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文言文《核舟記》知識點復習
課內文言文主要有《馬說》、《陋室銘》、《山市》、《活板》、《核舟記》《口技》、《送東陽馬生序》.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文言文《核舟記》知識點復習,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文言文《核舟記》知識點復習一
參考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特別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在一寸長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摹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從船頭到船尾長度八分多點兒,高度約摸二分上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是船艙,(刻著)用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它,就見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字畫手卷。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前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么。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緊靠著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同。(他)平放著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船尾橫擺著一支櫓。櫓的左右兩旁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那只船的頂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著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個篆書的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櫓、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個??墒怯嬎闼拈L度竟不滿一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藝真是奇妙極了!
一、字解
器皿(mǐn) 罔(wǎng) 貽(yí) 高可二黍(shǔ)許 篛(ruò)篷執(zhí)(zhí)
石青糝(sǎn)之 髯(rán) 不屬(zhǔ) 詘(qū) 椎(chuí)髻(jì)天啟壬(rén)戌(xū)舟尾橫臥一楫(jí)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
二、通假字
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橫著)
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與字之后)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揀)
三、一字多義
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異、罕見、(手藝)奇妙,奇特。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余數(shù)。
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表存在的動詞,與“無”相對。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為:1.為宮室、器皿、人物雕刻。
2.中軒敞者為艙是
3.為人五:為,刻有。
可:1.高可二黍許大約
2.珠可歷歷數(shù)也可以
端:1.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名詞,“畫卷的右端”)
2.其人視端容寂(形容詞,“端正、正”)
木:1.能以徑寸之木(木塊)
2.以至鳥獸、木石(樹木)
者:1.中軒敞者為艙(……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叫作)
2.文曰:天啟壬戌秋日(是)
扇:1.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詞)
2.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扇子)
啟:1.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打開)
2.天啟壬戌秋日(古代稱立春、立夏為“啟”)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連詞,并且)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轉折,但是)
以:1.能以徑寸之木(用)
2.以至鳥獸、木石(甚至)
八年級文言文《核舟記》知識點復習二
一、文學常識
1、《核舟記》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學洢(yī)(約1596-約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選自清朝人張潮編輯的筆記小說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譯:
原文:⑴明有奇(q)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y)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譯文:⑴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jīng)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應當是蘇東坡泛舟游覽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xuān)敞者為艙,箬(ru)篷(png)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
譯文:⑵小船從船頭到船尾長度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度約摸二分上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
原文:⑶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其兩膝(xī)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jiǎo)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譯文:⑶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書畫手卷。蘇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什么似的。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原文:⑷舟尾橫臥一楫(j)。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髻(j)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譯文:⑷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原文:⑸其船背稍夷(y),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n)戌(xū)秋日,虞(y)山王毅叔遠甫(fǔ)刻,細若蚊足,鉤畫了(liǎo)了,其色墨。又用篆(zhu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譯文:⑸那只船的頂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著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原文:⑹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yu)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嘻(xī),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⑹總計在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八扇窗;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墒怯嬎闼拈L度竟然不滿一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藝也真神奇啊!
