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飲食文化特色有哪些
滿族飲食文化特色有哪些
滿族是歷史上清朝帝王之家的族群,作為我國的民族之一,你了解滿族有些什么飲食文化嗎?它們的飲食特點是什么呢?今天學(xué)習(xí)啦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關(guān)于滿族飲食文化的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滿族飲食文化特色
滿族喜愛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黃米干飯、大黃米小豆干飯、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灑糕、蘇子葉餑餑等。小米面餑餑有牛舌餅、碗坨;苞米面餑餑有“菠蘿”葉餅、苞米餑餑;高粱米面甜餑餑。
滿族喜愛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黃米干飯、大黃米小豆干飯、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灑糕、蘇子葉餑餑等。小米面餑餑有牛舌餅、碗坨;苞米面餑餑有“菠蘿”葉餅、苞米餑餑;高粱米面甜餑餑。炒面和炒米也是滿族的傳統(tǒng)食品,最有民族特色的是薩其瑪和酸湯子。薩其瑪原料是以雞蛋和白面做成的細(xì)條,過油煎炸,再加蜂密、白糖、瓜子仁,成金糕條。糕面撤上青紅絲,其味香甜可口。酸湯子也叫湯子,做法是把苞米浸泡多日,待米質(zhì)松軟,磨成水面,發(fā)酵成酸味。然后用特制的湯子套擠壓成細(xì)條,直接下入沸水中;也可不用湯子套,將面攥在手內(nèi)從手指縫中擠出。滿族的副食中肉類以豬肉為主,菜肴主要有白肉血腸、酸菜和火鍋,頗具特色。滿族殺豬最講究的是吃血腸。豬肉的做法講究白片,即白片肉。所謂白片肉并非指肥肉切片,而是將豬肉方塊煮熟后趁熱切成薄片,不做任何加工,不加調(diào)料。白片肉中五花肉為上乘。肉食除豬肉外,還喜食牛、羊肉及狍、野雞、鹿、河魚、哈什螞等。蔬菜除日常食用的家種白菜、辣椒、蔥、蒜、土豆外,尚按不同的時節(jié),采集蕨菜、刺嫩芽、大葉芹、槍頭菜、柳蒿、四葉菜等山野菜及木耳、各種蘑菇等?;疱伒臍v史很悠久,它最早流行于東北的寒冷地區(qū),是滿族的傳統(tǒng)食俗。銅鍋炭火,雞湯沸騰,湯中雜以酸菜絲、粉絲,用來涮豬肉、羊肉、雞肉、魚肉,不時還有野雞、狍子、鹿肉及飛龍肉。冬季菜肴主要是酸菜和小豆腐,滿族釀制的大醬也是頗有歷史傳統(tǒng)的。食油首推豬油,又稱大油。滿族人好飲酒。當(dāng)時滿族人飲茶多喜喝松羅茶,而今新賓滿族則多喜喝花茶。滿族飲食禁忌主要是不殺、不食狗及烏鴉之肉。
《北盟會編》記載:金時女真人“以豆為醬”。至今,農(nóng)村中滿族甚至長期生活在本縣的漢族或其他一些民族家庭仍習(xí)慣于用黃豆制醬。其做法是,頭年臘月,將黃豆上鍋烀得熟爛。再放入缸中趁熱搗碎,取出打好大小適中的醬塊,擱置到來年四月,將醬塊洗刷干凈打碎,放入缸中,加鹽、添入清水,待發(fā)酵后食用。可調(diào)味、淹漬咸菜,幾乎是一日三餐必備的食品。
每到秋末冬初,農(nóng)村家家戶戶房前或房后挖近二米深之穴。根據(jù)穴口大小,上面橫放若干根園木,覆玉米或高粱秸子,再蓋上土,此即為菜窯。窯內(nèi)藏白菜、土豆、蘿卜、大蔥等鮮菜,可保存到來年四月。菜窯上有一口,僅容一人出入,取菜時登梯上下。其式樣似滿族先人冬居的地穴。從窯藏蔬菜以及春采山菜,秋采山貨野果,冬獵野物等現(xiàn)今滿族人的生活習(xí)慣同滿族先人的穴居生活,有著自然而和諧的聯(lián)系。
根據(jù)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食物也是會不同的,滿族主要就是靠打獵生活,所以他們的食物也是要求方便一些就可以了。
滿族的火鍋飲食文化特色
火鍋是滿族名饌。滿族人原稱為“野意火鍋”.早在金代,滿周族先世女真人就有在野外狩獵時架火燒陶罐,用雞湯煮食鹿、狍肉片的飲食風(fēng)俗。陶罐內(nèi)煮沸的雞湯熱氣騰騰,鹿、狍肉片隨切隨煮隨食。所說菜系屬于清真。銅鍋炭火,雞湯沸騰,湯中雜以酸菜絲、粉絲,用來涮豬肉、羊肉、雞肉、魚肉,不時還有野雞、狍子、鹿肉及飛龍肉。有的也用各種山磨菇調(diào)湯,如榛菇、元蘑、草蘑、海拉爾蘑等,其山珍海味龍其不凡。肉味特鮮。還有野雞肉,沙半雞肉等野味。
