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二學習方法 > 八年級歷史 >

八年級歷史教學分析與反思

時間: 燕純20 分享

  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分析與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歷史教學分析與反思范文一

  當人民教師一直是我的理想,想在終于如愿以償,如今走上囧事崗位已經有兩月之久了,生活和工作都已經逐步步入正軌了。通過最近兩個月的實習體驗,我收獲頗多,其中有成就感同時也有受挫感,通過總結這些經驗,我成長了許多,對于最近一段的教學工作,我有以下反思與總結。

  一、學情分析

  我實習的學校在北京,擔任八年級三個班的歷史老師,共負責80名學生。

  在北京市歷史學科與地理、政治和生物這四門學科均不參加中考,只參加八年級下學期的會考,九年級不再學習這四門課程。這就意味著學生們需要在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個學年的時間里學完初中三年的課程,時間很緊張,每節(jié)課的知識容量非常大。目前我需要在一個學期的時間里完成九年級下冊歷史課本的教學任務,是初中階段的第六本課本,也是最后一本,相對來說時間比較富裕。

  就學校的歷史成績而言,并不是十分理想。單從我負責的三個班級的成績來看,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中將近有一半學生歷史成績不及格,但是每個班的優(yōu)秀率在6%左右,與地理、政治、生物這三科同樣不參加中考的科目比起來,優(yōu)秀率太低,不及格率太高。在我的了解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更換過于頻繁。

  由于學校歷史老師資源不足,到目前為止我是任教班級的第四位歷史老師,過于頻繁的更換老師,是導致學生歷史成績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師生之間是需要時間來彼此磨合,彼此適應的,而每一位老師都有著自己的教學風格,每更換一次老師就意味著學生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適應。長期下來,會使學生感到疲勞,對這門課程也會失去歸屬感,使他們從心里認為這門課不重要。

  (二)時間緊,任務重。

  因為學生需要在兩學年的時間內學完六本書,內容涵蓋了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xiàn)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迫于教學任務,老師不得已加大課容量,講課速度也偏快,以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牢,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歷史學科不作為中考科目。

  因為歷史學科不作為中考科目,學生在歷史方面下的功夫可能就相對語文數(shù)學等少一些。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二、教學反思

  截止到今天,我一共上了十三節(jié)課,在將近兩周的實際教學,觀摩其他教師上課,以及指導老師聽評課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體會,我總結了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明確了日后需要改進的方向。

  (一)學生情況了解不足

  這一點是造成我這一階段教學工作失誤的根本原因。由于自小在河北接受教育,了解得最多的也是河北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在一開始設定教學的時候,便較多地體現(xiàn)出了河北教學模式的特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要加大對學習歷史的投入。然而,在河北歷史需要參加中考,這是兩個地域最大的區(qū)別,而我卻忽視了。

  再加上長久以來我同高中生接觸較多,所以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更多地偏向了高中歷史課堂,內容很多很全面,這樣恰恰偏離了出重生的學習特點。受到年齡、經驗的局限,初中生對于一些專業(yè)名詞、較復雜的歷史事件接受起來并不容易,反而加深了他們的困惑,引起了他們的反感。

  (二)課前備課準備不足

  課前備課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直接決定了你一節(jié)課質量的高低。最開始上課的時候,由于課前準備不充分,常常出現(xiàn)不知道接下來課件上要展示的內容是什么,甚至有些內容的出現(xiàn)甚至會給我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以致于后來出現(xiàn)了課件帶著我走,而不是我來操控課件的局面。

  再有一點就是課前備課時,對于一些課外知識掌握不清要提前調查清楚。在講授俄國十月革命一課時,我提到了“空包彈”這個詞,結果學生就這個詞提出了更深一層次的問題,而這恰恰是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可想而知,當時的場面十分尷尬。

  (三)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

  一堂課四十五分鐘,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就十分容易導致講不完課。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課前導入我用了十五分鐘,遠遠超出了正常范圍,講解課本知識再加上處理習題,往往就是一課書的內容要用兩個可是才能完成,要么就是匆匆收尾,這樣就無法幫助學生對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四)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吸引力

  在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我和學生彼此簡單地認識了一下。期間,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由于一開始就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加上之前沒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冷場,整個游戲環(huán)節(jié)幾乎是我一個人完成的。由此,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一趟無聊的課對學生對老師來說都是煎熬。

  (五)講課平鋪直敘,缺少亮點

  平鋪直敘是我上課最大的特點。為了避免照本宣科,同時也為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在備課的時候,我特意將課本上的知識串成一條線,力求面面俱到。這樣非但沒有達到設想的效果,反而讓我陷入了一個困境。整節(jié)課我都在向學生們灌輸知識,雖然知識之間的銜接很緊密,但太過于籠統(tǒng),以致學生抓不住重點,也找不到讓他們感興趣的地方,反響自然也不熱烈,很顯然,這堂課失敗了。

