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心理健康論文 > 關于大學生心理成長的論文3000字

關于大學生心理成長的論文3000字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關于大學生心理成長的論文3000字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成長對于社會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大學生的心理成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大學生心理成長的3000字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心理成長的3000字論文篇一:《淺談當代大學生的成長》

  摘要: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如何度過這黃金般的寶貴年華,如何對待和規(guī)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將影響到畢業(yè)后大相經(jīng)庭的人生之路。要正確認識大學生活對人生發(fā)展的意義,明確大學生活的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并對大學生的成長教育提出建議,如明確學習目標,努力鍛煉自己,學會與人相處,關注心理健康,樹立健康的戀愛觀和恰當?shù)娜松繕说取?/p>

  關鍵詞:大學生活;大學特點;人生目標;心理健康;個性品質

  大學生活如何度過將成為每個大學新生都要面對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認識和態(tài)度將影響到畢業(yè)之后每個人大相徑庭的人生之路。不同的人生理想和規(guī)劃將帶來不同的結果。大學是知識的殿堂,成才的樂園。你將在大學校園度過你青春最美好的時光,你一定會思考怎樣度過這黃金般的寶貴年華。我們要告訴你的是,在你學習知識,學會學習的同時,還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和學會與人共處。

  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身邊少了母親的嘮叨,教室里沒了老師的叮嚀與告誡,生活沒了父母的約束與管教,一切都是自由的。然而,有的人還沒有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轉變,有的人沒有重新認識自我,有的人在迷茫中失去了方向。

  那么該怎樣度過大學生活?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一個極為重要、難以回避的問題。如果你早有正確的思路,那么你就可能少走許多彎路。不要忘記,走進大一同時也走進了一場競爭,一場搏殺,周圍仍是茫茫大海,仍舊驚濤駭浪,我們不要以為已經(jīng)觸到一塊可以落腳的陸地,只顧一路貪玩,卻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一、大學生活對大學生人生發(fā)展的意義

  大學是什么?大學是一個“氛圍”,是一種經(jīng)歷,是一項投資。大學是大學生破繭成蝶的搖籃,是鍛鐵成鋼的熔爐;大學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助推器,是人生發(fā)展的加油站。

  (一)大學是一個“氛圍”

  哪怕在大學自己感覺到?jīng)]學到什么東西,但幾年的大學生活氛圍,大學環(huán)境的熏陶,也是你終身的財富。

  大學學什么?大學里要學的東西很多:知識、技能、本領,但更重要的是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真正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大學最主要是培養(yǎng)人的思維,培養(yǎng)人的習慣。一個人在大學階段若培養(yǎng)起了自主學習的興趣、習慣和能力,對自己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大學是人生成長的一個經(jīng)歷

  要度過大學生活,最重要的是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大學好像是一座山,遠離了父母,缺少了他們的悉心照料,我們好像是背著背包獨自登山的運動員,自強是我們登山的基石,自信是我們登山的信念,自學是我們成功登上山頂?shù)谋U?,自律是保證我們安全的繩索。只要我們能堅定信念、克服膽怯、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就一定能成功。

  (三)上大學是對未來的投資

  為什么要上大學?上大學,對眼前來講是消費,對未來來說是一項投資,是一項人力資本的投資。一般講教育的投資回報是最高的,也是最深遠的。它不僅影響你自己的人生,甚至影響你的下一代。因此,身在資源如此豐富的大學中,如何利用資源、克服懶惰,對我們大學生尤為重要。大學是一個實驗的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應當學會鍛煉自己的協(xié)調能力。以一種比較適度的心態(tài)去應對一切,讓我們年輕的資本不斷增值。大學教育只給你一種眼光,而絕不能保證你將來做什么。我們很難預測機遇,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去增加把握機遇的機會和可能。我們不能也無法要求這個社會和周圍的環(huán)境適應我們,但我們可以改變一些東西讓自己去適應這個社會和周圍的環(huán)境。

  二、大學生活的特點和要求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相比較,最大的特點自主、自立。不論衣食住行還是學習交友,乃至認識社會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身能力去思考、判斷、選擇和行動,這就會給大學生活提出新的要求。大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思維等方面趨于成熟,思想、智能結構和職業(yè)素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從成長和成才兩方面看,都是一個重要階段。要順利完成這一階段的任務,就必須從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開始,樹立自尊、自強、自立、自愛的社會態(tài)度。

  大學生正處于人體生長發(fā)育的第二高峰期,伴隨著性意識的覺醒,產(chǎn)生了新的情感體驗和需求,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成人意識和自我意識。同時,大學生又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階段,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最佳時期。并且,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形成人生觀的幾個基本條件,一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二是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三是認識社會生活的意義,特別是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過渡時期,是一個學習、準備成為社會獨立成員的階段。

