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公開課教學方法
一堂成功的公開課需要充分的準備和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需要教師在平時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磨練。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诵W語文公開課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公開課教學方法
一、說課要抓住重點
“說課”是一堂公開課的開始,是教師把即將要上的內(nèi)容簡明扼要地向聽課教師陳述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讓聽課教師了解在這堂課中執(zhí)教教師要達到何種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什么,用什么教學方法去進行教學等。
所以,在說課時我們應該抓住以下幾方面去說:一是說教材,二是說內(nèi)容,三是說重難點,四是說教法,五是說效果??偟膩碚f,在說課中要避免長篇大論,應簡明扼要、抓住重點去說,不用面面俱到。
二、注重課文的選擇
公開課中選取一篇好的課文是成功的基礎(chǔ)。有的教師不注意課文的選擇,去選擇那些篇幅較長、內(nèi)容深奧的課文,教學中花在讀課文的時間相對較多,而且讀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難于理解,導致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學生一問三不知,就形成了教師唱獨角戲、滿堂灌,這樣的公開課是失敗的。
我們應該選擇篇幅簡短、內(nèi)容淺顯易懂的課文去上,這樣在讀課文上節(jié)約時間,學生也較容易理解課文內(nèi)容,為師生課堂上的互動奠定基礎(chǔ)。
三、課前準備要充分
課前準備就是“備課”。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我們應該根據(jù)所選的內(nèi)容和所面對的學生來進行課前準備,一般應該準備以下幾方面:
1、教案的設計。課堂成功與否,教案的設計取著決定性因素。所以我們在設計教案時要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從而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設計教案,力爭突破難點、突出重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如在我校開展的語文公開課《比尾巴》中,這位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沒有把握好教學目標和重點,什么都講,形成了廣而不精、多而不實,把握不住重點,最終達不到教學目標。
2、課件的準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信息化的教學已成為當今課堂教學的主流。所以,課件的準備是課前準備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有的教師認為,課件準備得越多越好,其實不然,如果課件較多,會讓學生形成走馬觀花、不深入理解、忙于觀賞、不去思考。
所以在準備課件時,我們應該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刪繁就簡、避輕就重,能達到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即可。
3、教具的準備。我們的教學手段不能只是現(xiàn)代教學手段或傳統(tǒng)教學手段,而應該是兩者相結(jié)合。所以我們要想上好一堂公開課還應該準備一些有幫助的教具,如生字卡片、圖片、獎勵性禮物等。記得在一次評選骨干教師的公開課上,有位老師準備了大量的生字卡片,花大量時間讓學生讀了又讀,然而在讀課文時,大部分生字學生仍然不認識。
主要原因是學生看到生字卡片太多,不但提不起興趣,反而感到厭倦,所以效果很不理性。因此,教具的準備要恰到好處,并不是多多益善。
4、教學方法的設計。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我們應該根據(jù)所上的內(nèi)容和所面對的學生去設計教學方法。方法要圍繞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為目標,設計的問題要精練,要能突破課文的重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問題要避免不切實際,繁雜使學生聽后不愿去思考,這就形成只有教師的提問,沒有學生的回答,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
5、板書的設計。一堂課上,好的板書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對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相反,如果板書過于林亂、不規(guī)整,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誤導學生。如有位教師在上《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時,課文主要是講媽媽把雨衣傳給哥哥,哥哥再傳給弟弟,最后弟弟用雨衣去保護薔薇花,從而體現(xiàn)弟弟不是最弱小的。
而教師在教學時卻只板書出:“媽媽傳給哥哥傳給弟弟”,從板書上沒能體現(xiàn)課文主旨,達不到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因為他少了“保護薔薇花”。所以,一堂成功的公開課,巧妙的設計板書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四、教學要圍繞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是教師把課前準備充分展示的環(huán)節(jié),是檢驗教師教學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所在,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課堂導入。課堂導入是整堂課的奠基石,扮演著沖鋒陷陣的角色,課堂導入得好,將為我們后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如果是本班學生,我們一般常用復習法導入;但如果是一群陌生的學生,所上內(nèi)容又無聯(lián)系,學生課前沒有預習,他們心情既緊張又害怕,這時我們可以采用自我介紹、猜迷、設疑等簡單方式進行導入,即不耽誤時間、又能很快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為我們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課堂組織。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在組織課堂時,要設計一些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得到動口、動腦、動手的訓練,這樣學生就沒時間去做其他與課堂無關(guān)的事,他們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會集中到課堂中來,從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只有把課堂組織好了,才能保質(zhì)保量完成教學任務。
