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重點知識點人教版
不盡一切背離公正的知識應當被稱作為詭計而不應當被稱作為智慧,而且即便是臨危不懼的勇氣,如果它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出自于知識的目的,那也應當被稱作厚顏而不應當被稱作勇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下冊語文重點知識點人教版,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七年級下冊語文重點知識人教版1
第13課《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1.文學常識
張中行,原名張璇,學名張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燕園三老”之一。主要從事語文、古典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張中行和葉圣陶先生,都是我國著名的語文學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師亦友。1988年葉圣陶先生辭世,三個月后,作者就寫下了這篇文章。
2.文章思想內容
作者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獨具而可貴的精神風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3.重點詞語
顛沛流離(diān pèi ) 商酌(shāng zhuó) 累贅(léi zhuì) 朦朧(méng lóng)
拖沓(tuō tà) 妥帖(tuǒ tiē) 譬如(pì rú)
修潤:修改潤色。
東四八條:北京東城區(qū)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種美學境界。
累贅:不必要,麻煩。
拖沓:不爽快,不簡潔。
妥帖:恰當,十分合適。
不恥下問: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顛沛流離: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顛沛:遭受挫折或困難。流離:離散、流落。
4.重點問題
(1)文章通過一系列事件,重點塑造了葉圣陶先生哪兩種品行?
答:①待人厚。體現(xiàn)葉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過人之處。
②律己嚴。通過葉先生有關自己無法當面指摘他人短處的一次發(fā)言。表現(xiàn)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2)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來表述葉圣陶先生的語文主張?這種風格具體講的是什么?
答: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還特別重視“簡潔”
第13課《最苦與最樂》
1.文學常識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戊戌變法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本文選自《〈飲冰室合集〉集外文》。
2.文體知識
議論文 :(1)議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提出問題就是引出論述中心,提出論點;分析問題就是擺出論據(jù)來證明論點;解決問題就是得出結論。
論證的常見結構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層次間是平行并列的關系;層進式,各部分之間是層進關系,即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總分式,論證的層次間是總論和分論的關系,或先總后分,或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再總。
駁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是:擺靶子——擺實質——論危害——作結論(正面論點)。
(2)議論文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在駁論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謬的結論,從而駁倒對方論點的“歸謬法”。
3.重點字音
如釋重負: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形容心情緊張后的輕松愉快。
無入而不自得:君子無論處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悲天憫人:哀嘆時世的艱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來表示對社會
的混亂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眾說紛紜:各種各樣的說法層出不窮。?
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話就說,也說心直嘴快。?
變化莫測:變化多端,難以預測。?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第14課《驛路梨花》
1.文學常識
彭荊風,江西萍鄉(xiāng)人,著有小說《綠月亮》《霧茫茫》,傳記文學《秦基偉將軍》,紀實文學《滇緬鐵路祭》《揮戈落日》,散文集《瀘沽湖水色》《九月衣裳》,電影文學劇本《邊寨烽火》《綠色的網(wǎng)》等。
2. 文章主題思想
通過敘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思想影響下,甘當無名英雄,熱情幫助有困難過路群眾的事跡,顯示了社會主義祖國處處有溫暖的動人場面,歌頌了各族人民之間互相關心愛護的生動的精神面貌。
3.重點字音
驛路( yì ) 陡峭(dǒu qiào )
花瓣( bàn ) 簡陋( lòu )
攆走( niǎn ) 麂子( jǐ )
恍惚(huǎng hū ) 修葺( xiū qì )
迷茫:廣闊而看不分明的意思。
簡陋:房屋設備簡單粗陋,不完備。
恍惚:指神志不清,看得不真切。
香氣四溢:指香氣濃郁,向四面飄散。溢,水滿外流。
折損:因過分尊敬或優(yōu)待而使人承受不起。
陡峭:形容山勢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蓋房頂。
4.重點句子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賞析: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幾個動詞描寫山勢,由近及遠,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襯托出“我們”的焦急心情,為下面小屋的出現(xiàn)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做鋪墊。
(2)過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盡力把用了的柴、米補上,好讓后來人方便。
賞析:兩個“都”字反映了老區(qū)人民心靈的美好,社會主義祖國多民族大家庭溫暖如春。
5重點問題
(1)本文的懸念貫穿全文,這個懸念是什么?
答:茅屋的主人是誰?
(2)課文有幾處描寫梨花的語句,這些描寫起什么作用?
