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一學習方法 > 七年級生物 > 七年級生物人教版下冊教材分析

七年級生物人教版下冊教材分析

時間: 妙純901 分享

七年級生物人教版下冊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人教版七年級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一個近乎常識性的概念。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生物人教版下冊的教材分析,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七年級生物人教版下冊教材分析

  一、第一章 人的由來

  本章包括《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人的生殖》、《青春期》、《計劃生育》等4節(jié),是按照課程標準中二級主題“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下的“概述人類的起源和進化”,以及二級主題“人的生殖和發(fā)育”、“健康地度過青春期”具體內容標準的要求經重新組合而構成的。本章試圖將人類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問題放在生物圈的大背景下思考,內容跨度大,既有人類的由來(起源和發(fā)展)、又有個體的人的由來(生殖)的內容,還有作為社會的人的責任(計劃生育)的內容。課程標準將課程具體目標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去闡述,本文對各章的分析也從這3個方面展開。

  1. 知識方面

  第一節(jié)是有關地球上人類由來的內容,第二節(jié)介紹個體的人的由來,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安排了青春期、計劃生育等與學生發(fā)育和社會發(fā)展有關的內容。“鏡頭”由遠(人類的由來)拉近(個體的生殖),又逐漸拉遠——社會中的人。

  第一節(jié)從回顧有關人類起源的爭論引入,簡要介紹了由森林古猿演化成人類以及人類的發(fā)展過程。在介紹人類的起源時,突出了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起源的關系;在介紹人類的發(fā)展時,突出工具的進化。第二節(jié)研究的是個體的人的由來。有關男女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受精過程以及胚胎發(fā)育的過程等內容,教材用直觀的插圖,配以少量文字的形式進行組織。由于現在學生的發(fā)育提前,青春期的內容在七年級安排確有必要。但是,青春期教育的內容非常多,遠不是一節(jié)課文就可以解決的,因此,教材只選取最基本的內容,不求全面。有關青春期的身體變化、以及遺精和月經的內容,教材用圖文結合的形式進行組織;對于青春期的心理變化,教材只是通過對生活中某些場景的描述,點到其中的一些表現,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應該如何健康地度過青春期。第四節(jié)的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說,重點在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以使學生認同這一基本國策。

  教材精選了知識內容,同時注意體現彈性和開放性、注意反映科技進展。教材將一些學生感興趣,但不是必須掌握的內容,用其他方式呈現。例如,將關于人類起源問題的爭論作為技能訓練的素材呈現;關于胎盤的知識,用楷體字處理,供有興趣的學生選學;關于青春期發(fā)育指標的內容,用課文后練習題的形式作為課文的延伸和補充。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方面,如生殖系統(tǒng)結構的內容,讓學生根據正面圖,在側面圖上填出各器官的名稱,讓學生參與學習;各節(jié)的練習題中,都安排了和課文內容相關,但需要由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去解決的問題,將學生學習的內容由教科書延伸到對其他課程資源的利

  用。在體現科技進展方面,教材用“科學·技術·社會”欄目安排了試管嬰兒的內容。這些特點在其他章節(jié)也都有體現,以下各章的分析中就不一一敘述。

  教材中各個欄目的內容,包括進一步探究、練習題、科學·技術·社會等,都和正文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在教學中靈活掌握。以下各章節(jié)也是如此。

  2. 能力方面

  本章共有2個觀察與思考、3個資料分析、1個探究實驗、1個技能訓練等探究性學習的素材。教材在知識的呈現方式上,并不都是直接告訴已有的結論,而是用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等欄目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分析,從而構建知識,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資料的能力。探究實驗“晚育的意義”,事實上是根據設置的數字情境建立簡單的數學模型,這是科學研究和社會生活中都經常用到的方法。技能訓練“區(qū)分事實和觀點”,難度不是很大,但卻是學生在今后實際生活中會經常碰到的。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

  本章注意利用多種方式滲透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這也是全書的共同特點)。第一節(jié)課文的最后,用“人類是否應當更加理智地發(fā)展和運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呢?”作為結尾,以引起學生的思考;第二節(jié)的課文也以一段既結合本節(jié)主題,又引導學生應該尊重母親的文字作為結尾。在練習題、科學·技術·社會等處也都注意滲透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第一節(jié)的練習題第5題告誡人類不應對現代類人猿“相煎何太急”。有關我國科學家與北京猿人的閱讀材料,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科學家奉獻、敬業(yè)精神的教育。第二節(jié)練習題的第3題,在讓學生了解孕婦的身體負擔并不僅僅是胎兒體重的增加的同時,滲透了尊重母親、關愛孕婦的情感教育。有關試管嬰兒的閱讀材料,既注意了反映科技新進展,同時又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技發(fā)展與倫理道德方面的思考。第三節(jié)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青春期的衛(wèi)生保健習慣,并思考應該怎樣健康地度過青春期。第四節(jié)主要以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為立意,目的是讓學生認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

  二、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yǎng)

  本章是依據課程標準中“人的食物來源于環(huán)境”二級主題的要求展開的,包括《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消化和吸收》、《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等3節(jié),力求結合環(huán)境、社會去探討有關營養(yǎng)的話題,而不是僅僅講述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1. 知識方面

