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陰陽入扶
陳氏太極拳所謂的陰陽入扶,是指拳勢中陰陽相互滲透和相互攙扶之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太極拳的陰陽入扶。
太極拳的陰陽入扶
陳氏太極拳要求,無論是以形導氣,還是以氣導形,其最緊要者,全在陰陽協(xié)調(diào)平衡有度,及陰陽入扶程序的體現(xiàn)。陳鑫云:“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惟有五陰并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于一著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可見練太極拳之陰陽,首先注重陰現(xiàn)陽藏。在其理念的引導下,必須細心推求:明其陽而注其陰,知其前而注其后;明其領而注其催,知其開而注其合;明其運而注其聚,知其出而注其入;明其放而注其卷,知其發(fā)而注其蓄。從而加強對陰經(jīng)、陰勢、陰氣、陰勁,及對柔軟的節(jié)段升華。松柔以后,逐漸向“柔中寓剛”邁進,到“剛?cè)嵯酀?rdquo;階段后,即是陳氏太極拳陰陽入扶的功夫?qū)哟巍?/p>
太極拳的陰陽入扶
以太極拳中姿勢觀之,分為俯勢和仰勢。
俯勢:俯勢雖為陰勢,卻可以入陽氣,同時注重督脈領導諸陽經(jīng)之氣順脊背直上,氣升于頂,經(jīng)百會穴進入泥丸宮內(nèi)稍加停息后下降,隨著松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機經(jīng)過中丹田(前對膻中穴,后對夾脊關)繼續(xù)下沉于腹,由于束肋合腹的動作配合,小腹的關元、中極二穴同步內(nèi)收納氣(沖震命門),使氣復歸于下丹田之中。內(nèi)勁要求除頭頂懸外,全身之勁全部松入腳底,以助足底之勁上翻傳導。例如陳氏太極拳小架中的“閃通背”一式,氣機三次通背,第一次遺背的動作要領就如上所述。
仰勢:仰勢雖為陽勢,卻可以入陰氣,同時注重任脈領導諸陰經(jīng)之氣上升,經(jīng)頭順脊而下降,由命門而入丹田,構(gòu)成陰陽倒轉(zhuǎn)之勢頭。以陳氏太極拳大架中“閃通背”一式為例,氣機三次通背時第二次通背的動作。
可見太極拳的陰陽入扶程序是:以背為陽,太俯而曲,則督脈交任脈,過陽而入陰,陽與陰人扶也;以腹為陰,太仰而彎,則任脈交督脈,過陰而入陽,陰與陽人扶也。因此,在陳氏太極拳運動中,要細心體會每一個拳勢中每一動的陰陽入扶程序。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無論是陰扶陽,還是陽扶陰,都要求做到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不滯不息,循環(huán)無端地運行著。入陽氣時,必須使陰氣扶起,否則,氣機偏重于陽剛,容易導致身體內(nèi)部氣機死而不活,神氣呆滯;還容易導致肢體與關節(jié)僵硬死板,來脈轉(zhuǎn)關過節(jié)不靈,無法做到松柔圓話、旋轉(zhuǎn)自如。入陰氣時,必須使陽氣扶起,否則氣機偏重于陰柔,導致身體內(nèi)部氣機散而不聚,形體松懈而無勁力,毫無掤勁可言,很難形成聚合之勢。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陳氏太極拳運動中,必須貫穿“陰來陽逆,陽來陰逆;不滯不息,不乖不離”的原則,每練一式,頭頂必須虛虛領起,促使腦后脖頸上佐中氣的兩條大筋放松而直豎,保證中氣暢通無阻。同時周身松緊有序,領導全身骨節(jié)與勁路的運行、轉(zhuǎn)關、磨合、落點、還原總歸完整一氣,此即陳氏太極拳“陰陽入扶”的真義所在。
看了“太極拳的陰陽入扶”文章的人還看了:
1.解析太極拳陰陽
8.太極拳入門六步訣
10.太極拳入門動作要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