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 >

關于《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4篇

時間: 美怡1215 分享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是人生成長之梯,是政黨鞏固之基,是國家興盛之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4篇,歡迎借鑒參考。

  【篇一】《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

  勤學才能進步,成長沒有止境。人類今天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更多的人在學習前人的知識的同時,也在不斷的發(fā)現(xiàn)著這個世界更多的奧秘,發(fā)現(xiàn)更多這個世界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更多彩的文明。讀書學習是習近平總書記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習慣,他非常重視重視學習,也非常重視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社會建設。讀書,應該一直在路上。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是人生成長之梯,是政黨鞏固之基,是國家興盛之要。“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坡曾說過。我們要學習共產(chǎn)黨人精神,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堅定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努力學習,終身學習。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作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作為精神追求,才能夠有深厚的學養(yǎng)。我們是文明古國,擁有光彩燦爛的古代經(jīng)典,那是古圣先賢給我們留下來的無上至寶,讀書最終目的該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沒有正確方向,不僅學不到有益的知識,還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亂墜、脫離實際甚至荒.唐可笑、極其錯誤的東西所迷惑、所俘虜。”大量閱讀優(yōu)秀書籍,堅持讀經(jīng)典、原著作品,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讓國人引以為豪,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chǎn)生樂極其深遠的影響。很多經(jīng)典之作必是取精華部分為世人所傳閱。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經(jīng)典的閱讀代代相傳的。多讀經(jīng)典,可以提升我們的文化素質(zhì),做一個文明人,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的好公民。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橋梁,也是你不斷完善自己的標尺。一個人學習,而不接觸外部環(huán)境是行不通的。只有廣交朋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才能彌補自身的缺憾,并獲得更多知識。朋友一定要志同道合、互相幫助。像孔子所說的那樣,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誠信的人交朋友,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的時代想學習,只要舉手之勞,就可以做到,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讓讀書成為陪伴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進學習方式方法,提高學習效能,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告訴我們要廣博地學習,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能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終生讀書和學習,將讀書作為一生的堅持和信仰。

  讀書,一直在路上。

  【篇二】《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

  前段時間觀看了《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這集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腹有詩書氣自華”,語出蘇軾《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比喻只要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zhì)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蘇東坡的這句詩,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少場合多次引用過,而總書記本人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一個最好的代言人。他非常重視學習,也非常重視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說:“領導干部要通過研讀歷史經(jīng)典,看成敗、鑒是非、知興替,起到“溫故而知新”“彰往而察來”的作用;通過研讀文學經(jīng)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研讀哲學經(jīng)典,改進思維、把握規(guī)律,增強哲學思考和思辨能力;通過研讀倫理經(jīng)典,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yǎng)健全的道德品格。”

  自古以來,中國人把讀書定義為最高尚的行為。“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 書海浩瀚,即使窮其一生,也無法讀完世界上所有的書籍。所以,我們必須有選擇性地去讀。冰心說要“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因此,讀書首先要知道該讀什么樣的書??鬃釉唬?ldquo;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告訴我們要品讀經(jīng)典書籍,汲取前人智慧。毛澤東同志說:“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chǎn)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的理論。”勉勵我們要提高理論水平,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也多次強調(diào)了要多讀書、讀什么書以及如何讀書的問題,總書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手不釋卷,是全體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讀書的方向明確了,還要講求方法和技巧,才能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前人為我們總結了許多學習的經(jīng)驗方法和智慧,《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詢問,慎重思考,明白辨別,最終身體力行,其中要表達的是治學求進的道理。韓愈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講的是學習路上沒有捷徑,“勤奮”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鬃釉唬?ldquo;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講的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得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后世更有集大成的王國維,總結前人經(jīng)驗將讀書方法概括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個境界,勉勵讀書求學者應當“志存高遠”、守住寂寞、勤奮刻苦、善學善思、善作善成。

  一個人讀書多了,身上自然會帶一股書卷之氣,就會自然而然受書本的影響,言談舉止間流露出讀書人所特有的氣質(zhì),常讀書的人,靈魂自會散發(fā)芬芳和透著才氣,心境也會平靜而悠遠,雖身處凡俗,但內(nèi)心潔凈,心在高處,可看得更高更遠,故遇事更加坦然,處世更加從容。故而,“腹有詩書氣自華”不只是表達讀好書,會讀書,還在于“氣自華”三個字。古人云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是科舉制度下的功利說法,但書中的奧妙確實多。司馬遷警枕苦讀,方成《史記》;孫敬“懸梁”,乃成當世大儒;蘇秦“刺股”,縱橫諸侯;歐陽修“三上”發(fā)省,垂青文史。書成就了人,亦賦予了人非凡的氣度。

