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1500字
“成長”是一個關(guān)乎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話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歡迎閱讀!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作者簡介:
凌志軍,生于上海,祖籍廣東,長在北京。現(xiàn)是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迄今為止出版的8本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英文、日文、韓文和繁體中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簡介:
本書談的正是一批最優(yōu)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他們并不擁有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jīng)歷的教育制度和我們的也沒有什么不同。那么,他們憑什么變得和我們不一樣了?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夠走向成功的學生概括為E學生:即ENJOY(快樂地學)、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李開復、許峰雄、張亞勤、沈向洋、張宏江……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可以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可以讓學生、家長和老師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內(nèi)容提要:
“成長”是一個關(guān)乎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話題。本書談的正是一批最優(yōu)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他們并不擁有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jīng)歷的教育制度和我們的也沒有什么不同。那么,他們憑什么變得和我們不一樣了?
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夠走向成功的學生概括為E學生:即ENJOY(快樂地學)、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李開復、許峰雄、張亞勤、沈向洋、張宏江……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可以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可以讓學生、家長和老師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后感1500字:
用興趣與自信幫學生開竅,用成長引領(lǐng)學生的一生
去年我班一生,市統(tǒng)考失意后一蹶不振,寫了一篇隨筆,傷感人生無奈,我批改后,和他談話鼓勵他,引領(lǐng)他淡看成敗,高考時他化用了我給他修改的隨筆,語文考了125分,我認為成長就是成功,而今年讀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我覺得自己OUT了,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告訴我們一種正確的教育的態(tài)度,教育是個激發(fā)學生潛能,不斷完善、成長心靈的過程。
感受最深的是凌志軍老師的金字塔說。
金字塔有五級,學生則有五種類型,分別對應(yīng)金字塔的五個層次:
A級,厭學型:不快樂、厭煩、心理上的強烈反感和抵觸,恨不得把課本摔到老師臉上去。 B級,被動型:消極、被動、麻木,在父母、老師的督促和環(huán)境的壓力下取得進步。
C級,機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頭懸梁錐刺骨、按部就班地朝著一流的方向努力。 D級,進取型:自信、主動、積極,把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續(xù)性地保持一流的成績。
E級,自主型:擁有“D級學生”的特征,此外還有:自主、自由、堅韌、快樂。有個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學習而不是完成學習,不以分數(shù)衡量成敗,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獨立的意志,有強烈的興趣,有一個執(zhí)著追求的目標。
特別值得我們思考的是起跑線在C級,每一個孩子在面對人生的新起點上都是一往無前積極向上的,如何讓每個孩子都成為進取型、自主型的孩子呢?