  本章按照“人從環(huán)境中獲取食物、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人體細胞生活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來源;食物需要經過消化,其中的營養(yǎng)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的思路編排內容,隨后,又將視野投向生活中和食物有關的現實問題——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

  關于營養(yǎng)物質的知識,只要求學生了解人類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以及它們在細胞生活中的主要作用。關于消化系統(tǒng)組成的知識,只要求學生了解(描述),是為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提供知識基礎。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的內容,立足點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因此,教材并沒有詳細地講述合理營養(yǎng)和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項,而是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以引起學生的關注。這一節(jié)的內容具有相當的開放性,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現實情況、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本章在內容的編排上,也注意體現彈性和開放性,注意反映科技進展:維生素的發(fā)現的內容作為選學;第三節(jié)資料分析的材料(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放開由學生自己收集、提供;“科學·技術·社會”欄目反映了膳食纖維、綠色食品等比較新的內容;教材還介紹了近些年才在國內出現的職業(yè)——營養(yǎng)師。

  2. 能力方面

  “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分別是本書的第二、三個探究,它們比第一個探究提高了要求,表現在:注重“討論和完善計劃”,重視對探究方案和探究過程的反思——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實驗結果與別人的不一致時,要分析原因。第二個探究沒有直接列出要探究的問題,而是要求學生根據教材所給出的提示自己提出問題(實在提不出有探究意義的問題的學生,也可選用提示中的問題探究);還以色塊的形式提出是否每個探究都需要作出假設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分析實驗誤差、提出重復組設置的必要性。

  “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和閱讀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的資料分析,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本章在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這些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通過“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的資料分析,明白查閱資料、進一步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安排了“解讀曲線圖”的技能訓練,訓練學生解讀較為復雜的曲線圖的能力,這也是學生以后要經常用到的。“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的設計活動,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

  第三節(jié)出發(fā)點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意在引導學生關注合理營養(yǎng)和食品安全問題;“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應落實在“為家長”,目的是引導學生去關心長輩。

  三、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本章包括《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空氣質量與健康》等3節(jié)。既有呼吸過程及氣體交換的內容,也有環(huán)境中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關系的內容。

  1. 知識方面

  本章是按照氣體進入肺的過程安排前2節(jié)內容的——空氣先要經過呼吸道的處理才進入肺、在肺內氣體交換,之后,又引導學生關注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空氣質量問題,緊扣“生物圈中的人”的主題。

  關于呼吸系統(tǒng)組成的知識,只要求學生了解(描述)。教材在這方面沒有用很多篇幅,而是在展示了呼吸系統(tǒng)的結構圖之后,將重點放在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上。教材將吞咽與呼吸的關系、聲帶與發(fā)聲的知識編為選學內容。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要求學生理解(概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原理的內容比較抽象,教材先通過測量胸圍差的實驗,再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闡述膈肌的運動,說明呼吸時胸廓容積有變化。然后,通過演示實驗說明胸廓容積變化與氣體進出的關系。關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的內容,教材先用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有差別的資料分析入手,最后引導學生分析呼吸與細胞生命活動的關系。關于空氣質量與健康的內容,教材通過4份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的資料,引導學生關注這一問題,并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學生可以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去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本章的科學·技術·社會安排了森林浴、有氧運動和高壓氧治療等比較新、與人體健康也密切相關的內容。

  2. 能力方面

  本書的第四個探究“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是一個要運用科學調查方法開展的探究活動。教材對這個探究活動采取了和以往探究活動不同的組織形式——將所要用到的實驗方法先提供給學生,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制訂探究計劃。在制訂探究計劃方面,教材沒有像前幾個探究那樣給出一個參考方案,而是由學生自己去設計。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有時會涉及到怎樣科學地取樣的問題,教材用色塊介紹了五點取樣法。技能訓練“測量和計算”,使學生明白除了直接進行測量外,有時需要進行間接測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肺容積測量的結果,不是取平均值,而是應該像測肺活量一樣取最大

  值。本章的2個資料分析,提供的資料都比較多,對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在測量胸圍差的實驗之前,教材提出有時感覺不一定可靠,準確的測量非常重要,這是在科學研究、社會生活中經常涉及到的問題,因此教材用色塊列出,予以強調。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本章第一節(jié)在介紹呼吸道的作用時,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明白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認識到應自覺地維護環(huán)境中空氣的清新、清潔。本章將空氣質量與健康作為第三節(jié),目的是突出人的健康與空氣質量息息相關,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主要立意也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方面,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與周圍的空氣質量有密切的關系,愛護環(huán)境就等于愛護自己。

  七年級生物人教版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2011版)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yōu)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fā)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xù)學習,為將來創(chuàng)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復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huán)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具體措施:

  1、繼續(xù)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tǒng)教育優(yōu)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chuàng)新和提高。

  2、通過“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實驗”“探究”等學習活動,加深對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等技能。

  3、進一步養(yǎng)成勤于思考、樂于探索、勇于實踐的學習習慣。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電教館資源,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激活課堂正能量,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并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和視頻;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huán)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并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8、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xù)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fā)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yǎng)。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下一頁更多精彩“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

20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