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語文 > 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資料

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資料

時間: 文娟843 分享

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資料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資料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年齡稱謂】

  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nèi)容:四書五經(jīng)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古代主要節(jié)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古代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紀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shù)對單數(shù)、雙數(shù)對雙數(shù),不可能出現(xiàn)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huán),周而復始。

  (2)年號紀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后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可兼用,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紀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文學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

  【十三經(jīng)】《易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孟子》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五?!咳?、義、禮、智、信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官職變化

  1.關(guān)于任職授官的:

 ?、偃危簱敚瑩?。“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nèi)謀。”

 ?、谑冢菏诠?,任命。“遣使者持黃金印、赤韨縌,朱輪車,即軍中拜授。”

 ?、鄢喝蚊?,授職。“除臣洗馬。”

 ?、馨?授給官職。“拜亮為丞相。”

 ?、菡鳎赫髡?特指君召臣)。“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

 ?、薇伲赫髡伲芍醒牍偈鹫髌?,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咚]:推薦,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荀)彧薦嘉。”

 ?、嗯e:推薦,推舉,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崞穑浩鹩萌巳我怨俾毣蛑匦聠⒂?,任以官職。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孫顯于韓,起樗里子于國。三人者,皆張儀之讎也。”

 ?、馓幔禾岚巍?ldquo;然(魏收)提獎后輩,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弗重也。”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號或爵位。“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

  贈: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贈皇后。”

  賜:賞賜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賞: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2.關(guān)于提升職務(wù)的:

  ①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擢為后將軍。”

 ?、谶M:用于較高職務(wù)。“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

 ?、燮饛停夯謴驮殑?wù)。“蒙皇上隆恩起復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

  ④超遷、超擢:越級破格提升。“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3.關(guān)于調(diào)動職務(wù)的:

  ①轉(zhuǎn)、移、調(diào)、徙:一般的調(diào)動,調(diào)遷。“調(diào)為隴西都尉。”“徙齊王信為楚王。”

 ?、谶w: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官。“方進轉(zhuǎn)為博士。數(shù)年,遷朔方刺史。”

 ?、鄢觯褐赋鼍┦苋?。“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苴欤荷w,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菅a:補充缺職或由候補而正式任命。“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

  4.關(guān)于兼職的:

 ?、兕I(lǐng):本職之外兼較低它職。“(范曄)服終,領(lǐng)新蔡太守。”

  ②攝:暫時兼代本職外更高職務(wù)。“羊舌鮒攝司馬。”

 ?、蹤?quán):臨時代職。“以京官權(quán)知,三年一易。”

  ④假:暫時代理。“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斥候百余人俱。”

 ?、菪校捍砉俾殹?ldquo;太祖行備武將軍。“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

  ⑥署:有“代理,暫任”的意思,指代理無本官的職務(wù)。“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咦o:原官員短期離職,臨時守護印信,“護”有“統(tǒng)轄,統(tǒng)率”之意。“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

  5.關(guān)于降級免職的:

  ①罷、免、解、黜、奪:官員因過失而解除職務(wù)。“乃罷逐趙綰、王臧等。”“免官削爵。”

  ②放:委任委派,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

 ?、圪H、謫:因過失而降級。“貶連州刺史。”“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芨?、褫:皆為“革除”的意思,指撤職查辦。“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

 ?、葑筮w:降級使用,貶官。“心猶恨之,遂左遷毓。”

 ?、揲_缺:官員因故去職或者死亡,職位一時空缺,另選他人充任。

 ?、咧率耍簬毻诵荨?/p>

  【地理方位】

  1.地區(qū)行政:如“中國”指中原地區(qū),“江表”“江東”“江左”指長江以南地區(qū),“關(guān)中”“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九州”“八荒”“四海”泛指中國,“郡”“路”“縣”表行政區(qū)劃。如“蒞中國而撫四夷”(《齊桓晉文之事》)、“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兵車行》)、“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烽火揚州路”(《京口北固亭懷古》)。

  2.山川關(guān)隘:如“江河”專指長江黃河,“山東”指崤山以東,“五岳”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如“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沛公居山東時”(《鴻門宴》)、“勢拔五岳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

  3.方位: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如“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登泰山記》)。地理上以東為左,以西為右,如“淮左名都”(《揚州慢》)。天地四方稱“六合”,如“履至尊而制六合”(《過秦論》)。

  【宗法禮俗】

  1.宗法

  (1)廟堂:太廟指天子的祖廟,如“入于太廟,還矢先王”(《伶官傳序》)。歷代帝王設(shè)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后以“七廟”作為王朝的代稱,如“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過秦論》)。在廟堂祭祀時用牛羊豬各一頭叫“太牢”,羊豬各一頭叫“少牢”,如“以一少牢告廟”(《伶官傳序》)。

  (2)排行: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為序,如“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祭十二郎文》)。

  (3)倫常:尊敬父母為孝,敬愛兄長為悌,如“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

  2.禮俗

  (1)冠禮:古代男子在20歲時,把頭發(fā)結(jié)起來,舉行加冠儀式,叫“結(jié)發(fā)”“弱冠”“加冠”,表示成年,如“結(jié)發(fā)同枕席”(《孔雀東南飛》),“冠者五六人”(《侍坐》)。

  (2)婚禮:女子出嫁叫適、歸、于歸,女子回娘家省親叫“歸寧”,如“吾妻來歸”“吾妻歸寧”(《項脊軒志》)。

  (3)喪禮:喪禮中穿一周年孝服的人稱“期”,穿九個月或五個月孝服的人稱“功”,一般指關(guān)系較近的親屬,如“外無期功強近之親”(《陳情表》)。

  (4)賓禮:九賓,古代外交中最隆重的禮儀,由九名賓相接引賓客上殿。如“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廉頗藺相如列傳》)。見面禮稱“質(zhì)(贄)”,如“厚幣委質(zhì)事楚”(《屈原列傳》)。

  (5)尊卑:車座上以左為尊,如“公子從車騎,虛左”(《信陵君竊符救趙》);朝堂和官位上秦漢以前以右為尊,如“位在廉頗之右”(《廉頗藺相如列傳》);室內(nèi)座次以東向為尊,次之南向,次之北向,次之西向,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鴻門宴》)。

  【歷法天文】

  1.紀年:有干支紀年法,如“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帝王年號紀年法,如“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促織》);王公年次紀年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藺相如列傳》)。

  2.紀日:有干支紀日法,如“元豐七年六月丁丑”(《石鐘山記》);特定稱謂紀日法,農(nóng)歷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月末叫晦,如“七月既望”(《赤壁賦》)、“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記》)。

  3.紀時:有十二時段紀時,即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如“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東南飛》);十二地支紀時,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午戰(zhàn)于彼,未還于此”(《柳毅傳》);更鼓紀時,如“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記》)。

  4.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來劃分地面區(qū)域,某個星宿對著某個地面,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如“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滕王閣序》)。

  A、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B/【諱稱】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yǎng)等。

  (3)佛道徒之死稱:涅檠、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現(xiàn)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
看過"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資料 "的還看了:

1.高中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2.高一語文必修4古文知識點歸納

3.高中語文必修四必背課文

4.高中語文必修4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133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