我認為關(guān)鍵有兩點:一就是文中談到一個詞:“開竅”,先發(fā)現(xiàn)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才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所在,另外就是要讓學生有自信。結(jié)合教學與生活給我的啟示是如下三點:
第一、 給孩子一個豐富的成長環(huán)境,從小有大的視野,有廣泛的興趣,才有機
會找到自己的真愛。
研究凌志軍老師舉得人物實例,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這些成功人士的起點教育時期,大部分是比較混亂的“”,張亞群、沈向洋、張宏江、凌小寧,因為教育的隨意,給了他們真正的興趣的自我選擇和自由成長,因為教育的不緊張,所以他們有機會跟著自己的需要走, “先做應(yīng)該做的事,再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教育的寬容精神,雖然有它的不足,但是適當寬容與隨意確實是自由心靈飛翔的前提,大腦的成長與知識的積累不是一回事,優(yōu)秀的學生應(yīng)該擁有廣泛的興趣,全方位訓練自己的大腦。
卡爾威特是個早產(chǎn)兒,低智商,他的父親除了訓練他的聽說讀寫外,還不斷地帶他去會見當時的社會名流,去看演出,去觀賞博物館,去聽音樂會,就這樣這個孩子奇跡般的成長起來,十五歲就成了博學優(yōu)雅的博士。
在這點上我們學校就做得很好,我們學校的海量閱讀,開闊了學生視野,多種的實踐活動,旅游、嫁接西瓜、遠足、樂器表演、交際舞學習、體育節(jié)、藝術(shù)節(jié)、美食節(jié)等等,開發(fā)了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給予了學生充分的選擇的機會。我覺得,下一步,我們有心的老師要好好利用這些活動,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與興趣,并善于及時引導,讓我們的學生及早的開竅,找到人生的方向,找到學習的激情。
第二,善于幫助孩子尋找真正的熱愛,善于以他們的熱愛幫助他們找到自信,引導激勵他們的潛能。
請大家跟隨我認識一位偉大的老師,他將一只笨笨的毫無武術(shù)基礎(chǔ)的熊貓,在短期內(nèi)訓練為超級斗士,打敗強敵,拯救世界,這就是《功夫熊貓》中的狐貍老師,他首先通過談話引導熊貓明確自己的使命的神圣感,利用熊貓愛吃的特點,將武術(shù)訓練與熊貓的食物結(jié)合,激發(fā)了熊貓的潛能,在熊貓最絕望時,告訴它打敗敵人的絕招是:相信自己。最終熊貓贏了。
再了解一句偉大的咒語:《阿甘正傳》中弱智而且小兒麻痹的阿甘帶著沉重的矯正器被人追著奔跑,聽到珍妮猶如天籟的聲音:“阿甘,跑,快跑!”阿甘掙裂矯正器,飛快前行,一路跑來,成為了長跑健將。
食物與女友的鼓舞,這是熊貓與阿甘的人生重心,每一個人都是在真正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后,才能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望和熱愛,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潛力。
曾經(jīng)有一個學生,理科很好,語文很差,書寫與作文尤差,經(jīng)常檢查他,督促他,效果不好,一次,上語文偷看體育雜志,被我發(fā)現(xiàn),我說:“體育精神最激勵人了。”他很有同感,滔滔不絕地和我談他熱愛的體育明星、體育賽事,于是我就勢利導,要他來個課前演講,談一下他心目中的體育偶像,他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多字,經(jīng)我修改,演講后掌聲雷動。從此他上語文很積極,后來我讓他來個專欄寫作,幫我記錄各大賽事熱點,并加上評論,并對體育報道中的成語誤用進行整理,不定期在后黑板抄一段,在不知不覺,他的語文積累越來越多,字也好看多了,高考語文考了121分,那天收到他的郵件,他說本來認為與語文無緣,而現(xiàn)在他在博客上已經(jīng)寫了20多篇體育評論,感到很幸福。我也感到很幸福。
我們學校的理念不正是這樣嗎?“把每一個孩子的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每個人的成功與精彩是不同的,有的同學能言善辯,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外交家,是一種成功,有的同學善于思考,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科學家,是一種成功,有的同學很細心,很有奉獻精神,做一個優(yōu)秀的護理人員,是一種成功,讓每個同學享受,完成夢想的快樂,在學習中這樣,在以后的生活中這樣,永遠幸福,多么美啊!
要想做到這一點,對于老師來講就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增長自己的才識,我們也要找到心底對于教育的熱愛,不斷的成長,才會更好地引領(lǐng)學生。這幾年的網(wǎng)上培訓,讓我們見識到了很多的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課堂,同樣一節(jié)課,一個知識點能力點,老師的水平不一樣,對于學生的教育引導效果就會很不一樣,連續(xù)幾年的積累下去,將對學生影響多大啊!