  鑒于上述各方面的特點,這就會給大學生活提出新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

  (1)思想上的自立。大學非常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立意識和自強不息的精神。自立,是現(xiàn)代社會對每個青年提出的基本要求,明確的自立意識包括必須有擺脫依賴的傾向,有承擔責任的準備,以及有相對明確的行為目標。

  (2)學習上自覺。對大學生來說,學習的自覺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較之高中階段大大地增強了。擺脫了高考的指揮棒,學生的學習也相對輕松,可以自由地安排學習計劃,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志趣、特長,在較大范圍內(nèi)進行選擇。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還要擺脫依賴心理,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3)生活上自理。來到大學就意味著離開家庭,失去對家庭的依賴,衣食住行乃至認識人生與社會,一切都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思考、判斷、選擇和處理。因此,適應大學生活的第一步,就應該學會生活自理。古人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實現(xiàn)偉大理想的起點放在身邊的自理上,可見其重要性。

  (4)行為上自律。自律,是指個體對自我行為的約束或制約的能力。大學生離開了父母,自由度增加,高校對學生的管理方式也不像高中那么具體細致,高校輔導員的管理方式也不同于高中的班主任。在這樣較寬松的環(huán)境里,在沒有外力的直接作用下,大學生就要自覺地調節(jié)自我行為,使之符合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與準則,這也是一個人逐漸成熟的標志,是人格社會化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心理成長的3000字論文篇二:《“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成長成才規(guī)律探討》

  摘 要:目前,“90后”逐漸成為大學生的主力軍。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他們的心理特點、思維認知和價值觀念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關系到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如何認清和把握新形勢下“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xiàn),探索大學生有效教育的成長成才規(guī)律,有的放矢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擺在所有教育者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90”后大學生; 心理特點; 成長規(guī)律; 成才教育

  2011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顯示,以“90后”為主體的大學生思想主流繼續(xù)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tài)勢。他們對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年來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給予高度肯定。“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愛國熱情持續(xù)高漲,社會責任感顯著增強,道德素質和現(xiàn)代文明素質明顯提升。”但是,由于“90”后大學生成長在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社會急劇轉型的環(huán)境中,他們在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又受到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某些腐朽沒落生活方式的危害,與其他年代的大學生相比,他們表現(xiàn)出更為獨特的心理特征。因此,認真分析時代背景,了解把握當代“90后”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成長成才規(guī)律,是做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所在。

  一、“90后”大學生心理特征及表現(xiàn)

  “90后”大學生的身高、體重、大腦皮層結構、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生理發(fā)育逐漸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腦神經(jīng)細胞結構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使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他們“思維活躍,對事物的反映敏捷,求知欲旺盛,有較強的抽象概括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大大增強。”但是,由于缺少實踐磨煉,其心理成熟遠遠落后于生理成熟,認知能力落后于活動能力,呈現(xiàn)出生理發(fā)展與心理發(fā)展相矛盾的特征,引起某些心理方面的沖突。如追求獨立性與心理依賴性的沖突,情緒情感與理智的沖突,求知欲強與辨別能力低的沖突,以及個別學生心理素質欠缺等。

  1.行為理念超前,依賴心理強

  受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影響,“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是在“備受呵護”的“禁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個性張揚,特立獨行,在行為理念上表現(xiàn)出高度的超前性和自主性,但缺乏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忠誠感;有較好的自我認知,樂于接受新鮮事物,自信心強,自我意識強大,但行為個性“假成熟”、“真幼稚”;有強烈的“成人意識”,時刻希望別人把他們當作成人來看待。在理念上渴望獨立,但因為從小缺乏磨煉,缺乏獨立生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擺脫對家庭和他人的依賴,依賴心理強,獨立抗挫折能力弱。調查顯示:“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同學表示會因此一蹶不振。”大多數(shù)“90后”大學生心理調控能力弱,抗壓能力明顯不足。

  2.情感強烈,情緒心境化

  “90后”大學生的情感強烈,外顯而又張揚,具有“情緒心境化”的特點。他們情感強烈,在愉悅的心境下,心情舒暢亢奮,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會感到滿意,做任何事都有動力,甚至對平時不感興趣的活動也津津樂道;相反,若心境不佳,則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致,悶悶不樂。由于“90后”大學生的情緒在時間上有更長的延續(xù)性,一件事情所引起的情緒反應能夠較長時間停留在心里。因此,他們在某一方面得到快樂和高興的情緒,就會延續(xù)成為良好的心境;由于挫折失敗引起的不快情緒,也會延續(xù)較長的時間,而成為抑郁寡歡的不良心境。