  今天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新時代,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也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機遇期。我們的青年要上進,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民族要上進,那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常讀書、多讀書、扎扎實實學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鋪就一條扎扎實實的前進之路。

  【篇三】《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

  在《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八集《腹有詩書氣自華》中,通過回顧習近平主席的在一些講話中的引經(jīng)據(jù)典,讓我們領略習近平主席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讓我們深刻的意識到知識對于修身的重要性。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是:知識能夠讓生命進入更深刻的內(nèi)層,使心靈放出奕奕神采,從而,使人的氣質(zhì)與風度顯現(xiàn)出來。寥寥七個字,足以揭示知識與人文氣質(zhì)、風度之間的關系。習近平主席毫無疑問講這句話的完美體現(xiàn),習近平主席無論是在工作匯報還是與民眾交談中,總是能準確的,恰當?shù)囊霉沤裰型獾牡涔蕘頌楣ぷ髯鲋笇?,做解釋,讓人們印象深刻?/p>

  知識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氣質(zhì),格局,甚至是未來的發(fā)展。知識讓人眼界開闊,心胸豁達,讓精神靈魂得到升華。習近平主席正是深知這一點,所以在各大會議中,談話中,就多次提到知識文化的重要性,啟發(fā)并引導人們通過不斷學習知識來提升自己。

  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干部的修養(yǎng),強調(diào)“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習近平同志把嚴以修身擺在首位,涵蓋了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等四個方面的內(nèi)涵,為干部立德、立言、立行指明了具體方向。作為干部工作者,我們時刻都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知識,多體會,多感悟,學習中反省自我,完善自我,由內(nèi)而外的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的精神面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篇四】《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貫穿了習近平同志的一生,即使在梁家河那段艱苦的歲月里,他也沒有放棄過讀書和思考。青年時代是讀書學習的高峰期,在屬于青年的黃金時代里,青年人要奮發(fā)有為,不斷學習,發(fā)揮中流砥柱的建設作用。

  青年一代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就要從學習開始,勤于思考,成就如華氣質(zhì),引領中華民族復興建設大業(yè)。如何讓學習更高效率,朝著學習的最終目的進發(fā),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偉大構想,就要弄懂為何學、學什么、怎么學,從解答“學習三問”出發(fā),學思結合,提升自身素質(zhì)和能力,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一問為何學?學習能提升個人見識和能力,培養(yǎng)馥雅幽深氣質(zhì);學習能營造好學之風,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學習能發(fā)揚黨與時俱進的精神,以強大動力促進黨的發(fā)展進步。腹有詩書氣自華,于個人而言,學習能構建起個人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氣質(zhì)和底蘊,做到遇事不慌、處亂不驚。對社會來說,一股鉆研好學的學習之風,不僅能增長公民見識,擴大知識面,更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時代;于黨而言,“學習型政黨”

  是黨不斷追求進步、與時俱進的內(nèi)在動力和要求,是帶領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二問學什么?學傳統(tǒng)文化,萃取中華精髓,借古省今;學先進思想,吸收先進理念,融會貫通;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含無數(shù)真知灼見。面對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和脫貧攻堅遇到的問題,古代名言常常有令人醍醐灌頂?shù)淖饔?。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藏,需要我們不斷的守護和學習,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應對風云變幻的時勢。更要博采眾長,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精髓,學以致用,融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中國夢中。

  三問怎么學?學習要統(tǒng)籌兼顧,均衡發(fā)展,更要有好方法。“學如弓(gong)弩,才如箭鏃”,學習并非一蹴而就,而要以見識做引領,學識做底蘊,才氣做鋒芒,將三者結合的學習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理論知識化為實際技能,將先進思想揮灑在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環(huán)境保護的實踐當中,唯有實踐方出真知。切忌盲目學習,陷入“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習氣,要將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既要學習也要思考,最優(yōu)化學習,將學習的效率最大化。

452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