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關于哲學的知識點
哲學是政治學習的重要的知識點,下面學習啦的小編將為大家?guī)黻P于這些的知識點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關于哲學的知識點詳解
1、哲學智慧的產生與起源: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的本義: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學的任務: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fā)展,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學: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1)世界觀、方法論的含義和關系: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xiàn)世界觀
(2)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tǒng)一:
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
(3)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4)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fā)展。哲學為具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哪些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②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表現(xiàn)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
?、偎季S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谒季S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反映存在,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物主義: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4、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理解: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合理性--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局限性--這些觀點知識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著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合理性--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局限性: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xiàn)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主觀唯心、客觀唯心。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認為物質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
唯心主義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唯心主義對世界本原問題的回答都是錯誤的。但是唯心主義也包含了一些認識論、辯證法、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理思想,可以吸收和借鑒。
6、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
1、哲學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哲學是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為什么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哲學來源于時代(即任何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任何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政治經濟在精神上的反映。①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時代的脈搏;③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
哲學反作用于時代(即真正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真正的哲學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為社會變革作思想準備。真正的哲學為人們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3、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
?、偻ㄟ^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4、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直接理論來源:
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fā)展、
自然科學基礎:從"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學"發(fā)展為"本質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學"
直接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批判地吸取)]
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階級屬性上的革命性變革:以往哲學都是剝削階級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內容上的革命性變革:以往哲學只注重解釋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更注重改造世界①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基礎上第一次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tǒng)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tǒng)一。②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xiàn)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
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并通過中國民族形式表現(xiàn)出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倜珴蓶|思想及其精髓與活的靈魂: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卩囆∑嚼碚摷捌渲黝}: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quot;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同步練習題】
1.[2013•湖北七市聯(lián)考]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雞生蛋,蛋生雞。但若是要追問究竟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一問題時,有人認為先有雞,有人認為先有蛋,還有人認為雞和蛋具有同樣的遺傳物質基礎,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現(xiàn)無所謂先后。當人們對世界“打破沙鍋問到底”時,就會形成他對世界一定的總的看法和觀點,這種看法和觀點( )
?、僭从谌藗儗嵺`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趯儆谑澜缬^范疇?、劭梢灾笇藗冋_的認識和改造世界 ④ 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A 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觀點就是世界觀,是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題肢①②正確。世界觀不一定都正確,因此題肢③排除;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哲學,因此排除題肢④;答案選A。
2.有人認為,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也有人認為,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這兩者( )
A.是矛盾的,因為實踐是一切認識的源頭
B.是矛盾的,因為對實踐的追問未必都是哲學
C.不矛盾,前者是從本源來說的,后者是從獲取方式來說的
D.不矛盾,說哲學源于對實踐的追問,是因為認識在不斷發(fā)展
解析:C 本題考查考生對哲學的認識。 題干中的兩句話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對哲學智慧的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是哲學誕生的方式,故題干中第一種認識是從哲學的本源來說的,第二種認識是從哲學的獲取方式角度 來說的,因此選C。
3.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云說:“學好哲學,終身受益”。這說明( )
?、僬軐W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谡軐W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壅軐W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之中?、苷軐W能夠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和改造世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題考查哲學的作用。名言強調學好哲學對人生的重要意義,故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表述 正確但均與題意不符。
4.美國哲學會的研究顯示,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哲學,原因在于,在當今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哲學知識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思考問題,提高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這說明( )