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
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里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作用: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讀者帶進優(yōu)美的意境之中。
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作用:引用詩句,是梨花寓意雙關,點明文章的主題。贊揚世代相傳的雷鋒精神。
(3)本篇中的解放軍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場,而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語言寫出他們的行動。這運用了什么寫人方法?本篇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樣的效果?
答:本篇對解放軍和梨花姑娘,運用了間接描寫人物的方法。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把作品的現(xiàn)在時間集中在一個夜晚和早晨,插敘過去的事件,大大節(jié)省了篇幅,構成了曲折生動、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有利于表達作品的主題。
(4)本篇標題具有什么特點和作用?
答:本篇標題為“驛路梨花”;一語雙關,既寫小屋外邊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寫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潔白美麗的梨花喻寫出梨花姑娘的鮮明形象、純美心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環(huán)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幫助路人。
第15課《短文兩篇》
《陋室銘》
1.文學常識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和柳宗元交誼甚厚,世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世稱“劉白”。白居易稱之為“詩豪”。有《劉夢得文集》傳世。著名的詩作有《竹枝詞》《西塞山懷古》《秋詞》《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體知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
座右銘:座右銘的銘文比其他銘文更為簡短,有的只是一兩句話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邊,用以自警。座右銘的內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
3.主題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文句精美而膾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室居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4.重點字音
德馨(xīn) 鴻儒(hóng rú) 苔痕(tái) 案牘(dú)
5.重點詞義
笑有鴻儒(古義:大今義:鴻雁)
惟吾德馨(古義:品德高尚今義:芳香)
無案牘之勞形(古義:形體、身體今義:形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詞做動詞,出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詞做動詞,顯出靈異)
惟吾德馨(名詞做形容詞,品德高尚)
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
無案牘之勞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
不蔓不枝(名詞做動詞,長枝蔓;生枝杈)
香遠益清(形容詞做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顯得清芬)
6.特殊句式
倒裝句: 何陋之有(賓語前置,即“有何陋”)
7.句子翻譯:
(1)原文: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文: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2)原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譯文: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3)原文: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文: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4)原文: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6.重要問題
(1).文中哪句話統(tǒng)領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樣引出這一主旨句的?
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3).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話,作用何在?
畫龍點睛,總結全文,與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應,有力表現(xiàn)甘居陋室,不以為陋的品質。
(4).文章借寫“陋”室不“陋”,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操?這是什么寫法?
高尚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5)“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前兩句類比“陋室”,后兩句暗喻自己。
(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句妙在何處?
“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么幽靜安寧的環(huán)境。
(7).“往來無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
(8)全文首尾句有何關系?
首句用了比興手法,尾句與首句互相呼應。
《愛蓮說》
1.文學常識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他用故鄉(xiāng)營道濂溪給自己的書堂命名為“濂溪書堂”,世稱“濂溪先生”。與李寬、韓愈、張栻、黃干、朱熹、李士真,并稱為“石鼓七賢”。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等?!稅凵徴f》選自《周敦頤集》。
2.文體知識
“說”的文體特點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講究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xiàn)代雜文頗為相似。
3.主體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可貴品格的贊美,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而是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重點字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漣(lián) 蔓(màn) 褻玩(màn) 噫(yī) 頤(yí) 鮮有聞(xiǎn) 隱逸(yì)
5.重點詞義
談笑有鴻儒(古義:大 今義:鴻雁 )
惟吾德馨(古義:德行美好 今義:芳香)
無案牘之勞形(古義:形體、軀體 今義:形狀)
亭亭凈植(古義:立 今義:栽種)
斯是陋室(判斷動詞,是)
有仙則名(動詞,出名)
花之君子者也(結構助詞,的)
陶后鮮有聞(讀xiǎn,少)
香遠益清(動詞,遠播)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形容詞做狀語,從遠處)
不蔓不枝(名詞做動詞,長枝蔓;生枝杈)
香遠益清(形容詞做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顯得清芬)
6.特殊句式
判斷句: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斷)
省略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詞“于”)
被動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7.句子翻譯:
(1)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文: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并)不(顯得)妖媚。
(2)原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譯文:(它的莖)中間貫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幽,潔凈地挺立(在水中)。
8.重點問題
(1).作者喜歡蓮花的什么?(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這幾句話從哪幾個方面說蓮花的品格?
答: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
(3).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寫對蓮花的喜愛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答:作者寫蓮花是為了寫人,用蓮花的高潔品質來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質。托物言志的寫法。
(4).作者寫蓮花,可是文章開頭并沒有從蓮花寫起,在寫蓮花之前,作者寫了什么?人們對這些花的態(tài)度,分別是怎樣的?