  3.思維認知和道德行為的知行背反

  在全球化浪潮下,人類文化由封閉、單一、排他性的發(fā)展狀態(tài)向著平等對話、多元交融的趨向發(fā)展。主導文化的壟斷性和排他性色彩逐漸淡卻,處于迎新潮流前沿地位的“90后”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取向權。”他們對“無視人的多重文化需要、限制人的多種文化價值選擇、壓制人的多種文化創(chuàng)造欲望的傳統(tǒng)道德理念與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提出了質疑,對傳統(tǒng)道德理念與模式的現(xiàn)代轉向提出了強烈的訴求。”多數(shù)“90后”大學生既“遵從傳統(tǒng)的道德,又吸收了西方的道德觀念,既有對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的肯定,又有對西方道德理念的認同。”

  4.心理素質層次性明顯,心理問題日益突出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日益加快,“90后”的“天之驕子”面對的挑戰(zhàn)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峻,所承受的社會心理壓力也比任何時候都大。當代“90后”是一個承載社會、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他們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強烈,但由于自幼成長在“溫室”里,心理較為脆弱。表現(xiàn)為當他們在學習、生活或情感上遇到挫折時,心理無法承受現(xiàn)實的挫折困境,個別學生甚至引發(fā)惡性事件。“90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并呈現(xiàn)上升趨勢。根據(jù)《2010-2011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調查表明,“有九成大學生存在或有過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明顯表現(xiàn)出心理矛盾多、壓力大、心理問題多發(fā)等特點。”

  二、“90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規(guī)律分析

  新時期新階段,認識、分析并把握“90后”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成長成才規(guī)律,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1.環(huán)境制約律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環(huán)境心理學家巴克(Barker,1968)認為行為環(huán)境對人的心理與行為具有普遍制約作用,行為環(huán)境改變,行為也會隨之而改變。行為環(huán)境對“90后”大學生的思維認知、價值情感以及心理品質的形成發(fā)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一方面行為環(huán)境通過人的實踐活動,直接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另一方面行為環(huán)境通過與學生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將各種能力意識和品德要求逐漸滲透到學生的思維意識和行為舉止中。并且這種“自覺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營造適合“90后”生活、發(fā)展的校園文化氛圍在當今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需要接受律

  “需要是人類一切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從需要層次理論去探究教育方式應首先滿足教育對象的需要,才能被其內(nèi)化為道德價值觀念。事實上,“人們對于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統(tǒng)統(tǒng)的照單全收,而是有選擇的接收。” “90后”只對那些能夠真正滿足自己心理需要的信息和領域感興趣,他們在思維領域發(fā)生的種種變化無一不是和他們自身的利益、他們的現(xiàn)實需要密切相聯(lián)。心理需要不僅決定著“90后”大學生的行為方向和追逐目標,而且還是維持具體行為的動力源泉。

  3.適應超越律

  適應超越律即“在社會要求與‘90后’大學生需要間保持適度張力的規(guī)律”。從教育本身看,社會的能力要求與對象的思想水準這一基本矛盾,決定了教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是要從“90后”大學生群體(或個體)的心理特點和思想水平出發(fā),既要適應“90后”思維認知的現(xiàn)有水平、適應他們能力素質形成發(fā)展的需要,又要“適度”超越他們現(xiàn)有的水平,將他們的思維認知、潛能和道德品質逐步提高到社會要求的水準上來,才能使其通過自身內(nèi)部的矛盾運動,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維能力與思想道德品質。

  4.主體間多向互動律

  主體間多向互動規(guī)律,是指教育成效如何,主要取決于主體參與教育活動的廣度和各個主體之間多向交往互動的深度,它更強調了主體的平等性。“90后”大學生從心理上更渴望“平等”,他們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認為自己和他人都是平等的交往主體,他們摒棄各種形式的“話語霸權”,更喜歡以一種自由和平等的方式,在雙向交流中相互提高,在“民主平等”的關系間交流不同的思想觀念、知識智慧和價值立場,在接納和學習對方中提升和優(yōu)化自己。

  5.知、情、信、意、行的矛盾突出規(guī)律

  “知”的困惑表現(xiàn)在當“90后”面臨現(xiàn)實生活的抉擇時,他們常??紤]更多的是個人利益;“情”的迷茫表現(xiàn)為“90后”學生具有真性情,富有正義感,敢想、敢說、敢干,內(nèi)心充滿了為正義、為真理而奮斗的大無畏氣概。但他們在“意志”與“信念”上缺乏持久性,容易隨時間的推移和困難的增多而失去信心。“行”的矛盾表現(xiàn)在他們對很多問題“知行分離”、“知行不一”,這足以說明當代“90后”的理性認識與行為選擇相脫節(jié)。

