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三學習方法>高三語文>

古詩詞《鵲踏枝》賞析及練習

時間: 舒雯911 分享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堅持不懈,拼搏每一個今天。語文是靠不斷的練習才能提高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古詩詞賞析及練習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古詩詞《鵲踏枝》賞析

  鵲踏枝

  仲殊

  斜日平山寒已薄。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晚色際天天似幕。一尊先與東風約。

  邀得紅梅同宴樂。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鸵鉃橐翜喭鼌s。歸船且傍花陰泊。

  【鑒賞】

  這是客中歲晚,對酒抒懷之作。

  上闋寫日暮雪飄,渴望春天。西墜的夕陽已經與遠山齊平,寒氣漸漸從四周逼近。“斜日平山”,“平”字應作動詞理解。這時,“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晚色際天天似幕”。雪花飄過青松樹梢,卻還有殘存的花枝頭的碎片在寒風中飄落。

  夜色從天邊升起,天邊象掛上了一張圓形的幕布。請看,作者只淡淡幾筆,就勾畫出了一幅寒氣逼人而色彩鮮明的暮雪圖。天昏,寒重,雷飄,花落,制造出一種陰沉的氣氛,給人以重壓之感。他非常希望夜去、寒退、雪消、花開。他渴望著春天。因此,他需要酒,用酒壓寒,用酒來召喚春天:“一尊先與東風約。”

  下闋緊承上闋結句,寫以酒迎春,以酒消愁,盼望在繁花似錦的春天,乘船歸去。“邀得紅梅同宴樂”,他邀請春的使者“紅梅”赴宴,與之同樂。“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他,酡顏生春,而春意又布滿紅梅的纖纖花萼。人與物,物與人,息息相通,春意昂然。

  至此,陰沉的氣氛驅散了,心中的重壓消失了。“客意為伊渾忘卻”,他已經暫時忘卻了孤身作客的苦悶。他想象著春天就要到來,春花就要盛開;在繁花似錦的春天,他將乘船歸去。他的歸船啊,將在那花陰之下停泊。

  【作者簡介】

  仲殊,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兆诔鐚幠觊g自縊而死。

  【閱讀訓練】

  1.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5分)

  2.詞的下闋主要抒發(fā)了詞人的什么情感?并結合詞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抒發(fā)的。(6分)

  【參考答案】

  1.上闕描繪了一幅寒氣逼人而色彩鮮明的暮雪圖,(2分)西墜的夕陽已經與遠山齊平,寒氣漸漸從四周逼近:雪花飄過青松樹梢,卻還有殘存的枝頭花的碎片在寒風中飄落。夜色從天邊升起,天邊像掛上了一張圓形的幕布。(3分)

  2.下闕主要抒發(fā)了詞人客中歲晚羈旅之愁及對春天的渴望之情。(2分)(1)擬人。賦予梅花以人的品格,邀梅同宴,與之同樂。(2)襯托。以因為春天的美景而完全忘卻客意(羈旅之愁)來襯托對春天的渴望。借酒澆愁,以春驅愁,更顯羈旅愁思的濃重;(3)虛實結合。邀梅同宴實寫,歸船傍花陰為虛寫,虛實結合,表達了作者的羈旅愁思以及對春天的渴望。(4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第十二課時臨江仙

  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釋】

 ?、排R江仙:詞牌名。唐教坊曲,雙調小令,用作詞調。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說。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后作一般詞牌用。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聘咴仯豪事曇髟?。

 ?、浅~:亦作“楚辭”,本為楚地歌謠。戰(zhàn)國楚屈原吸收其營養(yǎng),創(chuàng)作出《離騷》等巨制鴻篇,后人仿效,名篇繼出,成為一種有特點的文學作品,通稱楚辭。

 ?、任缛眨憾宋纾崔r歷五月初五。酬:指過、對付、打發(fā),這里有度過之意(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

 ?、晒?jié)序:節(jié)令。

 ?、?ldquo;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紅更美。這是懷念昔時生平歲月之意。榴花,指石榴花。

 ?、巳挚杭词窨娜臻_花,花開五色,似木槿,有向陽特性。

 ?、棠Γ洪L時間含笑。

 ?、拖嬷?,湘江水中。這里指屈原殉難處。

  【譯文】

  我放聲吟誦楚辭,來度過端午。此時我漂泊在天涯遠地,是一個匆匆過客。異鄉(xiāng)的石榴花再紅,也比不上京師里的舞者裙衫飄飛,那般艷麗。沒有人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風動涼過。

  萬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墻東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涼。杯中之酒,看起來與往年相似,我將它澆到橋下的江水,讓江水會帶著流到湘江去。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陳與義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所作,這一年,陳與義流寓湖南、湖北一帶。宋朝南渡后,高宗聽信奸臣,實行屈辱投降的賣國政策,以致國事日衰。詞人在屈原投江的湘水一帶漂流,正好趕上了端午節(jié),深刻的家國之恨讓他感事生懷,揮筆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鑒賞】

