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腦力開發(fā)>思維方式>發(fā)散思維>

中國古代類比思維的特征含義及意義

時間: 莫羽811 分享

  "類比思維"方法是解決陌生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中國古代類比思維的特征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中國古代類比思維的特征的資料,僅供參考。

  中國古代類比思維的特征

  思維有好幾種,并不是只有西方人的邏輯思維是科學的思維。中國人的思維和西方人的思維具有天壤之別。中國歷來是象思維,是類比思維。它把某個事件統一起來放入到整體中去思考,從來不會放入到局部去思考。它從整體事件中去透過現象看本質,去發(fā)現藏在事務背后的規(guī)律。而西方人是在邏輯思維和實驗科學上發(fā)展起來的科學,他們眼中的事務是物理的,客觀的,空間的,甚至可以說是孤立的,他們可以不斷把該物質細微化,局部化,以獲得更為詳盡的知識和信息,最終對于整個事務全局而言,可能越來越脫離了。

  西方的文明自從文藝復興開始至今的近500年的歷程中,爆發(fā)了大量的創(chuàng)造,取得了輝煌的物質文明。但是不能說它的思維模式可以解釋整個世界,或者很可能,它的發(fā)展離對整個世界的解釋越來越困難了。因為他們是如此癡迷于事件的局部細化了。

  而我們東方的文明恰好可以彌補這點。中國的文化向來強調整體,從來不會極其細微的去孤立的觀察某個細微的角落,這是我們中國沒有向西方那樣的思維方式發(fā)展的原因。中國的古老哲學中概括了對整個世界的認識模型,比如太極八卦圖。從這點出發(fā),誕生了很多東方的文化。比如享譽世界的中醫(yī)就是這個模型的典型代表。中醫(yī)從世界認知模型中類比在人體的系統中,通過五行、經絡等理論體系構建了一個完美的整體的人體模型。通過這個模型可以解釋人體任何局部說生的病癥。我們不能說中醫(yī)沒有經過西方嚴格的科學驗證而不是科學的,當然不是,因為中醫(yī)實實在在可以治病的,而且治病的手段比西醫(yī)要高明許多,許多疑難雜癥它都可以很好的解決。中醫(yī)的類比思維無疑是科學的,是正確的。西醫(yī)如果通過他們那種思維發(fā)展模式,還不知道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中醫(yī)的結果,抑或是根本到達不了。

  只是中醫(yī)的理論深奧,難以理解。且他不能通過西方的邏輯思維方式理解,因此中醫(yī)蒙上一層神秘色彩,甚至很多中國人都無法識破其中的奧秘。

  類比的思維也是科學的。這是中國人的智慧。推而廣之,這種思維方式可以運用到很多未知領域。希望每個中國人能夠具有這個思想武器,去了解更多的未知領域。

中國古代類比思維的特征

  一、類比是與歸納不同的思維方式

  要弄清《易經》的思維方式到底是歸納還是類比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歸納和類比二者的關系。關于歸納推理與類比推理的關系,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類比推理是歸納推理的一種。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類比推理不同于歸納、演繹推理:“類比推理不同于演繹推理,也不同于歸納推理。從思維進程看,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歸納推理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而類比推理是個別到一般或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演繹推理的結論是必然性的,而類比推理的結論與不完全歸納推理一樣,是或然性的”[7]。“類比推理也不同于歸納推理(指不完全歸納推理)。歸納是從個別(或特殊)到一般,類比推理是從個別到個別。”[8]“類比推理被視為與歸納和演繹并列的一種推理方式,是從具體到具體的比較,但從微觀方法論的角度看,類比推理本身也包含著歸納和演繹。”[9]張曉光先生對此問題曾作過全面的綜合考查。[10]我們參閱不同的形式邏輯教材,可以發(fā)現,絕大多數意見認為,類比推理是與歸納推理不同的一種獨立的推理方式。例如:南開大學哲學邏輯學教研室編著《邏輯學基礎教程》②,張錦厘:《實用邏輯教程》③,孫仁生、任書來、林新年主編《普通邏輯原理》④,鄂啟庭編著《形式邏輯》⑤,陳翼浦《形式邏輯》⑥,蘇天輔《形式邏輯》⑦,李小克編著《普通邏輯學教程》⑧。張則幸、黃華新著《普通邏輯學習指南》⑨于“難點解析”中用表格列出類比推理與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聯系與區(qū)別,簡單明了,十分具有說服力。從此表可知,造成把類比推理當作歸納推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類比推理與不完全歸納推理十分相似,極易混淆。

  綜上所述,類比推理不同于歸納推理,應該是可以成立的。

  二、《易經》的思維方式是類比

  關于《易經》的思維方式是類比而不是歸納,我國學術界已有定論。下面稍引部分著作略作說明: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上冊)云:“就《左傳》、《國語》提供的資料看,春秋時期的占法,所取的物象,乾有天、玉、君父;坤有土、馬、帛、母、眾;坎有水、川、眾、夫;離有火、日、鳥、牛、公、侯;震有雷、車、足、兄、男;巽有風、女;艮有山、男、庭;兌有澤、旗”[11]。顯而易見,不是從天、玉、君父等事物中歸納出乾卦,而是把這些事物和乾卦相類比。

