變質(zhì)巖)富集于沖積層的過程:含有寶石的變質(zhì)巖,隨著地殼運動隆起上升并出露于地表;后經(jīng)外力風化和流水的侵蝕、搬運、堆積而富集于沖積層(沉積巖)中。
8. 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剛果盆地原來是內(nèi)陸湖,后經(jīng)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9.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nèi)力作用----斷裂陷落
10.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11.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判別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和巖漿的方法:
(1)一個箭頭指向的為巖漿巖。
(2)兩個箭頭指向的為沉積巖或變質(zhì)巖(有時候會有沉積物或外力指向的為沉積巖)。
(3)三個箭頭指向的為巖漿。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質(zhì)運動知識2
☆巖層新老關(guān)系判斷方法
(1)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形成的,巖層年齡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年齡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巖漿巖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巖的關(guān)系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侵入巖晚于其所在的巖層。
(3)變質(zhì)巖是在變質(zhì)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巖漿活動的影響,因而變質(zhì)巖的形成晚于其相鄰的巖漿巖。
☆板塊運動與地貌
①板塊張裂:陸地板塊內(nèi)部張裂形成大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海洋中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大洋中脊,如大西洋中脊。
②板塊相撞(消亡邊界):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高峻山脈和巨大高原,如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如馬里亞納海溝、日本島弧、安第斯山脈。
☆部分地形區(qū)的板塊位置
①大褶皺山系、大島弧鏈多是消亡邊界,如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日本群島、馬來群島、新西蘭等均是由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②澳大利亞、南亞、阿拉伯半島、印度群島、斯里蘭卡島、塔斯馬尼亞島屬于印度洋板塊;格陵蘭島、西印度群島、火地島屬于美洲板塊。
③冰島(大西洋“S”形海嶺上)——生長邊界;新西蘭南北二島——消亡邊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為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脈為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質(zhì)運動知識3
六大板塊知識點
一、把六大板塊與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陸位置、范圍、輪廓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1、北冰洋被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劃分了。
2、大西洋被美洲板塊、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劃分了。
3、大洋洲絕大部分被劃分到印度洋板塊。
4、南北美洲劃分到一個板塊——美洲板塊。
5、六大板塊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個板塊里都既有陸地又有海洋。
6、亞歐板塊包括歐洲和除中南半島、阿拉伯半島外的亞洲及其北部、西部、東部邊緣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東西跨度較大。
7、非洲板塊包括整個非洲,還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東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8、印度洋板塊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大洋洲的絕大部分,呈西北——東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9、美洲板塊包括南北美洲及東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歸線以北太平洋的狹長區(qū)域。南北方向長。
10、南極洲板塊包括南極洲及其周圍的部分海洋,呈團狀分布。
比較得出以下結(jié)論:
①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比它們所對應(yīng)的大陸范圍大,面積廣。②太平洋板塊比太平洋范圍小。
③印度洋板塊,名不符實,不是海洋板塊而是陸地板塊,地跨亞洲、大洋洲的部分陸地,特殊。
二、用經(jīng)緯網(wǎng)對六大板塊進行空間定位
出題時,如果沿某條經(jīng)緯線在六大板塊構(gòu)造圖上做剖面圖,往往選擇經(jīng)過的板塊名稱多、復(fù)雜的經(jīng)線或緯線,依照這個原則,可以選取0°、60°E、120°E、120°W經(jīng)線;
0°(赤道)、南北回歸線、60°N緯線等。
1、0°經(jīng)線自北向南大致穿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2、60°E經(jīng)線自北向南穿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3、120°E經(jīng)線自北向南依次穿過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4、120°W經(jīng)線自北向南穿過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其中,60°E經(jīng)線穿過的板塊最多,最復(fù)雜。
1、0°緯線(赤道)橫跨的板塊有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五個。
2、23°26′N(北回歸線)貫穿的板塊多而復(fù)雜,有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五個,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塊長,亞歐板塊短,即除南極洲板塊外均有。
3、23°26′S(南回歸線)東西貫穿的板塊有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五個,唯獨沒有亞歐板塊。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質(zhì)運動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