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數學基礎怎樣提高
高二數學基礎怎樣提高?把培養(yǎng)應用數學的意識落實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教材問載體,一改革教學方法為突破口,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科學加工、處理和再創(chuàng)造達到在學中用、在用中學,讓學生學習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二數學基礎怎樣提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高二數學基礎怎樣提高
一是教師要用新的觀點重新審視“雙基”教學,與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課程一樣,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的數學理念,新課程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改變,這都離不開基礎知識的把握。
正確處理好“打好基礎”與“力求創(chuàng)新”的關系。在注重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積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和發(fā)展“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如對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需要在整個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次接觸,不斷加深認識和理解。
二是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它是人腦和數學對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規(guī)律認識數學內容的內在理性活動使數學思維的各種特性的綜合表現(xiàn)。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而創(chuàng)造性是數學思維的最根本、最核心的智力品質,因此要提高人的數學思維能力,完善人的數學思維的智力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是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首先要教師觀念的角色轉變,即由單純知識的傳授向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轉變由重結果向重思維過程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思維個性化轉變,在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數學思維的過程和方法的研究,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意志、毅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品質的培養(yǎng)。
三是要注意“雙基”的載體功能,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根據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歸納總結,拓展知識的一般結論,指出這些知識和技能在整體中的相互關系和結構上的統(tǒng)一性,使學生認識新問題,同化新知識,并建構起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同時體會和掌握建構數學模型的方法,深化教學目標。此外,通過解決我國當前要解決的緊迫問題,引導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發(fā)揮數學的社會化功能。
2數學教學方法
把思維還于學生
課堂教學首先要解決好主次問題。我們講教學的三原則應當是:學為主體,教為引導,練為主線。大家注意,我這里講的是教為“引”導,而不是教為“主”導。由于歷史的原因,現(xiàn)在我們的大部分教師至今仍沒有搞清楚教與學的主次關系,長時間地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等同起來,形成教學并重的模式。更有甚者,有的教師的課堂教學變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以“教”為主的“一言堂”的這種極不正常的教學方式。這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仍熱衷于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以講代練、不分主次的一講到底、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甚至根本沒有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長此以往,勢必使學生養(yǎng)成眼高手低的習慣,一聽就懂,再做不會,學生能力低下。我們知道,教師只能教給學生如何走路,而不能代替學生如何走路,代替學生進考場,這一不爭的事實早已為大家所共識。我們講,教師不是錄放機、不是抄書匠,而是設計師、是引路人。
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不知大家是否經歷過:做某個題時,教師先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再檢查學生,不會的仍然不會,個別會做的仍用當初他自己做的笨法來做。這種現(xiàn)象說明:教師講得再好,學生沒時間動腦思考、動手練習鞏固,沒有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因此記不住。所以,要求老師們一定要牢固地樹立“學為主體”的思想,還思維于學生,還時間于學生,積極實施啟發(fā)式、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具體要求是,實行五讓:能讓學生動腦思考的要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能讓學生動手練習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自己觀察;能讓學生描述的讓學生自己描述;能讓學生總結的要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要少講多練,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要充分貫徹“兩主”的課堂教學原則,也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發(fā)展。課堂上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要積極調動學生參入課堂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
培養(yǎng)學生能力,使他們終生受益
高一新生,剛來高中,學習的愿望強烈,況且他們頭腦中沒有形成條條框框,容易接受新思維、新方法。對他們來說,從高中剛開始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我們在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勤奮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結合起來。要求老師們要經常與學生一起研討學習體會與學習方法,安排學習經驗交流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講清解題思路,要將解題的思維過程暴露給學生。不要就題論題,要多講些如何想的,少講些如何算的,要教會學生“為什么這樣解”,“解此類題的思路是什么”。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是,當初你是如何想到這樣解的?今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如何下手。要注意講清思路受阻的原因以及打開解題思路的步驟、方法。
一方面,要注重習題的“一題多解”,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還要注意習題的“多題一解”,要善于引導學生,對習題進行歸類、總結,完善對一類知識的變通,從而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 單元測試是教學過程中的非常重要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求老師們在深刻鉆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擬好每份單元考試題。要狠抓批改、講評、落實這三大關。批改要及時主動,并做好記錄,這樣講評時才能重點突出,針對性強。凡單元測試出現(xiàn)的錯題必須及時更正,應嚴格要求學生,建立錯題集、改錯本。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從而使他們受益終生。
3數學課堂興趣
創(chuàng)設探索性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現(xiàn)代教育理論曾提出過“三主”的觀點:即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為主體,以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為主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教學重點,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又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這樣的設計。
我先出示長方形框架并告訴學生長方形長3分米,寬2分米,請學生說出它的面積,然后我捏住長方形框架的一組對角向外拉,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這時我提問:同學們能說出它的面積有沒有變化嗎?學生l回答:它的面積不變,還是6平方分米。學生2回答:它的面積變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這兩位學生的回答,給學生留一個懸念,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怎樣求得呢?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而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種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學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發(fā)出來,這種學習效果要比教師硬塞現(xiàn)成公式要好得多。
創(chuàng)設故事性情境,喚起學習興趣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認為這正是教學的本質所在。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例如,在教學“比的應用”一節(jié)內容時,在練習當中我為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中秋節(jié),江西巡撫派人向乾隆皇帝送來貢品——芋頭,共3筐,每筐都裝大小均勻的芋頭180個,乾隆皇帝很高興,決定把其中的一筐賞賜給文武大臣和后宮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
軍機大臣和珅了馬上討好,忙出班跪倒“啟奏陛下,臣認為此一筐芋頭共180個,先分別賜予文武大臣90個,后宮主管90個,然后再自行分配”。還沒等和珅說完宰相劉墉出班跪倒“啟奏萬歲,剛才和大人所說不妥。這在朝的文官武將現(xiàn)有56位,分90個芋頭,每人不足兩個,而后宮主管34人,分90個芋頭,每人不足三個,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數一樣多”。皇上聽后點點頭“劉愛卿說的有理,那依卿之見如何分好?”此時,學生都被故事內容所吸引,然后讓學生替劉墉說出方法,這個故事把數學知識寓于故事情節(jié)之中,從而喚起學生學習興趣。
4培養(yǎng)數學發(fā)散思維
開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反復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的有效途徑??赏ㄟ^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解題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多次訓練,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抓住一道典型題目,尋求多種途徑的解法,能促使學生多方位、多層次地思考分析。
“一題多變”是題目結構的變式,將一題演變成多題,而題目實質不變。讓學生解答這樣的問題,能隨時根據變化的情況思考,從中找出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以及特殊和一般的關系,使學生不僅能復習、回顧、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而且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技能、方法、技巧學牢、學活,培養(yǎng)了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
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訓練思維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培養(yǎng)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極其重要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例如: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可先出示幾道連加算式讓學生改寫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義的依托,小學生能較順暢地完成了這樣練習。而后,教師又出示5+5+5+5+4,讓學生思考、討論能否改寫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經過學生的討論與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學生列出了5+5+5+5+4=5×5-1=5×4+4=4×6雖然課堂費時多,但這樣的訓練卻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還經常利用“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等
以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思維活動,這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還要善于引導他們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角”的認識時,學生列舉了生活中見過的角,當提到墻角時出現(xiàn)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認識呢?我們讓學生帶著這個“謎”學完了角的概念后,再來討論認識墻角的“角”可從幾個方向來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樣有利于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與深入探尋。
相關文章:
高二數學基礎怎樣提高
上一篇:高二怎樣提高數學
下一篇:高二數學應該怎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