第三,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把學習的境界定義為成長自己,會讓學習有樂趣,真正利于成長。
聽過一個故事一琴師指導一學生,上來就練一首很難的曲子,學生好不容易有了點感覺,老師又換一張更難的琴譜,一次次下來,在學生絕望地要放棄的時候,老師拿出最早的那張曲譜,要求學生彈,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彈得那么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解讀,結(jié)合我今天的演講,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思考,越是有挑戰(zhàn)的學習,可能越能提升你的能力與境界,但是這個老師如果不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做的用心,這個孩子可能就徹底不喜歡他的教學了。
這是個故事,再看一段歷史,明朝著名的萬歷皇帝,六歲登基,為了培養(yǎng)他,選了最博學最敬業(yè)的張居正為皇師,張大師開足了課程,嚴加要求,萬歷帝悟性很好,十歲左右,書法就超出常人,可是張居正怕他因之荒廢學業(yè),于是嚴禁他再練習。不僅如此,還嚴禁他同宮女嬉戲,一旦發(fā)現(xiàn),嚴加管教, 這種變態(tài)教育的結(jié)果是萬歷即位后,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后宮廝混,不上朝,不過問政事,從此明王朝走向了衰落。
多么可悲的教訓啊,平時如果不注意學生心態(tài)調(diào)整,太過于機械與一味壓抑學生,結(jié)果就會使學生從金字塔入口下滑到被動厭學類。
今年我?guī)ьI(lǐng)的是A班的文科班,調(diào)整學習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的激情很重要,高三的第一節(jié)課,我問大家,高三是什么顏色的,它在你生命中是什么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黑色的地獄,藍色的試題的汪洋,紅色的煎熬等等,我總結(jié)時告訴大家,這有點像一個心理測試,不同的顏色就是你的人生態(tài)度,高三就是人生中的一個磨礪自己的季節(jié),就像秋天播種的麥子遇到的冬季,有些嚴酷,有些痛苦,也有雪壓的獨特美麗,更有暫時蟄伏后的心靈力量,明白前進的方向,有好的心態(tài),拼搏的習慣,成長自己,就是高三的成功。后來學生經(jīng)常拿這個比喻來激勵自己,在訂立成長目標時,很多同學以靜待六月麥花香為主題。
高考前的三輪拉練,很是煎熬,學生的心理承受極大的壓力,年級張主任很重視講評課處理,強調(diào)要清底子并重視和學生搞好談話,調(diào)整心態(tài)。這時候,是學生急火攻心的時候,很多學生,一丟分就急,極其容易夸大失敗的焦慮感,開始連續(xù)兩次我班的語文成績不太理想,我在努力和學生交流談話時想,如何在面上做好心理的指導呢?
在做滿分卷時,我采用運用名人故事,寫作文講道理說服別人的的形式,幫助大家調(diào)整心態(tài),成長心靈。針對四次考試特點每次考完試的總結(jié)課,我都精心選擇一個中心與一個人物論據(jù),第一次考試題后是以“看著夢想一次次破滅也是一種成長”為中心,論據(jù)是一次次失意但是終不放棄堅守冬天的使命的馬云:第二次中心是“挫折是一塊磨刀石” ,論據(jù)是在困難中長大的奧普拉;第三次中心是“困境就是讓你忘了爬,學會飛的地方”,論據(jù)是決然辭職為音樂夢想逼自己上絕路的水木年華;最后一次中心是“享受過程”論據(jù)是不問結(jié)果享受過程的博爾特。我把觀點與人物簡介展示在幻燈片上,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考試體會,在滿分卷上寫一段鼓勵自己與鼓勵同學的話,互相交流后,自己再修改,老師批閱后,針對問題再予以重點談話,一段段寫下來,寫作就不僅僅是一道考題,而成為了學生生命的需要,另外調(diào)整了高考的心態(tài),長遠來講也是人生的心態(tài)。
高考結(jié)束,不完全統(tǒng)計,我們兩個班語文120以上的大約有小二十個吧,還有個過130分的。當然這不是人生真正的成功,填報志愿時,我的課代表,跑到我家里來,毅然決然地要報師范,很認真的說:“我要做一個像你一樣的老師,能夠幫助很多人,讓很多人喜歡。”她可曾經(jīng)是個很沒主見的孩子,一遇上事就愛哭鼻子,看她如此有主見很為她興。
