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李白杜甫的文章
李白,杜甫,是詩史上獨立的磁極,將永遠吸引后世愛詩愛美的人們.......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寫李白杜甫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寫李白杜甫的文章:淺談杜甫李白之異同
白居易《與元九書》論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余篇,至于貫穿今古,爾見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于李。”天寶三年,這一仙一圣攜手同游洛陽,把酒論詩成為文學史上的佳話。仰視著兩位詩文巔峰的俊豪,吟詠著他們留給后人的詩章,細細咀嚼,足以體味出那字里行間蘊藏的無窮奧妙。 李、杜都很善“畫”詩。
李白的《送友人》和杜甫的《絕句》就是兩首充滿詩情畫意的詩?!端陀讶恕诽隽艘话愕膬号殚L與秋風蕭瑟,用優(yōu)美動人的景色來反襯出離別的傷情。“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青翠的山嶺,透亮的流水,紅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互映互襯,氣韻生動,絢麗華美。再看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誠然就是一幅山水畫:青翠黃白,色彩璀璨,千秋雪,萬里船,又將尺方畫布延入了無限的時空,給人一種野云孤飛,言近而思無窮的瀟灑之感。
有人說,杜詩多淚,李詩溢酒。以雄奇浪漫見稱的李白和以精練現(xiàn)實著稱的杜甫,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對比。前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夢游天姥吟留別》,吳越古地,山雄水淼,作者踏碧波,尋仙塵。一會兒半壁海日,天雞啼鳴,一會兒熊咆龍吟;有忽而霓衣風馬,虎瑟鸞車。入夢出夢,肆意汪洋,想象夸張似云中神龍,極現(xiàn)遒勁盤曲的整體。那傲岸獨立的氣質(zhì),那不摧眉折腰的宣言,讓人讀來為之傾倒。再讀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破屋》,茅飛,秋風掠堂,夜里輕迫,徹夜無眠。面對此情此景,讀者也要落淚而泣之,然而杜甫之“圣”就“圣”在以切身的苦難,推及“天下寒士”,愿以“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代價,換取“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讓人真正領(lǐng)略到了一個圣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讓人看到了“窮亦兼善天下”的品格。 “仙”也好“圣”也好,都難脫世事的愁苦。李白《將進酒》“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抒愁入黃河之水,忽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竟將抒愁轉(zhuǎn)成言志。李白的詩總體感覺痛而不傷,這與他的性格和經(jīng)歷有關(guān)。
而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盡是對滄桑世事的深沉感謂。老友相逢,既對往日眷戀,又充滿無奈的苦笑。 由此觀之,李詩妙境在虛處,而杜詩妙境在實處。虛則以氣韻見長,渾雅而暗蘊空靈;實則以意境見佳,精干而深析透辟;李詩美在情辭,所以比較豐腴;杜詩美貫平實,所以較為遒勁。讀李白詩像啖荔枝,一顆二口則甘芳盈頰;讀杜甫詩像初嘗橄欖,初覺生澀,回味則滿嘴甜津。
李白,杜甫,是詩史上獨立的磁極,將永遠吸引后世愛詩愛美的人們。
寫李白杜甫的文章:偶好想看李白和杜甫PK
李白和杜甫,一個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詩仙,一個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圣。如果他們之間來一場PK,會怎樣呢?
――題記
早就想看一看李白和杜甫的PK了,雖然我們的時代不一樣,但我還是特別渴望!今天晚上,我就帶著這個美妙的幻想,進入了夢鄉(xiāng)......
