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物理
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經驗性的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
一、新生學習物理的方法
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很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一般是入校到期中測驗前),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很努力,但學習效果卻不好,很多學生不解:為何初中物理學的還可以,到了高中卻常常不及格,時常有問題分析"聽得懂,不會做",甚至"怎么也聽不懂"的抱怨。家長十分著急,部分青年教師也茫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高一新生沒有實現(xiàn)初高中物理臺階的跨越。
I、初高中產生臺階的原因
1、初高中物理知識本身的差異。
(1)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經驗性的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主要通過對現(xiàn)象的觀察和演示實驗使學生建立物理概念認識其規(guī)律,獲得定性知識。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間接性、邏輯性的特點,抽象思維為主,如高一物理所講的摩擦力產生條件、靜摩擦力方向、物體受力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瞬時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跨越難以適應。
(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計算非常簡單,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還要進行大量、復雜的定量計算,剛進入高一的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突變不適應。
(3)初中物理習題以簡單理論和算術計算為主,而高中以邏輯推理代數計算為主,大量運用三角函數、直角坐標系、相似三角形、方程等解決物理問題。高中力學中矢量較多,如:力、速度、加速度、動量、沖量等,學生必須先進行正確的分析、判斷,確定矢量方向,然后選取正方向,簡化為代數運算,這一步驟本身就要求學生對矢量有正確理解。其次,正負號使用多樣化,在高中物理的分析和運算中"+、-號"用途較廣,意義各不相同,不能混淆。例如:"+、-"號可以表示矢量的相反方向、過程的方向、表示勢能的大小及變化的情況等,這使得不少學生產生了混亂,把物理運算當成了純數學運算,分不清"+、-"號的物理意義,當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生學習心理的主觀臺階。
(1)思維過渡困難。根據皮亞杰的兒童思維發(fā)展理論,中學生思維處于從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渡,即從初步邏輯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初中生的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此時他們能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但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實實在在的物體,物理知識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初中物理學習內容基本適應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對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學生更多地運用抽象思維來獲得物理知識,要求學生在頭腦中把形式和內容分開,離開具體事物,根據假設來進行邏輯推演。多數高一學生的抽象思維正從經驗性思維向理論性思維過渡,其中經驗思維仍占優(yōu)勢,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體經驗材料,不善于從理論上進行演繹推導。而高中物理有相當嚴密的推理系統(tǒng),始終強調抽象思維,學生的思維水平很難馬上適應高中物理思維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進一步學習物理的困難。
(2)先入為主障礙。調查發(fā)現(xiàn),未進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難學"的學生占50%以上,這在"中"等生中尤為明顯(比例達70%),而"好"、" 差"生中較少(比例分別為15%,22%)。可見在對高中物理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半數以上的學生,對物理學科存在著畏懼感。這種先入為主的人為因素,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對能否學好物理產生動搖,失去了信心,給高中物理教學造成了無形的障礙。
(3)認知結構重建。高中物理相對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強包括性的上位知識,對上位知識的學習應重新組織認知結構,把原來已有的相應的下位知識,作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識的生長點。掌握了上位知識,下位知識不難由此記憶或導出。但原有的知識結構往往對更新認知結構產生障礙作用。經驗性錯誤和原有知識的負反饋影響正確概念的形成。其一,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認識,包括不少浮淺或錯誤的認識,影響學好新的物理知識。如"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許多學生由"物體不拉不推不動"的錯誤認識,得出物體滑上斜坡的過程中一定有拉力或推力作用;飛行中的子彈必然還有一個向前沖力的作用等錯誤結論。其二,"相關知識"的影響。學生在初中學過的較簡單概念、定律,掌握不好或形成"思維定勢",影響其知識的擴展和延伸。例如:把作用力、反作用力與二力平衡相混淆;把放在斜面上的物體認為其重力的大小等于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等。其三,"相似經驗"的影響。熟悉的、簡單的物理知識同新的物理知識相混淆。如:把動量P=mv和動能Ek=1/2mv2相混淆等。
3、學生學習方法的臺階。
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識習慣于教師多講、細講,解決物理問題從頭到尾,步步不缺,教師也常為學生指出重點、難點,要學生背牢記熟,對于如何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過程,極少考慮。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死記硬背的呆板學習方法。高中物理學習要求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精講,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和總結課堂學習的知識,獨立完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II、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學習的準備