答: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菊(陶淵明獨愛)、牡丹(世人甚愛)。
(5)“菊”和“牡丹”分別有什么特征?作者在這里為什么先寫它們?
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潔,超凡脫俗;牡丹:花色艷麗,雍容華貴,貪慕富貴,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襯蓮,以菊花正襯,突出蓮的高貴品質。
(6)作者把“蓮”比作君子,而將“菊”和“牡丹”分別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tài)度又是怎樣呢?
答:菊——隱逸者——惜;牡丹——富貴者——厭。
(7)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七年級下冊語文重點知識人教版2
第17課《紫藤蘿瀑布》
1.文學常識
《紫藤蘿瀑布》選自《鐵簫人語》,作者是宗璞,原名馮宗璞,當代女作家。
2.文章思想內容
文章寫于1982年5月,當時弟弟身患絕癥,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3.重點詞語
挑逗(tiǎo dòu):撩撥;逗引。
枯槐(kū huái):槐樹意思:枯了的槐樹。
終極(zhōng jí) :最后,這里指的是(生命)最后的終點。
迸濺(bèng jiàn):向外四濺。
繁密(fán mì) :繁多,密集,繁茂。
佇立(zhù lì):長時間地站著。
凝望(níng wàng):目不注目遠望。
伶仃(líng dīng):孤獨,沒有依靠。
稀零(xī líng):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樣子。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忍不住笑。
仙露瓊漿(xiān lù qióng jiāng):神仙所喝的飲料和美酒,多喻美酒。后比喻酒非常鮮美。
蜂圍蝶陣(fēng wéi dié zhèn):指成群的蜜蜂圍繞著,蝴蝶就像在列陣一樣。
盤虬臥龍(pán qiú wò lóng):形容枝干彎彎曲曲,蒼勁有力如龍一般。
發(fā)端(fā duān ):開始,起頭。
依傍(yī bàng ):依靠。
4.重點句子
(1)從三個方面寫紫藤蘿花
答:A、色: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B、形: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ǘ湟淮ぶ淮?,一朵接著一朵。
C、態(tài):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著擠著。
(2)“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的輕輕籠罩著我?!弊髡邽槭裁磳憵馕哆€帶著顏色,是夢幻嗎?
答:作者將香氣寫成淺紫色,寫成夢幻,是為了突出紫藤蘿的茂盛,進而引起人們對往事的追憶與思索。
(3)怎樣理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緩緩流過。”這句話?
答: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動,紫藤蘿花那么繁茂的氣勢,燦爛的色彩,歡樂的情態(tài),和蓬勃的無限生機,震撼了作者的心靈,所以作者覺得這流動著的花瀑在“我心上緩緩流過”。
5.重要問題
故事情節(jié)脈絡梳理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和層次描寫的?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的?主要用了些什么方法?
答:按花瀑--花穗--花朵,從大到小、從整體到部分再到個體的順序和層次來寫的。主要抓住色彩、形象、情態(tài)幾個方面來寫。
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如“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毙蜗?、生動、具體地寫出紫藤蘿生長的繁茂。“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毙蜗?、生動地寫出紫藤蘿色彩上的特點?!爸皇巧钌顪\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卑鸦ǖ念伾珜懗扇说膭幼餍袨?,生動形象地寫出花的神態(tài)。“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卑鸦ǖ念伾珜懗扇说膭幼餍袨?,生動形象地寫出花色的耀眼與生機?!啊以陂_花!’它們在笑?!以陂_花!’它們嚷嚷?!庇脭M人手法,生動地寫出花開之鬧,突出花的勃勃生機。
(2)作者生動形象地給我們描繪出紫藤蘿花的一些什么特點?
答:寫花瀑,突出其繁盛;寫花穗,表現(xiàn)其活潑熱鬧;寫花朵,描繪出它們的美麗嬌媚的特征。讓人感到這一樹紫藤蘿花,是那么繁茂,那么熱烈,那么歡樂,那么活潑,那么嫵媚,那么充滿了無限生機。
(3)這時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答:看花前,作者因她的弟弟身患絕癥,心上壓著“焦慮和悲痛”;看花后,“我沉浸在這繁茂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毙那槁挠鋹偭?/p>
(5)怎樣理解后兩段的一連串比喻句和文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呢?