“簌――”的一聲,我便來到了一個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呵,那邊有一個亭子,咦?亭子里的人不就是我日思夜想的詩人李白和杜甫嗎?哈,難道我回到唐朝了嗎?聽!亭子里的人說話了。“哎,李兄,今天我們難得一聚,這一別,又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見上一面!”杜甫搖了搖頭,倒了一杯酒給李白。“是呀,杜兄!你我兄弟一別,又不知何時才能在一起敘敘舊呀李白也無奈地搖了搖頭,把杯中的酒仰頭一飲而盡。“嘿!李兄,現(xiàn)在的人們都很流行PK這個詞,意思就是彼此之間挑戰(zhàn)一下,干脆我們也來PKPK吧,算是紀念這次相聚吧!”杜甫說完笑了笑,又喝了一口酒。“哎呀,杜兄,看來你還是童心未泯吶!好吧好吧!”李白說罷,又把酒一飲而盡。杜甫又笑了笑,說:“好!我們看誰一刻鐘先作出一首詩,誰就是KING!”說罷,他倆拿出筆墨紙硯,看了看四周〈當然不會看到我拉〉,馬上奮筆疾書,我們先看看李白,只見他邊飲酒邊作詩,真不愧是“酒鬼”!再看看杜甫,他輕悠地寫下“春夜喜雨”這四個大字,他的字陣真是堪稱絕妙!一刻鐘過后,李白寫出了《靜夜思》,杜甫寫出了《春夜喜雨》,他倆互相看了之后,都說:“絕呀!真妙......”呵呵,可想而知,這次PK當然是平局啦!
回到家里,我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想:李白之所以能寫出好事,是因為他的心胸寬,不拘謹;杜甫之所以能寫出好詩,是因為他心地純,心胸豁達。我覺得這兩位詩人都值得我們學習,不管是《靜夜思》,《春夜喜雨》,還是另外的詩,我們都要向他們學習,向他們靠近!
{本故事純屬虛構(gòu)}
寫李白杜甫的文章:寫李白和杜甫的作文
讀完你們的兩篇作文《我讀李白》和《我讀杜甫》,老師有這么一種感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假期歸來,你們的文字更加成熟、富有活力和生機,
寫李白和杜甫的作文
。讀這樣的文字,再多也不是一件傳說中的苦差事,而是幸福并且充實的。
關(guān)于李白,老師看出來你們很喜歡它,就像于丹女士說的,他是屬于天空的。他是一只尋夢的飛鳥,雖也有苦痛,但卻總能站起來,昂揚樂觀,永遠相信未來,永不失赤子之心,天真爛漫。這樣的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喜歡他呢?
關(guān)于杜甫,老師同樣看出來你們很尊重他。因為你們的內(nèi)心和他是相通的,因為道理很簡單,今天當我們看到農(nóng)民工孩子充滿期待的眼神,我們的心和他不是一樣的嗎?“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這也使我想起了一句話:“我的眼淚是一批高貴的客人。”是啊,杜甫越經(jīng)受磨難、杜甫的淚越多,我們就越覺得他高貴,這讓我們想起艾青評價大堰河的那句話“紫色的靈魂”,杜甫的靈魂也是紫色的。
最后,老師想說,讀你們的文章是一段幸福的閱讀體驗,期待著與他們的下一次見面。
李白愛酒,愛月,又愛狂,曾有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真是進入了莊生夢蝶一般的無我之境,他的狂醉之后捉月而死,便是這一境界的最佳體現(xiàn)?!〈蠓簿哂袀髌娼?jīng)歷的名人身上,總會籠罩上神秘的夢幻色彩。他們會給后世留下很多謎,但這些謎并不是沒有謎底的,而是謎底太多,因此愈發(fā)成謎。李白和杜甫的死,正是這樣。
關(guān)于李白之死,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云:“李白著宮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曰:“白晚節(jié)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李白愛酒,愛月,又愛狂,曾有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真是進入了莊生夢蝶一般的無我之境,他的狂醉之后捉月而死,便是這一境界的最佳體現(xiàn)。
關(guān)于杜甫之死,《舊唐書·杜甫傳》載:“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年五十九。”《新唐書》記載更詳:“大歷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實在是有感而發(fā),因為他自己就過了好多悲慘日子。被洪水困在一個廟里,九天沒有好好吃飯,被救后暴飲暴食,當晚就撐死了。死前也許正在構(gòu)思“安得糧食堆滿山,大庇天下饑士俱歡顏”一類的詩句。我看這些記載,有一點意外,即杜甫竟客死于耒陽,而此地離我家鄉(xiāng)不遠,直線距離不到一百公里。另外一點,是更加深了我的印象:杜甫也是喜歡喝酒的。杜甫喝酒的形象,大約和當代陜西、山西、湖南等地的某幾個作家類似。