  詞一開頭,吐語挺拔,一語驚人。“高詠楚詞”,透露了在節(jié)日中的感傷心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jié)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志。他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現(xiàn)實回想過去,產生無窮的感觸,他以互相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用鮮艷燦爛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陳與義因《墨梅》詩為徽宗所賞識,名震一時,諸貴要人爭相往來,歌舞宴會的頻繁,可想而知。而現(xiàn)在流落江湖,“兵甲無歸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難怪五月的榴花會如此觸動他對舊日的追憶。但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沒誰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高歌《楚辭》之后,滿簾生風,其慷慨悲壯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

  從“高詠”到“歌罷”一曲《楚辭》的時空之中,詞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時間的過渡。在這值得紀念的節(jié)日里,詞人心靈上的意識在歌聲中起伏流動。“節(jié)序匆匆”的感觸,“榴花不似舞裙紅”的懷舊,“無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諸于激昂悲壯的歌聲里,而“滿簾風”一筆,更顯出作者情緒的激蕩,融情入景,令人體味到一種豪曠的氣質和神態(tài)。

  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沉。“萬事一身傷老矣”,這一聲長嘆,包涵了作者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歡娛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詩中所詠的,“老矣身安用,飄然計本”(《初至邵陽逢入桂林使作書問其地之安?!?,“孤臣霜發(fā)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傷春》),其對自己歲數(shù)的悲嘆,與詞同調。“戎葵凝笑墻東”句,是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墻邊五月的葵花,迎著東方的太陽開顏。“戎葵”與“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詞人用此來映襯自己曠達豪宕的情懷。

  “戎葵”雖為無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則賦予葵花以人的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年老流落他鄉(xiāng),但一股豪氣卻始終不渝。這“凝笑”二字,正是詞人自己的心靈寫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最后三句寫此時此刻的心情。滿腔豪情,傾注于對屈原的懷念之中。“酒杯深淺”是以這一年之酒與前一年之酒比較,特寫時間的流逝。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時間的流逝中,深化了“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慨嘆。突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

  情緒的激蕩,促使詞人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jié)的深情懷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對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誠,加上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江的聯(lián)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其強烈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已付托于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元好問在《自題樂府引》中說:“世所傳樂府多矣,如……陳去非《懷舊》云:‘憶昔午橋橋下(應作上)飲……’又云‘高詠楚辭酬午日……’如此等類,詩家謂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惟具眼者乃能賞之。”以此詞而論,吐言天拔,豪情壯志,意在言外,確如遺山所說“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

  讀者從對“天涯節(jié)序匆匆”的惋惜聲中,從對“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浩嘆中,從對“酒杯深淺去年同”的追憶里,可以領略到詞人“隱然眉睫間”的豪放的悲壯情調。黃升說《無住詞》“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中興以來絕句妙詞選》卷一),指的也是這種悲壯激烈的深沉格調。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陳與義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也推崇蘇軾、黃庭堅和陳師道。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陳與義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愛國詩人,其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給后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存詞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賞識,因而升遷。

  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為界線,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表現(xiàn)個人生活情趣的流連光景之作,詞句明凈,詩風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詩受到徽宗的賞識。南遷之后,因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經歷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亂時頗為相似的遭遇,對學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詩風有了改變,轉學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詩人那樣,只從句律用字著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融合在一起,題材廣泛,感時傷事,寫了不少寄托遙深的詩篇,趨向沉郁悲壯,雄闊慷慨,成為宋代學習杜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陳與義與呂本中有過交往,但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并未列陳與義之名。宋人也有稱他崇尚陳師道的,但多數(shù)人認為他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稱杜甫為江西派的"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陳與義不是江西人,作詩重錘煉,固然有與陳師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與黃庭堅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別,不應列入江西詩派。

  陳與義詩作最逼近杜詩的是七律。像《登岳陽樓》之一、《巴丘書事》、《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除夜》等,雄渾悲壯,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詩 2首、《除夜》等則以清迥峭刻見長。五言古詩寫景造意,接近謝靈運、柳宗元等人。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間寫景:"魚游水底涼,鳥宿林間靜。談余日亭午,樹影一時正。… 微波喜搖人,小立待其定。"觀察細密,造語工致。七言絕句重在意趣,格調清婉,如《和張規(guī)臣水墨梅五絕》、《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興寄,或活用典實,屢見新意,耐人尋味。

  陳與義亦擅詞作。〔臨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等名句都為人稱誦,胡仔、黃□等人對他也有較高的評價。總的說來,他的詞作以清婉秀麗為主要特色。

  陳與義集原為其學生周葵編,共10卷,早佚。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胡稚箋注《簡齋詩集》30卷(附《無住詞》1卷)刊刻問世,《四部叢刊》即據(jù)此影印,并附印元刊《陳簡齋詩外集》。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陳與義集》即以胡本為底本。