三、文言詞語
(一)、通假字
1、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
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4、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異義詞
1、嘗貽余核舟一。(嘗:古義:曾經(jīng)。今義:品嘗。)(貽:古義:贈。今義:貽誤,貽害)
2、高可二黍許。(可:古義:大約。今義:可以。)(許:古義:左右。今義:答應或表猜測。)
3、其兩膝相比者。(比:古義:靠近。今義:比較,對比。)
4、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古義:尚,還。今義:曾經(jīng)。)
5、矯首昂視。(矯:古義:舉。今義:矯正。)
6、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古義:零數(shù)。今義:奇數(shù)。)
7、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古義:挑選。今義:簡單。)
8、以至鳥獸、木石。(以至:古義:以及。今義:連詞,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說的動作、情況等所形成的。)
9、罔不因勢象形。(象形:古義:雕刻各種事物的形象。今義:六書之一。)
(三)、詞類活用
1、臥右膝(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臥)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名詞用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發(fā)髻)
4、箬篷覆之。(箬篷:名詞用作狀語,用箬篷)
5、石青糝之。(石青:名詞用作狀語,用石青。)(糝:名詞用作動詞,涂抹。)
(四)、一詞多義
1、其:①他們的(其兩膝相比者)②他的指佛印的(而豎其左膝)③那,那個(其人視端容寂;其船背稍夷)④指船底(則題名其上)⑤它的,指字的(其色墨;其色丹)⑥代船(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2、端:①一頭,一方(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②正(其人視端容寂)
3、可:①大約(高可二黍許)②可以(珠可歷歷數(shù)也)
4、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5、者:①的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②的(兩膝)(其兩膝相比者)
6、為:①雕刻(為宮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②是(中軒敞者為艙;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③刻有(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為字共三十有四)
7、之:①的(能以徑寸之木)②代船艙(箬篷覆之)③指窗戶(閉之)④指刻字的凹處(石青糝之)⑤指豎起的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
8、奇:①q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②jī零數(shù)(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9、絕:①極,非常(佛印絕類彌勒)②與世隔絕(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云:①句尾語氣助詞,可不譯(蓋大蘇泛赤壁云)②說(孔子云)
11、并:①和(題名并篆文)②都(并怡然自樂)
12、語:①yǔ說話(如有所語)②y告訴(此中人語云)
13、木:①木頭(能以徑寸之木)②樹木(以至鳥獸、木石)
14:有:①有,與無相對(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②同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15、而:①表承接(啟窗而觀)②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③表轉折,但是(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四、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2)中軒敞者為艙。(3)蓋大蘇泛赤壁云。(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省略句:
(1)各隱(于)卷底衣褶中。(2)則題名(于)其上。(3)(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
(4)嘗貽余核舟一(量詞省略)
3、倒裝句:
(1)其兩膝相比者(定語后置)(2)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數(shù)詞后置)
(3)其人視端容寂
五、課文內容理解
1、整體感知:
本文細致地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藝術形象,贊美了雕刻家的奇巧技藝(或古代藝人的精湛技藝),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2、《核舟記》說明順序:空間順序
3、文章結構:
核舟記:總起(1)分述(2-5)總結(6)
總起(1)介紹了王叔遠雕刻藝術上的卓越成就,點明了核舟的主題。
分述(2-5)具體介紹了核舟的結構,舟上的情形。
總結(6)概括全文,贊頌技藝之精湛。
順序:船中間(船艙):第二自然段:核舟的大小和船艙的布局。
船頭(游覽者):第三自然段:三個游覽者的神情。
船尾(舟子):第四自然段:舟子的發(fā)型、神態(tài)、動作。
船背:第五自然段:題名和印章。
4、本文寫作特色:①觀察細致,描寫生動;②層次分明,重點突出;③富于想象。
5、寫舟的正面卻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這樣的順序寫,而是將船頭和中間部分的順次加以顛倒。為什么要這樣寫?
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竟然可以關閉,由此說起能夠引發(fā)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像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yōu)美環(huán)境。這后一個原因尤為重要──如果我們把核舟比作一幅圖畫的話,那么,蘇、黃、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頭是畫的主體部分,而船艙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僅可以引人入勝,還可以使讀者初步領略這個環(huán)境中的特殊氛圍。如果按正常順序先寫船頭次寫船艙,就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藝術效果。至于最后寫船尾,這用不著細說,那兩個舟子顯然是用來烘托船頭的三位游者的。
6、該工藝品藝術的精湛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儆昧象w積?、谒淌挛锓倍啖劭涛锴閼B(tài)畢備
7、寫三個人的神情主要是為了說明什么?文中哪句話贊嘆了雕刻技藝的高超?
雕刻者技藝的高超嘻,技亦靈怪矣哉
8、閉字和啟字相應,一啟一閉說明了什么?
