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極拳的規(guī)矩與自然
和式太極拳是中國匙極舉流派之一,它以易理、儒家、道有并結合中醫(yī)學理論來指導、規(guī)范拳架,使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體用一致,以自然柔活之體,美體內浩然之氣,達到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自衛(wèi)防身的目的。因此,這一套既不失傳統(tǒng)又獨具痔色的“代理架”深受人們喜愛,廣為流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和式太極拳的規(guī)矩與自然。
和式太極拳的規(guī)矩與自然一、什么是規(guī)矩與自然
規(guī)矩是做事的準則,是一種約束。和式太極拳又被稱為“尺寸架”,尺寸就是規(guī)矩。和式太極拳在教學上的“捏架”就是對人體各骨節(jié)位置狀態(tài)的有序擺放及認筋識穴,使身體處于順遂自然的最佳狀態(tài)。有時一個姿勢捏架之后要站上半個時辰或更久。拳架動作規(guī)矩端正、熟練掌握之后,在系統(tǒng)的學習其技理。在技法上講究以順制逆、我順人背、避實擊虛、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效果。
和式太極拳在教學上還有“裝東西”,尺寸架的規(guī)矩就是其“骨架”,是基礎中的關鍵。拳架是意念的載體,通過盤架來強化大腦皮層運動中樞對拳架的感知,這種感知的積累形成下意識的本能反應,是技擊的應用。如果把和式太極拳比喻成一棵大樹的話,那么骨架就是其主干,技法就是其枝葉,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如果主干不明,枝葉再茂盛,沒有主干為依托,也成不了氣候;如身體亂晃、挺胸凸肚、翻臀塌腰等問題,技法懂得再多,也無法運用得體。由此可見,身法規(guī)矩是練好和式太極拳的基礎。
自然是天然狀態(tài),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太極一詞出自《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為產生萬物的本源,是古代先哲觀察宇宙萬物自然變化法則所得出的一個哲學概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太極就是自然。太極混元一體,內生陰陽二氣互抱,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表示萬物陰陽之間的運行消長與轉化;繼而陰陽二氣產生五行,相生相克,以五行的關系來說明事物的相互依存與制約;然后用八卦作為《周易》的基礎,用兩兩相對的卦象來顯示陰陽的和諧平衡,體現了自然之道。
和式太極拳以五行結合拳勢、結合人體,在練法上要求以外五行帶內五行,后由內五行之氣而達于外。五行為陰陽之質,陰陽為五行之氣,氣非質不應、質非氣不生。和式太極拳由五行之氣合而為一,以心行氣、通乎全身,氣到勢隨,行到氣力至。即由外帶內,周身順遂圓轉;由內達外,陰陽變幻莫測,充分體現了和式太極拳與自然之道的緊密結合。
和式太極拳的行功走架又稱為“耍拳”。一個“耍”字,將孩童玩耍時的自然之態(tài)呈現在眼前。它的取法是根據老莊的自然之道,并依吐納導引及經絡學說,拳架功法練后天返先天,呼吸開合純任自然,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氣以直養(yǎng),使精、氣、神一元化。行拳走勢柔活均勻、舒筋活絡,以收勞而不及、搖而谷氣消、血脈通暢、祛除疾病、養(yǎng)生延年的功效。體現了天人合一、順乎自然的思想。
耍拳在技擊中的應用是“柔中求剛”。它取法于自然之道、《易》學陰陽之理及以弱勝強、無為之為的道家哲理。極柔必至極剛是自然辨證的結果,如流水中的圓石,水滴石穿等。
和式太極拳的規(guī)矩與自然二、規(guī)矩與自然地關系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從字面上看,想要畫一個標準圓,必須有規(guī)矩。進而延伸到一個國家,有了法律和道德來約束,這個社會可以正常自然運轉。那么和式太極拳的規(guī)矩與自然是什么關系呢?前面講到“規(guī)矩”是對身體各部位和運行軌跡的要求,“自然”是圓轉無間、自然神行。如果把自然比作大海的話,那么規(guī)矩就是黃河水。因地勢等因素,從巴顏喀拉山到東海,一條直線肯定是走不通的,因此它按照自己的規(guī)矩“順地勢、積水位、借天時”,九曲回環(huán)、有急有緩、迂回圓轉,最終融入大海,因此可以說規(guī)矩是通往自然地道路,規(guī)矩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做到明規(guī)矩、守規(guī)矩,才能做到脫規(guī)矩,最終達到自然而合法度。
和式太極拳的規(guī)矩與自然三、如何從規(guī)矩過渡到自然
首先要對和式太極拳有一個概觀,即明規(guī)矩。先從理論入手,了解它的理論特色,由理論來指導拳架;其次跟隨老師刻苦練習,每個動作都做到位,繼而學習推手,由實踐來驗證理論,即守規(guī)矩。然后隨著練習的時日漸長,對和式太極拳的了解不斷加深,結合自己的體質,慢慢的脫規(guī)矩,形成自己的風格。最后慢慢的完善,達到自然而合法度的境界。那么如何做到明規(guī)矩、守規(guī)矩呢?
