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在線閱讀>文章閱讀>文章>

冬天的文章著名作者

時間: 晏付1011 分享

  春天是溫和的,夏天是熱情的,秋天是清高的,而冬天卻是冷艷的。關于冬天的名家的文章很多,且看看著名作者筆下的冬天是什么樣的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冬天的文章著名作者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冬天的文章著名作者篇1:濟南的冬天

  老舍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墒?,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xiàn),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里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技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冬天的文章著名作者篇2:冬天

  朱自清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 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 (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 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 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 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 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 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S君剛到杭州 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xiàn)在想起來還像照 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那時九點多了,湖上 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劃子。有點風,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 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檔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shù)星燈火 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P君 “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夫問要不要上凈寺去;是彌陀佛生日,那 邊蠻熱鬧的。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 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著信,P君聽說轉(zhuǎn)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 了,以后便沒有消息。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 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 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 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 并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 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 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 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 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地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 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F(xiàn)在她死了快 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冬天的文章著名作者篇3:湖心亭看雪

  張岱

  明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心亭一點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寫冬天的名家散文3篇小學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節(jié)日作文及各類中小學生作文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這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喋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著名文學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學、戲劇、音樂等方面均有很深的修養(yǎng),明亡后隱居山中著書,有《石匱書》、《陶庵夢憶》、《西湖尋夢》、《瑯琊文集》、《夜航船》、《快園道古》等著作傳世。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敘述,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熾。《湖心亭看雪》是張岱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晚明小品文的扛鼎之作。

  在明代崇禎五年的十二月,作者住在西湖,一連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一時游人、飛鳥都沒了。作者在這天更定之后,乘了小船到湖心亭去看雪,這時云霧彌漫,山水、云天一片蒼茫。在湖上看到的只有長堤和模糊的湖心亭,此外就是作者乘坐的小舟和上面的幾個人了。沒想到了湖心亭,已有人鋪氈對坐飲酒,作者在此時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樣雅致的游人,自是高興不已,連駕舟的船夫都感覺到了這一點。本文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作者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

  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入靜之后,小舟獨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對酌,臨別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為癡,殊不知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全文不足兩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對數(shù)量詞的錘煉功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一組合,竟將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fā)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看過“冬天的文章著名作者”的人還看了:

1.描寫冬天的散文名篇精選

2.關于現(xiàn)代冬天的名篇散文

3.有關冬天的散文名篇推薦

4.關于冬天的散文名篇300字

5.寫冬天的優(yōu)美散文

289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