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 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

時間: 康華0 分享

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5篇

我們就喜歡將一個人的命運和前途與讀書緊緊相連。所有的夢想都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被無限編織,所有的渴望都在不斷汲取知識的海洋里慢慢升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篇1】

本節(jié)內(nèi)容主要是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在認識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發(fā)展推理能力.通過對實際模型的認識,學會將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以具體的長方體中的點、線、面之間的關(guān)系作為載體,使同學們在直觀感知的基礎(chǔ)上,認識空間中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點、線、面的位置關(guān)系是立體幾何的主要研究對象,同時也是空間圖形最基本的幾何元素.

重難點知識歸納

1、平面

(1)平面概念的理解

直觀的理解:桌面、黑板面、平靜的水面等等都給人以平面的直觀的印象,但它們都不是平面,而僅僅是平面的一部分.

抽象的理解:平面是平的,平面是無限延展的,平面沒有厚?。?/p>

(2)平面的表示法

①圖形表示法:通常用平行四邊形來表示平面,有時根據(jù)實際需要,也用其他的平面圖形來表示平面.

②字母表示:常用等希臘字母表示平面.

(3)涉及本部分內(nèi)容的符號表示有:

①點A在直線l內(nèi),記作; ②點A不在直線l內(nèi),記作;

③點A在平面內(nèi),記作; ④點A不在平面內(nèi),記作;

⑤直線l在平面內(nèi),記作; ⑥直線l不在平面內(nèi),記作;

注意:符號的使用與集合中這四個符號的使用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個點在一個平面內(nèi),那么這條直線上的所有點都在這個平面內(nèi).

符號表示為:.

注意:如果直線上所有的點都在一個平面內(nèi),我們也說這條直線在這個平面內(nèi),或者稱平面經(jīng)過這條直線.

公理2: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符號表示為:直線AB存在唯一的平面,使得.

注意:“有且只有”的含義是:“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不能用“只有”來代替.此公理又可表示為:不共線的三點確定一個平面.

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表示為:.

注意:兩個平面有一條公共直線,我們說這兩個平面相交,這條公共直線就叫作兩個平面的交線.若平面、平面相交于直線l,記作.

公理的推論:

推論1:經(jīng)過一條直線和直線外的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2:經(jīng)過兩條相交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3:經(jīng)過兩條平行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2.空間直線

(1)空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

①相交直線:有且僅有一個公共點,可表示為;

②平行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沒有公共點,可表示為a//b;

③異面直線: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nèi),沒有公共點.

(2)平行直線

公理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符號表示為:設(shè)a、b、c是三條直線,.

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這兩個角相等.

(3)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注意:

①兩條異面直線a,b所成的角的范圍是(0°,90°].

②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與點O的選擇位置無關(guān),這可由前面所講過的“等角定理”直接得出.

③由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定義可得出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一般方法:

(i)在空間任取一點,這個點通常是線段的中點或端點.

(ii)分別作兩條異面直線的平行線,這個過程通常采用平移的方法來實現(xiàn).

(iii)指出哪一個角為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這時我們要注意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范圍.

3.空間直線與平面

直線與平面位置關(guān)系有且只有三種:

(1)直線在平面內(nèi):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

(2)直線與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3)直線與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4.平面與平面

兩個平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有且只有以下兩種:

(1)兩個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2)兩個平面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

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篇2】

集合間的基本關(guān)系

1?!鞍标P(guān)系—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guān)系:A=B(5≥5,且5≤5,則5=5)

實例:設(shè)A={x|x2—1=0}B={—1,1}“元素相同則兩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時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guī)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個元素的集合,含有2n個子集,2n—1個真子集

集合的運算

運算類型交集并集補集

定義由所有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qū)儆诩螧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x|xA,或xB})。

設(shè)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篇3】

集合具有某種特定性質(zhì)的事物的總體。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數(shù)學元素。

例如: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緊急~。

2、數(shù)學名詞。一組具有某種共同性質(zhì)的數(shù)學元素:有理數(shù)的~。

3、口號等等。集合在數(shù)學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論:集合是現(xiàn)代數(shù)學的基本概念,專門研究集合的理論叫做集合論。康托(Cantor,G、F、P、,1845年1918年,德國數(shù)學家先驅(qū),是集合論的,目前集合論的基本思想已經(jīng)滲透到現(xiàn)代數(shù)學的所有領(lǐng)域。