  三、根據(jù)“90后”成長成才規(guī)律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科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研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創(chuàng)新理論。”遵循“90后”大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從構建環(huán)境育人的親和力教育、開展以人為本的適應性教育、開展民主平等的溝通教育、開展改變不合理認知的挫折教育等四個層面提出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思考。

  1.依據(jù)“環(huán)境制約律”,構建環(huán)境育人的親和力教育

  著名的格式塔心理學家勒溫在《拓撲心理學原理》(1936)一書中詳細論述了生活空間理論(life space)。所謂生活空間是指“環(huán)境對人們行為的影響是視個人對環(huán)境的認知而定的”。就如兒童看見糖果就想吃(引力),看到蛇就想逃避(斥力),因此生活空間具有動力性,人的行為就是沿著“引力”的方向向心理對象移動的過程,它更強調人對環(huán)境影響的行為反應的主動性。因此,要圍繞“90后”大學生群體的獨特需要作為營造校園環(huán)境和校園文化的出發(fā)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增強教育的親和力。把“90后”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為營造教育環(huán)境的切入點和現(xiàn)實起點,使學生在這種“具有吸引力的環(huán)境”中提高人文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

  2.依據(jù)“需要接受律”和“適應超越律”,開展以人為本的適應性教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的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在《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論,五個等級的需要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90后”大學生最需要的是愛、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這三個層次。因此,應從“需要”的理念出發(fā),著眼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關懷并信任他們,適度滿足他們的“合理性”心理需求。從“超越”的新認識出發(fā),加強對“90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有助于大學生的環(huán)境適應性和獨立、自立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教育的有效性;有助于滿足大學生不同層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3.依據(jù)“主體間多向互動律”,開展民主平等的溝通教育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每個個體都有潛在的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的內(nèi)在力量”,“所以我們應該堅信,不是我們?yōu)閷W生解決他的學習問題,而是學生本身就具有解決自己問題的潛在能力。”其人本主義教育心理觀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啟發(fā)意義。對“90后”學生展開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合理利益需求和心理需要,尊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地位,充分讓他們自我學習、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和提高,在社會實踐中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4.依據(jù)“知、情、信、意、行的矛盾突出規(guī)律”,開展改變不合理認知的挫折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艾里斯提出了關于情緒障礙的“ABC理論”。在此理論中,A指誘發(fā)事件;B指個體在遇到誘發(fā)事件后相應而生的看法;C指在特定情境下,個體行為的結果。艾里斯認為,“情緒的產(chǎn)生不是因為某個事件,而是由人們對事件的解釋和評價引起的”。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即信念,這些信念可以有“理性、合理”的一面,也可以有“非理性、不合理”的一面。“合理信念”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shù)摹⑦m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信念”則導致不適當情緒和行為反應。因此,教育學生樹立勇于面對挫折,不害怕、不退縮,敢于迎難而上的“合理信念”應當是當前挫折教育的首要內(nèi)容。教育者應首先排除“怕”這個不合理信念的干擾,勇于放手,不怕讓學生碰壁,撞釘子,并以合理信念指導他們正確對待挫折,樹立戰(zhàn)勝挫折的自信心。同時,根據(jù)“個體差異”,既要適當設定困難和挫折情境來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為他們獨自面對和戰(zhàn)勝挫折提供能量。

  “90后”大學生作為大學生的“新生”一代,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xiàn),教育中應把握“90后”學生思維認知發(fā)展的漸進脈絡,遵循其心理成長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有針對性地融心理學方法于高等教育中,并將二者有機融合,發(fā)揮合力,有助于增強高校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和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麗君.“90后”大學生生活價值觀現(xiàn)狀研究及其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110-111.

  [2] 張 杰.高校“80后”輔導員的價值取向及其引導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120-121.

  [3] 郭加利,于欽明.“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及成長成才規(guī)律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1(12):71.

  [4] 于欽明,郭加利,崔志林.心理咨詢技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J].江蘇高教,2012(1):137.

