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勝利那課主要知識點歷史書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長征勝利那課主要知識點歷史書,一起來看看吧。
長征勝利那課主要知識點歷史書
1934年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屢戰(zhàn)失利,最后被迫退出中央蘇區(qū)開始戰(zhàn)略轉移。
10月10日晚,中央紅軍5個軍團及軍委第1、第2縱隊共8.6萬余人,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fā),開始長征。
10月17日,中央紅軍南渡貢水。
10月21日晚開始搶渡信豐河,于25日全部渡河,突破了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11月8日,才在汝城以南的天馬山至城口間通過第二道封鎖線。15日在良田至宜章間通過了第三道封鎖線,進至臨武、藍山、嘉禾地區(qū)。11月18日,中央紅軍分兩路繼續(xù)西進,右路22日襲占道縣,左路24日占領江華,隨后全軍在道縣至江華間渡過沱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
11月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出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的作戰(zhàn)命令,并決定中央紅軍分4個縱隊,從興安、全洲之間搶渡湘江,突破敵第四道封鎖線,前出到湘桂邊境的西延山區(qū)。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第2、第4師個一部順利渡過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腳山鋪之間地域。28日,左翼紅3軍團第4師渡過湘江,進至界首。軍委第l、第2縱隊、中共中央機關及后衛(wèi)部隊于12月1日渡過湘江。
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決定中央紅軍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qū)前進,從而使紅軍避免了覆滅的危險。20日,中央紅軍西進,搶渡烏江天險,并于1935年1月7日,軍委縱隊司令劉伯承指揮紅1軍團2師6團(團長王集成)智取貴州省遵義城。
1935年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1月19日,中央紅軍分三路向土城、赤水前進,于29日一渡赤水河進入川南。紅軍為擺脫川軍和滇軍的夾擊,于2月11日,突然轉向東進,二渡赤水河,重入黔北,在遵義地區(qū)殲滅和擊潰國民黨軍兩個師又8個團,取得了長征以來第一次重大勝利。紅軍為尋求新的戰(zhàn)機,向西轉進,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當蔣介石急令其所部向川南進擊時,紅軍突然折返貴州,四渡赤水河,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分兵黔東,調(diào)出滇軍來援。5月初,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在烏江北岸牽制國民黨軍而單獨活動的紅9軍團也渡過金沙江并與紅軍主力會合。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zhàn)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勝利。
中央紅軍為執(zhí)行在川西或川西北創(chuàng)建新蘇區(qū)的計劃,繼續(xù)北上,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紅軍順利通過于大涼山彝族地區(qū),于24日晚攻占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25日,紅1軍團一部乘船強渡成功,擊潰左岸守軍1個營,鞏固了灘頭陣地。但此處無法架橋,又缺少渡船,在追兵日益迫近的情況下,中革軍委決定,以紅1師及干部團由此繼續(xù)渡河,沿左岸北上,主力紅軍沿右岸前進,直取瀘定橋。沿右岸的前衛(wèi)紅4團,多次擊潰川軍的攔阻,兼程急進,于29日晨奪占了瀘定橋西橋頭。經(jīng)激戰(zhàn)紅軍奪橋成功。6月2日,中央紅軍全部通過天險大渡河。接著,12日,中央紅軍翻越了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與前來迎接的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在懋功東南的達維會師。
為統(tǒng)一認識,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6日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舉行會議。會議制定了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創(chuàng)建川陜甘蘇區(qū)的戰(zhàn)略方針。據(jù)此,中革軍委制定了奪取松潘戰(zhàn)役計劃,準備從松潘北上甘南。但由于張國燾的作梗,松潘戰(zhàn)役計劃未能實施。
15日,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張國燾率領由第5、第9、第3l、第32、第33軍組成的左路軍,從卓克基向阿壩開進。18日,前敵總指揮部率領由第1、第3、第4、第30軍組成的右路軍,從毛兒蓋向班佑、巴西開進。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隨右路軍行動。右路軍于8月底全部到達班佑地區(qū)。左路軍先頭部隊于20日到達阿壩地區(qū)。兩路紅軍先后通過了人跡罕至的水草地。29日至31日,右路軍紅30軍和紅4軍第10師,在四川省包座地區(qū)殲滅國民黨軍胡宗南部1個師,打開了紅軍北上甘南的門戶。9月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肅省迭部縣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將北上的紅軍改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甘支隊。之后,紅軍一部攻占天險臘子口(參見臘子口之戰(zhàn)),乘勝占領哈達鋪,突破國民黨軍的渭水封鎖線,越過六盤山,紅一方面軍歷時一年的長征勝利結束。
1935年11月
11月初,紅一方面軍主力與紅15軍團(總指揮徐海東、政委程子華、副總指揮兼參謀長劉志丹)會師,合編為紅一方面軍,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下屬第l、第15軍團。之后,紅一方面軍取得了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甘蘇區(qū)的第三次圍剿。
原在鄂豫皖邊區(qū)堅持斗爭的紅軍第25軍(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根據(jù)中共中央的指示,于1934年11月16日開始長征,在鄂豫陜邊界地區(qū)創(chuàng)建蘇區(qū),為策應紅一、四方面軍的北上和與陜甘紅軍會合,于1935年7月16日決定向西轉移,于9月7日進入陜甘蘇區(qū),15日到達陜西省延川縣永坪鎮(zhèn),與紅26、紅27軍會師,勝利地結束了長征。接著,三部合編為紅軍第15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治委員,劉志丹任副軍團長。
堅持南下分裂的張國燾,于9月下旬指揮原左路軍和右路軍的紅4、紅30軍再次通過草地,于10月進入四川、西康邊界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雖然開始打了幾個勝仗,但很快遭到國民黨軍重兵進攻,并在糧食補給等方面遇到種種困難,致使紅軍遭到嚴重損失。原在湘鄂川黔蘇區(qū)的紅2、紅6軍團,在任弼時、賀龍等領導下,1935年11月從湖南省桑植地區(qū)出發(fā)開始長征,轉戰(zhàn)湘中,進軍黔東和黔西,西進云南,北渡金沙江,越過大雪山,于7月2日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于甘孜,5日,奉中共中央命令組成紅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紅32軍編入紅二方面軍序列。
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后,在中共中央的來電督促下,經(jīng)過朱德、任弼時、賀龍等力爭,并得到紅四方面軍許多指戰(zhàn)員的支持,紅二、紅四方面軍終于共同北上,重過草地,先后到達甘南的哈達鋪。1936年10月9日,紅四方面軍指揮部到達會寧,同紅一方面軍前來接應的先頭部隊會合。22日,紅二方面軍指揮部到達靜寧以北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接應的先頭部隊會合。至此,紅二、紅四方面軍結束了長征。
長征勝利的意義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fā)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nèi)進行了戰(zhàn)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jù)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紅軍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正當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著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征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工農(nóng)紅軍具有戰(zhàn)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他們是國內(nèi)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zhàn)勝的.。
長征勝利知識
1.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先后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會師。至此,三大主力紅軍的長征勝利結束。
2.長征勝利的意義:
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中國共產(chǎn)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
宣告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紅軍肩負著民族希望勝利實現(xiàn)了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轉移;
實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革命事業(yè)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
開啟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斗爭的新的偉大進軍;
3.長征精神的內(nèi)涵:
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
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
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4.長征的直接原因:
王明等人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對中國革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惡果,就是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遭到失敗,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據(jù)地實行戰(zhàn)略轉移——長征。
5.長征途中的一次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這里召開了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并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全權負責紅軍的軍事行動。會議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同共產(chǎn)國際的聯(lián)系中斷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chǎn)黨、挽救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