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化學術論文的格式
期刊文化學術論文的格式
寫學術論文可以有效提高獲取信息情報的能力,語言和文字表達的能力。而其中的論文格式是必須要規(guī)范的,論文格式就是論文達到可公之于眾的標準樣式和內容要求。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期刊文化學術論文的格式,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期刊文化學術論文的格式
第一部分:扉頁
論文題目(黑體二號,居中);其他填寫內容在橫線上居中(指導教師不需填寫職稱),使用宋體三號字。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內容摘要
中、英(外)文內容摘要在第二頁書寫,如在一頁之內不能書寫完畢,連續(xù)書寫在次頁。
“內容摘要”四個字居中書寫(宋體三號加粗),前后兩個字之間空一個中文字符。
書寫“內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體小四號),再書寫中文內容摘要(宋體小四號)。
書寫中文內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書寫中文關鍵詞。書寫“關鍵詞”三字時,左縮兩格添加冒號;“關鍵詞”三個字使用宋體小四號加粗;關鍵詞具體內容使用宋體小四號字;在前后兩個中文關鍵詞之間,空兩個中文字符。
書寫中文關鍵詞之后,空一行(宋體小四號),再書寫英(外)文內容摘要(ABSTRACT)和關鍵詞(KEY WORDS)。書寫英(外)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的格式等要求,與中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對應,但是,字體為Time New Roman ,小四號,關鍵詞的內容全部用小寫。
第三部分:目錄
在書寫第二部分即“中、英(外)文內容摘要”完畢的下一頁,開始書寫目錄。
“目錄”兩字之間空兩個中文字符,居中書寫,使用宋體三號字加粗。
書寫“目錄”二字之后,空一行(宋體小四號),再書寫目錄的具體內容(即標題)及對應正文的起始頁碼。
目錄的具體內容(即標題)要求標注到二級標題,即:(一)、(二)、(三)…。書寫目錄的具體內容時,一級標題使用宋體四號字加粗;二級標題使用宋體四號字。行距為“固定行間距22pt”。
第四部分:正文及參考文獻
在書寫第三部分即“目錄”完畢的下一頁,開始書寫正文及參考文獻。
關于文化的學術論文范文
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嬗變初論
摘 要:網絡文化是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產物,主流文化是統(tǒng)治社會意識形態(tài)并為公眾所接受的文化。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博弈將引起二者的嬗變,網絡文化最終必然上升為主流文化。這是網絡文化“鳳凰涅禁”的最終結局。
關鍵詞:主流文化 網絡文化 沖突和依存 嬗變
中圈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9-052-02
20世紀末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滋生了新的文化載體——網絡文化,它與信息技術一樣幾乎在一夜之間成長為世人皆知的新興產業(yè)。網絡文化的崛起,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但又極大地沖擊了人們傳統(tǒng)的生活模式,并很快與主流文化分庭抗禮,欲取而代之??v觀21世紀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大潮,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博弈并非只是平分秋色,其結局正是網絡文化成長為人類文化的主流,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碰撞、沖突、交匯、兼容,將構成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嬗變,這必然是網絡文化的鳳凰涅槃。
一、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界定
雖然人們對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耳熟能詳,但二者之間的界定卻奠衷一是。筆者對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分析研究。認知如下——
所謂“主流文化”是在社會的一定歷史階段為統(tǒng)治階級所主宰并為這個時代所尊崇所倡導的,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起著主要影響力的并為公眾所接受的文化。每個時代都有其主流文化,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其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學”起直至清末乃至民國,幾乎歷代帝王都崇尚儒學。在西方,中世紀以后則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無疑是主流文化。這是我們執(zhí)政黨和政府所主張并向全社會倡導,早已成為公眾接受的社會文化生活的基本構成。
