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軍刺為什么會被淘汰原因介紹
不少人都認為56軍刺有著巨大的殺傷力,堪稱軍工制作的巔峰,甚至被稱為“國際禁用的最毒武器”。但是后來各國都在逐漸淘汰軍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56軍刺會被淘汰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56軍刺會被淘汰的原因
說法之一:刺刀“有毒”
這種說法具體有兩種,一說刺刀上“鍍有水銀”,另一說是刺刀在制造時“涂有毒藥”,其理由是刺刀傷較其它戰(zhàn)傷相比,更容易潰爛而且很難愈合。
56式半自動步槍也采用表面鍍硬鉻的劍形折疊槍刺,外形美觀,多用于儀仗場合。我軍儀仗隊的56半刺刀是特地加長的。
雖然乍聽之下有點道理,但上述說法只是以訛傳訛。水銀是汞的俗稱,雖然汞蒸氣和某些汞化物有劇毒,但它在常溫下是液態(tài),根本“鍍”不上刺刀,只是早期制鏡業(yè)有在鏡上涂覆汞以形成金屬汞齊的工藝,“鍍”水銀之說正是從此附會而來。那些銀光閃閃的刺刀表面上是另一種金屬——鉻,它是不銹鋼的主要成份,鍍鉻是為了增加刺刀表面的硬度和耐蝕性。
現(xiàn)實中刺刀傷難愈合的現(xiàn)象的確存在,但罪魁禍首不是所謂的“毒”,而是刺刀上的油脂。為防止生銹,通常情況下保養(yǎng)槍械時都會在刺刀等金屬部分表面涂抹一層礦物油,在刺入人體后,刀上的油就會殘留在創(chuàng)口上,阻礙組織的再生,使得傷口經(jīng)久不愈。而且在野戰(zhàn)環(huán)境下,刺刀上還往往帶有泥土、砂粒及火藥殘渣等異物,或者帶有破傷風桿菌等微生物,進一步增加了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刺刀比其它刀具更加厚實,刀/劍形刺刀刀背處的厚度一般都在5毫米以上,而棱刺的徑向尺寸更大,加上拼刺時全身勁頭都集中在刺刀尖上,穿刺的力量非常大,造成的傷口不僅大而且深,往往帶有大范圍的組織撕裂,對人體的傷害有時比槍彈還要嚴重,這也是受了刺刀傷后不易復原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有些鉻鹽有毒,但它們多數(shù)不溶于水,而且鉻本身在常溫下極為穩(wěn)定,很難生成化合物。至于“涂毒”之說更是無稽之談。即使是劇毒的氰化物,致死成人也需要20毫克的劑量,同時也沒有能夠在刺刀表面長期有效保持這些毒劑的手段,無論從成本、有效性還是從道義上考慮,都根本沒有這樣做的必要。至于為什么有些刺刀的表面呈藍黑色,有些呈淡灰色,那只是為防止銹蝕而采取的表面處理工藝不同,藍黑色是“發(fā)藍”工藝的結果,而淡灰色的那種處理則稱之為“磷化”,這些處理工藝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應用,也都是無毒無害的。
說法之二:“三棱刺刀”殺傷力巨大
這種說法往往是以我國仿制的前蘇聯(lián)CKC半自動步槍,即大家所熟知的“56半”為基礎的,說該槍所配的“三棱刺刀”不僅“鋒利無比”,而且“殺傷力巨大”,甚至有人說這種“三棱刺刀”是我國首創(chuàng)的。但如果仔細觀察實物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56式半自動步槍所用的折疊式棱刺嚴格來說是一種“變截面”刺刀,后半截才是三棱形,末端是圓柱形,而前端則是扁平的鴨嘴狀,既沒有“尖”也沒有“刃”,根本談不上“鋒利”。當然,這種“鈍”刺刀容易造成撕裂傷,殺傷力的確是相當可觀的,不過刺殺時要比其它刺刀更加費力。
而56半自動配用的刺刀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與常見的CKC相同的劍形刺刀,另一種是前述的棱刺,其實俄國/前蘇聯(lián)有很長時間的采用棱刺的歷史,CKC也有采用棱刺的型號,56半的棱刺實際是根據(jù)后者仿制的,而所謂的“首創(chuàng)”只是將這種棱刺的縮短型號用在了56式?jīng)_鋒槍上。真正算得上“三棱刺刀”的,是國產(chǎn)63式自動步槍采用的折疊式棱刺,其截面與以前機械加工時常用的一種叫做“三角刮刀”的工具形狀類似,前端也較尖,不過該槍裝備的時間不長,影響力也不大。而在我國大量生產(chǎn)和裝備使用棱刺的56式、63式步槍時,前蘇聯(lián)已經(jīng)研制了后來成為世界軍用刺刀樣版的AKM/AK74多功能可卸式刺刀。
雖然棱刺有成本低廉、工藝簡單的優(yōu)點,但功能單一、外形不夠美觀的弊病始終未能克服,因此后來國產(chǎn)的81、87、95等型步槍,都拋棄了落后的折疊式棱刺,而配備了更先進的可卸式刀/劍形刺刀。
56軍刺的優(yōu)點
1、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進行下一動作。三棱刺是在刺進入人體后,血液隨血槽排出,肌肉收縮時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吸”住刺刀,這樣刺可以從容的從人體拔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如果沒有血槽,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刺會被裹在人體內,這樣的話拔出刺就會很困難,影響士兵的進一步的動作。相信任何士兵都不愿意因為拔刺刀而浪費時間。
2. 三棱槍刺扎出的傷口,大體上是方形的窟窿,傷口各側無法相互擠壓達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這種傷口無法包扎止合(即不好做最初的應急處理)。如果內部存在著肌腱斷裂或是血管破裂,你縫合表面又有什么意義? 但也不能無限神話三菱刺,現(xiàn)代醫(yī)院都具備處理此類傷口的能力。刺中就沒命的謠言是不成立的。
3、看過李連杰的《中南海保鏢》的都會留下深刻印象,刺入人體以后,通過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諝庠隗w內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體任何部位8cm左右就可使敵手即刻斃命,而且在消除負壓的體腔內將刺拔出,毫不費力。
4、磷化處理表面慘白的光代替了烤藍。冶煉時出于金屬性質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完整的成品軍刺是無毒的),在戰(zhàn)場上表面的磷涂層磨損后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即使只擦傷敵人的皮膚也很難愈合,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后,江湖上會流傳出種種“軍刺浸泡過毒素”的傳說。
56軍刺的缺點
創(chuàng)傷面小,功能單一,缺乏現(xiàn)代刺刀普遍具有的砍、鋸、剪功能。現(xiàn)代戰(zhàn)爭白刃戰(zhàn)的機會趨近于零,如此功能單一的刺刀必然被淘汰。另有部分網(wǎng)友認為軍刺之所以做成三菱形是因為建國初期鋼材結構強度不夠,故放棄了蘇聯(lián)的原版設計,不得已使用三菱形這種能夠加強刀身強度的結構。
猜你感興趣:
56軍刺為什么會被淘汰原因介紹
下一篇:越鮮艷的蘑菇越有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