當然,關(guān)于李白和杜甫之死,還有許多不同版本,例如病死,并且具體到李白是得了胸痛病,杜甫是得了糖尿病。但這些解釋,似乎并不比上述溺死和餓死之說更有說服力。所以,我寧愿采用上面的說法,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樣一來,李白的死就是浪漫主義的,而杜甫的死就是現(xiàn)實主義的。人生無盡的喜劇性、悲劇性、庸常性以及無常性,便在他們死的剎那綻放開來。
小時候,常常聽大人們談起李白和杜甫,說他們是詩寫得最好的兩個人,從此幼小的心靈中就對他們留下絕對的信任和崇拜。覺得他們是那么神秘,那么偉大。
終于我也仰著小小的頭,揚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飄動:“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國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與山花野草結(jié)伴的我,驀地闖進這詩的國度,覺得眼前事物樣樣新奇,件件可愛。我如饑似渴地啃著這些詩句,逐漸地也慢慢有所領(lǐng)悟。我的小心眼里似乎更喜歡李白,他的每一句詩都像一片片滾著露珠的青草兒——多明麗,多輕快!而杜甫則沒有那么多神奇,他只是個蒼老憔悴的“瘦老頭”,心中似乎只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悲嘆。
我長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悄悄冒出新芽,雖還嫩生生的,但終于敢大膽步入成年人的內(nèi)心深處,敢于評論他們了。
人們都說,李白傲慢非凡,輕蔑權(quán)貴,對黑暗政治強烈憤慨。果真如此?在李白的《與韓荊州書》中,他不也對韓荊州歌功頌德嗎?難道僅因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便給其貼上“輕蔑權(quán)貴”的標簽?我的偶像似乎動搖了。但細細琢磨,我又逐漸開竅了。李白終于從我孩提時的“神”還原成現(xiàn)在的“人”——有著普通人歷歷可尋的心跡。李白自小懷抱濟世之志,雖因有曠世之才所凝聚而成的狂放不羈的豪氣,但為早酬壯志,不得以周旋于權(quán)貴間。但如果置身于可施展抱負的環(huán)境,他那種不愿匍匐于人下的狂氣便噴薄而出,以至慘遭讒毀,永離長安。一場狂風暴雨,仕途無望。李白憤慨而又似乎豁達地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之言,其中雖有對權(quán)貴高力士之流的切齒之恨,而更多的則是對一生最大抱負橫遭摧折后的無可奈何。他整日沉湎于懷遇的傷感里,“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而對安史之亂前后尖銳的階級矛盾和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下層人民缺乏了解以至反映二者的詩篇極少。高傲的態(tài)度,永遠不能體察人民疾苦,以至于詩中只有山水如何優(yōu)美,而缺少人民的熱愛和追捧!
然而,杜甫這個一度被我蒙上灰色的詩人,卻以他偉大光明的照射強烈震撼了我的心靈。杜甫生活維艱,“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他甚至還遭受小兒子餓死的奇慘變故。在杜甫的后半生,生活無論怎樣困難,他都勇于嚴肅正視事實,始終關(guān)注著民族命運和民生疾苦,在他的后期創(chuàng)作中始終貫穿著“窮年憂黎元,嘆息熱中腸”的精神。安史叛軍的殘酷屠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荒淫,勞動人民的痛苦呻吟,總之有關(guān)軍事、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都在他的詩中得到深刻反映。當他為命運多舛而倍感凄涼時,國家憂患、人民疾苦隨即以更悲涼的色彩橫到心上。他那種拋棄“小我”而關(guān)心大眾的人格升華,是同時代詩人所不可比擬的。更讓人俯首長嘆的是,在那凄風苦雨人難寐之夜,杜甫非但說有頓生對天下人怨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犧牲自我而筑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廈,這是怎樣一顆滿溢著赤誠和慈愛的心靈!但遺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歡快的詩句,即使有,體現(xiàn)的總是凄涼,可能是當時歷史背景的影響太深了吧!
對童年的我而言,李白和杜甫是夢;對現(xiàn)在的我而言,他們是真;或許他們是真正的夢,而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們。我崇拜李白的江河才華,更敬慕杜甫那顆悲天憫人、包容一切的魂靈!
看過“寫李白杜甫的文章”的人還看了:
3.寫杜甫的文章
4.寫杜甫的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