A.真正的哲學能夠為生活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B.學習哲學可以為我們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C.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D.學好哲學就可以做好各項具體工作
解析:A 題中材料“哲學知識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思考問題,提高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體現(xiàn)了學習哲學的意義,故A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故B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D項夸大了哲學的作用,說法過于絕對,故不能入選;C項表述正確但與題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A項。
5.思想高尚的人,不會做偷雞摸狗之事;思想齷齪的人,不可能成就驚天動地的事業(yè)。播種一種觀念就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獲一種命運。要改變命 運,就要先改變行為;要改變行為,先要改變思想,解放思想。這是因為( )
A.方法論決定世界觀
B.世界觀和方法論互相轉化
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D.世界觀和方法論都有相對獨立性
解析:C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的認識和理解。題干中的“思想”指世界觀,“行為”指方法論。要改變行為,就要先解放思想,即強調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故選C。
高中政治唯物論的重要知識點
1、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
【原理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的存在與發(fā)展是客觀的,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是客觀的,人的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①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②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2、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①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xiàn)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以認識之物。②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A。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fā)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B。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方法論】:(1)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2)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認識。
3、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所謂規(guī)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lián)系。規(guī)律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規(guī)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guī)律。沒有規(guī)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
【方法論】: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guī)律,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guī)律。一旦違背客觀規(guī)律,人們就會受到規(guī)律的懲罰。在客觀規(guī)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根據(jù)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guī)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4、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1)尊重客觀規(guī)律離不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2)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
【方法論】: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實事求是;又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5、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它要求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這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jù)。
(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xiàn)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1.為了節(jié)約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儉意識,一些地區(qū)試行教科書免費循環(huán)使用。學期結束后,教科書由學校收回,供下一個年級使用,幾年更新一次。教科書之所以可以循環(huán)使用,從哲學上看是因為( )
A.思想內容的存在同物質載體無關 B.思想內容的穩(wěn)定要求物質載體的穩(wěn)定
C.物質載體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化不影響思想內容D.物質載體的穩(wěn)定有利于思想內容的穩(wěn)定
2.依據(jù)人物性別、年齡、身份、職業(yè)、性格和創(chuàng)作者對人物的褒貶不同,京劇的行當可以劃分為生、旦、凈、末、丑。每一行當都有不同的臉譜造型,這些臉譜是對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進行抽象概括后的藝術加工。用哲學的語言來說( )
A.藝術源于藝術家的主觀創(chuàng)作 B.客觀現(xiàn)實以藝術作為摹本
C.藝術是對客觀現(xiàn)實能動的反映 D.客觀現(xiàn)實是對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
3. 2008 年北京奧運會是全中國人民熱切期盼的盛事。漫畫《情有獨鐘》蘊含的哲理是( )
?、佻F(xiàn)象是本質的表現(xiàn) ②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 ④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
A.①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③ ④
4.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堅持( )
A.聯(lián)系的觀點 B.發(fā)展的觀點 C.實踐的觀點 D.矛盾的觀點
5.將冰涼的手伸進一盆溫水感覺到水熱,將濕熱的手伸進去又感覺到水涼,于是有人認為“物是感覺的集合”。這種觀點是( )
A.機械唯物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 C.客觀唯心主義 D.辯證唯物主義
6. “面對金融危機這一全球性挑戰(zhàn),世界各國需要加強政策協(xié)調、密切合作、共同應對。在些關鍵時刻,堅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這一論述表時,信心作為對前景的良好預期( )
?、倌軌蚋淖兘洕?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動經濟主體對經濟活動的積極參與 ③能夠擺脫物質條件制約,促進經濟復蘇 ④可以促進經濟形勢向好的方向轉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鄭板橋的這句話蘊含的道理是( )
A.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 B.意識活動具有客觀實在性
C.意識活動具有生動形象性 D.意識活動具有主觀隨意性
8. 人們曾用求神膜拜自然 用思維證明自然 后來用觀察、想象和檢驗 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氣 但景象不斷變幻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沒有供出她內心的秘密( )
——摘編自{英}W.C.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
下列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科學的“思維”能證實大自然“內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氣”,就是對不斷變幻的“景象”的感知
C.只有不斷摸清“大自然的脾氣”,才能接近“內心的秘密”
D.人們能認識不斷變幻的“景象”,也能徹底把握“內心的秘密”
9. “地心說”是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通過長期觀測和研究提出來的。在此基礎上哥白尼通過進一步的觀測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說”,推翻了托勒密的結論。這一著名的科學史實證明( )
A.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都來源于客觀世界 B.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都來源于主觀世界
C.正確意識來源于主觀世界,錯誤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
D.正確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錯誤意識來源于主觀世界
10.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以下屬于哲學層面的意識現(xiàn)象是( )
A.民間的“實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綱目》的思想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