  大學生心理成長的3000字論文篇三:《淺談高職學校學生的心理成長》

  摘 要:高職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高職教育是一門藝術。職校學生,也不同于高中生和大學生,他們是一個心靈更為敏銳的群體,同時也是一道極其亮麗的風景線。從一個高職學校老師的視角,去看高職學校學生的心理成長,關注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心理成長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職學校;高職教育;心理成長

  當今社會,高科技信息技術發(fā)達,孩子作為一個最為敏銳的群體生存于這樣的社會,作為高職學校的老師,關注高職學校學生的心理成長顯得尤為重要,教書育人,育人教書,先成“人”后教“學”;對于家長而言,關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也必須逐漸引起重視。從我走上我校教師工作崗位至今,擔任了幾年班主任后,感受更是深刻,覺得關注高職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高職學校學生的心理成長。

  一、高職教育的特點和現(xiàn)狀

  高職教育是:面向社會需要,適應學生狀況,強化高職的實用性技能教育。高職教育具有專業(yè)性、實用性、開放性、生產(chǎn)性、時代性的特點。

  高職教育在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要比較明顯地突出新知識、新技術及新工藝。同時,高職教育還必須關注現(xiàn)代教育理念,尤其要按照終身教育的要求,承擔起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的責任,不僅僅關注人的生產(chǎn)功能,還應關注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其學習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高發(fā)展的能力等加強培養(yǎng)。

  二、高職教育對學生的要求、特點和現(xiàn)狀

  結合中國社會現(xiàn)實和社會、家長與學生現(xiàn)實狀況和心態(tài)的近期目標,高職教育在主要培養(yǎng)學生高職技能的同時,也開通學生提高學業(yè)水平的可能通道。高職學校肩負的任務尤為艱巨。在接收和輸送學生的這個在校階段,如何努力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具備高素質的社會需求人才,顯得任重而道遠。在當今這樣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關注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性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切實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的能力。”

  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心理素質比較弱,自控能力不強。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大多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

  1.家庭教育不當,容易造成心理隱患

  俗話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所學校。”家庭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家庭的教育不當則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隱患。自90年代以來,大批的獨生子女來到校園,他們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影響,有的學生懶散,有的好勝爭強,有的孤獨封閉,有的多愁善感,表現(xiàn)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學生沒有受過挫折,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都較差,一旦遇到困難或挫折,就容易產(chǎn)生心理重負,形成心理障礙,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此外,單親家庭的影響、分數(shù)掛帥、盲目攀比等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隱患。

  2.學校處理不當,造成心理失調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渡過。學?;蚪處熢诮逃枷搿⒎椒ㄉ系牟划敾蚴д`也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3.社會負面影響,造成心理障礙

  由于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使孩子們變得無憂無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溺愛、遷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企盼和呵護;現(xiàn)實社會中存在的各種誘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為,都嚴重地毒害著學生的心靈。特別在當前,各種社會的傳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負面的影響,都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內(nèi)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礙。

  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素質教育應包括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诟呗殞W校學生目前心理問題的多樣化,教師應從中職學生心理問題出現(xiàn)的源頭著手,從而創(chuàng)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

  現(xiàn)在人們把健康定義為: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就青少年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應為全面健康的主要內(nèi)涵。但是,長期以來,關心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飲食、身體、學業(yè)成績以及升學就業(yè)等問題上,卻忽略了與每個學生發(fā)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很多教育工作者倡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學校抓起。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優(yōu)良思想品質形成的基礎,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素質教育應包括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诟呗殞W校學生目前心理問題的多樣化,教師應從學生心理問題出現(xiàn)的源頭著手,從而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

  1.在學習方面,將心理教育課程化,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愛的基礎是尊重和信任,是以全面發(fā)展的眼光去分析和對待學生,對于中職學生更應如此。這些學生在初中甚至小學就已經(jīng)被學校和教師所忽視,在家里又嚴重“營養(yǎng)不良”,真誠的關心和愛護會讓他們感到彌足珍貴,只有用愛心才能幫助他們重新拾起自信和自尊。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引導、引導、再引導,耐心、耐心、再耐心。對他們不能求全責備,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視;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要為他們想得多一點,講得多一點,做得多一點,真正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

  2.在環(huán)境方面,將心理教育環(huán)境化,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我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yōu)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能給學生良好的心理影響。

  3.在教育方式方面,面對心理教育多樣化的局面,幫助學生了解自我

  多角度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努力為中職學生尋找最近、最佳的發(fā)展空間。在施教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不同階段、不同內(nèi)容和學生的特點規(guī)律等具體情況,做到有的放矢。

  作為高職學校的教育,先育人后教書,顯得更為重要。為了培養(yǎng)一個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就現(xiàn)在社會而言,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又顯得尤為重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關注孩子的成長,老師和家長都必須引起重視。


猜你喜歡:

1.大學大一心理健康課論文3000字

2.大學心理學論文范文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長分析報告

4.關于大學生心理學論文范文

5.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3000字

21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