所謂“網絡文化”是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而形成的影響整個社會生活的“網絡環(huán)境”中產生的,廣義的網絡文化包括一切與信息網絡技術有關的物質、制度、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成果。狹義的網絡文化是指建立在信息網絡技術與網絡經濟基礎上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成果,包涵人的心理狀態(tài)、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行為方式等方面。有人認為網絡文化是一種非主流文化(有時也稱為亞文化),其離散性遠高于主流文化,而主流文化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它的核心是傳統(tǒng)價值觀念;有人甚至認為網絡文化是充斥網絡的非主流文化,是80后90后的“腦殘文化”,有人則把它貶低為“草根文化”,其實質是把網絡文化放在主流文化的對立面;也有人認為網絡文化異軍突起,將主流文化邊緣化??傊?,社會主流意識都在排斥網絡文化,這是對網絡文化的誤解。因為網絡文化是基于網絡技術革命的背景下產生的,其生命力恰如“新生事物”。人們的偏見正是由于對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界定的誤區(qū)應運而生。
二、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沖突和依存
任何文化都是適應時代要求而產生和發(fā)展的,它既要傳承社會歷史文化,又要在新的歷史階段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追求。我們不能因為網絡文化對主流文化的沖擊而否認網絡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網絡文化是伴隨網絡的產生而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如果沒有網絡,就不可能有網絡文化。網絡已經延伸到社會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各個領域,它不僅僅是一種先進的通訊手段,而且已經形成了影響整個社會生活的“網絡環(huán)境”,因此網絡也具有了文化的意義。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發(fā)布《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3.84億人,普及率達到28.9%。網民規(guī)模較2008年底年增長8600萬人,年增長率為28.9%,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年增加1.2億,達到2.33億人,占整體網民的60.8%。其中只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3070萬,占整體網民的8%。手機上網成互聯(lián)網用戶新的增長點。2010年4月26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fā)布《2009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為1.95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已經達到54.5%,遠高于整體網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國新增青少年網民2800萬。2010年4月15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fā)布《2009年中國農村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國農村網民規(guī)模已經達到10681萬人,其中,農村手機上網用戶約為7189萬人,農村網民中30歲以下群體所占比例高達69.2%,其中19歲以下年輕網民所占比重達41.1%;農村網民平均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網民占52.1%,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村網民比例達到39.5%,與2008年相比,農村初中文化程度的網民所占比例增長了2.7%,互聯(lián)網在中國農村地區(qū)正在向低學歷人口滲透。
如此眾多的網民,必然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網絡文化,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網民,他們所接受的首選就是網絡文化。農村網民結構偏向年輕化、低學歷和學生群體,他們所看到的世界,所認識的事物。必然認同網絡文化。網絡文化的最大特點表現(xiàn)為非主流、平民化、多元化、個性化、隨意性、互動性和即時性,強調體驗分享,具有生機勃勃的前衛(wèi)、另類、反叛和顛覆氣質。網絡文化使我們意識到一種與傳統(tǒng)文化存在明顯差異的話語體系、思維方式、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評判標準,一個巨大的文化斷裂和社會代溝,一個完全不同于常態(tài)的虛擬世界、一個把傳統(tǒng)主流文化驅逐并取而代之的未來道路。尤其重要的是網絡時代的社會主體是青年人,而社會的未來是青年人的天下,未來的主流文化必將是網絡文化,這正是我們所看到所憂慮的核心問題。
阿絡文化是一個“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必然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網絡文化在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體驗之時,也帶來了許多與傳統(tǒng)主流文化節(jié)相悖的內容:各種道聽途說甚至謠言,浮躁、媚俗。低級趣味、封建迷信、色情圖文等,在網上一不小心就會目睹到讓人觸目驚心的東西。“網絡文化自由化”客觀上存在的各種反1人類文化的現(xiàn)象,將會威脅“文化生態(tài)”的平衡,將嚴重阻礙網絡文化的健康成長,也必將破壞網絡產業(yè)和網絡經濟的發(fā)展壯大。
面對網絡文化的挑戰(zhàn),主流文化必須積極應對。必須看到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除了沖突,還有相互依存的一面。