答:“花艙”的比喻引出其中裝的是“生命的酒釀”比喻,正是這“生命的酒釀”讓花兒張滿了帆,航行在這時代的洪流中,個人的不幸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在這兒正用得上我們才學過的兩句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于是作者“加快了腳步”,融入了這永無止境的生命長河之中,去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人生。
(6)文中表現(xiàn)認識升華和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p>
(7)本文的第二部分的倒敘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答: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這些花也正如人,人類社會也正如花一樣由每一個個組成,雖然某些花或某個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人類社會照樣向前發(fā)展,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8)文中插入一段寫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起什么作用?
答:用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稀落與現(xiàn)在花開的繁盛形成對比,突出了現(xiàn)在花的生機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與人的不幸遭遇形成對類比,說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
(9)讀了這篇文章,你認為作者通過描寫紫藤蘿花的生機勃勃,想告訴人們什么?
答:作者借描寫紫藤蘿花的生機勃勃,贊美生命的頑強美好,表現(xiàn)對生命的永恒的感悟。告訴人們,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自己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第18課《一顆小桃樹》
1.文學常識
《一顆小桃樹》選自賈平凹的《平凹散文》 ,賈平凹是當代文壇屈指可數(shù)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
2.結構梳理
眼前場景:小桃樹被風雨摧殘。
回憶過去:栽種小桃樹的經(jīng)歷。
現(xiàn)在:贊美小桃樹頑強生命力。
3.重點詞語
矜持( jīn ) 搖撼(hàn ) 淅淅瀝瀝(xī lì )恍然(huǎnɡ )
懺悔(chàn ) 猥瑣(wěi suǒ ) 赤裸(luǒ ) 服侍(shi )
佇立:長久地站立。
孱頭:軟弱無能的人。
矜持:拘謹,拘束。
楚楚:嬌弱柔美。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樣沒有生氣。
懺悔:認識了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覺痛心。
恍然:忽然醒悟的樣子。
猥瑣:(容貌、舉止)庸俗不大方。含貶義。
禍不單行:形容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fā)生。禍:災難。
4.重點句子
(1)它長得很委屈,是彎了頭,緊抱著身子的。第二天才舒開身來,瘦瘦的,黃黃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了去。
答:摹形,突出小桃樹的瘦小、薄弱,生命力不旺盛。
(2)可我的小桃樹,一顆“仙桃”的種子,卻開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兒單薄得似紙做的,沒有肉的感覺,沒有粉的感覺,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蒼白白的臉,又偏苦澀澀地笑著。
答: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小桃樹雖單薄弱小,卻頑強地開了花,只是仍顯得那么孤單病態(tài)。
(3)那樹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嫩黃的,嫩紅的,在風中搖著,抖著滿身的雨水,幾次要掉下來了,但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閃著時隱時現(xiàn)的嫩黃的光,嫩紅的光。
答: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將花苞比作風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表現(xiàn)了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
5.主旨歸納
本文描寫了一棵在逆境中誕生并成長的小桃樹,雖歷經(jīng)風雨仍頑強生存,贊頌了小桃樹頑強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揭示了一個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撓的奮斗,定會戰(zhàn)勝磨難,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未來。
第19課《外國詩兩首》
1.文學常識
(1)普希金
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俄國文學的始祖”。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2)弗羅斯特:他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一。被稱為“美國文學中的桂冠詩人”
2.重點字詞
瞬息(shùn ) 涉足(shè ) 荒草萋萋(qī )
3.文章主題思想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用勸慰的口吻告訴人們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挫折,面對挫折時要正確對待它,要鎮(zhèn)靜,要堅信未來是美好的、光明的。
(2)《未選擇的路》借助自然界之路來寫人生之路,告誡人們人生只能選擇一條路,如果選擇了就不能回頭,因此必須慎重,不能隨波逐流。
4.重要問題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兩部分各表現(xiàn)了怎樣的內容?
答:第一部分:面對困難和挫折,保持鎮(zhèn)靜和樂觀;第二部分,面對未來,需要充滿信心和希望。
(2)《未選擇的路》既然寫了自己選擇的路,為什么卻把詩題和重點定為“未選擇的路”?
