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棉花姑娘》教學設計
一年級下冊語文《棉花姑娘》教學設計
《棉花姑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那么,作為語文教師該在授課前該如何備課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棉花姑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棉花姑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姑、娘”等7個生字。寫好“星、幫”2個字。
2.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請求的語氣。
3.了解相關(guān)的小知識,激發(fā)學生愛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科學常識,讓學生有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圖畫導入。據(jù)圖質(zhì)疑
1.出示棉花圖片。
師:請同學們先來欣賞一幅圖。
師:你們在圖片上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棉花有什么用嗎?
師小結(jié):棉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講的就是棉花姑娘的故事。(板書課題:棉花姑娘。)誰來讀一讀課題?’ 指名讀課題,強調(diào):“棉花”的“花”字與“姑娘”的“娘”字都要讀輕聲。
師:“姑娘”兩個字是生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嗎?(引導學生利用熟字加偏旁、換偏旁,或形聲字規(guī)律來記。)
2.出示兩幅圖。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兩幅圖中,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指名說一說)
師:從“傷心”到“開心”,這中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來讀一讀課文。
評析: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了圖畫導入、據(jù)圖質(zhì)疑的方法,既有字音的強調(diào),又有識字方法的積累,還有觀察能力的訓練,使得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生字,展開思考,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要求學生自讀一遍課文,并把生字圈畫出來,遇到不熟悉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2.同桌互讀圈畫的生字,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3.集體認讀詞語:蚜蟲、盼望、姑娘、斑點、治病、啄木鳥。
出示帶拼音的詞語。指名讀,跟讀。
再出示不帶拼音的詞語,全班齊讀。
4.指名學生自選一個自然段,讀給全班同學聽。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看起來很“傳統(tǒng)”,卻很有效。學生通過自讀、圈畫、互讀、齊讀,對生字新詞有了初步的印象。接著教師又讓學生“將生字、詞語送回家”,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去進一步識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初識生字之后,教師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一個自主選擇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開口讀一段,并悉心聽別人讀一段。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會逐漸讀準生字新詞,讀通句子,了解課文大意。
三、精讀課文,感悟語言
(一)學習1自然段。
1.指名讀1自然段。說一說:棉花姑娘遇到了什么麻煩?
2.隨文識字:蚜蟲、盼望、治病。
師:(出示蚜蟲圖片)這就是蚜蟲。夏天,如果我們穿上黃色的衣服,就會引來蚜蟲落在我們的衣服上。它的肚子很大,靠吃植物枝葉生活,是害蟲。
指名說一說怎樣記住“蚜蟲”的“蚜”字。
出示填空練習,指名學生填一填
( )的蚜蟲
出示句子,指名學生讀
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
出示第一幅課文插圖,請學生讀句子
她多么盼望有醫(yī)生來給她治病啊!
師:看看圖中棉花姑娘的表情,從“盼”字的部首想一想,“盼”與什么有關(guān)?為什么?
學生體會棉花姑娘的心情,再讀這句話。
師:關(guān)于“治病”的“治”字,還有故事呢。古時候總鬧水害,于是人們修筑土“臺”,把“水”擋住,這就是“治”字。它的本義是“治水”,后來也用在“治病”等詞語中。
3.帶著自己的體會讀一讀l自然段。
評析:利用課文提供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識字教學,把識字與閱讀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是本課教學設計的一大亮點。在這一自然段里,共有三個生字,在初步認讀的基礎(chǔ)上,教師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進一步讓學生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同時從字理的角度滲透漢字文化的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漢語言文字的情感,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具有很強的實效性。
(二)學習2~4自然段。
1.啟由讀2—4自然段。
思考:棉花姑娘請誰幫助自己治蚜蟲?標畫出幾個小動物的名字。
2.反饋,交流。
教師隨著學生的反饋,貼出相關(guān)圖片并板書:燕子、啄木鳥、青蛙
3.隨文識字:啄木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啄木鳥用尖尖的嘴啄害蟲,所以有個口字旁;右邊中間的一點,像一條小蟲子;剩下部分像樹的枝權(quán)。
語言訓練:試著用一句話說說“棉花姑娘請誰幫助自己捉蚜蟲”?(引導學生用“棉花姑娘請 、 和 幫助自己捉蚜蟲”的句式練習說話。)
4.朗讀指導,了解燕子、啄木鳥、青蛙不能幫助棉花姑娘的原因。
師:棉花姑娘說:“請你幫我捉害蟲吧!”燕子、啄木鳥、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
指名朗讀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的話。
5.同桌分角色練讀。
師:雖然幫不上忙,但他們還是很有禮貌地告訴了棉花姑娘。朗讀時要把“有禮貌”表現(xiàn)出來。
6.教師示范,一個人讀多個角色。再讓學生練讀、指名讀。
評析:這篇課文是科學童話,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科學知識,是學習任務之一。教師抓住課文語言的特點,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了解知識,體會情感。學生分角色讀,同時教師還進行示范朗讀。激發(fā)了學生朗讀對話的興趣。同時,文中蘊含的科學知識也在學生饒有趣味的朗讀中得以強化。 ,
(三)學習5、6自然段。
師:(過渡)棉花姑娘請了燕子、啄木鳥、小青蛙來幫她治病,可這三種小動物都沒幫成,最終是誰幫棉花姑娘治好了病呢?
