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發(fā)展史及健身功效
太極拳的發(fā)展史及健身功效
太極拳在武術歷史上已有多年,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太極拳的好處深受人們歡迎,近幾年,太極拳教學流傳至國外,很多外國人追起太極拳潮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太極拳的發(fā)展史及健身功效。歡迎閱讀!
簡述太極拳的發(fā)展史及健身功效
太極拳有很多門派,且各有各的風格特點,初學太極拳者應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流派練習。
一. 太極拳的概論
經歷代人的實踐、努力、探索、充實、總結和提高,逐漸形成、演變和發(fā)展而來,并非如傳說的由某些個人原創(chuàng)。
二. 太極拳的流派
1. 民間流傳有陳、楊、吳、孫諸氏。
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流派中起源最早的,始祖陳王廷當初創(chuàng)拳的目的是供人們修身養(yǎng)性的,同時希望能幫助人們延年益壽。
2. 24式簡化太極拳,自建國以來,國家集以上各氏之所長,根據國人特點,以楊氏大架為基礎,創(chuàng)編了24式簡化太極拳,易學易練,動作舒緩,適合中老年及體弱多病的群體練習。
3. 48式太極拳,在24式的基礎之上,集各流派所長,由簡而繁,簡繁交替,動作舒展大方,步法變換靈活,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是對24式的充實和發(fā)展。要領與24式一致,增加了技術內容和難度。部分動作難度較大,可由人自行掌握,例如“掩手撩拳”,本屬陳式套路,揉在其中,既可打出彈抖勁,也可蓄而不發(fā),化勁撩拳。
24式太極拳又被現(xiàn)在人們稱作24式簡化太極拳,也是現(xiàn)代人依據古人留下來的精髓改編而成,是現(xiàn)代人們練習最多的養(yǎng)生拳法。
三. 太極拳的要求
1. 形
套路的招式變換應連綿不斷,行云流水;動作應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步法應點起點落,輕起輕落。
2. 心
制心入靜。
四. 太極拳的作用
1. 改善心肺功能、增強肌肉收縮力,提高閉眼單腿獨立的時間,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2. 調節(jié)血糖、血脂,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對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干預效果明確。
3. 調養(yǎng)身心、磨練性格、改善情緒。
4. 打拳時,外在的是形體的舒展,內在的是內心所感受到的開闊、豁達的境界。
5. 在拳路的起承轉合中,有形的是拳勢的沉穩(wěn),無形的是心境的恬靜和情緒的改善。
五.初習太極拳調身
初感悠閑、易學,繼而又感顧此失彼,太難。首先,太極拳對肢體各個部位(指、腕、肘、臂、腋、肩、頭、眼、頸、腰、胸、腹、胯、檔、臀、膝、足)均有嚴格和特別的要求,要領悟各要領,兼顧各部位,故常令初習者顧此失彼。
其次,套路編排復雜、微妙,或全身皆動,或此動彼不動,或此先彼后,穿插變換,令初習者茫然;再次,招式銜接疑似有意刁難,亟易出錯;其實,此恰為其獨到之處。
太極拳是一種“靜功”,其最高目標是“制心入靜”。復雜的動作設計、編排,和嚴格的肢體協(xié)調控制,正是為了使習拳者能全神貫注,高度集中精力,鍛煉習拳者的“制心”能力。
此一“調身”階段,最為艱苦,身體反應也最為強烈,肢體多處(肌肉、韌帶、骨骼、關節(jié)、脊椎)均感酸痛。甚至還現(xiàn)麻、熱、脹、癢現(xiàn)象,此即為細小的血管得到疏通,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的同時,與之附著的神經也受到了相應的刺激。
此為好事,切記,可遇不可求,要順其自然。否則,造成注意力的轉移,和意識的緊張,反而影響練拳。
此一階段,與其說是“調身”,倒不如說是“調心”。“調身”是手段,“調心”才是目的。
1. 肢體控制
腰靈活,腿有力,才能練好太極拳。
?、?手繃指
指肚微向后張,使腕部、小臂、大臂的骨骼發(fā)脹,仿佛灌氣,實為籍拉動手上的經絡,牽動全身的經絡。同時,虎口要圓,五指間留隙,便于氣血貫通。
?、?翹腕
手掌上翹,掌根下坐,手腕不斷轉動,以活動筋脈,催動氣血,疏通經絡。
?、?墜肘
肘部一般不高于腕、肩,以免因抬肘而至肩部肌肉緊張,阻遏氣血流通。
?、?沉肩
雙肩勿聳,自然下垂。肩為氣血流通之關隘,聳肩,受礙。
?、?開腋
手臂勿貼肋骨,以防擠壓,影響氣血貫通。
⑥ 旋臂
手臂動作走弧線,并不斷地向內、外旋扭。以拉動和鍛煉肌肉、皮膚,活動腕、肘、肩的關節(jié),催動和疏通手上的經絡,帶動全身的經絡。
2.練身
?、?引頸、斂臀
頭部中正,下頜內收,恰似一繩牽頸項上引。同時,臀部微微內收,不使外突,可致腰部下垂,內陷的腰椎外拱。如此,上引下斂,可將脊椎拉直,椎間隙加大,以利于督脈的疏通。
② 含胸、松腹
不挺即含,不翹即松,否則,將致胸腹肌肉緊張,不利于任脈的貫通。
太極拳的發(fā)展史及健身功效相關文章:
6.太極拳的健身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