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磨難后成功的故事3篇
經(jīng)歷磨難后成功的故事3篇
磨難是特意為那些堅強的人準(zhǔn)備的,弱者只能享受放棄后的悔恨和悲傷。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分享的經(jīng)歷磨難后成功的故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經(jīng)歷磨難后成功的故事篇1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凡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兒子問父親:“凡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又過了一年,父親又帶兒子去了丹麥。到安徒生的故居前去參觀,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里嗎?怎么他生前會在這棟閣樓里?”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里。”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于大西洋的各個港口,他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二十年后,伊東布拉格在回憶童年時,他說:“那時我們家除了很窮以外,而且還是黑人,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是父親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也是父親讓伊東布拉格認識了黑人并不卑微,通過這兩個人的經(jīng)歷讓我知道,上帝沒有輕看黑人。”
經(jīng)歷磨難后成功的故事篇2
生命中,有些東西我們無法改變,比如低微的門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繭,但有些東西則人人都可以選擇,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氣,它們是幫助我們突破命運之繭、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劍。也許我們總是羨慕那些不經(jīng)意間便在理想之路上走了很遠的人們,但那畢竟是少數(shù)的幸運兒,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就大多數(shù)人來說,那些背負著人生苦難的重荷一步步慢慢向前,一直堅持到最后的人們,才是走得最遠最好的。
一個孩子,相貌丑陋,說話口吃,而且因為疾病導(dǎo)致左臉局部麻痹、嘴角畸形、一只耳朵失聰,他的母親為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一個來到世界上沒幾年的孩子,就要忍受不幸命運的折磨,他以后怎么生活啊?但她除了對孩子倍加愛護之外,還能做些什么呢?
然而,也許這個孩子注定是個生活的強者,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快地走向成熟,他默默地忍受著別的孩子的嘲笑、譏諷的話語和目光,他自卑,但更有奮發(fā)圖強的意志,當(dāng)別的孩子在玩具中打發(fā)時間時,他剛沉浸在書本中,在他讀的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成人讀物,他卻讀得津津有味,因為他從中學(xué)到了堅強,學(xué)到了一種永不放棄的品質(zhì)。
為了矯正自己的口吃,他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說家,嘴里含著小石子講話。看著嘴唇和舌頭都被石子磨爛的兒子,母親心疼地流著眼淚說:不要練了,媽媽一輩子陪著你。懂事的他替媽媽擦著眼淚說:媽媽,書上說,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沖破束縛它的繭之后才變成的,如果別人把繭剪開一道口,由繭變成了的蝴蝶是不美麗的,我要做一只美麗的蝴蝶。
后來,他能流利地講話了。因為他的勤奮和善良,中學(xué)畢業(yè)時,他不僅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還獲得了良好的人緣,他周圍的人,沒有誰會嘲笑他,有的只是對他的敬佩和尊重。這時,他母親為他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她希望自己的兒子盡量順利些。但他同樣對母親說:媽媽,我要做一只美麗的蝴蝶。
1993年10月,博學(xué)多才、頗有建樹的他參加競選,他的對手居心叵測地利用電視廣告夸張他的臉部缺陷,然后寫上這樣的廣告詞:你要這樣的人來當(dāng)你的嗎?但是,這種極不道德的、帶有人格侮辱的攻擊招致了大部分選民的憤怒和譴責(zé)。當(dāng)他的成長經(jīng)歷被人們知道后,他贏得了極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說的:我要帶領(lǐng)國家和人民成為一只美麗的蝴蝶的競選口號,使他高票當(dāng)選為,并在1997年的競選中再次獲勝,連任,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蝴蝶,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連任兩屆、跨世紀(jì)的讓克雷蒂安。
經(jīng)歷磨難后成功的故事篇3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并領(lǐng)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jīng)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
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fā)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于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 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nóng)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聾疾苦戰(zhàn)。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tài)中創(chuàng)作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fā)出火花”。“頑強地戰(zhàn)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
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看了經(jīng)歷磨難后成功的故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