  王樹森《周易與中華文化》云:“《系辭下》說:‘夫《易》彰往而察來,顯微而闡幽……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這就是說,《易》之所以有彰明往事,予見未來,以斷吉兇的作用,主要因為它用細小的具體的事物類比說明重大的普遍的道理。韓康伯注曰:‘拖象以明義,因小以喻大’??芍?,取類明義是《周易大傳》意象思維的基本方法”[12]。

  翟廷晉《周易與華夏文明》云:“《周易》推理的基本方法有三種,一是根據卦象的象征意義,進行類比推論,對所詢事物情況的吉兇禍福作出斷定;二是根據相關卦辭爻辭的內容,進行類比推論,對所詢事情的吉兇禍福作出斷定;三是將卦象的象征意義和相應卦辭爻辭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參驗比照,進行由此及彼的推論,以確定所詢事情的吉兇禍福”[13]。

  三、類比思維的優(yōu)點與缺點及其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

  類比思維既是《易經》的根本思維方式,也是中國的傳統思維方式。

  當然,類比思維也有優(yōu)點,尤其是在科學認識上。比如,類比有助于科學發(fā)現;類比還有輔助性的辯護功用。[24]張曉光先生說,古代中國之所以長期在文學藝術方面有著一種浪漫想象的傳統,之所以長期在科學技術方面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性,并且成就舉世無雙,這在相當程度上都和類比思維之擅長和保持相當大的活力有關,這種擅長與活力,不僅是想象力的源泉,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10](P11)類比思維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與中國文化實用取向密不可分:“實用取向,即直接功利性,從事物的表層關系判斷利益得失。所以中國人很難懷著虔誠之心去從事科學研究,進而把對象升華到形而上的層面加以探討。中國人注重實際的價值取向決定了人們急于用一種現象解釋另一種現象,壓抑了對一種現象深入研究的可能性”[25]?!兑捉洝返念惐人季S對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影響,表現為中國人用哲學上抽象的陰陽五行觀念來解釋自然界的種種具體現象。中國人認為,組成宇宙的根本物質是“氣”,“氣”分陰陽。“氣”是萬金油,一用“氣”這個模糊概念,任何理論上的障礙都消融了,造成比附大行其道,嚴重制約了對自然界具體物質的深入研究。而西方近代科學是建立在對具體物質的研究上的,原子理論是現代科學的基石。西方科學以追求確定性為目標,所得到的結論要靠反復實驗來確證。古代中國人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可見的和不可見的物質現象,自以為解釋了,實則只是想象中的自圓其說而已。由陰陽五行的類比思維所得出的結論是或然性的,很難用科學的實驗手段來確證。所以李約瑟說,《周易》對世界的解釋,是一種“不是解釋的解釋”:

  四、類比思維是原始思維的遺留

  中國人喜歡使用的類比思維乃是原始思維遺留的表現。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具有中國特色的陰陽五行說上。“陰陽五行系統中天道自然和社會人事之間以及系統的要素之間,都存在著交感互滲性的聯系??傊惐仍斐闪私Y構,互滲形成了內在的運動機制。其實在中國古代文化及哲學中長期保存的‘天人互滲’的觀念,都與陰陽五行的類比互滲思維的影響有直接的關系。應該說陰陽五行的類比互滲思維已超越了原始思維階段,但仍殘存著原始思維的質性。”[30]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是中國人原始思維的一大總綱。“這種天人同構、同類相感的觀念本也根源于原始人的類比聯想和巫術宗教。”[31]“這種‘天人感應’的陰陽五行系統論的宇宙觀,在漢代逐漸成為整個社會所接受的主要的統治意識形態(tài),并一直影響到今天。它同審美和藝術創(chuàng)造也有密切關系,并極大地影響了后世的美學和文藝理論。”

  關于這一點,西方哲人所作的研究很有說服力。列維·施特勞斯認為,原始人的思維是“類比的思維”:“它構造了思維的結構,這有利于人們在理解這個世界時把世界看成和這些結構相似。從這種意義來看,野蠻人的思維可以界定為類比的思維”[32]。維柯則研究了原始人的類比心理:“人類思想的次序是先觀察事物的類似來表達自己,后來才用這些類似來進行證明,而證明又首先援引事例,只要有一個類似點就行,最后才用歸納,歸納要有更多的類似點……對尚未發(fā)達的心靈,只要提供一個類似點就足以說服它們”[33]。“推理力愈薄弱,想象力也就成比例地愈旺盛。”[33](P115)列維·布留爾更是從邏輯的角度研究了原始人的邏輯思維方式:“他們把原因和前件混淆起來了。這應當是一個以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在這個之后,所以因為這個)的謬誤而得名的極普遍的邏輯錯誤。據他們說,原始人極少想到這可能是謬誤。他們意識中表象的連貫性,就是這些表象彼此連結起來的足夠保證:更正確地說,他們沒有想到連結還需要什么保證”[28](P66)。他把原始人的思維稱為“原邏輯的思維”。“它不是反邏輯的,也不是非邏輯的。我說它是原邏輯的,只是想說它不像我們的思維那樣必須避免矛盾。它首先是和主要是服從于‘互滲律’。具有這種趨向的思維并不怎么害怕矛盾 (這一點使它在我們的眼里成為完全荒謬的東西),但它也不盡力去避免矛盾。它往往是以完全不關心的態(tài)度來對待矛盾的。”

