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農村風光的日記400字
描寫農村風光的日記400字
農村一年四季都有優(yōu)美的景色。請你就農村風光寫一篇作文吧。下面一起和小編學習一下農村風光的作文吧!
農村風光400字日記篇一:
去年暑假,我到永春的桃聯(lián)鄉(xiāng)探望爺爺奶奶。那時,正是稻谷成熟的季節(jié),也是蜜桃最甜的時候。金黃的稻子在夏日的熏風中靜靜地微笑,廣闊的田野上飄散著一陣陣清香。
田野里,只見那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著,有很多農民伯伯正在收割稻子。
爺爺的屋子前方有一塊菜地,是爺爺親手開墾出來的。菜地里種了許多蔬菜。黃瓜的葉子嫩綠,好像小荷葉。它的花朵是金黃色的,果實帶刺,一條條翠綠的,真誘人啊!大紅的是辣椒,一個個彎彎的,宛如羊角,你碰它一下,手指會辣得發(fā)麻。碧綠的、鮮嫩的,是生菜,它好像給大地披上了一件綠色的衣裳,給人一種清新亮澤的感覺。瞧,那一串串葡萄似的“櫻桃番茄”,全身披著紅色的外衣,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艷麗。
菜地右邊,有一塊桃園。桃園里的蜜桃成熟了,它努著紅撲撲的嘴巴,再配上一身小茸毛,那么好看,那么可愛,像含羞的姑娘一樣,低垂著頭,微紅著臉。爺爺從樹上摘下一個大桃送給我,我吃了一口,哇,好甜呀,我的嘴已經被它迷住了。
暑假就要結束了,我也要啟程回廈門了,我對農村有著一種戀戀不舍的情感。雖然在農村呆的時間不長,但農村給我的印象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
農村風光400字日記篇二:
鄉(xiāng)村,是一道優(yōu)美的風景線。
夏天,田野里綠樹遮掩。那一片剛種不久的稻谷顯得像是無數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聳立在那遼闊無垠的田野上。
秋天,那少女換上了金黃色的秋衣,不讓冷風把自己吹著涼了。不過它們也變得老了,農民伯伯也掂著鐮刀去“看望”他們半年的成果。秋天的田野仿佛是一個小孩子,活潑、可愛。
小河,是一個美麗鄉(xiāng)村必備的,每逢秋季,你都會聽見美妙的音樂:“叮咚、叮咚。”像是一位鋼琴家在彈奏一曲“水上音樂”。
竹林在鄉(xiāng)村是隨處可見的,特別是在我的家鄉(xiāng)。那一根根竹子像是一位位挺拔的軍人,因為它永遠昂首挺胸,聳立在各個角落。
農村人雖然住的、穿的都不如城市人好,可是他們有一顆樸實的心,可是他們生活在一派有著濃濃情意的美景中,真令人向往啊!
農村風光400字日記篇三:
鄉(xiāng)村,是一道優(yōu)美的風景線,也是一個果蔬生態(tài)園。
夏天,田野里綠樹掩映。那一片片剛種不久的稻田顯得像是無數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聳立在一起。夏天的田野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
秋天,那少女換上了黃色的秋衣,不讓冷風吹過。不過她們也老了,農民伯伯掂著鐮刀去“看望”他們半年的“成績”。秋天的田野,仿佛是一個小孩子,活潑,可愛。這就是真正的田野。
小河,是一個美麗鄉(xiāng)村必備的,每逢秋季,你都會聽見:“叮咚,叮咚”的聲音,好像是一位鋼琴家在演奏一曲“水上音樂”。
竹林在四川是司空見慣的,特別是在我的家鄉(xiāng)——樂山。有人說,樂山的竹子比樂山的樹多。那一根根竹子仿佛是一位軍人,因為他永遠不會低頭,永遠昂首挺胸,聳立在各個角落。
農村人住的,穿得沒我們城市人好,可他們吃得都是自己種的天然食品。走進菜園子,你準會看見飽滿的蔬菜,可以讓你大吃一頓。
光有蔬菜沒有水果,怎么招待客人呢?放心吧,他們還有果園呢。那葡萄仿佛是一串瑪瑙。那梨如同一個不到翁,那櫻桃倘若紅寶石,看來農家人的“金銀財寶”也不少啊!
那鄉(xiāng)村人家有吃,有穿,也有住,都要趕上科技社會了。
農村風光400字日記篇四:
我的家鄉(xiāng)在農村,那里每個季節(jié)都有它美麗的色彩和風景。
春天,萬物復蘇,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新的綠的全都展現在眼前。小草悄悄地從土里轉出頭來,四處張望著醒來的春天;冬天干枯的樹木,現在早已枝葉濃綠了;柳樹姑娘甩著它那長長的綠辮子,在那得意洋洋地笑了;桃樹、杏樹、蕉樹、橙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各色的花朵。
夏天,池塘里開滿了荷花,有的全開了,就像一張張粉紅的臉蛋似的;有的半開著,就像一個個憧憬未來的少年;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就如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似的,躲在房子里不敢出來。看著一朵朵形態(tài)各異的荷花,總讓人想起那些調皮的孩子,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秋天,稻田里全都是金子似的稻谷和那些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的身影。在各家的花園里,開滿了菊花。有黃色的、有粉紅色的、有紫色的……顏色各異,五彩繽紛。
冬天,各家門前的臘梅都掛滿了枝頭,紫紅紫紅的,十分惹人注目。而那美麗的天堂鳥更是惹人喜愛。蘭色的“身體”、白色的“頭部”、還有那橘紅色的“翅膀”,就猶如仙鶴在翹首祈盼。
我愛家鄉(xiāng),愛那春天的柳絲,愛那夏天的荷花,愛那秋天的稻谷和冬天的天堂鳥,是它們和鄉(xiāng)下人家繪成了這幅迷人的田園風景畫。
看了“描寫農村風光的日記400字”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