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大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大學生心理健康
作為中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領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歷經(jīng)十年探索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jīng)驗。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一: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 學校要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習并掌握心理學知識和技能。通過開展班會專題、電影賞析、拓展訓練、情景劇表演和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國的教育模式正在從少數(shù)人受教育到多數(shù)人的普及轉變,相應高職教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職學生的入學率呈現(xiàn)增長態(tài)勢,但優(yōu)秀的普通中學畢業(yè)生對高職學校并不青睞,造成高職生的生源過于廣泛,素質參差不齊,心理健康問題更是越來越凸顯。社會和教育部門已經(jīng)引起了高度重視,其在校大學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問題也初步取得了成效。
一、目前在高職學院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多數(shù)院校所重視,并進入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討,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高職學生仍然面臨著一些重要問題,其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到能不能適應社會和工作的需要,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1.沒有足夠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已經(jīng)在廣泛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但個別學院對大學生的心里健康問題認識仍然不夠,導致認識和理解上的偏差,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工作的開展力度不夠。有的認為偏頗的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起技能知識傳授來,沒有必要認真,還有的學校認為只要成立學生心理輔導咨詢機構就萬事大吉了。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落實程度和實效性。
2.課程設置不夠科學,理論與實際脫離。
目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在學校教材上也缺少了教育特點,開展的課程也較為單一,涉及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開設的教學課程也相對較少,教育普及范圍小,僅僅針對剛入學新生展開教育,內容上也沒有重視客觀實際,僅從理論角度進行了論述,實效性差,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定設想程度。實踐和理論沒有做到有效統(tǒng)一。
3.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夠,師資力量達不到標準。
盡管有很多高職院校也配備了心理教育專業(yè)人員來進行輔導,但是多為心理教育專業(yè)的教師,師資力量明顯不夠。從事心理教育的全職和專職人員較少,多數(shù)為兼任或兼職。學校方面對于兼職人員也缺乏進修教育的力度,造成兼職者本身具備的能力就不夠強,在面對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和困惑時,不能做到有效解答和正確輔導,專業(yè)水平低下,造成輔導效果也較差。
4.教育教學方式目前還相對落后。
高職學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方式跟不上時代步伐,教師在教學中照貓畫虎,形式單一,沒有從實踐出發(fā),造成教學質量無法真正解決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發(fā)展需求。課堂上多在灌輸心理學理論知識,而沒有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和現(xiàn)實存在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未起到真正的調動作用,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高職學院大學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問題沒有達到較好的一定效果。
二、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有效改革
1.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理解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學校領導對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視,要把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逐步提上工作日程和圓桌會議,充分轉變意識,展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認真指導大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問題。這不僅是學生成才教育的根本保證,也是高職院校的基本責任。
2.合理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據(jù)調查了解,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度很高。
課程教學是我們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主要途徑。高職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可以充分納入必修課程內,在學校教學大綱和學校教學計劃中充分體現(xiàn)。還可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嘗試設置多元化教學教育模型,重點抓住心理教育實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熟練掌握心理教育的培養(yǎng)技巧,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
3.師資隊伍建設要跟上教育的步伐,提升從業(yè)人員專業(yè)水平。
目前成立一支過硬的、專業(yè)技術水平高、專職專業(yè)的教師隊伍迫在眉睫。應該加強對全職和兼職從業(yè)人員的培訓力度,組織教師和輔導員積極學習,取得全國心理咨詢專業(yè)的資格證書,鼓勵他們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并積極為教師的培訓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與學生在實踐互動的情形下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動態(tài),鼓勵教師學習最新的學術文獻,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和思維轉變,提高專業(yè)技術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4.運用靈活教學模式,逐步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適應度。
通過對采用各種教學形式,可以實現(xiàn)互動式教學。教師可以運用圖片或者網(wǎng)絡視頻,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實現(xiàn)和諧趣味性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教學分為。以學生為主體對象,通過課堂分析,情境互動,案例描述和角色轉換來達到教學效果。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互結合,充分讓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活學活用到實踐中,把握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水平和能力。
5.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學校要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習并掌握心理學知識和技能。通過開展班會專題、電影賞析、拓展訓練、情景劇表演和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并讓學生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整體素質水平。學校還可以經(jīng)常組織先進人物巡演講座和社團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互動性。讓學生在學校內德智雙修,形成獨立自強的良好人格。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體系。需要各個層面的不懈努力。所以我們必須通過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高職院校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進行,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變革過程中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需求的調查與思考劉海燕;寧淑芬;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9-20
