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一學習方法 > 七年級生物 >

關于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

時間: 舒淇20 分享

知識唯有總結才能凝練,那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后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黻P于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希望對您有幫助,歡迎參考閱讀!

關于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

(1)血管

1、三種不同的血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2、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3、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輸送到心臟去的血管,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4、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

(2)耳和聽覺

1、耳是人的聽覺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內耳組成。

3、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敏感細胞,通過視覺神經傳到大腦,就形成了聽覺。

(3)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1、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1)亂砍濫伐,開墾草原,使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加重,還會引起沙塵暴。(2)空氣污染會形成酸雨。(3)水污染會破壞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4)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到大氣中,容易導致酸雨的產生,酸雨對生物有極大的危害,被稱為“空中死神”;過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導致全球的溫度的提升,形成“溫室效應”。含有貢、銀、鎘的固體廢物和工業(yè)廢水,會引發(fā)各種疾病:水俁病、痛痛病等。

3、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樹造林、保護鳥類、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實施計劃生育、退耕還林還草。

4、生物隨著商品貿易和人員往來遷移到新的環(huán)境中并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生物進化的歷程知識點

科學家們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斷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

(1)即比較不同類型動物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從而判斷動物的脊椎動物進化的順序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

(2)通過對始祖鳥與現代鳥和爬行動物的形態(tài)和解剖特征的比較,說明鳥類起源于古代爬行類,始祖鳥是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中間過渡類型。

(3)利用組成生物體的一些重要物質的差異性來比較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最近。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第一章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

1、19世紀,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提出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種現代類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猩猩。

3、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tài)結構的變化,使得部分古猿進化成現在人。

4、人與猿分界的標準之一是直立行走。

5、類人猿與人類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1)運動方式不同(人類直立行走,類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

(3)腦的發(fā)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文學交流能力。)

人的生殖

生殖過程

1、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場所是輸卵管。

2、每個人的生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3、胚胎經過8周左右形成胎兒。胎兒在38周左右發(fā)育成熟,成熟的胎兒從母體的陰道產出的過程稱為分娩。

4、胚胎發(fā)育的場所是子宮,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

5、試管嬰兒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宮,胚胎在子宮內完成發(fā)育。

第二章

1、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人體需要含鈣、磷、鐵、碘、鋅的無機鹽。

3、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癥:缺乏維生素A:皮膚干燥、夜盲癥(夜晚看不清東西)、干眼癥等。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fā)育。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內有牙齒、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暫時貯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質的作用。

(4)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的起始部位為十二指腸)

(5)大腸—-暫時貯存糞便,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6)肛門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麥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腸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臟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臟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腸后與食物接觸。胃腺和腸腺位于消化道內。

七年級生物下冊基礎知識點梳理

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

2、人體的代謝廢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糞便(排遺)不是代謝廢物.

3、人體排泄的途徑:

1)排汗(皮膚):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

2)呼氣(呼吸系統(tǒng)):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統(tǒng)):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徑)

4、排泄的意義:1)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2)調節(jié)體內水與無機鹽的含量平衡3)維持細胞生活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排糞便是排食物殘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①腎臟: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輸尿管:輸送尿液③膀胱:暫時儲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腎臟,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臟可分為:皮質、髓質和腎盂。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主要分布在皮質;腎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質。書61、62頁圖

6、尿的形成

1)腎小球濾過作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球時,原尿中的有用物質如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質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在腎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8、血液流經腎臟需經過2次毛細血管,分別是在腎小球和腎小管周圍,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沒有發(fā)生變化,在后者氧含量發(fā)生了變化: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9、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球,它兩端連接的都是動脈。出球小動脈兩端都是毛細血管網。

10、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區(qū)別:只有血漿中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原尿中沒有大分子物質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沒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路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12、尿液異常與其相對應可能發(fā)生病變的腎的結構:

尿液中出現紅細胞、蛋白質→腎小球

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腎小管

尿量多→腎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連續(xù)的,排出是間歇的。

14、皮膚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構成厚度結構及作用

表皮外上皮組織較薄無血管。

角質層—保護生發(fā)層—分裂產生新細胞

真皮內結締組織較厚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彈性和韌性

豐富的毛細血管—-運輸、調節(jié)體溫

神經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附屬結構:毛發(fā)、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劃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傷到了皮膚的真皮。

16、排汗不僅起到排泄作用,還可以調節(jié)體溫。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


關于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匯總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

初一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七年級下生物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蘇教版七年級下生物知識點整理

七年級下冊生物第六章知識點

冀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153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