1、端正心態(tài),正確的面對高中物理學習。
由于先入為主的障礙,許多學生還未入高中就對學習物理失去信心。學生應該明確,高中物理內容與初中大體一樣,還是力、熱、電、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點。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內容淺,另一方面在課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緊張。學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會樹立能學好物理的信心。
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過渡。
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xiàn)象比較復雜。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fā),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fā),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多于形象思維,動態(tài)思維多于靜態(tài)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方法,特別要具有科學想象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時間;高中物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時間、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還有方向,是矢量。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順應新知識,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區(qū)別,指導學生掌握建立坐標系選取正方向,然后再列運動學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來調整、替代原有的認知結構。避免人為的"走彎路"加高學習物理的臺階。
3、做好學習方法的過渡。
(1)做好課前預習。高中物理的難度相對較大,提前預習可以對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也有助于心理穩(wěn)定。故一定要做好課前預習準備工作。
(2)課上要認真聽講,主動性思維。高中物理課由于內容較多,邏輯性較強,因此要求學生必須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做到主動思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學會知識的對比、歸納和梳理。如自由落體運動和拋體運動都可歸結為勻變速運動,服從同樣的基本規(guī)律;再如T=2πl/g(單擺),T=2πm /k(彈簧振子),T=2πR/g(地面附近的人造衛(wèi)星)也都具有共同的特點。歸納和小結,可以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4)上課記好筆記,每章進行歸納小結。根據老師的要求,養(yǎng)成記錄及整理筆記的習慣,做好知識的落實工作。
二、“三多”輕松應對物理
多理解,就是緊緊抓住預習、聽課和復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地理解。預習可分為粗讀和精讀。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學的內容,對重要的部分以小標題的方式加以圈注。接著便仔細閱讀圈注部分,進行深入理解,即精讀。上課時可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解難點,解答疑問。這樣便對知識理解得較全面、透徹。課后進行復習,除了對公式定理進行理解記憶,還要深入理解老師的講課思路,理解解題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題的知識點對癥下藥,應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條理化、程序化。
多練習,既指鞏固知識的練習,也指心理素質的“練習”。鞏固知識的練習不光是指要認真完成課內習題,還要完成一定量的課外練習。但單純的“題海戰(zhàn)術”是不可取的,應該有選擇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題型?;A好的同學還應該做一些綜合題和應用題。另外,平日應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培養(yǎng)沉著、自信的心理素質。
多總結,首先要對課堂知識進行詳細分類和整理,特別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內涵、外延、推導、應用范圍等,總結出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其次要對多種題型的解答方法進行分析和概括。還有一種總結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之后分析自己的錯誤、弱項,以便日后克服。
三、學好物理要“五會”和“雙頭堵”
首先,對物理概念的學習,要做到“五會”。
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是解決各類問題的基礎,因此在學習中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對概念、規(guī)律內容的各種表達形式有清楚的認識,能理解它們的確切含義,理解它們的成立條件和適用范圍,理解它們在物理理論大廈中的位置,會應用它們分析解決問題??偨Y起來,要應力求做到“五會”:
1、會表述:能熟記并正確地敘述概念、規(guī)律的內容。
2、會表達:明確概念、規(guī)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
3、會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條件。
4、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并理解變形后的含義。
5、會應用:會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一個物理概念,只有做到以上五會,才算真正掌握了。
其次,解物理題時學會“兩頭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識的特點是由簡到難,逐步深入,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多,物理題也越來越難。增強解題能力要靠正確的思維方法。我們拿到一道題后,可以采用兩條思路:一是從結論入手,看結論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攏;二是要“發(fā)展”已知,從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當兩個思路“接通”時,便得到解題的通路。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兩頭堵”的方法。這種方法說起來容易,真正領會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還需要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體會并加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