2、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查穎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2-06-30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心理學論文
摘要:在教育方式上,要通過隱形教育來達到教育目的,這表現(xiàn)出非強制性、愉悅性、隱蔽性、無意識性的特點,它不是像政治理論教育那樣直接有形,反而是追求一種潛在的效果,并不是生硬灌輸,這樣更容易激勵人的潛能,提高人的自信心,使精神動力轉化為現(xiàn)實的實踐活動,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學
一、人性中潛在的積極因素
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大部分時間是處于學校這個環(huán)境下,而學校屬于積極團體,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這有利于培育和發(fā)展他們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向上的品質。此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許多人認為,家長的天職是從小重視孩子的成長,培育孩子的優(yōu)良品格,因而這也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積極因素。再者,現(xiàn)在全社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這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
二、當代大學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不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而休學或退學的學生人數(shù)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這其中很多人都是由于在心理方面產(chǎn)生了缺陷而造成的。此外,大學生心理問題有著明顯的階段性。大學一年級學生集中表現(xiàn)為對新生活的適應問題,如在和新同學的交往中可能出現(xiàn)摩擦,自己很難學會料理起居生活等;二年級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有人際交往、學習與事業(yè)、情感困擾,對生活的憧憬等;三年級學生集中在自我表現(xiàn)發(fā)展、人際交往、情感問題和學習時間分配等;四年級學生則以擇業(yè)問題為多數(shù),兼有戀愛問題、未來發(fā)展等。
(一)自我調節(jié)能力弱帶來的弊病
許多大學生都存在著以下的問題。第一,情緒障礙。在高中階段,許多大學生都是抱著一種考取名牌大學的心態(tài)學習,他們努力奮進,有人生目標。而在大學階段,很多人認為已經(jīng)到達了寧靜的港灣,是時候休息和調整了,于是就會產(chǎn)生很多不良情緒。第二,社會性退縮。隨著社交網(wǎng)絡的不斷發(fā)展,很多大學生寧愿宅在宿舍,跟同學不停聊QQ、微信,也不愿意加入學生會、學生社團,逃避現(xiàn)實。這樣就使得大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大大下降,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在退縮和孤獨中減退。
(二)孤獨型與焦慮型的人格缺陷
孤獨型人格源于對被拒絕的恐懼?;乇苡H密關系,甚至否認自己需要別人的關懷,導致性格冷漠,對生活缺乏熱情。這樣的大學生往往表現(xiàn)得比較孤傲和顯得不合群,很難和別人深交,并且在有人希望走進他的內心的時候,表現(xiàn)出回避性的特點。大學生心理焦慮是指受內外環(huán)境的強烈影響或意外事件的打擊所產(chǎn)生的情緒上的波動和生理上的變化,持續(xù)時間過長,會使人產(chǎn)生情緒上的焦慮、緊張、痛苦和憤懣,甚至會使人灰心失望、痛不欲生,逐漸郁積為焦慮綜合癥和其他心理疾病。
(三)社會競爭下的就業(yè)焦慮
近年來,高校畢業(yè)生數(shù)量逐年增加,就業(yè)競爭日益激烈。面對新的就業(yè)形勢,許多大學生都缺乏應變能力和心理上的應對能力。很多人都幻想只要能拿到畢業(yè)證,就相當于進了保險箱,自然有公司來“取貨”,這樣的思想在現(xiàn)代大學生中大量存在。因此,當一些大學生遭遇就業(yè)挫折時,心里產(chǎn)生強烈的落差感,有的大學生從此一蹶不振,甚至還有學生因此而終止生命。
三、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是從研究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入手,通過不斷激發(fā)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并幫助人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而獲得美好的生活,這為我們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一)改善周圍環(huán)境
積極心理學認為,主觀幸福感是指對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這種幸福感的關鍵是個人的價值觀和目標如何在外部世界與生活質量之間進行協(xié)調,是人們對事件的解釋和看法決定人們的幸福感。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理解,對于他們過去所經(jīng)歷的事情和所處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他們在認知上遇到的困難,有目的地進行分析并且開展疏導工作。這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求樹立積極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中,幫助學生增強應對心理困擾的能力,發(fā)揮其自身積極力量,即找到學生自身存在的積極力量和潛能,并讓學生看到這些力量和潛能,以此來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發(fā)揮潛能,利用積極力量來完善自己,而不是過多地停留在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上。
(二)嘗試體驗式教學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樂趣,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汲取。在體驗及鍛煉中,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覺悟和增強其認識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是受教育者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能使受教育者明確是非標準,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進而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提高思想覺悟,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開展多種多樣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如組織受教育者學習社會生活中的名人事例,汲取他們身上的正能量,這樣的事例要貼近學生,讓他們可以進行換位思考。
(三)優(yōu)化整合社會力量
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高校不能只是孤軍奮戰(zhàn),應積極發(fā)揮社會力量。因為人的社會化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及其行為不是單獨的客觀因素作用,而是一系列政治、經(jīng)濟、文化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邏輯結果。在社會力量的組織形式中,包含了輿論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這其中要求我們在社會的主流思想中,應該提供正面的宣傳材料,起到樹立理想、陶冶情操、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形成良好風氣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主要是通過親子之情的感化、家庭生活的熏陶起作用,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變化,做好預防工作。積極心理學的教育要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工作的全過程,通過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寓教于無形等方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方式上,要通過隱形教育來達到教育目的,這表現(xiàn)出非強制性、愉悅性、隱蔽性、無意識性的特點,它不是像政治理論教育那樣直接有形,反而是追求一種潛在的效果,并不是生硬灌輸,這樣更容易激勵人的潛能,提高人的自信心,使精神動力轉化為現(xiàn)實的實踐活動,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認真研究積極心理學的效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野:沖突教育初探張翔,樊富珉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08-25
2、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劉秀倫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05-20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