五、注意課堂升華
課堂升華是課堂教學的畫龍點睛之筆,是學生對本堂課學習后思想感情得到提升。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自己歸納總結(jié)所學到的知識、受到何種教育、得到什么啟示等,使學生思想感情得到提升。
六、精心設計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一堂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鞏固,所以練習的設計要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即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如寫生字、閱讀課文、做題目或?qū)懜惺艿?,只要是實用的就是好的。而有的教師往往忽略這一環(huán)節(jié),他們把整堂課安排得很滿,沒有練習的空間,忽視了復習鞏固的訓練,教師上完,部分學生也跟著忘記完。
所以,教師在一堂課后要安排適當?shù)木毩?,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且練習是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如果時間剩余較多,練習可以多做一點,如果時間較少,練習則可以少做一點,它對教師把握課堂時間有很大幫助。
小學語文公開課教學:
一、備課
1.有的放矢,把準教學目標
只有準確地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師才能在整堂課上才能運籌帷幄,從而形成一種從容的課堂風格,我們在聽名師、大師觀摩課的時候,經(jīng)常會被他們那種從容的、游刃有余的教態(tài)所深深地吸引,但我們在看到名師頭上耀眼的光環(huán)的時候,可能很少會有人想到,在破繭成蝶,蛻變成美麗的蝴蝶之前,他們經(jīng)歷了多么痛苦、漫長的一個過程,實際上這種從容的背后一是源于自身一種很深的文化積淀,另一個就是源于自己精心的準備。
備課最好的途徑就是認真閱讀我們的教學參考書。許多老師,包括我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會發(fā)火,放大嗓門,可是我們想過沒有,這種火源于何處,完全源于自己沒有精心地準備,學生不會,是不是我們問的問題不夠清晰,模棱兩可,學生無從下手;是不是為了及時在下課鈴想起的時候結(jié)束內(nèi)容,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如果是說著說著一看時間就要到了,而我們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所以就只好草草收兵,最終是南轅北轍,收效甚微。
2、巧具慧眼,選擇教學內(nèi)容
語文教材不完全等同于教學內(nèi)容,教師需要巧具慧眼,對語文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我們應當選擇最具有教育價值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發(fā)現(xiàn),三年級的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誤讀,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把準方向。
3、博采眾長,汲取教學資源
備課是一個非常辛苦而耗時的過程,也是一個擺脫鐐銬跳舞的過程。備課是一個開放的博采眾長的過程,當一個教學內(nèi)容的目標和重難點被自己科學的確定后,就需要教師博采眾長,廣泛汲取教學資源,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guān)知識和資料,盡可能多地從有經(jīng)驗的教師那里獲取教學方法和資源。
我們上好一節(jié)課需要用到很多資料,要拓展應用知識,要有師生互動的設計,要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學生一起探索與創(chuàng)新,這些都不可能是一個教師的智慧和學識所能完成的,它需要集體的力量,需要網(wǎng)絡和圖書室等。
4、善于反思,在修正中前行
俗話說,經(jīng)驗加反思等于成長,記得弘一法師在佛書《慈悲的力量》中,曾經(jīng)寫道:愚者在于自身太執(zhí)著,執(zhí)著必生煩惱;智者在于善于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我覺得我們在上課后也一定要做到:勤于記錄、樂于重溫、敢于自嘲、善于修正,這樣自己的課就會講得越來越精彩。
二、講話竇桂梅老師也說,語文要給給孩子一座田園和一座花園
一座田園指的就是
學習的底子,田園生產(chǎn)農(nóng)作物,玉米、水稻,蘿卜、白菜,滿足人的基本生存和發(fā)展需要,這就好比字、詞、句、段、篇。但一個人只是吃飽了還不行,還要有精神上的愉悅和美感享受。而花園指的就是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一定有精神的“秘密花園”——文學的審美享受洋溢其中。
我覺得大師所倡導的詩意和花園,不是說要我們在課堂上說話的時候要字字珠璣,出口成章,這樣的課聽起來勢必會有點酸,有點假,也會拉遠與學生的距離。但是在出公開課和觀摩課的時候,我覺得教師所說得每一句都是要經(jīng)過仔細斟酌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如同穿鞋子,適合是第一,美麗是第二,我們每個人都要悉心揣摩,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模式,盡快地在教學中登上平臺,形成特色。記得有位外國的詩人,曾這樣寫道: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shù)囊恢晁?,就做一叢小樹生長在山谷中,但須是溪邊最好的一叢。
在課堂上,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斯霞、于永正、于漪、袁榮這樣的教育名家,但我們應該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