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方面的論文
心理護理方面的論文
做好心理護理,使手術患者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是護理體制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 的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護理方面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心理護理方面的論文范文一:心理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
摘要:總之,作為一名兒科護理人員,豐富的兒科護理知識和精湛的兒科護理操作技術是必備條件,同時還要具備優(yōu)良的自身綜合心理素質,并能準確了解和掌握患兒及其家長的心理特點,敏銳洞察患兒及其家長的心理變化,用無微不至的心理護理來提高醫(yī)患雙方合作的效果,增強醫(yī)患關系,對完善兒科整體護理,提高兒科護理水平,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心理護理;兒科護理
一、患兒的心理護理
醫(yī)院陌生的環(huán)境,會使患兒產(chǎn)生恐懼、緊張和焦慮不安的情緒,這對患兒是極為不利的。由于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不同,因此,護理人員應采用個性化的護理手段,通過把握不同年齡患兒的心理特點,以親近的、細致入微的心理護理來滿足患兒的心理要求,這對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嬰兒期(出生后~1歲)患兒心理特點及護理措施:新生兒一出生就具備感受各種內外刺激并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是嬰兒與母親建立依戀和信任關系的重要階段。而住院使這個階段被中斷。我們都知道環(huán)境的變化會引起許多不適的感覺,嬰兒由于年齡小,對周圍感覺更加敏感,因此會使他們的感覺、知覺、情緒、注意力等心理發(fā)育也受到影響,有時會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情緒狀態(tài),行為上出現(xiàn)哭叫、尋母、避開和拒絕生人等,這對患兒的康復極為不利。在此期間,應爭取由固定護士進行連續(xù)的護理,通過摟抱、撫摸等身體的接觸,及時滿足嬰兒的各種需求,給予心理撫慰,建立患者與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機制。
幼兒期(1~3歲)患兒心理特點及護理措施:此期患兒在生活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患兒心理反應偏向單純,以哭鬧為主,尤其害怕注射、服藥等,帶有明顯的任性、違拗性,表現(xiàn)出自我主義趨向。對醫(yī)院的新環(huán)境感到受束縛,由此產(chǎn)生對治療的害怕、畏懼心理,疑慮、不合作、反抗等情緒是他們的主要表現(xiàn),更有甚者出現(xiàn)神經(jīng)、心理發(fā)育的退步現(xiàn)象。作為護理人員,應耐心細致地觀察患兒的情緒變化,態(tài)度親切、和藹,盡量在患兒父母在場的情況下接觸患兒,通過看看圖片和書籍、給他們講講故事、陪同患兒玩游戲等使患兒建立安全感。教育以激勵為主,在醫(yī)院中,必定會有聽話的孩子,可以讓患兒向配合治療的兒童學習,進而得到良好效果。
學齡前期(3~6歲)患兒心理特點及護理措施:在此時期,兒童會有思維能力的提高,伴隨著思維能力的提高其主動性也會加強,但仍有不穩(wěn)定的心理活動存在,開始具備應用防衛(wèi)機制應對危機的能力。住院后主要的心理問題是分離性焦慮,患兒對陌生環(huán)境,對身體完整性受到損壞產(chǎn)生恐懼心理。表現(xiàn)為極力反抗治療、要求回家等。在治療護理中,護士應運用通俗易懂及解釋性的語言說明住院及治療的必要性[4],使患兒確信住院并非懲罰,而是讓其盡快康復,盡快回到小伙伴中間。在語言上,多使用贊賞性、鼓勵性語言,如對女孩子可稱贊她漂亮、干凈、可愛;對男孩子可稱贊他勇敢、堅強、像小男子漢等。護理人員應注意到,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減緩人們焦慮的情緒,兒童也不例外,可以為他們提供適度的游戲、繪畫等事情,減輕他們的恐懼感。
學齡期(7~13歲)患兒心理特點及護理措施:在此階段中,生活常識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控制、理解和分析能力普遍增強,具備個性和自尊心。此期患兒不再害怕注射、服藥,一般能自覺地接受治療,而是擔心學習、是否會殘疾或死亡,并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自卑感和淡漠感,整日郁郁寡歡。對這一年齡段患兒的護理,應正確回答患兒提出的各種問題,做一名好的傾聽者和回答者,許多兒童會特別在意自身的外形是否會在治療過程中有所改變,這時護理人員應本著誠懇的態(tài)度,告知患兒形象的變化只是暫時的,隨著疾病的好轉,外形也會恢復如初,從而使患兒接受治療,顧慮減輕。還應尊重患兒的選擇權和隱私權,充分給予他們個人空間,使患兒能夠獨立完成一定的自我護理工作。
二、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
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在護理工作中也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獨生子女,家里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一旦生病,家長往往由于過分關注導致內心緊張、不安,因此會對醫(yī)護人員夸大病情,提出過高的要求,連帶著影響患兒的情緒,家長的不配合和不滿意將直接導致患兒對護理人員的不滿[5]。因此,對家長的心理護理在某種程度上顯得更為重要。
