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知識點梳理
做好每一個知識點的梳理,對你的考試是有幫助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考研政治知識點梳理以供大家學習。
考研政治知識點梳理(一)
1. 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
真理發(fā)展的過程,不僅是相對不斷趨近絕對的過程,而且還是不斷同謬誤作斗爭并戰(zhàn)勝謬誤的過程。真理和謬誤相伴而生,人類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難免發(fā)生謬誤。
由于真理和謬誤決定于認識的內容是否如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因此真理和謬誤是性質不同的兩種認識,它們是對立的。
但是,真理和謬誤又是統(tǒng)一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轉化:①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沒有真理,也無所謂謬誤,沒有謬誤也無所謂真理;②真理中包含著某種以后會暴露出來的錯誤的方面或因素,謬誤中也隱藏著以后會顯露出來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條件下,真理和謬誤可以相互轉化。真理和謬誤在一定范圍內的對立是絕對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圍,它們就會互相轉化。
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要善于堅持和發(fā)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謬誤作斗爭。在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正確的認識往往會導致成功的實踐,而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的實踐活動也會達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結果,導致失敗。只要人們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化不利條件為有利因素,就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變失敗為成功。
2. 真理的檢驗標準
(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從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觀和客觀的一致、符合。真理的檢驗標準不能在純粹主觀范圍內去尋找,而要把主觀與客觀聯(lián)系起來加以比較對照。從實踐角度看:②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活動,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只有實踐才能把主觀同客觀聯(lián)結起來并加以對照,從而檢驗主觀同客觀是否相符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不排斥邏輯證明的作用。邏輯證明是根據(jù)前提條件推斷出某種結論的思維過程。它是探索真理、論證真理和擴大真理范圍的重要手段,是對實踐標準的一個重要補充,但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2)實踐的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
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即絕對性是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外再無別的標準;凡經(jīng)過實踐證明了的一切認識都是客觀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質;實踐能夠檢驗一切認識,即使當前的實踐還不能加以判定,最終也會被以后的實踐作出裁決。
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是指:一定歷史階段上的具體實踐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證明或駁倒某一認識的真理性;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還要繼續(xù)經(jīng)受實踐的檢驗。
我們必須把實踐對真理的檢驗,看做是全部人類實踐即無數(shù)個別的、歷史發(fā)展著的、整個社會的實踐對真理的檢驗。堅持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既可防止唯心主義的隨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學的絕對化。
考研政治知識點梳理(二)
物質的存在形態(tài):
?、僮匀淮嬖谖锛捌溥\動形式(宏觀物體、微觀粒子、宇觀天體、場、反物質)。
?、谏鐣嬖谖锛捌溥\動形式(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生產(chǎn)方式;物質性的社會關系,物質性的社會活動)。
物質的存在方式:運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龠\動與物質的關系:物質的存在方式是運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運動和物質不可分離,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唯物論;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是唯心主義運動觀。
?、谶\動與靜止的關系:運動和靜止都是物質的固有屬性,運動絕對,靜止相對,他們相互包含。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相對靜止使事物呈現(xiàn)多樣性,是區(qū)分事物基礎,衡量事物運動尺度。
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時間和空間。
?、贂r空與物質運動不可分離。時間的一維性、空間的三維性。
?、跁r空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時空的絕對性是指時空的客觀實在性是不變的、無條件的;時空的相對性是指時空的具體形態(tài)、具體特性是可變的、有條件的。辯證唯物主義和相對論證明,時間和空間的具體特性相對物質運動特性的變化而變化。
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馬克思主義從實踐出發(fā)理解世界,深刻揭示了社會的物質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發(fā)現(xiàn)之一,實現(xiàn)了哲學史上的革命變革。
?、倥f唯物主義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則陷入唯心主義。
?、隈R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也具有物質性,人類社會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因此是物質性的;人的實踐活動是物質性的;生產(chǎn)方式即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統(tǒng)一集中體現(xiàn)著社會的物質性。
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及其意義:世界統(tǒng)一于(運動著的)物質。不僅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也具有物質性。
世界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石,是反對唯心主義、二元論及神學世界觀的思想武器,也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
考研政治知識點梳理(三)
(一)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
我們先來看絕對剩余價值生產(chǎn)的含義。絕對剩余價值生產(chǎn)是指在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絕對延長從而絕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chǎn)的剩余價值。
接著,我們要對相對剩余價值生產(chǎn)有所了解。相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從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所生產(chǎn)的剩余價值。
然后我們要理順絕對剩余價值生產(chǎn)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chǎn)的關系:
首先,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第一,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第二,絕對剩余價值生產(chǎn)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chǎn)的起點。
其次,二者之間的區(qū)別:物質技術基礎以及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二)超額剩余價值
超額剩余價值是個別資本家由于提高勞動企業(yè)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使其產(chǎn)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而得到更多的剩余價值。其來源也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它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
追求超額剩余價值,是個別企業(yè)改進生產(chǎn)技術、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的直接動機,而各個企業(yè)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競爭,使勞動生產(chǎn)率普遍提高,單位商品價值量降低,勞動力價值也降低,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余勞動時間相對延長,使所有企業(yè)都普遍獲得了相對剩余價值。所以,相對剩余價值生產(chǎn)是在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
那么這里就出現(xiàn)了一個與上述知識點相關的難點--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對此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呢?勞動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商品,而勞動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成為商品。工人在市場上出賣的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力。因此,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三)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關系
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前提是單個資本的增大。而單個資本的增大則主要通過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兩條途徑來實現(xiàn)。
①資本積聚:單個資本家通過剩余價值的資本化,不斷增大自己的資本實力,從而引起生產(chǎn) 資料和勞動力的積聚。它是資本積累的直接結果。
?、谫Y本集中:把原來分散的中小資本合并成為少數(shù)的大資本。資本集中是借助于競爭和信用這 兩個強大的杠桿來實現(xiàn)的,亦即它既可以采取大資本吞并中小資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組織股份公司的形式。
③)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關系。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二者的區(qū)別在于:第一,資本積聚會使社會資本總額增大,而資本集中則不會增大社會資本 的總額,它只是改變社會資本總額在資本家之間的分配。第二,資本積聚的增長受到社會財富(包括追加的生產(chǎn)資料和消費資料)的絕對增長數(shù)額的限制,所以它的增長比較緩慢;而 資本集中則不存在這種限制,因而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集中大量的資本。
二者的聯(lián)系在于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促進。資本積聚使個別資本總額增大,競爭實力增強, 因而會加速資本的集中;另一方面,資本集中使個別資本總額和積累規(guī)模迅速增大;反過來,又會加快資本的積聚。兩者共同促使資本積累不斷增大,資本有機構成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