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新聞資訊>育兒>

媽媽如何應對孩子焦慮

時間: 嘉欣883 分享

  當孩子焦慮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知道該怎么辦,那么有哪些解決方法嗎?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應對寶寶焦慮的解決方法的詳細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媽媽如何應對寶寶焦慮

  1.幫助孩子控制它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開開心心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幫助孩子克服焦慮而不是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在孩子覺得焦慮時,要幫助孩子學會忍受焦慮,不要把焦慮看的太重,這樣焦慮才能夠慢慢減少。

  2.不要忽略某些事情

  在孩子焦慮的時候要把那些會引起他焦慮的東西趕緊拿開,不過,從長遠的角度看,一直這樣做的話會強化寶寶的焦慮感。如果孩子感到心煩意亂,就會開始不停地哭泣,嚴重的時候還會失控,所以爸爸媽媽要教會孩子消除恐懼感的方法。

  3.表達積極向上的期望

  孩子出現(xiàn)恐懼是不可避免的,遇到這種情況你要第一時間去安慰寶寶,給他信心讓他控制好自己的焦慮。

  4.尊重孩子的感情

  理解是很重要的,但也并不是要求爸爸媽媽一味地贊成孩子。所以,如果一個孩子自身害怕不想要看醫(yī)生的話,你要做的就是傾聽孩子的想法,同時盡量做到善解人意,讓孩子把自己的害怕都說出來,并鼓勵他勇敢面對。你要讓孩子知道的就是,你知道他很害怕,但你會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幫他渡過困難。

  5.不要問誘導性的問題

  讓孩子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但不要問具有誘導性的問題——“你是否覺得不公平?”為了避免焦慮的循環(huán),爸爸媽媽最好問一些孩子能夠暢所欲言的問題。

  孩子很單純,很容易發(fā)生焦慮,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第一時間安撫好孩子。

  解決孩子焦慮的方法

  哥斯達黎加心理專家近日說,小孩上幼兒園或與父母分開時常??摁[不休,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出現(xiàn)分離性焦慮癥,而玩捉迷藏游戲能有效幫助孩子適應和父母的分離。

  哥斯達黎加心理專家布蘭科日前在哥《民族報》上撰文指出,這種兒童情緒障礙多發(fā)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表現(xiàn)為孩子在與親人分離時出現(xiàn)極度焦慮反應。分離性焦慮癥如果不加以重視和治療,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分離性焦慮癥?布蘭科建議說,玩捉迷藏游戲能有效幫助孩子適應和父母的分離。這個游戲可以讓孩子在玩耍中知道,父母不在眼前不代表他們消失了。另外,還可在家中讓孩子先練習與父母分離,讓孩子逐漸習慣父母離開的感覺,比如讓爺爺奶奶暫時照顧一下孩子,父母離開時間也可慢慢延長。

  她還說,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鼓勵他們學習認識周圍的世界,培養(yǎng)獨立性。她建議說,當孩子剛能動手時,就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自理習慣,如自己吃飯、穿衣、刷牙、梳頭和大小便等。在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犯錯不要責怪他們,否則會影響孩子學習和自立的積極性。

  布蘭科強調(diào),有些父母離開年幼的孩子時會流露出不安情緒,而孩子很善于捕捉父母要離開時流露的焦慮神色,因此父母要學會在孩子面前隱藏這種情緒,否則長此以往,孩子的依賴心理就更難以克服。

  【拓展閱讀】如何給孩子講道理

  “講道理” 是很多的家長會采用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一些特別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寶寶卻不是非常聽話。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第一步要知道“做”比“說”有道理。

  跟大家講一個故事,夫妻兩個收養(yǎng)了10個孤兒,要是孩子犯錯了,夫妻兩個不會罵他們也不會嚴肅批評,而是讓孩子通過體驗,來了解需要知道的一個道理。有一次,父親讓家中的小女兒跟視力不好的姐姐一起到外面去玩,可是到了晚上小女兒卻把自己的姐姐丟在了外面,一個人回來了。父親了解情況以后并沒有多說什么,反而讓小女兒做了一個體驗:用毛巾蒙住小女兒的眼睛,沒有人扶著,讓小女兒一個人走路。經(jīng)歷過這件事情以后,小女兒變得特別懂事。

  這夫妻兩個可能沒學過教育學、心理學,可是對教育的理解非常的透徹,要不是真的愛孩子的話,是不可能有這份悟性的。

  “行不言之教”是傳誦千古的經(jīng)典教育方法,就是做比說重要。

  教育是什么意思,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大部分人覺得對孩子表達負責和愛,就是不管是什么事情,就算是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要告訴他們應該怎么樣做。這種單向主義思維方式,其實會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覺得那些打孩子的人是非常過分的,認為大人靠武力來教育孩子,是非常錯誤的。他自己有了兒子后,在孩子遇到不對的事情以后,采用的都是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可是,孩子一點一點長大以后,他覺得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已經(jīng)變得一點點行不通了。孩子總是不聽話逆反,說什么都不聽話。因此他逐漸懷疑自己做得對不對。有時候教育孩子時發(fā)生沖突,真的沒能控制住,然后打了孩子。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黔驢技窮,也墮落為自己曾經(jīng)不齒的那類家長了。

  講道理、發(fā)脾氣、刻意感動,這3種方法對孩子有害無益。做“不講道理”的家長,有3條建議。

  第一,“講道理”不要口是心非。

  想給孩子說幾條道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覺得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就好比是作文所到之處是一個人的思考的文字表達一樣,語言所到之處,就應該是一個人想到了什么然后表達出來。其實大可不必像別人討要說話技巧,家長可以一個人待一下,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二,切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有一部分的爸爸媽媽其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但是他們是另外一個極端,跟孩子幾句話說不攏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這其實就變成了“不講理”。在打了孩子后,接著又深情地講“孩子,我打你的原因是什么”,通過煽情來為自己的行為找個借口。這簡直是強盜邏輯,“講道理”是下策,發(fā)脾氣是更加不應該的,發(fā)脾氣加虛偽是萬萬不可的。

  第三,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的人生經(jīng)驗。

  還有一部分的家長暗示孩子在學習上管好自己就可以了,給別人講題浪費時間,別人成績好了對自己有威脅,孩子從這些家長覺得對的事情上,學會了小鉆營、小算計。這般的“講道理”,其實是在降低孩子的視野和胸襟,束縛了他的發(fā)展。

  想自己的孩子能夠明事理,家長最好是減少嘴巴里說的道理,多做一些合道理的事。

  
看了應對寶寶焦慮的解決方法還看:

1.兒童焦慮怎么辦

2.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

3.家長有焦慮心理如何克服

4.緩解產(chǎn)前太過焦慮的方法

5.溝通障礙怎么辦

35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