首先,主流文化必須借助網絡而進行全面?zhèn)鞑ァV髁魑幕x開了網絡將寸步難行。網絡正在取代傳統(tǒng)的文化傳媒成為統(tǒng)治世界的最好傳媒工具。以高速寬帶和移動網絡等信息技術為依托。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潮流為主流文化發(fā)展開辟了一個無限廣闊的天地,從信息產業(yè)的高端人手,以數(shù)字化等高新技術促進主流文化的發(fā)展,改造傳統(tǒng)的文化生產流通方式,完成文化產業(yè)的全面改革,實現(xiàn)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開發(fā)和推廣弘揚民族精
神、反映時代主題、科技含量高、有益網民健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主流文化產品,造就具有中華民族光榮傳統(tǒng)和燦爛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和道德情感的文化精品,并走出國門,從“中國制造”走 向“中國創(chuàng)造”,從而使主流文化在網絡環(huán)境中適應和發(fā)展,這是主流文化的唯一選擇。
其次,網絡文化的成長必須與主流文化“聯(lián)姻”,實現(xiàn)網絡文化的“鳳凰涅槃”。網絡文化雖然來勢洶洶,但畢竟是“新生事物”,太年輕和不成熟造就了網絡文化的致命弱點:推崇時尚但過分浮躁,追求時代卻盲目超前,雖有好客更招惹是非。如果不與主流文化同道,網絡文化將可能走向歧途甚至于夭折。網絡文化的消費群體絕大多數(shù)是年輕人,這個群體本身也有許多的詬病,必然造成網絡文化的“異端”和不穩(wěn)定性,使其無法正常運轉。只有與主流文化合作并接受其指導,網絡文化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長并逐步走向成熟,逐步成為廣大網民所認同所喜歡的新文化。
三、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嬗變趨勢
文化源自于人類自身的訴求,文化是人作為有理性的實體為了一定的目的而進行的有效的創(chuàng)造。人是自然的最終目的,文化則是這一最終目的存在于人身上的一種形式上的、主觀的條件。“在一個有理性的存在者里面,產生了一種達到任何自行抉擇其目的的能力,從而也就是產生一種使一個存在者自由地抉擇其目的之能力的就是文化。因之我們關于人類有理由來以之歸于自然的最終目的只能是文化。”文化的本質在于使人不斷地獲得確立一切目的的能力。促進人們更加自由地選擇。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也就是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的力量的表現(xiàn)。人的社會價值表現(xiàn)必然要通過一定的具體形式,在信息科學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網絡文化無疑是人們的最自然的選擇。
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嬗變是合乎人類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必然趨勢,我們需要認真分析研究,在其嬗變模式和發(fā)展趨勢上作科學的探討。
其一,相互兼容。主流文化有必要改變態(tài)度,放棄過去那種高高在上“天下第一”的王者地位,主動進人網絡并與網絡文化聯(lián)合,從而更大地拓展發(fā)展空間,從過去的“對抗”走向合作。這必將有利于主流文化的地位鞏固并有效對外擴充。網絡文化也要改變“草根”的身價標簽,逐步進入大雅之堂,關鍵要與主流文化融合并接受其指導,攜手共創(chuàng)2l世紀新文化。
其二,相互替代。這是一個博弈的結局,也許在中國根本不會發(fā)生。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的“沖突”,是否要演變?yōu)榧ち医讳h,關鍵取決于社會的自由開放程度。主流文化如果將網絡文化完全收容,就網絡的自由選擇本質而言。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并且也不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潮流。如果網絡文化熱浪滾滾之時,公開挑戰(zhàn)主流文化并企圖一夜之問取而代之,這本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唯一可能是在社會變革出現(xiàn)“突變”,主流文化退出歷史舞臺。這種可能性很小,人們并不想看到這種事件發(fā)生。
其三,自行其道。這種狀態(tài)已經持續(xù)了很長時間,自從網絡文化產生以來,二者之間“井水不犯河水”。是否還將繼續(xù)下去直到“永遠”,從人類文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不可能永遠“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它們遲早要走向融合。
最后,筆者認為:網絡文化最終必然上升為主流文化,只是二者的“融合模式”問題。網絡文化嬗變?yōu)橹髁魑幕?。并非等同于網絡文化“取代”(或打敗、顛覆、吞并)主流文化,而是網絡文化從“草根”走向成熟,“鳳凰涅槃”修成正果。主流文化與網絡文化相互融合,并非主流文化的地位丟失。而是適應時代潮流,通過社會變革向前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文化是一種通過符號在歷史上代代相傳的意義模式,它將傳承的觀念表現(xiàn)于象征形式之中。通過文化的符號體系,人與人得以相互溝通,綿延傳續(xù),并發(fā)展出對人生的知識及對生命的態(tài)度”。我們要改變觀念,正視現(xiàn)實,面向未來。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嬗變而造就的新文化,必將帶來人類文化的更加繁榮,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溝通。改善人類的生存觀念,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看了“期刊文化學術論文的格式”的人還看:
4.歷史學術論文格式
5.標準學術論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