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新聞資訊 > 理財 > 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

時間: 坤杰951 分享

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

  我國政府提出和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經濟社會背景和政策涵義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涵義

  其一,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較意義而言的。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多種原因,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財政收入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下降,出現了國家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趨于弱化,"吃飯財政"難以為繼的窘境。面對中國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之后出現的需求不足、投資和經濟增長乏力的新形勢及新問題,特別是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必須使我國財政政策盡快從調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來,對經濟增長發(fā)揮更加直接、更為積極的促進和拉動作用。這就是"更加積極"或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主要涵義。

  其二,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就我國結構調整和社會穩(wěn)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結構性矛盾也日漸突出,成了新形勢下擴大內需、開拓市場、促進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的嚴重障礙。而作為結構調整最重要手段的財政政策,顯然應在我國的結構優(yōu)化和結構調整中,發(fā)揮比以往更加積極的作用。此外,由于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國有企業(yè)改革中下崗、失業(yè)人數增加,城市貧困問題的日漸顯現等原因,作為社會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財政政策,也必須在促進社會公平、保證社會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至為關鍵的調節(jié)功能。這是市場機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無法替代的。形勢的變化,緊迫的客觀需要,使中國的財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臺,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其三,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一種政策類型,而是一種政策措施選擇。中外的經濟理論表明,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政策,大體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三種類型。如本世紀30年代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及其與之配套、至少實行了10年之久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來所奉行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等,都具有這種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國當前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只是在適度從緊財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據變化了的新情況、新問題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種應對性財政政策舉措,并非是一種政策類型。

  積極財政政策取向

  投資規(guī)模與消費需求結合

  在政策重點的選擇上,把增加投資規(guī)模與刺激、拓展最終消費需求相結合。在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賣方市場--短缺經濟條件下,我們一直習慣于把刺激經濟的重點放在投資和生產上,亦即放在增加產品供給上,因為供給的約束始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在市場經濟--買方市場條件下,需要刺激的重點則是消費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約國民經濟發(fā)展的主要方面。刺激投資和生產固然也是在提高需求,但這只是中間需求,它究竟能對經濟增長發(fā)揮多大的作用,究竟能否提高經濟效率,則取決于最終需求的狀況。新形勢下有助于擴大內需的財政、貨幣政策取向,必須把增加投資和生產與刺激最終消費有機結合起來。

  總量擴張與結構優(yōu)化結合

  在政策力度的把握上,使總量的適度擴張與結構的調整、優(yōu)化相結合。因為當前問題的性質,既不是簡單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和經濟蕭條,也不是簡單的總量需求不足,而是在經濟體制、經濟發(fā)展(增長)模式轉軌時期,在已經成功實現了經濟軟著陸,出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形勢下,主要由于轉軌"鎮(zhèn)痛"、體制和結構障礙等基本原因而形成的過渡性困難。正是由于這種特點和性質,即在體制轉軌尚未完成,結構矛盾十分突出、適應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體系還很不健全等情況下,如果片面強調和實施全面松動的總量擴張政策,那就很可能誘發(fā)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加重結構調整的困難,從而非但無助于當前經濟的協(xié)調、有效增長,而且還將為后續(xù)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就業(yè)問題的解決,造成更多的麻煩和后延性障礙。

  國有與非國有經濟發(fā)展結合

  在政策傾向的掌握上,應把支持國有經濟與鼓勵非國有經濟的發(fā)展相結合。因為無論是從其發(fā)展需要、發(fā)展可能及其存在的巨大潛力,還是從其在諸如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國家稅收、解決就業(yè)問題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來看,非國有經濟的發(fā)展對擴大內需、實現經濟增長目標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然而,從實際情況看,非國有經濟的發(fā)展又的確存在著不少現實障礙和困難,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都有一些亟待研究解決的政策性問題。

  當期政策與長期政策結合

  在政策效應的考慮上,使擴大內需的當期政策效應與長期政策效應相結合。因為,既然需求不足將是制約我國后續(xù)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而問題的解決就不能只顧眼前、不計長遠,在政策取向、政策效應的分析和估量上,必須把短期與長期、當前與今后加以統(tǒng)籌考慮。

  看了“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人還看了:

1.2016中國應采取什么財政政策

2.2017年我國繼續(xù)實施財政政策積極

3.2016中國財政政策

4.2016中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5.財政政策實施及其效果

6.分析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原因

7.最新2017年的財政政策

253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