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語文教案是語文教學設計的文本表現(xiàn)形式,是語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來支撐課堂實踐的理論基礎。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大自然的語言教案,歡迎大家的閱讀!
語文S版小學五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看懂大自然的語言。
2、引導學生認識“雁、廬、鑒”3個生字。
教學重點:
從詩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語言,認識“雁、廬、鑒”3個生字。
教學難點:
懂得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看懂大自然的語言。
教具準備:
師:一份閱讀檢測題;一份閱讀材料——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
生:觀察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大自然手中的畫筆色彩斑斕,大自然獨有的語言更是魅力無限。今天,我們就來自主閱讀戴巴棣的詩歌《大自然的語言》。
二、初次自學詩歌。
1、認讀生字詞,并把詩歌讀通讀順。
2、小組內交流、訂正。
三、再次深入閱讀詩歌,獨立完成下面的檢查題。
(一)字詞練習
1、選字填空。
燕 雁
(1)我家的屋檐下有個( )子窩,里面新增的幾只小雛兒,可愛極了。
(2)秋風一起,大( )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隊伍向南飛了。
2、查一查
“鑒別”的意思是_________
(二)照詩歌內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現(xiàn)象傳遞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現(xiàn)象傳遞的信息
(三)選擇填空,并寫出理由。
別以為人才說話,
大自然也有語言。
這語言到處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豎起耳睜開眼)(聽見看見)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時候,學會了鑒別皇冠。
可別人也都洗澡,為什么不會______(計算浮力。把浮力計算?)理由:_________
(四)從“詞語采集”中任選一詞,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組學習
1、小組內交流檢測題的答案,意見不統(tǒng)一時,詢問老師。
2、自主評價檢測題的完成情況。
按錯1—2處為A級
錯3—5處為B級
錯5處以上為C級
3、交流、討論問題
(1)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看懂大自然的語言?你從課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蘭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fā)?用自己的說一說。
(2)你還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五、朗讀課文
1、以小組為單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評選出最好的,參加全班的賽讀。
2、各組代表在全班進行賽讀。
六、仿照2—9小節(jié)自創(chuàng)詩歌一節(jié)。
如
嘩啦,嘩啦,風兒刮起,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葉片飄落。
大自然的語言在小河中流淌,風與葉共同奏出,
帶給我們一個春天的童話。秋天的樂章。
七、作業(yè)
拓展閱讀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天氣的變化
季節(jié)的變化
年齡的計算
地貌的變遷
善于觀察、開動腦筋、刻苦鉆研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
《大自然的語言》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fā)現(xiàn)”主題單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淺顯,文筆優(yōu)美的知識性詩歌,從一些最為常見的現(xiàn)象入手為我們介紹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詩歌具體介紹了7種大自然的語言:白云高飄預示晴天,螞蟻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飛秋天到,魚鱗的圓圈,樹的年輪都是“一圈一歲”,“三葉蟲”推測地質,又可分為表示天氣變化、季度變換、推測年齡、推測地質四個板塊。其中表示“三葉蟲”這個小節(jié)是學生難于理解的,是本詩歌的難點。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為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利用課件演示:公.......打鳴、電閃雷鳴、小溪奔流的景象,師問: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師敘:這些都是自然現(xiàn)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大自然中,這樣的語言還有很多。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大自然的課堂,吸引學生主動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語言。
二、充分朗讀,注重感悟。
課上,我毫不吝嗇的在課堂上給了學生15分鐘的自由朗讀時間,并按照我的預設教學程序和學生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語言的神奇,采用分板塊教學的方法。我把2-8小節(jié)分成三個板塊,第一步:通過讀、說、議學習2、3小節(jié),了解學習方法。第二步:通過默讀說說讀懂了什么,大家一起學習4、5小節(jié)。第三步:自己學習6-8小節(jié),再交流收獲。學生的知識生成都來源于在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讀書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三、利用課件,解決難點。
第八小節(jié)“三葉蟲”化石推測地質是難點,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我采用讓學生先自讀全節(jié),再質疑。然后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四、整合資料,仿寫詩歌。
如何讓小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經歷的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使他們不僅有東西寫,還要有辦法寫,有文字寫。這就必須有一個讓學生作文練習的過程。“仿寫是學習作文的第一道關口”。但仿寫并非簡單的模仿和抄襲。因此,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這就要求老師對他們進行具體的指導,否則,學生們將會無從仿起。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細讀第4、5節(jié)詩歌,體會反問句:“……不就像……”,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節(jié)的語言形式相同,再引導學生運用這樣的句式以“大自然的語言”為內容進行仿寫。在仿寫之前,指導學生先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在哪里發(fā)現(xiàn)的?”,先說后寫,“說”是為“寫”作鋪墊。學生動筆時有了臺階,“仿寫”成了這堂課的亮點。如:“你看那天空的溝溝云,不就是大自然的預言:大自然在告訴我們,雨兒將要來臨。”
語文,要走在語文的道路上,讓學生在朗讀、品詞賞句的基礎上感受語文魅力。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