患兒家長的心理問題:①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不熟悉、沒有對部分疾病的正確認識、經(jīng)濟負擔將會直接使患兒家長產(chǎn)生緊張心理;②由于心疼孩子,因此對各種損傷性檢查、注射以及對病情變化和預后的不可知性導致的恐懼心理;③因溺愛孩子,對其生病有愧疚感,盡可能滿足患兒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等,過分容忍患兒各種任性行為導致的過分容忍心理;④因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引起的對治療方案的懷疑,對醫(yī)護人員因年齡、性別、言語、著裝和表現(xiàn)等引起的不信任,對醫(yī)院治療能力和條件等產(chǎn)生的懷疑和不信任心理。解決心理問題的措施:針對患兒家長不同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要全面綜合考慮其形成原因,盡量做到面面俱到。①針對家長焦慮和緊張心理的護理:介紹醫(yī)院的基本情況和周圍環(huán)境,由內至外,由整體到局部,醫(yī)院的各項資源以及設施布局等,來消除患兒家長的緊張情緒[6]。通過介紹患兒病情、發(fā)病原因、相關健康知識教育等,教育家長進行日常護理,注意患兒情緒和心理變化,注意飲食營養(yǎng)和安全。應理解家長的困難,但治療方案的必要性和中斷治療對患兒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一定要特殊強調,同時使用有適應證且價格較低的藥物,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并從生活上給予關心,鼓勵家長克服困難,樹立治愈的信心。②針對家長恐懼心理的護理:護士應對患兒的治療方案、護理措施以及各種可能的預后進行說明,可使家長對孩子的情況有所了解和準備。用鼓勵性語言時,面對的是預后良好的疾病,使家長看到更多的希望;但對待其他預后并不理想的疾病時,應運用安慰的口吻,切莫生硬,盡最大的努力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讓家長能夠正確面對疾病。在進行檢查時,用誠懇的態(tài)度說明檢查過程及目的,使家長明白醫(yī)護人員是在為患兒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治療過程準確高效,也同樣使家長恐懼減輕。③針對家長過分容忍心理的護理:對家長提出正確的教育觀念,否定其過分溺愛的傳統(tǒng),指出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孩子的發(fā)展和未來同等重要。健康的體魄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應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希望家長在護士對患兒進行教育時,不要一味袒護。④針對家長懷疑和不信任心理的護理:禮貌地告知家長人與人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治療效果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用個性化的治療使家長的顧慮減輕。另外,溝通技巧是護理人員需要具備的素質,恰當?shù)倪\用語言可得到家長充分的信任,進一步來彌補醫(yī)院硬件措施上的不足,增加患兒以及家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總之,作為一名兒科護理人員,豐富的兒科護理知識和精湛的兒科護理操作技術是必備條件,同時還要具備優(yōu)良的自身綜合心理素質,并能準確了解和掌握患兒及其家長的心理特點,敏銳洞察患兒及其家長的心理變化,用無微不至的心理護理來提高醫(yī)患雙方合作的效果,增強醫(yī)患關系,對完善兒科整體護理,提高兒科護理水平,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護理專業(yè)大專女生情緒智力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魏麗芹; 宮慶慧; 高榮慧中華護理雜志2012-01-05
2、心理護理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王國蓉; 李繼平; 黎雪梅護理研究(中旬版)2006-07-11期刊45
心理護理方面的論文范文二:心理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疼痛影響
摘要: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四肢骨折患者術后運用,能明顯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依從性,提高護理質量,應廣泛運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骨折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情況及患者滿意度,VAS疼痛評分計為0~10分,分值同疼痛程度呈正相關關系?;颊邼M意度以我院自制調查問卷為依據(jù),滿分100分,≥70分為滿意,50~70分為一般,<50分為不滿意。
1.2統(tǒng)計學分析:將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疼痛情況對比:觀察組護理前疼痛評分為(6.19±1.21)分,護理后疼痛評分(3.22±0.82)分;對照組護理前評分為(6.32±1.25)分,護理后疼痛評分(5.86±1.13)分,護理前兩組患者疼痛情況無明顯差異(t=0.789,P=0.318),護理后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t=4.914,P=0.021)。
2.2患者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對患者感到滿意24例,一般28例,不滿意4例,滿意率為92.86%,對照組對患者感到滿意17例,一般27例,不滿意12例,滿意率為78.57%,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1834,P=0.020)。
3討論
實施心理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是患者不良情緒能得到舒緩,降低疼痛感,促進患者康復。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患者疼痛程度與心理狀態(tài)呈正相關關系,而心理狀態(tài)同治療效果具有較大聯(lián)系。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同相關文獻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四肢骨折患者術后運用,能明顯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依從性,提高護理質量,應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許麗霞; 王秀芬; 孫惠萍; 曹志坤; 周策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1-05
2、心理護理在減輕耳鼻喉部手術術后疼痛程度的應用體會張慶玲; 李會琴護士進修雜志2013-03-22
心理護理方面的論文相關文章:
2.心理護理論文范文
4.病人心理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