集合,在數(shù)學上是一個基礎(chǔ)概念。

什么叫基礎(chǔ)概念?基礎(chǔ)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義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過直觀、公理的方法來下定義。

集合是把人們的直觀的或思維中的某些確定的能夠區(qū)分的對象匯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或稱為單體),這一整體就是集合。組成一集合的那些對象稱為這一集合的元素(或簡稱為元)。

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guān)系

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集合符號,含有有限個元素叫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叫無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記做??占侨魏渭系淖蛹?,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傳遞性。

(說明一下: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時都是集合B的元素,則A稱作是B的子集,寫作AB。若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則A稱作是B的真子集,一般寫作AB。中學教材課本里將符號下加了一個符號,不要混淆,考試時還是要以課本為準。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篇4】

1.多面體的結(jié)構(gòu)特征

(1)棱柱有兩個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平行。

正棱柱:側(cè)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邊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邊形,側(cè)棱垂直于底面,側(cè)面是矩形。

(2)棱錐的底面是任意多邊形,側(cè)面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

正棱錐:底面是正多邊形,頂點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邊形的中心的棱錐叫做正棱錐.特別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錐叫正四面體.反過來,正棱錐的底面是正多邊形,且頂點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邊形的中心。

(3)棱臺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錐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邊形。

2.旋轉(zhuǎn)體的結(jié)構(gòu)特征

(1)圓柱可以由矩形繞一邊所在直線旋轉(zhuǎn)一周得到.

(2)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繞一條直角邊所在直線旋轉(zhuǎn)一周得到.

(3)圓臺可以由直角梯形繞直角腰所在直線旋轉(zhuǎn)一周或等腰梯形繞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線旋轉(zhuǎn)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圓錐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圓面繞直徑旋轉(zhuǎn)一周或圓面繞直徑旋轉(zhuǎn)半周得到。

3.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是用平行投影得到,這種投影下,與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圖形留下的影子,與平面圖形的形狀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視圖包括正視圖、側(cè)視圖、俯視圖。

三視圖的長度特征:“長對正,寬相等,高平齊”,即正視圖和側(cè)視圖一樣高,正視圖和俯視圖一樣長,側(cè)視圖和俯視圖一樣寬.若相鄰兩物體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線是它們的分界線,在三視圖中,要注意實、虛線的畫法。

4.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

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常用斜二測畫法來畫,基本步驟是:

(1)畫幾何體的底面

在已知圖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軸、y軸,兩軸相交于點O,畫直觀圖時,把它們畫成對應(yīng)的x′軸、y′軸,兩軸相交于點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圖形中平行于x軸、y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平行于x′軸、y′軸.已知圖形中平行于x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長度不變,平行于y軸的線段,長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搿?/p>

(2)畫幾何體的高

在已知圖形中過O點作z軸垂直于xOy平面,在直觀圖中對應(yīng)的z′軸,也垂直于x′O′y′平面,已知圖形中平行于z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仍平行于z′軸且長度不變。

高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jié)【篇5】

數(shù)學是利用符號語言研究數(shù)量、結(jié)構(gòu)、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小編準備了高一數(shù)學必修1期末考知識點,希望你喜歡。

一、集合有關(guān)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 2.元素的互異性; 3.元素的無序性

說明:(1)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或者是或者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后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

(4)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確定性和整體性.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撼S脭?shù)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shù)集(即自然數(shù)集)記作:N

正整數(shù)集 N__或N+ 整數(shù)集Z 有理數(shù)集Q 實數(shù)集R

關(guān)于屬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 記作 aA ,相反,a不屬于集合A 記作 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后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nèi)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于這個集合的方法.

①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數(shù)學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 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guān)系

1.包含關(guān)系子集

注意: 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 B或B A

2.相等關(guān)系(55,且55,則5=5)

實例:設(shè)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結(jié)論: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 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1 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時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

規(guī)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qū)儆诩螧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并集的性質(zhì):AA = A, A=, AB = BA,AA = A,

A= A ,AB = BA.

4、全集與補集

(1)補集:設(shè)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zhì):⑴CU(C UA)=A ⑵(C UA) ⑶(CUA)A=U

198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