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七夕節(jié)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jié)之所以能相傳千年,在群眾中擁有廣泛的基礎(chǔ),就因為它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所謂“百里不同風”,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江蘇七夕節(jié)習俗有哪些_江蘇七夕情人節(jié)風俗習慣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節(jié)簡單介紹
七夕節(jié),又名乞巧節(jié)、七巧節(jié)或七姐誕,發(fā)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qū)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該節(jié)日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后改為陽歷7月7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jié)日活動的內(nèi)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jié)”或“少女節(jié)”、“女兒節(jié)”。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wù)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七夕節(jié)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xiàn)已成為中國情人節(jié)。
●江蘇七夕節(jié)習俗
江蘇——七夕香橋會
在江蘇嘉興塘匯鄉(xiāng)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 裝上欄桿,于欄桿上扎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后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江蘇太倉七夕節(jié)習俗
太倉位于江蘇省東南部,瀕江(長江)臨海(上海),歷史上以種植水稻棉花為主,農(nóng)業(yè)比較發(fā)達。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習俗都與農(nóng)耕文化相關(guān),太倉七夕節(jié)就是其中之一。
在太倉,每年都舉辦七夕廟會,有許多群眾自發(fā)參加,十分踴躍。太倉七夕節(jié)有三個特點:一是有歷史傳說。南宋龔明之在《中吳紀聞》中記載,太倉黃姑村,相傳牛郎織女星曾降生于此,鄉(xiāng)人為之立祠,祠中列牛郎織女二像。后來牛郎遷出,移往嘉定,廟中專奉織女。明張采《太倉州志》記載了變遷的原因:“織女廟,在州南七里黃姑塘上,即牽牛、織女二星降處……建炎兵火,士大夫多避東岡,有游客經(jīng)廟祠下,題壁云:商飆處至月埋輪,烏鵲橋邊綽約身,聞道佳期唯一夕,因何朝夕對斯人?鄉(xiāng)人遂去牽牛,獨祠織女?!倍怯小拔镒C”,織女廟雖幾經(jīng)摧毀,但群眾又屢次集資重建,今天仍然存在。三是依托織女廟,每年七夕都舉辦七夕廟會活動,而且這種民間風俗,一直延續(xù)至今,表明群眾的熱情很高。
歷史上太倉七夕節(jié)的活動主要有“乞巧會”,會程主要有開啟、齋筵、祭祀、念經(jīng)、解糧等內(nèi)容,每三年還要開一次光,還有拜雙星、觀星斗、看巧云、篤巧、吃巧果和蘭花豆、染紅指甲等民俗活動。現(xiàn)在主要以廟會民俗活動為主,其中仍保持了染紅指甲、吃巧果和蘭花豆等傳統(tǒng)習俗。
太倉七夕節(jié)之所以能相傳千年,在群眾中擁有廣泛的基礎(chǔ),就因為它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它重視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性,將女性的美好作為基本主題進行發(fā)揮,推崇勞動,歌頌純真無私的愛情等;在七夕民俗活動中,許多民間風俗和民間信仰得以保留和傳承,對于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江蘇七夕節(jié)習俗
1、吃巧果
在這個浪漫的日子里,品嘗時令美食巧果是過去蘇州人的一大習俗。巧果其實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點心。據(jù)《吳郡歲華紀麗》記載:“吳中舊俗,七夕,市上賣巧果,以面和糖,綰作苧結(jié)形,或剪作飛禽之式,油煮令脆,總名巧果。”吃巧果,以此寄托讓食用者心靈手巧的美好愿望。
蘇式巧果講究的酥脆爽口,別看做法簡單,制作過程還是很講究門道的,首先做巧果的豆腐一定要選用老豆腐,不能用嫩豆腐。在攪拌的時候必須將老豆腐徹底打碎拌勻在面粉中。面粉中加了老豆腐后,由于兩種食材具有不同的性質(zhì),膨脹系數(shù)也不同,在油炸的過程中,豆腐會先于面粉被炸熟,并在面皮中形成一個個微小的氣泡,這樣巧果吃起來就會酥脆。
2、染指甲
七夕既然是女兒節(jié),婦女會借此展示自己的美貌。所以就有染紅指甲的習俗。古時染指甲用的涂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鳳仙花搗成碎末,再加明礬和水做成的,涂在指甲上晾干,做出來的紅指甲顏色特別鮮艷,而且能保持幾個月不掉色。
鳳仙花是一種極易種植的花卉,有紅、白兩色。初夏至深秋,次第開放。這種不怎么起眼的草本小花,卻受到歷朝歷代年輕女子的喜愛。因為用它來染指甲,可以使自己顯得更加嫵媚靚麗?;ㄖ袣⒚咕?、癬菌的功能,可治療頑固的甲癬、灰指甲等病癥。
3、乞靈巧
吳地乞巧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祭拜織女,家家戶戶入夜后在庭院內(nèi)擺上供桌,桌上要放瓜果,如果有蟢子爬上去,人就會變巧,反之則變笨。
第二類是縫針或浮針乞巧。相傳這天婦女們都要事針線,誰穿針引線多,就代表誰比較聰慧。而浮針則比較有趣,用一只容器把井水和河水合起來,放在太陽下面曬,時間一長,水面上就會結(jié)起一張膜。在膜上放一枚針,這時候倒影會呈現(xiàn)出動物或者花草等各種形狀,就預(yù)示人會變聰明。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棒,就預(yù)示人會變笨。
4、祈種生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qū)⒕G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5、吃蘭花豆