  (六)細節(jié)問題沒能提起注意

  細節(jié)決定成敗,而我卻常常輸在一些小細節(jié)上。比如:

  1、寫字時筆順不對,這一點指導老師和我的學生都曾給我提出來過;

  2、上課時拄講臺,小動作太多;

  八年級歷史教學分析與反思范文二

  一是看地圖,學歷史(識圖學史法)。通過看地圖,將比較空洞的歷史事件還原于具有空間立體感的歷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三大條約幾乎都有賠款、割地、開設通商口岸,學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導學生將每個條約都制成表格,使知識在輕松的學習中被記得更牢。這三大條約簽定后,中國的社會性質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南京條約》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簽定后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條約》簽定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表格中提綱挈領的寫上幾個字“開始淪為”、“ 大大加深”、“ 完全淪為”,這樣學生既不混淆也一目了然。

  三是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激發(fā)學生上歷史課的興趣。如:《甲午中日海戰(zhàn)》、《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火燒圓明園,圓明園被焚燒的熊熊烈火、圓明園被摧毀的殘垣斷壁,真實的畫面比老師的任何語言都更能激起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真可是事半功倍。

  四是開展探究性學習。比如繪制“鴉片戰(zhàn)爭前期清朝疆域圖”、探討學習歷史的方法、交流記憶的方法等,培養(yǎng)學生能夠尋求多種途徑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初二年級的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沒有初一時濃,有的學生連識記知識點都存在問題,其原因是:沒有時間復習鞏固,這是所有政史地生任課老師的共識。學生仍未重視歷史這門學科,仍然抱著學不學無所謂的態(tài)度。學生現(xiàn)狀如此,過多的埋怨責怪都無濟于事,只有在今后的教學中,針對現(xiàn)狀,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探討教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教材內容滲透了歷史比較方法、心態(tài)史學方法、計量史學方法、口述史學方法等。

  1.歷史比較法。英國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是19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處于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統(tǒng)治腐敗的封建沒落時期。

  2.心態(tài)史學方法。林則徐痛陳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采取了嚴厲有效的禁煙措施,將收繳的230多萬斤鴉片當眾銷毀。林則徐的壯舉并非當時外國人想象的想發(fā)大財?;㈤T銷毀的舉措令許多外國人都對林則徐心悅誠服,贊嘆不已。知道這段歷史,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

  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guī)淼囊嫣帯?/p>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 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師在上每節(jié)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八(2)班上完歷史課后,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jié)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tài),后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jié),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 徐世慧和馬蕊琪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于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徐世慧和馬蕊琪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xiàn)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后的發(fā)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游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贊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 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于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采取的措施是,每節(jié)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布于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后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后,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測驗中沒有再發(fā)生過作弊現(xiàn)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p>

  3、經常忘記寫板書,要么板書就是太過簡單隨意。

  八年級歷史教學分析與反思范文三

  通過這次“走進生本高效課堂”的學習,如何建立生本高效的課堂教學成了我下一步的教學工作的研究重點。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一要全面落實課程方案,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施水平,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二要加強理論業(yè)務學習,注重積累,切實提升個人素質;三要認真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支撐。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F(xiàn)代教育家魏書生也說過:“教給真理,不如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的能力;教給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薄缎抡n程標準》中也指出: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角度來審視研究學科教學,構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基于以上認識,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淀更深厚的歷史知識,為他們以后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自己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

  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fā)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tài),思維的狀態(tài),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fā)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回想自己的課堂,學生只是在進行著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亦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自己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那么,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tài)。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fā)展。

  在今后的教學中,針對專家的意見,我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學盡快與生本教學接軌。我準備開始著手進行改變,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學對策:

  第一,抓好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時間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實現(xiàn)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后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訓練。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前認真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問題。每個小問題我向學生提出的要求都非常簡單明確,只要是結合生活實際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并能說出原因,我都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認為這些事情自己還是能做到的,他們便愿意去做。

  第三,抓好平時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fā),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課

  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關注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我在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的時候,時常走到不愛發(fā)言學生的身旁,多鼓勵他們在小組中勇敢發(fā)言。及時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學習交流中,我更關注不發(fā)表自己獨到見解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哪個小組中的這些學生發(fā)言了,無論對與錯,我都讓全班同學用熱情的、鼓勵的掌聲激勵。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樂。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fā)現(xiàn)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fā)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tǒng)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教師的“教”要靈活。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總是被所定的“計劃”、“進度”所牽制,不去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隨機應變,那么我們無形中又走回舊途,又在牽著學生走,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