  陳與義一生的主要貢獻在詩詞方面。他青年時詩文就寫得很好,《宋書》本傳說他的詩詞“體物寓興,清邃紆余,高舉橫厲,上下陶(淵明)、謝(靈運、胱)、韋(應物)、柳(永)之間”。他曾寫過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賞,并由此受到器重。他是專學杜甫的,是江西詩派后期的代表作家。他學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對前賢的作品是博覽約取,善于變化。他還特別推崇蘇軾和黃庭堅、陳師道,但并不墨守成規(guī),而能參合各家融會貫通,創(chuàng)造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語言質樸,音節(jié)響亮,形象豐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沒有鄙俗,口語化略無平淡。所以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詩人的成就較大,無愧于江西詩中的改革派。

  詩人還寫了不少懷念故鄉(xiāng)洛陽的作品,如《虞美人》(亭下桃花盛開,作長短句詠之)“洛陽城里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杜R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队菝廊恕肥菍戨m然到了春天(“又東風”),洛陽的桃花未必開得和往年一樣紅妍。其原因是被戰(zhàn)亂踐踏得連花兒也一改舊時的俏容,給洛陽蒙上一層恥辱的陰影?!杜R江仙》是寫在洛陽午橋相約飲酒,在座的都是同學少年,英雄豪杰。當時陳與義才二十多歲,金榜題名(二十四歲進士及第)。又二十多年過去了,簡直像一場惡夢,雖然還活在世上,確實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膽,擔驚害怕。其原因又是朝綱敗壞,戰(zhàn)爭使社會動蕩不安所造成的。再如《法駕導引》中的“歸路碧迢迢”?!饵c絳唇》(紫陽寒食)中的“不解鄉(xiāng)音,只怕人嫌我”?!赌咎m花慢》中的“北歸人未老,喜依舊,著南冠”。等等都是寫對故鄉(xiāng)的懷念。歸途遙遠,又一定是雜草叢生,無路可尋,欲歸而不可得。即是回去,由于長期在外難解鄉(xiāng)音,父老子弟們對我會是什么看法呢?年齡不算大(逝世時才四十九歲),依然喜愛北方衣著,無不流露出懷戀故鄉(xiāng)之情,任何一個羈旅它鄉(xiāng)的人讀了都會產生共鳴。

  古詩詞《鵲踏枝》練習

  (1)詞的上闋,作者是怎樣抒發(fā)感情的?請簡要分析?(6分)

  (2)與蘇軾的“一樽還酹江月”相比,本詞中詞人“試澆橋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3)試析“萬事一身傷老矣”一句在全詞中的作用。(4分)

  (4)試分析本詞最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直接抒情:“無人知此意”,直接表達無人理解的凄涼;“天涯”二字深表漂泊之苦,“節(jié)序匆匆”,表達了時光流逝,自己卻報國無門的無奈。(2分)

  間接抒情:借事抒情:適逢端午,詩人高歌楚辭來表達對屈原的憑吊和自己的愛國情懷。(2分)借景(物)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紅,表達如今的失意與痛苦;“滿簾風”顯示出作者無人理解的痛苦悲涼之情。(2分)

  (2)不同:表達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與敬仰;表達真摯強烈的愛國情感;身世漂泊的感慨。(答出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5分。意思對即可)

  (3)承上啟下。上片寫自己離開了都城,才無所用,報國無門,所以發(fā)出了這樣憤懣的感嘆。而下片是說自己雖老,但心誠志堅,然而這也只有向千年之前的屈子訴說,體現(xiàn)了作者的無奈和堅守。結構上是結住上片,開啟下片,內容上是情感的深化和轉折鋪墊。

  (4)一是用典(借古抒懷),借用屈子的史實,表明自己的志堅及無奈。上片以“高詠楚詞”開篇,透露出節(jié)日中的感傷心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同時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jié)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門。下片“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對湘江,作者虔誠祭酒,并聯(lián)想這杯中之酒一定會流到汨羅江。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感。

  二是對比和襯托。詞的上片用榴花與紅舞裙對比,以過去的春風得意突現(xiàn)時下的落寞和憤懣。詞的下片用“一身傷老”與“戎葵凝笑墻東”對比,襯托了此時心中的冷寂(或者理解為自己身雖老,但也會這戎葵一樣永遠不改自己向陽的夙志,愛國的熱情)。

古詩詞《鵲踏枝》賞析及練習相關文章:

1.鵲踏枝詩歌賞析及練習題

2.南浦·旅懷詩歌賞析及練習題

3.春日秦國懷古詩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古詩詞《鵲踏枝》賞析及練習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堅持不懈,拼搏每一個今天。語文是靠不斷的練習才能提高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古詩詞賞析及練習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古詩詞《鵲踏枝》賞析 鵲踏枝 仲殊 斜日平山寒已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91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