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初中學習方法>初一學習方法>七年級語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課內(nèi)閱讀專題訓練題(2)

時間: 鄭曉823 分享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課內(nèi)閱讀專題訓練題(四)

  第十九課 月亮上的足跡

  (一)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fā)來呼 (喊、救、叫)。三個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該按計劃登上月球。飛船開始作 (均速、減速、加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個宇航員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手握操縱桿,以防一旦計算機出現(xiàn)故障,就用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發(fā)著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就自動作了?;鸬闹噶?。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并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xù)繞月軌道上飛行,登月艙則開始降落,在橢圓形軌道上緩緩下降。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 (安穩(wěn)、平穩(wěn)、很穩(wěn))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員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他們已經(jīng)勝利著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成功。

  1.按照原文在短線上選詞填空。

  2.解釋加短線的詞語。

  (1)凌晨:

  (2)神往已久:

  3.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 ,主要寫了登月前夕哪幾個工作程序:

  4.這段文字交待了三個關鍵數(shù)字,分別標識三個關鍵的工程程序,請把兩者用連線標出。

  7月29日晚上9點23分 登月艙平穩(wěn)降落月面上

  7月20日上午7點32分 從飛船換乘登月艙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 中心發(fā)來呼叫準備登月

  5.“7月21日5點17分40秒”和“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是本文中兩個精確到秒的時間數(shù)據(jù),這是為什么?

  6.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何感受,請實話實說。

  (二)

  一到月球表面, A 和 B 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的任務很多,但是供給他們呼吸的氧氣卻很有限,只夠使用4個小時。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緊。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發(fā)現(xiàn)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豎)立在月球上。紀念碑刻著地球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 B 從登月艙申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tǒng)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1.文中括號內(nèi)選擇正確的詞語。

  2.為A和B選擇正確的人物。

  美國宇航員共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文中A指___________,B指____________。

  3.列舉出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4.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 )

  A.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jīng)過76公里,歷時195個小時。

  B.兩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索。

  C.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對整個人類而言,是巨大的飛躍。

  D.這一偉大的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課內(nèi)閱讀專題訓練題(五)

  第二十課 山市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許多人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壯觀的幻景;“山市”蜃樓你可能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這里,蒲松齡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奇異的圖畫……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shù)十所,

  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shù),樓愈高,則明漸少。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選自 作者 ,字留仙,世稱“ ”, 代文學家。本文描寫了變幻莫測的 ,作者行文以“忽見、 、 忽、 、 、倏忽”等表時間性的詞語來貫穿全文,使文章層次顯得很清晰。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青冥( ) 飛甍( ) 高垣( ) 禪院( )

  逾時( ) 連亙( ) 倏忽( ) 窗扉( )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

  高插青冥,相顧驚疑( )( )

  往來屑屑 ( )

  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 )( )

  連亙六七里 ( )

  或憑或立,不一狀 ( )( )

  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 )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 )

  見山上人煙市肆( )

  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

  4.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見宮殿數(shù)十所 B、 層層指數(shù)

  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數(shù)至入層

  C、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D、或憑或立不以狀

  又聞有早行者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見宮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6.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按音節(jié)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B.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D.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7.請用課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 為順序,描繪了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條理清晰,語言簡潔,請?zhí)顚懗錾绞凶兓膸讉€階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復述)

  “山市”的形成階段:

  “山市”的發(fā)展階段:

  “山市”的高潮階段:

  “山市”的消失階段:

  8.找出文中表現(xiàn)時間的詞語。

  9.文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風起”為界,前后的蜃景變化各有怎樣的特點?

  10.文中將“山市”稱為“鬼市”,對此,你怎樣認識?

  11.本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消失的全過程,極富有想象力。請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次開啟你智慧的大門,展開你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樓嗎?城中街道怎樣?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根據(jù)上述提示,以課文的描寫為基礎,展開合理的想想,用白話文擴寫山市變化的任何一個階段。(只選一個)字數(shù)不少于200字。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課內(nèi)閱讀專題訓練題答案:

  1.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 林木蔥蘢、幽雅。2.因為人們可以從化石中發(fā)現(xiàn)許多信息。3.指代“事件的推移和生命的進化”;相應的句子為“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的向近代迸發(fā)”。4.人們可以從化石所表露的信息中探索歷史發(fā)展的秘密,讓人們?nèi)ヌ骄俊?.構成反復的關系,強調(diào)化石為我們提供的信息。6.詩歌將化石擬人化,講述了人類與自然的變化歷程。