首先頭部要求:頭要正,下頦微微內收,豎頸立項,頭頂百會穴似有一線輕輕上提,謂虛領頂勁,頭腦冷靜,處事有法度;口內牙齒咬合,舌尖輕抵上鄂,上下唇自然合攏,有利于舌底生津,即:練拳若得清泉水,延年益壽不老松;眼要斂神,平視前方,對敵時盯住對方雙眼或雙肩,余光照上下左右,眼光不可注視某一部位,亦不可左右亂看。
其次軀干要求:胸部要含胸拔背,增加胸腔容積,肺容量增加,脊背上拔,使呼吸順通深緩,氣貼脊背,兩肩略向內扣有利于含胸;腹要放松,橫膈向下運動,有利于氣沉丹田,使腹部獲得充實圓滿的感覺,要注意呼吸自然;腰要正直,中節(jié)明朗,下盤轉換靈活,上下通暢,勁力自成一家。臀要垂、斂、裹,即臀部肌肉向下松垂,在輕輕向前、向里收斂、裹臀使尾骨微微向前移,有向上拖住丹田之意;脊骨,當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正腰斂臀合而為用時,脊柱即正直,為反弓,是勁力的重要源泉;胯要松,胯是勁力上下、左右轉換的重要關節(jié),是分出虛實的關鍵。
最后是四肢:肩要沉微內扣,肘要內收下沉,即沉肩墜肘,膝要似直非直,直中有屈,腳要順。
想要脫規(guī)矩,就必須在“合、順、中、平、輕、柔、圓、活”這八個方面下功夫。
初學者要在三直(頭直、身直、小腿直)與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髖合,先練外三合再練內三合)的基礎上,盡量把架子放大,步子拉開,身樁下底,關節(jié)放松,即柔筋掰骨階段,松關節(jié)、柔經絡,慢慢研習,化僵為柔,積柔成剛。
練拳時,動作不貪不欠,以中正為宜,不偏不倚,以正直為妙。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做到意念守中;心平氣和,行拳時,兩手之間、兩腳之間、手腳之間、身手之間似有無形繩線牽拉、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協(xié)調配合;順身、順腿、順手、順腳、順意,手順身順著去,腿去腳順著去,順腳時以后腳跟為軸,擺腳尖隨勢而動,形順氣自順,氣順周身遂,形成身體各部位運動時陰不離陽、陽不離陰,此消彼長、和諧妙合的動態(tài)平衡。
此外,行拳走勢以圓為宗,手劃圓、身行圓、步走圓,內勁圓轉,周身協(xié)調配合,肩肘、手、胯、膝、足、軀干都在做圓或弧形運動和滾動,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渾身都是圈,如一顆大樹上掛滿無數圓環(huán),隨風擺動,環(huán)環(huán)皆轉、如軸如輪;身法運轉如三尺羅衣掛在無影樹上,隨風飄蕩那么輕靈自然;靈活自如,活在意、活在步、活在節(jié),身手靈敏、活潑自然、沾連粘隨、急應緩隨、毫無滯機。合適太極拳的這些綜合運用,形成了內外合一,即“混元一漾而貫全身,虛感之物而寓靈動”、“挨到何處何處擊,周身無處不太極”的特色。最后隨著功夫的日益精進,達到自然而合法度。
此時要注重內外兼修,行拳前要心靜體松、調氣順意,處于物我兩忘的狀態(tài),心靜全身自然放松、由松入柔、柔中求剛,姿勢規(guī)范正確、著勢清楚、三直六合、舉手投足皆合法度,并結合自己體質的特點,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然后分清陰陽、明白拳理,不斷探索,做到周身相隨,清楚陰陽變換,一動皆動,不撇不停,走架時有種“膩滋滋”的感覺;周身配合,互為輪軸,輕靈圓活,表現出“滑入魚、粘如膠、軟如棉、硬如剛”的特點。
最后大小快慢、自然神行。拳架結合理論,達到輕靈圓活、中正松柔、陰陽相濟、順遂自然、內外合一,渾身皆圈而不見圈的高級狀態(tài)。拳架大而舒展圓活,小而緊湊輕靈,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柔則虛靈莫測、剛則無堅不摧。拳意由舍己從人慢慢到從人由己,最后到隨心所欲,自然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