此外,在太倉等地,還有七夕節(jié)吃蘭花豆(老蠶豆)的習俗。每年的七夕節(jié)這一天,太倉的姑娘們都要洗頭發(fā)。據(jù)說,在這一天取的河水或井水是圣水,用圣水洗發(fā),可以獲得圣女的保佑。
七夕還要舉行廟會。據(jù)南宋文學家范成大的《吳郡志》記載,太倉有座織女廟,原本牛郎廟和織女廟是連在一起的,但當?shù)厝苏J為,織女和牛郎一年才能相會一次,因此,牛郎廟被搬到了其它地方。每到七夕這一天,廟會就會非常熱鬧,人們借此祈求風調(diào)雨順。
6、送健繩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繩的風俗。傳說喜鵲因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急需大量繩子,當初為這對情人說媒的老黃牛,想起民間在端午節(jié)給小孩手腕拴彩繩以求健康,取名“健繩”的風俗,就發(fā)動人們獻繩。
于是大家相約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繩扔到屋頂或窗臺,讓喜鵲銜去搭橋。
●七夕的傳統(tǒng)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nèi)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yīng)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3、花瓜
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guān)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qū)⒐瞎癯善婊ó慀B,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設(shè)湯餅。唐朝的節(jié)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并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jié),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jù)說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diào)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藥。比較實用的藥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一天,人們還會用面粉制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煎炸后稱“巧果”。晚上還會在打掃干凈的庭院里,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
4、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后,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藥用價值很高。桂圓有開胃益氣、養(yǎng)血健脾、補心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紅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榛子有“堅果之王”的美稱,《開寶本草》說它“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饑,健行”;花生滋養(yǎng)補益,有助于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瓜子據(jù)《本草綱目》及各大中藥辭典記載,具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5、吃面條
另外這一天有吃面的習俗,這一天往往跟中國的24節(jié)氣以外的三個雜節(jié)氣,一個雜節(jié)氣就是三伏,還有一個是暑九,還有一個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頭伏餃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著挑壽,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還有為織女擺貢。
面條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著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別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給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韌性,說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韌性,你的事業(yè)才能夠成功。丈夫的夫本來就是天字出頭叫夫,丈夫為天,妻子為地,面抻出頭上,天就為夫,就可以闖出一番事業(yè)。另外闖蕩出來,還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長壽。
過去有的地方包餃子放錢,或放針,挺危險的。放針,就是乞巧。所以吃餃子從上邊的花邊咬起,吃的還要比較仔細,到后面針往往在面最底層。今后也不主張這樣,終究還是有危險。
6、蜜
《太平御覽》卷31引《日緯書》:“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guān)梁;織女星主瓜果。與此同時,蜜在我國象征著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邊形蜂窩屬于巧奪天工的設(shè)計。此外,還可以用松針象征繡花針,煮松針湯喝;松針可入藥,具有預(yù)防流腦,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夜盲癥、神經(jīng)衰弱、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藥效。或者用五彩面象征繡花線,用藕象征情意綿綿(藕與偶同音),用石榴象征團結(jié),用紅高粱與黃小米雙色飯象征炎帝族與黃帝族的融合,等等。有鑒于此,筆者建議我國商家開發(fā)七夕特色食品,開拓新的商機。同時也建議我國外交、文化和新聞媒體等部門,向世界輸出七夕文化,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
江蘇七夕節(jié)習俗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