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揚廣東精神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在弘揚廣東精神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在弘揚廣東精神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在弘揚廣東精神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文如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個重要主題。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正處于我國發(fā)展關鍵期和改革攻堅期,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地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先行地的廣東更是處于“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思想意識日漸活躍,呈現(xiàn)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發(fā)展態(tài)勢。高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成為各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重要場所,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都在高校大學生思想領域有所反映。
一、引導大學生明晰弘揚廣東精神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深刻內涵
“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新時期廣東精神凝聚著廣東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它既是廣東優(yōu)秀文化底蘊的傳承,也彰顯了廣東人民對新時期下建立誠信社會、和諧社會的追求,更表達了廣東人民對打造幸福廣東的決心和信心。廣東精神的實質是中華民族精神,嶺南文化傳統(tǒng)和廣東改革開放的綜合反映。
一是“厚于德”的博大胸懷,是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古以來,厚德載物作為中華美德的一種概括,歷來成為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做人做事講道德、重品德、行美德,以德為先,注重修養(yǎng)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根本內容。“厚于德”側重于對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廣東精神的來源和基礎,既是一種美德,也代表了廣東人民的追求和情懷。
二是“誠于信”的做人底線,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側重于對以誠信為主要內容的現(xiàn)代市場經濟倫理的融合和堅守,是廣東精神的時代要求,是一種處事的準則,是人與人交往的底線,也是一種胸懷的體現(xiàn)。人生在世,誠信為先。誠信缺失、人人自危,秩序混亂、惶恐不安,將嚴重影響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制約經濟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弘揚誠信的理念,就是要強調重誠信、信守承諾的底線,重建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信任關系,為營造誠實守信、和諧文明的社會環(huán)境做貢獻。
三是“敏于行”的做事風格,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本質要求,側重于對敏行、敢為、實干的當代廣東鮮明特色精神的彰顯,就是要發(fā)揚務實的傳統(tǒng),并且敏銳地知道世界發(fā)展的趨勢,敢于先行先試,是廣東精神不斷發(fā)展并永葆生機的內在動力。
“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是在廣東這塊改革開放的熱土上生長、發(fā)育并深刻影響廣東發(fā)展的精神,是全省人民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廣東時代文化精神的引領下,在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培育起來的、富有全新的時代內涵和嶄新的價值追求的文化精神,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體現(xiàn)了廣東人民與時俱進、積極進取的高昂斗志,體現(xiàn)了廣東人民精神文化的追求。
二、在弘揚廣東精神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應把弘揚廣東精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在引導大學生學習實踐廣東精神的活動中,持續(xù)不斷地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境界,鍛造大學生的實干品質,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一)在弘揚廣東精神中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根本反映,是大學生政治方向的集中體現(xiàn),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核心內容。然而,當前世界中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國內社會意識日益多樣多元多變,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首當其沖。迫切需要我們引導大學生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眼光去認識和理解當前的發(fā)展以及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進一步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堅定建設幸福廣東的信心。高校在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作用的同時,應在弘揚廣東精神中推進理想信念教育生活化,把理想信念教育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大學生校正人生坐標,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純凈風氣、洗滌心靈,堅定理想、提升境界。
在弘揚廣東精神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二)在弘揚廣東精神中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境界。
把大學生塑造為道德品行優(yōu)良的先進群體,指導他們通過實際行動引領社會道德風尚,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有助于實現(xiàn)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然而,當前大學生的道德狀況令人擔憂,媒體時常爆出大學生誠信缺失、行為失范、價值觀扭曲等事件,無不凸顯了大學生的道德境界有待提升。廣東精神所體現(xiàn)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是凝神聚氣、引領道德風尚的道德坐標,也是構筑共有精神家園的一種具體舉措。高校可以在弘揚廣東精神中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推進道德榜樣教育生活化,廣泛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踐行新時期廣東精神,樹立優(yōu)秀道德典范,利用校園網絡,微博、微電影等新媒介深入宣傳,引領大學生提升道德境界。
(三)在弘揚廣東精神中鍛造大學生的實干品質。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必須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敏于行”正是務實、實干的表現(xiàn), 廣東精神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將行動突出,強調“行”之重要性。只有“行”才能檢驗理論的準確性;只有“行”才能把理論轉化成現(xiàn)實生產力;只有“行”才能充實和發(fā)展理論本身。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為人才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為大學生走入社會施展才華和理想抱負提供了廣闊天地。然而,因為生活條件較為優(yōu)越,當代大學生對人生充滿了熱情和好奇,但對擇業(yè)和實踐卻缺少理性思考與合理規(guī)劃。高??梢栽诤霌P廣東精神中強化社會實踐和專業(yè)實習,進而鍛造大學生的實干品質。通過身體力行的社會實踐和專業(yè)實習,引導大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立足崗位,在實踐、學習和服務中感悟廣東精神。 (四)在弘揚廣東精神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建設新型國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然而,由于當前的大學教育仍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導致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無法得到發(fā)揮。廣東精神是在以“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yè)奉獻”為內容的“廣東人精神”的基礎上,升華、提煉、總結出的一種新精神。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做新時期廣東人”等活動,在全校上下營造創(chuàng)新、和諧、寬容、奉獻的文化氛圍,引導大學生自覺突破陳舊模式的束縛,尋找專業(yè)興趣點,激發(fā)大學生永不停息的理性思考,培養(yǎng)大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日常化培養(yǎng),促進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常為常新、與時俱進,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挖掘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幸福廣東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
三、引導大學生將廣東精神轉化為自覺追求
引導大學生努力成為廣東精神的學習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在實踐中感悟廣東精神,在自我思考的基礎上認同廣東精神,將廣東精神作為自己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和自覺追求,進而將廣東精神落實到行動上,將廣東精神轉化為做人做事的具體實踐。
一要有堅定的信念。作為大學生,必須有一種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信念,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做到心無旁篤地做好學習和工作,任憑風吹雨打,坎坷挫折都會坦然面對。
二要有堅實的德行。如果思想不純、道德不潔,做出一些有違道德風尚的行為,今后就無法在社會立足,悖逆社會的培養(yǎng)和家人的期望。
三要有堅持的決心。毛澤東曾經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堅持到底,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卻不易。只有始終如一堅持良好的道德品行,堅持廉潔公正地待人做事,其行為才能被人們認可和推崇,才能使他人信服。
四要有堅韌的意志。面對社會的眾多誘惑,應當引導大學生保持平穩(wěn)淡定的心態(tài),認認真真地學習,扎扎實實地做事,為今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使廣東精神牢牢扎根于大學生的心靈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價值觀,培養(yǎng)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水平,為廣東乃至全國培養(yǎng)出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