  類比思維含義

  類比思維是解答化學競賽題的基本方法.類比思維包括兩方面的含義:(1)聯想,即由新信息引起的對已有知識的回憶;(2)類比,在新、舊信息間找相似和相異的地方,即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通過類比思維,在類比中聯想,從而升華思維,既有模仿又有創(chuàng)新.

  原理

  類比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和推理方法,在數學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認真審視和對待它。其基本模式是:若A對象具有屬性a、b、c、d,且B對象具有屬性a、b、c,猜想:B對象具有屬性d。類比推理的過程,是從特殊到特殊,由此及彼的過程,可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兩個或兩類對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屬性事實出發(fā),推出其中一個對象可能是有另一個或另一類對象已經具有的其他屬性的思維方法。該方法是古今中外許多知名人士最常運用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由這種方法所得出的結論,雖然不一定很可靠、精確,但富有創(chuàng)造性,往往能將人們帶人完全陌生的領域,并給予許多啟發(fā)。

  培養(yǎng)策

  善于創(chuàng)設類比的問題情境

  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妨恰如其分地創(chuàng)設類比聯想的問題情境,暴露數學的思維過程,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嘗試觀察和類比。事實上,我們上海市高中數學教材在編排的時候,每章都有引人入勝的章頭圖,同時在很多小節(jié)中也有生活的實例,這些都利于教師在組織教學中進行類比教學。

  多采用變式教學

  我校很多知名教師課堂教學中,非常善于利用變式教學,其課堂的深刻性和靈活性讓我折服,我認為變式教學利于學生尋找和提煉問題表象背后本質的東西,它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很大幫助,從而為進一步的主動類比提供可能。

  教學過程中能展現知識點的形成過程

  學生對已學知識掌握的水平,直接影響到類比能否順利實施開展。我想,只有相關知識作為基礎,才有進行類比探究的可能。展現知識點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活動中感悟到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內在聯系,這樣學生才能在遇到新問題時利用這些思想方法進行類比思維。

  類比思維的意義

  類比思維是一種或然性極大的邏輯思維方式,它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中人們能夠通過類比已有事物開啟創(chuàng)造未知事物的發(fā)明思路,其中隱含有觸類旁通的涵義。它把己有的事和物與一些表面看來與之毫不相于的事和物聯系起來,尋找創(chuàng)新的目標和解決的方法。

  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的類比思維,不受通常的推理模式的束縛,具有很大靈活性和多樣性。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中常見的形式有:形式類比、功能類比和幻想類比等多種類型。

  形式類比包括形象特征、結構特征和運動特征等幾個方面的類比,不論哪個形式都依賴于創(chuàng)造目標與某一裝置或客體在某些方面的相似關系。如飛機與鳥類、飛機與蜻蜒,由鳥的飛行運動制成了飛機,飛機高速飛行時機翼產生強烈振動,有人根據蜻蜒羽翅的減振結構設計了飛機的減振裝置。天津一個學生根據小狗爬樓的運動方式創(chuàng)作了狗爬式上樓車等都是類比的結果。

  功能類比是根據人們的某種愿望或需要類比某種自然物或

  人工物的功能,提出創(chuàng)造具有近似功能的新裝置的發(fā)明方案,這種方法特別在仿生學研究上有廣泛應用,例如各種機械手、鱷魚夾等。

  根據幻想中的某種形象、某種作用、運動裝置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思維,這種思維是幻想類比。例如《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幻想了一種能長時間在海底活動的潛艇,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后制成的現代潛艇即是這種幻想的實施。當然,一項成功的發(fā)明也可以是以上多種類比的綜合,如各種機器人的出現絕非是一種單純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能奏效的。

  英國的培根有一句名言:“類比聯想支配發(fā)明”。他把類比思維和聯想緊密相聯,只有有了聯想才能有類比思維,不論是尋找創(chuàng)造目標,還是尋找解決的辦法部離不開聯想的作用。

  人們要用好類比思維,就必須提高聯想能力,學會聯想方法,特別是掌握相似聯想,是運用類比思維的重要條件。

猜你喜歡:

1.發(fā)散思維的特點

2.試論歷史教學中靈感思維的培養(yǎng)

3.思維發(fā)散邏輯題

4.關于勵志的文章精選兩篇

5.國考行測定義判斷專項試題及答案

10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