答:A、感嘆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B、深化主旨——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C、未選擇即是選擇。
(3)這兩首詩對人可能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答:兩首詩都飽含哲理與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其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給人以鼓舞,教人笑面人生;
而《未選擇的路》則以其深沉的感嘆,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引起人們感情的共鳴,激發(fā)人們對人生選擇的思索。
第20課《古代詩歌五首》
1.文學常識
(1)陳子昂,(今屬四川射洪)人,唐代文學家,是唐詩革新的前驅者。有詩集《感遇詩》《陳伯玉集》等傳世。
(2)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
(3)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謚號“文”,世稱王文公。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4)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代表作有《劍南詩稿》《放翁逸稿》等。
(5)龔自珍,清代思想家、史學家、詩人,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后人輯有《龔自珍全集》。
2.重點字音
愴然(chuànɡ ) 涕( tì ) 岱宗(dài ) 決眥(zì ) 凌(línɡ )
吟鞭( yín ) 拄杖(zhǔ )叩門(kòu ) 簫鼓(xiāo )衣冠(ɡuān )
3.重要問題
(1)《登幽州臺歌》中詩人登上幽州臺遠眺,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由此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聯(lián)想:大地茫茫,空闊寂寥,沒有一個知音,內心滿懷悲憤。情感:對不被理解、懷才不遇的悲嘆。
(2)《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本詩的主旨句,你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尾聯(lián)是整首詩的主旨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3)《登飛來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闡明了怎樣的哲理?
答: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
(4)《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妙在何處?
答:妙在于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的工巧,而且出語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上句通過“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圍山巒重疊、流水縈繞的迷路之感,刻畫得形神畢現(xiàn):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見的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優(yōu)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
(5)《己亥雜詩》中“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句該如何理解?
答:落紅”喻辭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詩人看到落紅想到自己,雖然花兒已謝,但沒有終結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回到滋養(yǎng)它的泥土中去,化為春泥,為養(yǎng)護來年新開的花朵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在這里,詩人以落花自比,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現(xiàn)出一種不甘自棄、昂揚奮進的精神。
4.主旨歸納
(1)《登幽州臺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會意義。
(2)《望岳》:描寫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精神和遠大抱負。
(3)《登飛來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政治理想、抱負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精神境界。
最后一句用的是“反問”的表達方式。用以點題,強調主題思想:有的人只關注事情的表面現(xiàn)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4)《游山西村》:這首詩贊美農(nóng)村風光和淳樸的民俗,流露出熱愛農(nóng)村生活的情感。
(5)《己亥雜詩》:抒發(fā)了詩人辭官離京的復雜感情,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為國效力的奉獻精神。
七年級下冊語文重點知識人教版3
第21課《偉大的悲劇》
1.文學常識
《偉大的悲劇》選自《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作者是奧地利(國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2.文章思想內容
通過對英國探險家斯科特這位失敗的英雄和他的隊員們在歸途中悲壯覆沒的描寫,歌頌他們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他們,頌揚了一種人類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斯科特探險隊在爭到南極點的競爭中失敗了,他們作為失敗者卻要為勝利者作證,而且全隊都在歸途中覆沒,世人都為他們而悲痛,所以這是悲劇;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們在探險途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卻是高貴和震撼人心的,所以這出悲劇又是偉大的。
5.重點詞語
拽zhuài:拉。
無垠yín:沒有邊際。癲diān狂:言行舉止不莊重、輕佻。
凜lǐn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shì:吞食;并吞。
銷蝕shí:消損腐蝕。
羸léi弱:瘦弱。
姍姍(shānshān 都是一聲)來遲:形容來得很晚。
千辛萬苦: 形容極多的艱辛勞苦。
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也說露宿風餐。
聞所未聞: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著覺。
精疲力竭jié: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已盡。形容極度疲乏。
悶悶不樂mèn:因有不開心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sǒng:形容很害怕的樣子。
耀武揚威: 炫耀武力,顯示自己的威風。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滿意的樣子。
怏(yàng)怏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憂心忡忡chōng:憂愁的樣子。
疲憊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畏縮不前:害怕而不敢向前。
魯莽大膽:膽子大,說話做事不經(jīng)考慮。莽撞。
念念有詞: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語。
語無倫(lún)次:話講得很亂,沒有層次。
精打細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細地計算。
與其……毋(wú)寧:與其……不如……
4.重點句子
(1)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這里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在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后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事實上作者本人并不這么認為,理由是,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的觀點。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國旗怎么會“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里表現(xiàn)出斯科特內心什么樣的復雜感情?)
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和伙伴沮喪,無奈的心情。此時,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真是“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完成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斯科特為什么要接受這項為他人業(yè)績作證的任務?他不接受不行嗎?)
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tǒng)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yè)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jīng)同他有過聯(lián)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
(聯(lián)系上下文看,“內心中的海市蜃樓”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聯(lián)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遙遠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想,它們與現(xiàn)實的嚴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沖擊。
(5)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這話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的贊譽,意思是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斗中雖然失敗了,他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靈經(jīng)受了考驗,變得無比的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這話在全文中可作為主旨句,起點題的作用。
5.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