  第十七課《看云識天氣》答案:

  (一)1.天上的云,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2.打比方;說明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3.形態(tài)、特征。4.總-分-總。5.看云可以識天氣。(二)1.D 2.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 3.第⑽句: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都是很美麗的?!?.說明、描寫;分類別、打比方 5.B 6.云的形態(tài);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 7.第五句;第九句 8.這兩個詞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經(jīng)常”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表達得很嚴密。(三)1.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云彩,推測天氣的情況。(云彩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2.暈、華、虹、霞 3.B 4.“暈”是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紅色,外層紫色。 5.“華”是比暈小的彩色光環(huán)。里紫外紅。 6.日暈和月暈出現(xiàn)在卷層云上,是大風雨的征兆。 7.華環(huán)由小變大,天氣趨向晴好,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 8.虹在東方,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9.出現(xiàn)朝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xiàn)晚霞,表明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10略。(四)1、總分 概括上文 提示下文。 2、(1)介紹了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共同點:都很美,是天氣晴朗的象征。 (2)介紹了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共同點: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3、略。

  第十八課《綠色蟈蟈》答案:

  1.《昆蟲的故事》 法布爾 法 昆蟲學 2.⑴自言自語的小聲說話,形容聲音細小。 ⑵嗓子干澀發(fā)不出聲音或發(fā)音低而不清楚。 3.介紹蟈蟈的歌聲 4.如:“……蟈蟈在竊竊自語” “……這便是蟈蟈的歌聲和樂段……” “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聲再響一點,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準確形象地描繪出蟈蟈的歌聲時而尖銳急促,時而柔和悠揚的特征。使文章自然親切,增強可讀性。 5.⑴“竊竊自語”“像是滑輪的響聲”“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窸窣作響”“喑啞”“尖銳”“短促”“清脆”“柔和”(能寫出四個即可) ⑵喜愛、贊美之情。

  第十九課《月亮上的足跡》答案:

  (一)1.呼 減速 平穩(wěn)2.(1)天快亮的時候。(2)內(nèi)心向往已久。3.時間地面指揮中心發(fā)出登月指令,兩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執(zhí)行登月計劃,登月艙平穩(wěn)降落月面、登月成功。4.略 5.這兩個數(shù)字特別重要,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6.略。(二)1.樹 舒 2.A指阿姆斯特朗;B指奧爾德林 3.他們共做了九件事:(1)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2)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3)立紀念碑;(4)安裝攝像機;(5)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6)安裝測距激光儀;(7)安裝測定月震的月震儀;(8)插美國國旗;(9)與總統(tǒng)通電話。4.B。

  第二十課《山市》答案:

  1、《聊齋志異》 蒲松齡 聊齋先生 清 山市蜃樓 無何 未幾 既而 逾時(略)2、mīng mng yun chn y gn shū pn 3、經(jīng)常 青天、天空 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匆匆 同“無” 高 連綿不斷 有的人 靠著 同“才” 突然 于是 店鋪 廣大 隱隱約約 4、D 5、看見幾十座宮殿,青綠色的屋頂,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飛起來的樣子;城中有像樓一樣的、像廳堂一樣的、像街巷一樣的,景象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樓上的人來來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著、有的人站立著,形狀各不一樣;突然間變得像拳頭、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見了。6、D 7、時間 “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始悟為山市。” “未幾,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風定天清,……不一狀。” “逾時,樓漸低……遂不可見。” 8、無何 未幾 既而 逾時9.前者孤塔聳立,少頃換一幅圖景,這時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增加的;后者五座樓的情景,逐漸變化,依次消失,這時蜃景的物象是逐步減小的。10.作者在他那個時代,還不會理解海市蜃樓是一種光線折射形成的現(xiàn)象,所以在文中將此幻象稱為“鬼市”是可以理解的。 (允許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1、略


看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課內(nèi)閱讀專題訓練題的還看了:

1.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檢測題及答案

2.初二上冊語文第四單元綜合練習題

3.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檢測題

4.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

5.七年級上冊語文作業(yè)本第四單元自測題答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課內(nèi)閱讀專題訓練題(2)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課內(nèi)閱讀專題訓練題(四) 第十九課 月亮上的足跡 (一)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fā)來呼 (喊、救、叫)。三個人急忙起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137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