1.出示圖片,板書:七星瓢蟲。
師:你對“七星瓢蟲”有哪些了解?
師:(出示生字“斑”)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這個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
師:讀讀課文中描寫七星瓢蟲的句子。
2.師:如果你們就是漂亮、可愛的七星瓢蟲,能用書中的語句介紹一下自己嗎?
師:“七星瓢蟲的本領(lǐng)可真大”,哪句話可以看出它的本領(lǐng)大?(很快、吃光)
指名讀一讀棉花姑娘與七星瓢蟲的對話。
同桌分角色讀。
師:(過渡)在七星瓢蟲的幫助下,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變得可美啦!快來讀一讀第6自然段。
3.自由讀第6自然段。
出示:碧綠的葉子碧綠碧綠的葉子碧綠碧綠的
師:讀一讀。還有什么是“碧綠碧綠的”?
出示: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
師:讀一讀。還有什么是“雪白雪白的”?
4.指導朗讀。
師: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長出了碧綠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開嘴笑了!(出示圖片)
師:哪個“棉花姑娘”愿意帶著這種心情,讀讀這一段?
(指名朗讀6自然段。)
評析:在5、6自然段的教學中,教師多次將學生置身于童話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當成漂亮可愛的七星瓢蟲,向大家介紹自己:把自己當成美麗的棉花姑娘,體會她病愈后快樂的心情,并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特別是“向大家介紹自己”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將剛剛讀過的課文中的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既訓練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又練習了表達,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樂趣。
(四)小結(jié)全文。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童話故事很美,很生動。我們不僅從中學習了很多生字,還認識了很多小動物,知道了它們各有各的本領(lǐng)。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益蟲益鳥,有興趣的同學在課下可以收集一些資料,去了解它們。
它們都是莊稼的保護神,也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选?/p>
四、細心觀察。規(guī)范寫字
1.出示:“七星瓢蟲幫助了棉花姑娘。”
師:讀一讀這句話。這句話中有兩個要求會寫的字,我們來寫一寫。(教師范寫)
2.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特點。(同樣是上下結(jié)構(gòu),書寫時寬窄不同——星:上小下大;幫:上大下小。)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4.展評學生的作業(yè)。
評析:人教版實驗教材有個顯著的特點,特別是在低年級,生字識寫不同步。這節(jié)課所寫的兩個字都不是本課所學的生字,因此教師在指導寫字前,將“星”和 “幫”設計在一個句子中,即“七星瓢蟲幫助了棉花姑娘”。先結(jié)合語境讓學生復習.再指導書寫。書寫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字的特點,并針對問題進行講評,有效地落實了低年級識字寫字這一教學重點。
教學反思:
總評:這是一篇低年級的閱讀課。教師針對低年級的學習特點與規(guī)律,將閱讀與識字緊密結(jié)合,在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習得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語文的情感。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先整體識認,再隨文而教,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采用圖畫輔助、字理教學、形象記憶等多種方法,將識字分散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并不斷在具體語境中進行復現(xiàn),強化鞏固,體現(xiàn)了編者的意圖和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
在學習閱讀方面,本設計也有多處亮點,諸如通過課文的兩幅插圖,引起學生質(zhì)疑,產(chǎn)生閱讀期待,培養(yǎng)“帶著問題讀書”的能力;從分角色朗讀到一人讀多種角色,讓學生體驗朗讀的魅力,激起讀書的興趣:把課文的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用另外一種方式重新表達,不但讓學生走進童話的情境,同時也訓練了語言,積累了知識,活躍了思維。
值得注意的是,本設計還附了一份5分鐘測試卷,對本課的部分學習內(nèi)容進行檢測。盡管檢測的內(nèi)容不能涵蓋學生全部學習的收獲,卻體現(xiàn)了設計者較強的質(zhì)量意識,體現(xiàn)了讓自己的教學在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同時,也具有較強實效性的良好愿望。
>>>下一頁關(guān)于《棉花姑娘》教學反思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