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學(xué)習(xí)方法 > 初中學(xué)習(xí)方法 > 初一學(xué)習(xí)方法 > 七年級語文 >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注釋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注釋

時間: 夢熒0 分享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

《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shí)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以下是小編準(zhǔn)備的一些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注釋,僅供參考。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注釋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中山樵:是窗還是門?)射進(jìn)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注釋

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市南。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當(dāng)者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

解:把系著的腰帶解開。

欲:想要,準(zhǔn)備。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戶:堂屋的門;單扇的門。

起:起身。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出行。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念,想到。 無與為樂者,沒有可以共同交談(游樂或賞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寢:睡,臥。

相與步于中庭:(我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藻,藻類植物。荇,荇菜。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橫(héng):交錯縱橫。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dāng)于‘大概’,這里解釋為‘原來是’。

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蓋……也:原來是。)

為:動詞。做。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但,只(是)僅僅。

閑人:閑散的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quán)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首先“閑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賞美景的人。其次“閑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悶心境。

耳:語氣詞,“罷了”。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賞析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全文僅84字,卻描繪出了一幅清靜皎潔的月夜美景,傳達(dá)出作者當(dāng)時微妙的心境。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起筆一句,直點(diǎn)時間,并用“夜”字扣題,導(dǎo)引題旨?!霸S六年”不僅是個時間年限,還點(diǎn)示出寫作此文的背景:元豐二年(宋神宗年號),蘇軾因文字獄(“烏臺詩案”)幾遭殺身之禍,后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備受監(jiān)視,近于流發(fā),自然心情憂郁。事隔四年,時至今日,其為如何呢?“十月十二日夜”點(diǎn)出具體時間。古時以農(nóng)歷記事,“十月十二日夜”當(dāng)是時值初冬,有圓月升掛,而又寒意初襲的。這樣的夜晚,作者心情又是如何呢?

“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作者“解衣欲睡”而“欣然起行”,全因“月色入戶”?!霸隆笔谴艘固鼐?,由此可推想前幾日的夜晚天氣,因?yàn)樗渍Z有云:“初七初八,月際更發(fā)”,今日已為“十二”,當(dāng)是朗月升掛;抑或作者對前幾日的月光未加留意吧。反正,今夜作者是注意到了天際的融融月色。特別是句中“入”之一字,脫化出月光的善解人意,她也似乎要來慰藉遷客騷人的心靈?!霸律霊簟备搿靶摹保靶廊弧币辉~,使作者喜悅興奮之情狀躍然紙上。

“念無與為樂者”“念”承前句“行”而來,是作者瞬間的心理活動。作者形單影孤,面對如此朗月良宵,又身處貶居的寂寥之中,一個人行之無味,不禁嘆問:誰能與吾為樂呢?“樂”為全文之精魄。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閃念之間,人、地跳躍而出,快得幾乎不假思索:到承天寺尋張懷民!此句也暗顯出兩人的感情篤厚。張懷民何許人也?他是作者的朋友,當(dāng)時也貶官在黃州。兩人同病相憐,感同身受,從中也可見出兩人心有靈犀,神思契合。句中“承天寺”,又扣題一次?!皩ぁ弊謱懗黾鼻性L友的心情,寫出急于尋人共賞月景的心情。同時,又傳達(dá)出不知懷民是否在“家”的隱憂。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作者大喜過望,懷民不僅在寺,且還未寢。于是兩人一起在庭院散步。句中點(diǎn)明了“夜游”的具體地點(diǎn),三點(diǎn)文題。“夜游”,常時一般以為暗黑,但因前文已點(diǎn)出“月色”,頓令人心生光明之感,恰與作者此時心境吻合,怎會不令人“欣然”呢?“步”之一字,顯出作者兩人情態(tài)閑適、攜手而游的景況。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是為文增色的寫景名句,月夜美景俱由此句傳達(dá)而出。句中明喻、暗喻交錯運(yùn)用,以“積水空明”喻寫月光的清澈透明,使人自然想起“月光如水”的名句,巧妙地把人所共知的名言作為自己筆下文字的注腳,文筆自是高出一籌?!八小本o承上句,接著又設(shè)一喻,以水中藤蔓“藻荇”來喻陸上樹木“竹柏影”,寫出了竹柏月下投影的淡雅清麗,似一幅彌漫著水氣的朦朧素描圖畫。此句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不都在寫“月”。“無月”,自不能明了夜間“庭下如積水空明”;“無月”,而竹柏亦不會投影交橫。這是明顯的側(cè)面襯托,曲筆寫照。寥寥數(shù)字,而明月朗照之境界全出。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一連兩問,含義極深。由景物推及人情,看似問“月”、問“竹柏”,實(shí)則是問“自心”、問“世人”、問“世間”。作者客觀而問,主觀而答:“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钡母袊@聲中讓人們分明地聽出詩人內(nèi)心的絲絲憂楚和些些放達(dá)?!伴e”之一語,是為“文眼”,包含不盡意味:那賞月的欣喜、漫步的閑適,那貶謫的悲苦、人生的喟嘆……種種微妙復(fù)雜的思想情感,盡在其中。雖口言“閑”而心難“閑”,作者當(dāng)時心潮起伏的思緒,又怎是一個“閑”字了得!

綜觀全文,作者的語言樸素自然,既富有詩情畫意,又蘊(yùn)含深刻哲理。通過多種表達(dá)方式的有層次的運(yùn)用,將月下美景、心中閑愁和盤托出。敘事,則依據(jù)實(shí)情一一道來,將自己所見、所念、所行平鋪直敘,曉明通暢,同時,又于思慮的變化之中凸顯出行文的跌宕起伏。寫景,則通用比喻,以水中景致寫庭下月影,使筆下的景物尤顯空靈,更顯出月色的皎潔和內(nèi)心的清澄。抒情,則委婉曲致,欲吐還休,似閑還愁,作者僅只點(diǎn)出物景隨人事而變遷的感受,而其中所包含的層層人生感悟,都留待讀者去深深體味。

記承天寺夜游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他是歐陽修以后的文壇領(lǐng)袖,多才多藝,詩、詞、文、書、畫都是一代大師,著述十分豐富。

212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