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聽課記錄_高三語文聽課筆記總結
高三語文聽課記錄_高三語文聽課筆記總結
聽課記錄是學校領導、教師為了交流、檢查、總結、研究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所作的課堂聽課記錄。高三語文學習同樣小做好聽課記錄。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高三語文聽課記錄,歡迎參考!
高三語文聽課記錄一:荊軻刺秦王
師:回溯歷史的長河,穿越時間的長空,在那軍閥混戰(zhàn),戰(zhàn)火分飛的民國年代,我們見識了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毛澤東;在那狼煙四起,烽火連天的春秋時期,我們見識到了顧全大局深明大義,多謀善辯的燭之武;在那揭竿而起,馬革裹尸的秦末漢初,我們看到了驍勇善戰(zhàn),驕橫自大而又優(yōu)柔寡斷的項羽;今天我們在那硝煙不斷,金戈鐵馬的戰(zhàn)國年代又將與誰相遇呢?他有著什么樣的性格?請翻開課本《荊軻刺秦王》。
師:同學們已經(jīng)做過預習工作了,那該文選自哪里?
一生:《戰(zhàn)國策》
師:好,關于《戰(zhàn)國策》,同學們收集到哪些資料呢?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
一生:《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末年和秦漢間編輯的一部重要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經(jīng)劉向整理,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共33篇,其內(nèi)容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故事,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不畏強暴、勇于斗爭的行為。
師:這里,我補充一下,從文學的角度上看,《戰(zhàn)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師:對于本文的背景,同學們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談一談?
一生:戰(zhàn)國末期,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秦滅韓,又破趙,統(tǒng)一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為了結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行刺秦王。為此,他找來了荊軻,精心侍奉。
師:很好,同學們預習的都很充分!
二)整體感知課文,文言知識分析。要求:
(1)現(xiàn)在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借助工具書,對照注釋,初讀課文。
(2)劃出疑難詞句。同桌和前后桌同學為小組互相討論解決,如仍有爭議的留下師生共同探討。
生:(安靜看書,看完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你們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其他同學幫助共同解決。
一生:窮困是貧窮嗎?
另一生:窮,走投無路,猶如“追窮寇”之窮。古代缺少衣物錢財一般叫貧。不得志,無出路叫窮,困,困窘。
一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是什么意思?
另一生:現(xiàn)在(是)拿著一把匕首進入兇險難測的強暴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是因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一生: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是什么意思?另一生:愿意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民,(燕王)排在諸侯的行列,供應、貢獻、賦稅和郡縣一樣,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廟。給(jǐ),供應,供給。職:貢賦,賦稅。
一生:“北蠻夷之鄙人”中的“鄙”是和《曹劌論戰(zhàn)》中的“肉食者鄙”一樣嗎?
另一生:不一樣,這一句中“鄙人”理解為“北方邊遠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人”。蠻夷:古代泛指少數(shù)民族。鄙:邊疆,邊遠的地區(qū)。
一生:“王負劍”中“負劍”是什么意思?
另一生:背劍,即把劍推到背上,以便拔出。
生:……….
同學們都表現(xiàn)得很好,大家通過一問一答,互相解決了問題。但是學習文言文我們還要側重基礎知識的整合積累,下面把同學們分為四組分別完成如下工作。
一組 通假字
二組詞類活用
三組 特殊句式
四組 古今異意
互相交換整理的筆記。
同學們整理得非常的好,下去后每個同學把本文的文言知識整理上筆記本,加強鞏固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