回到張居正的教育上,如果他能夠讓少年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并能適當結(jié)合興趣引領(lǐng)他,也許萬歷皇帝會銳意進取,也許中國的歷史就會改寫,可惜,一代大家,張居正,卻不懂教育!我們的每一個學生,也是一個個家庭的天子,我們平時如果不能夠找到他們的興趣點,不注意心態(tài)調(diào)整,太過于機械與一味壓抑學生,結(jié)果就會使學生學生被動厭學,他的人生就會改變。
連續(xù)兩年參加了的暑期培訓,越來越體會到我們學校在教改上的獨特魅力,尤其今年,我們語文的培訓很重視梳理知識的方法,專家談到的,梳理出的知識只是一小塊一小塊的金子,關(guān)鍵是要有好的方法,有點石成金的手指,其實我認為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在交流展示中的一種交流的快樂,自信心的滿足,我們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對于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和潛能激發(fā)都是很重要的,也許學生就是在一次次的討論展示中,不經(jīng)意間找到了自己的真正興趣,并不斷地增強著自己的信心。
現(xiàn)在的社會當人們熱衷于如何成功時,似乎對成長的關(guān)注太少了,所幸的是我們學校有先進的理念,所幸的是我遇到了凌志軍,在今后的教學與生活中所以我一定會好好利用學校的活動那一節(jié)節(jié)閃著智慧與交流激情的高效課堂,那瘋狂的美食節(jié)、體育節(jié),多種形式的班會,與學生共同參與,及時交流,找到他們的興趣,樹起他們的自信,用成長教育引領(lǐng)他們一生的不斷成長。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文摘:
女兒身邊,看著女兒完成全部作業(yè)。女兒從小到大,“完全是在爸爸的引導下成長起來的。爸爸腦子里面想象的那些教育孩子的方法,都用在姐姐身上了。”可是她的學習成績總是不能名列前茅,讓父親覺得失望。這失望與其說是對著女兒,還不如說是對著自己。他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理念:花了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卻沒有得到理想的結(jié)果。也許這種緊盯不舍的教育方式,真的有問題?
父親承認自己教育方式并不成功,但他還有一個兒子,他決定改弦易轍。這一年林斌也長大了,進入初中。父親果然不再緊盯著兒子不放。他讓兒子去住校,每周六天不回家。即使回到家里,他也不再監(jiān)督兒子的學習,甚至有意識地不去過問兒子的考試分數(shù)。“他對我完全不像對我姐姐,根本不管我,非常寬松。”父親對兒子的唯一指令是“保護好眼睛”。兒子從三歲起就近視,這讓他若急。所以他要求兒子不要總是讀書,要去游泳,去參加乒乓球訓練。他覺得那個快速運動的塑料小球?qū)ρ劬τ泻锰???上俅问耍瑑鹤拥难劬υ絹碓浇暋?/p>
盡管兒子的眼晴沒有好起來,但是他的“寬松式教育法”還是起了作用,弟弟的學習成績明顯比姐姐好。說來真是奇怪,一旦沒有了外界的壓力,孩子內(nèi)心中的那粒種子就會生長起來。林斌在初一第一學期的考試是全班第12名,這讓他特別不舒服。他決定發(fā)奮,果然成功,到了第二學期,他后來居上。他成了班長,還做體育委員,而這一切父親并不知道。此后幾年,林斌一直把自己的成績保持在前五名,直到高三畢業(yè),被免試保送進入中山大學。又幾年之后,赴美國費城,在德龍大學計算機系完成碩士學業(yè)。
如今這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父親總是說起他對子女的教育方法。他對兒子的成長非常滿意,說他沒有花什么心思,卻得到碩果。當然他對女兒也滿意,只是有點美中不足:假如當初對女兒也能像后來對兒子一樣,那么女兒也許能做得更好。
我們與林斌交談的時候,特別注意他本人的想法。有一刻,話題轉(zhuǎn)到“父母對孩子應(yīng)當嚴格一些還是寬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