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訓練
野外生存是對自然的挑戰(zhàn),也是對自我的挑戰(zhàn)。那么野外生存訓練是怎么樣的呢?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野外生存訓練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外生存訓練一:項目及意義
1.意志力培養(yǎng):首先如果人因為不同原因生處野外,第一要素是生存下來,獲得求生機會并且在整個過程中要保護好自己,所以意志力是第一要素,訓練時候要充分意思到野外求生的危險性、挑戰(zhàn)性、技巧性等,只有在心理意識和素質(zhì)加強好,才能更好的面對野外復雜環(huán)境。
2.安全類培養(yǎng):在野外環(huán)境復雜,要注意如何保暖、防曬、防水泡、防外傷等知識。
3.技巧類培養(yǎng):在野外活動需要有工具,比如能切割的、能開鑿的、能生火、能包扎等的野外自制工具技巧類培養(yǎng)。
4.食物識別培養(yǎng):野外為了解決裹腹問題可能要靠大量動植物生食解決,所以要識別哪些植物和動物是否有毒,是否能食用。
5. 方向性識別培養(yǎng):在野外自己生在何處不重要,但是自己要去哪里,往哪里突破是最主要的,通過所處環(huán)境的光照、倒影、光線垂直度和植物的生長方向等的技巧認識可以綜合分析出正確的方向。
野外生存訓練二:如何尋找水源
憑借靈敏的聽覺器官,多注意山腳、山澗、斷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聲,有無蛙聲和水鳥的叫聲等。如果能聽到這些聲音,說明你已經(jīng)離有水源的地方不遠了,并可證明這幾的水源是流動的活水,可以直接飲用。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把風吹樹葉的“嘩嘩”聲當做流水的聲音。 嗅過鼻于,盡可能地嗅到潮濕氣味,或因刮風帶過來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氣味的方向尋找水源。當然這要有一定經(jīng)驗積累。
觀察憑著豐富的經(jīng)驗和知識。去觀察動物、植物、氣象、氣候及地理環(huán)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據(jù)地形地勢(地理環(huán)境),判斷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腳下往往會有地下水,低洼處、雨水集中處,以及水庫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轉彎處外側的最低處,往下挖掘幾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漿較多,需凈化處理后,方可飲用。
野外生存訓練三:意外應急方法
被毒蛇咬傷:在野外如被毒蛇咬傷,患者會出現(xiàn)出血、局部紅腫和疼痛等癥狀,嚴重時幾小時內(nèi)就會死亡。這時要迅速用布條、手帕、領帶等將傷口上部扎緊,以防止蛇毒擴散,然后用消過毒的刀在傷口處劃開一個長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將毒液吸出。如口腔黏膜沒有損傷,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擔心中毒。
被昆蟲叮咬或蜇傷時:用冰或涼水冷敷后,在傷口處涂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鑷子等將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骨折或脫臼時:用夾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從大樹或巖石上摔下來傷到脊椎時,將患者放在平坦而堅固的擔架上固定,不讓身子晃動,然后送往醫(yī)院。
外傷出血:在野外備餐時如被刀等利器割傷,可用干凈水沖洗,然后用手巾等包住。輕微出血可采用壓迫止血法,一小時過后每隔10分鐘左右要松開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環(huán)。
食物中毒:吃了腐敗變質(zhì)的食物,除會腹痛、腹瀉外,還伴有發(fā)燒和衰弱等癥狀,應多喝些飲料或鹽水,也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將食物吐出來。
野外生存訓練四:搭蓋帳篷
1.地點的決定在考慮風向及地形后,選擇一個平坦之地。
2.帳篷用具的檢查將袋中收藏的用品倒出,逐一檢查各部分零件。為了撤收帳篷時的方便和不遺漏東西,應先予以記錄。
3.鋪設地面墊地面墊鋪好后,以釘子將4個角固定。若在濕氣多的地方,先鋪上席子后,再于其上鋪置墊子。
4.豎起支柱,拉開主繩將支柱下方穿入地面墊兩端的孔中,同時,支柱上部的尖端,穿入布幕棟柱兩柱的孔中,將左右主繩拉起,避免左右傾斜。這樣,帳篷的主體外形就形成了。
5.調(diào)整主繩,拉起角繩、腰繩以附于主繩的支繩,調(diào)整帳篷的形狀,將兩根支柱垂直立于地面。其次,以支繩調(diào)整角繩、腰繩,使帳篷的形態(tài)出現(xiàn)。
6.固定墻壁將帳篷底布、地面墊及墻壁下部連接起來。
看了“"野外生存訓練"”的人還看了:
1.野外生存知識
2.野外游玩生存技巧
5.戶外探險生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