寫出了介紹的順序:由舟外到舟內再由舟內到舟外,引導讀者仔細觀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9、窗上對聯(lián)為什么要刻這十六個字,而不刻別的字?
這十六個字是前、后《赤壁賦》中的名句,與上段大蘇泛赤壁相照應,切題,而且可以啟發(fā)讀者聯(lián)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它們,足以見他對核舟觀察的精細。
10、文中第三段介紹蘇東坡、佛印、魯直于船頭的位置,為什么先從中間的蘇東坡介紹起?
因為這樣寫符合核舟的主題,蘇東坡是泛舟的主角。
11、《赤壁賦》《后赤壁賦》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蘇軾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賦》中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是《赤壁賦》中的句子。
12、黃庭堅是宋朝的文學家,字魯直。
13、點明核舟主題的句子是蓋大蘇泛赤壁云。
14、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一句點明了窗子具有靈活精致的特點,說明雕刻的精巧。
15、蘇、黃二人的友好關系可以通過左手撫魯直背一個動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語的神態(tài)看出來。
16、從對佛印的神情描寫中,可以看出佛印放浪形骸、超脫塵世、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
17、第三段中作者以對人物姿態(tài)、神情的生動細膩的描述,具體說明雕刻人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從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藝。
18、從第四段對右邊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輕松悠閑的神態(tài),而左邊舟子的神態(tài)則顯得專注平靜。
19文中最后一段運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樣說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20、點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靈怪矣哉。
21、最能體現(xiàn)王叔遠構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語句是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八年級文言文《核舟記》知識點復習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核桃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練習檢測
1.我能解釋下面加點的字詞。
?、倨鋬上ハ啾日?②佛印絕類彌勒 ③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④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神情與蘇、黃不屬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
珠可歷歷數(shù)也 高可二黍許
2.我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诙嬈溟L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③蘇、黃共閱一手卷。
?、芷鋬上ハ啾日撸麟[卷底衣褶中。
?、輫L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項是 ( )
A.罔不因勢象形(順著、就著) B.高可二黍許(上下) C.佛印絕類彌勒(同類) D.若聽茶聲然(好像)
4. “核舟”中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東坡” ,“黃魯直” ,“佛印” ,作者詳寫船頭三人的神情是為了說明什么?
我的理解:
5. 《核舟記》的結尾處詳盡地說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數(shù)量。清人林嗣環(huán)的《口技》一文的結尾處也有這么一段:“撤屏觀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兩文均用數(shù)字結尾,作者的意圖相同嗎?為什么?
我的理解:
6. 文言文使用數(shù)量詞和現(xiàn)代文有所不同,試根據(jù)本文比較一下,不同在哪里?
我的比較:
7、雕刻家的高超技藝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1.①靠近;②極像;③滿;④挑選。(1)大約 (2)類似 (3)同“屈”,彎曲 (4)分明可數(shù)的樣子 大約
2. ①佛印極像彌勒佛,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同;②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刻成的?!、厶K軾和黃魯直一同觀賞一幅書畫卷子。④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里。⑤(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制成的小船,(刻的)應當是蘇軾游赤壁(的情景)。
3.C 考查點:本題考查課內文言詞語的意義。解題思路:一定要把詞語放到具體的語境里去理解,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C項解釋錯誤,應解釋為“像”。
4. 峨冠而多髯;如有所語;矯首昂視。是為了突出雕刻者的技藝之高超。
5. 相同。兩文的結尾都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都是為了表現(xiàn)藝人技藝之高超。
6. 文言文中往往有數(shù)詞而無量詞,現(xiàn)代文則數(shù)詞、量詞同用。文言文的數(shù)詞往往都在名詞后面,現(xiàn)代文的數(shù)詞則習慣于放在名詞前。
7、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①用料體積小;②所刻東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畫細膩逼真,情態(tài)畢備,富有詩情畫意。
八年級文言文《核舟記》知識點復習相關文章:
7.核舟記反思總結
10.語文中考高效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