起源歷史
滿族火鍋的歷史很悠久,關(guān)于滿族火鍋的起源,從時間上來劃分基本上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早在金代;第二種說法是成吉思汗打入中原時;第三種說法明末清初時期。
早在金代,滿周族先世女真人就有在野外狩獵時架火燒陶罐,用雞湯煮食鹿、狍肉片的飲食風(fēng)俗。陶罐內(nèi)煮沸的雞湯熱氣騰騰,鹿、狍肉片隨切隨煮隨食。
成吉思汗打入中原時,用頭盔盛馬肉唰著吃,這被視為是滿族火鍋的起源。
明末清初,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領(lǐng)部下在行軍打仗途中,為了節(jié)省時間,大家把豬、羊、牛肉等放在一口鍋內(nèi)燒煮。后來清軍入關(guān),便把這用飲食習(xí)慣帶到了中原。由于滿族火鍋的吃起來味道很是鮮美,后經(jīng)御膳房廚師加以山珍海味等煮制成御膳上品。到清代中葉,乾隆退位時想要辦個盛宴,于是和珅便建議辦千叟宴,乾隆說他爺爺退位時就辦的千叟宴,但天氣太冷老人們受不了。和珅便說,那就吃比較暖和的火鍋。就這樣全國的老人們暖暖和和的吃了頓飯,回去都夸皇上圣明,因此吃滿族火鍋就在全國盛行起來。
滿族飲食文化知識
滿族的副食中肉類以豬肉為主,菜肴主要有白肉血腸、酸菜和火鍋,頗具特色。滿族殺豬最講究的是吃血腸。每逢殺豬請客時,都說是吃血腸,不說吃豬肉。豬肉的做法講究白片,即白片肉。所謂白片肉并非指肥肉切片,而是將豬肉方塊煮熟后趁熱切成薄片,不做任何加工,不加調(diào)料。白片肉中五花肉為上乘。豬肘子的吃法也是白片,即所謂的片肘花。肉食除喜食豬肉外,還喜食牛、羊肉及狍、野雞、鹿、河魚、哈什螞等。蔬菜除日常食用的家種白菜、辣椒、蔥、蒜、土豆外,尚按不同的時節(jié),采集蕨菜、刺嫩芽、大葉芹、槍頭菜、柳蒿、四葉菜等山野菜及木耳、各種蘑菇等,或炸或熬或燉,吃法不一,也是滿族的傳統(tǒng)食俗。
冬季菜肴主要是酸菜和小豆腐。東北冬季寒冷,時間較長,為備足越冬蔬菜,除貯藏白菜蘿卜外,家家都漬酸菜。漬制方法是:將理好的白菜,用熱水浸燙后置入缸中發(fā)酵后而食。酸菜可做湯、填火鍋、做餡等食用。小豆腐是將大豆磨碎,加入適量干菜煮熟,然后團(tuán)成團(tuán)放室外冷凍,用時拿一團(tuán)放入鍋內(nèi)加熱,拌醬而食。制作小豆腐的由來,據(jù)傳是滿族先祖居住的地區(qū),食鹽和鹵水很昂貴,做小豆腐不用加鹵水,久而久之,這種吃法便成為滿人的習(xí)慣并延用至今。另外滿族釀制的大醬也是頗有歷史傳統(tǒng)的。
滿族人好飲酒。據(jù)《大金國志 女真?zhèn)鳌份d:女真人“飲宴賓客,盡攜親友而來。及相近之家,不召皆至??妥?,主人立而待之。至食罷,眾賓方請主人就坐。酒行無算,醉倒及逃歸則已。”又說:“飲酒無算,只用一木杓子,自上而下,循環(huán)酌之。”可見滿族人日常飲酒的習(xí)俗已顯示出鮮明的個性。滿族所飲之酒,主要有燒酒和黃酒兩種。所謂黃酒,為小黃米(粘米)煮粥,在冬季發(fā)酵釀成,家家均能自制。后又發(fā)展到飲制果酒。秋季水果成熟時,各戶都習(xí)慣自制果酒,常見的有山葡萄酒、元棗(獼猴桃)酒和山楂酒。另外,當(dāng)時滿族人飲茶多喜喝松羅茶,而今新賓滿族則多喜喝花茶。
滿族除喜食家植果品外,尚喜食野果。諸如山葡萄、山里紅、元棗子、山核桃、桑葚、英額(稠李子)、松子、榛子等。果品除鮮食和干食外,尚喜用蜂蜜漬制而食,稱作蜜餞。
針對滿族的飲食習(xí)俗,清末民初時的鄉(xiāng)謠概述的較有情趣:“南北大炕,高桌擺上。黃米干飯,大油熬湯。膀蹄肘子,切碎端上。四個盤子,先吃血腸。”又云:“粘面餅子小米粥,酸菜粉條燉豬肉。平常時節(jié)小豆腐,咸菜瓜子拌蘇油。”
滿族飲食之禁忌,最主要的是不殺、不食狗及烏鴉之肉。這是因為滿族的先人在長期的漁獵生活中,狗對人們的經(jīng)濟(jì)生活起到過重要的幫手作用。后來人們就不忍心殺食其肉,逐漸形成了忌食狗肉的習(xí)俗。另外,忌食狗、烏鴉的習(xí)俗也不排除滿族受宗教禮祭的影響,與民間流傳《罕王的傳說》中黃犬救主的神話故事有關(guān)。這種禁忌,始終在東北滿族家庭中傳無變易。
猜你感興趣:
1.滿族飲食文化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