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二學習方法>高二語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范文6篇

時間: 巧綿4819 分享

三國演義為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從東漢靈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軍起義開始,一直敘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為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優(yōu)秀范文6篇,歡迎閱讀分享。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范文1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忠"字的真實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記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在現代,全球所有華人多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守護神。

性格關系著成功與否。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你不會難過嗎?你還有真心的朋友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吧!因此,讓我們一起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勇敢的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范文2

三國演義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顯露無遺、活靈活現,也說明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每件事做的更好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寫的是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群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黃巾起義始于巨鹿人張角,因為看不慣朝政腐敗,因此發(fā)動黃巾起義。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也一天天強起來?;屎蟮母绺绾芜M因為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后,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為拉攏人心,封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駒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抗董,雖敗軍了,但最后也給呂布所殺。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后,請出隱居山林諸葛孔明。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yè)扎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占據強大的北方,劉備占據西蜀、荊州等,孫權占據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沖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劉備出謀劃策,建功立業(yè),使他獨據一方,不愧為"臥龍"??上c諸葛亮平等的"鳳雛"龐統不幸遇難落鳳坡。

《三國演義》里的《三顧茅廬》最令我記憶深刻。在這個故事中,我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想學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顧茅廬,只要用你的真誠打動對方,就一定能行。還有一個故事:在劉備起兵七十萬水陸并進攻吳為關羽報仇時,張飛沖動鞭打兩個部將,在晚上兩個懷恨在心的部將因一怒之下殺死了酒醉未醒的張飛,一代虎將死于非命。也告誡了我不要魯莽行事,意氣用事,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范文3

歡迎來到我思想中的三國世界?!度龂萘x》這本名書不用我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這本書中的人物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如:張飛,他雖然武藝高強,但是有勇無謀。但能讓許多能人賢士輔佐的人卻只有他們:曹操、劉備、孫權。

他們三人有一個相同的特點:看重人才。

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夫人而假裝向曹操投降,曹操為留關羽為己所用而用金錢美女誘惑他。曹操知道關羽這人有情有義、這對他沒有用,但他也要試一試。在關羽離開曹操而要返回劉備身邊時,曹操并沒有下令讓人追殺關羽。曹操知道即使留不下他,也不能去殺他。其一,關羽是人才,曹操很欣賞他,也希望有像關羽這樣的人為自己辦事;其二,曹操想借"留關羽"這事來告訴能人之士"他的求賢若渴,和他怎樣對待能人之士。

劉備的求賢之事,最著名的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三顧茅廬"。諸葛亮為看看劉備是否誠心請他出山才多次為難劉備,劉備下定決心要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出山不僅是因為劉備的誠心,而且是因為劉備仁德、禮賢下士、為人謙和。

孫權善于任用賢人,如:呂蒙,孫權知道呂蒙在沙場上屢建奇功、有用武之地,孫權知道呂蒙的才能不僅如此,倘若讓他讀書,他一定能充分發(fā)揮他的才能。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好好讀書",果然,呂蒙的知識、見解有所提升,在沙場上善于用兵。

如果要我來評價他們三人誰最好誰最壞?就我個人而言,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三人中——沒有最好、也沒有最壞。倘若他們不在戰(zhàn)爭時代,他們可能會保衛(wèi)國家。但他們偏偏在戰(zhàn)爭時代,曹操為了實現他的抱負而發(fā)動了戰(zhàn)爭;劉備為了維護漢朝的統治而建立了軍隊;孫權為了保護父兄留下來的祖業(yè)而訓練軍隊、不受侵略。

之后,他們三人先后建立屬于自己的帝國。但是,他們建立的帝國最后成司馬家族的江山。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三人都意識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但他們的后代子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魏國的最后一代君主魏元帝曹奐手中無實權,由司馬炎控制;蜀國的最后一代君主孝懷皇帝后主劉禪,劉備死后,劉禪依靠諸葛亮幫他處理朝政,諸葛亮等賢臣死后,他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魏國分三路進攻,最終蜀國滅亡;吳國的最后一代君主吳末帝孫皓,孫皓初立時,下令撫恤人民、開倉振貧、一時被譽為令主,但是,孫皓很快變得粗暴驕盈、暴虐治國、又好酒色,從而導致民心喪盡,西晉伐吳,吳國無力抵擋、最終吳國滅亡。

正所謂: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范文4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

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諸葛亮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星燈,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書中描繪的諸葛亮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后人很深的印象.

最后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不是雄.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干家,曾經行刺了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范文5

讀了《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一書主要講: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戰(zhàn)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許多各具特色的人物:通天文、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有勇善戰(zhàn)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出色、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用的孫權,能文能武、奸詐陰險的曹操……演繹出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孟獲,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孫權,劉備,曹操赤壁之戰(zhàn)等等。

在〈劉備三顧茅廬〉這一章眾所周知。也是我就喜歡的一章。講的是: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去尋訪諸葛亮。諸葛亮卻出門了,不知何時回來。劉備回到新野后不久,又一次冒著大風雪帶著關、張二人拜訪孔明,還是沒有見到諸葛亮,就只好留下一封書信拜訪諸葛亮。到了春天,劉備又帶關張二人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三人來到草廬前,童子說先生在午睡。他們怕驚擾孔明(即諸葛亮)便在臺階下等候。過了一個時辰,孔明便醒來,得知劉備拜訪忙出來迎接,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終于當了劉備的軍師。

讀了這一段落,我懂得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虛心往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在生活中我也曾做過這樣事情。在三年級時,我家那時還沒有電腦。有一次,老師布置了有關電腦的作業(yè)。我就拜托同學幫我打一份。同學就幫我打印了。事后,我非常感謝她。后來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了。

這本書給了我很深的啟示:做事要誠心誠意,不要三心二意。不然會錯失很多機會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范文6

今年寒假,我在爸爸的指導下,認認真真地通讀了一遍《三國演義》。爸爸對我說,清朝人毛宗崗將《三國演義》中刻畫出的三個典型人物,稱為“三絕”,即“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對此,我倒是有一點自己的小小看法呢。

稱關羽為“義絕”,我就覺得很恰當的。不說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便是他的坐椅赤兔馬在他被擒后絕食而死,就很能說明關羽的“義”。因為,一匹馬尚且對主人如此忠心有義,更別說它的主人了。美中不足的是,關羽太過自大,不然便不會有敗走麥城的結局了。

再說“智絕”諸葛亮吧。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七擒孟獲,白下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大軍,這些讓我對他的智慧佩服的五體投地,只恨自己沒有長一顆像他那樣的腦袋。然而要說他聰明絕頂,我卻要反對下。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會在重大事情上犯錯誤嗎?我想不會的。而諸葛亮卻在街亭一戰(zhàn)時誤用馬謖,結果導致慘敗,軍事要地被敵人奪取。有這樣一件事,我認為諸葛亮就不能稱上是“智絕”。

至于將曹操評價為“奸絕”,我更是要舉雙手反對了。雖然曹操有“挾天子以令諸候”“夢中殺人”這樣奸詐的一面,但是他愛惜人才,臨死時還細心安排身邊人的生計,可見他也有充滿愛心的一面;而且曹操很會用兵打仗。這樣一個人物,僅用“奸絕”去評價他,太不公平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形形色色,現在回想起來,面前還能浮現出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容。我想,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高二范文6篇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二作文參考10篇(2)

高中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篇

《三國演義》高中生暑假讀后感六篇

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范文(5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范文5篇

高二三國演義的讀后感范文

《三國演義》高二讀后感【五篇】

《三國演義》600字高二讀書筆記賞析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中范文5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900字高二作文10篇

38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