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際形勢的論文(2)
形勢與政策的論文篇1
淺談協(xié)同教學在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運用
摘 要: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比較特殊的一門,具有課堂容量大、教學內容覆蓋面廣、政策性和時效性強等顯著特點。協(xié)同教學能夠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協(xié)同教學中的教師循環(huán)教學法,和形勢與政策課的特征契合,值得在該門課程教學中推廣。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協(xié)同教學;循環(huán)教學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但是由于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廣泛龐雜且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因此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從每學期教育部頒發(fā)的《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可以看出,教學內容不僅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而且還緊跟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和新特點。這樣復雜而龐大的教學內容,使只具有單一專業(yè)背景的教師常常難以駕馭,成為學生對教學效果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協(xié)同教學(team teaching)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協(xié)同教學通過教師間的相互合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每個教師的能力和專業(yè)特長,實現(xiàn)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和學生滿意度的提高。本文將首先介紹協(xié)同教學的理論背景和使用方法,然后結合形勢與政策課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運用建議。
一、協(xié)同教學的理論背景和主要類型
(一)協(xié)同教學的理論背景
二戰(zhàn)后,傳統(tǒng)教育中“一個老師負責一個班級”的教學模式暴露出了各種問題,由此被教育學者廣泛關注并引發(fā)了新一輪的教育革新。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群組學校(The Platoon School)、文納特卡計劃(The Winnetka Plan)、普埃布洛計劃(The Pueblo Plan)等就是這輪教育革新的具體表現(xiàn)。在這些教學革新中,學生的個體差異被重視,教師的教學潛力被有效開發(fā)。協(xié)同教學概念也就在此背景下產生。
最先實行協(xié)同教學的是美國馬薩諸塞州萊斯康的富蘭克林小學,隨后“萊斯康協(xié)同教學模式”(Lexiton Team Teaching Program)開始出現(xiàn)在教育學刊物上并為人熟知。在“萊斯康協(xié)同教學模式”中,每門課程設3個合作教學小組,每組各內設組長(Team Leader)1名、高級教師(Senior Teacher)1名、普通教師2―4名、實習教師1名、教務助教1名、事務助教1名;學生根據(jù)學習能力的高低也被分為3個小組,分別由不同的合作教學小組負責。該模式一出現(xiàn)就受到熱議,是因為它在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了顯著作用。1.最大限度發(fā)揮了每個教師的特長。2.很好地對應了學校規(guī)模的擴大化和教學內容的復雜化。3.滿足了學生要求個別指導的要求[1]。
1964年,夏普林(Shaplin)和奧德茲(Olds)將協(xié)同教學定義為一種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將聽課人員重新組織分配的教學方法,分配后的每一聽課小組都至少應由2名以上的教師協(xié)同完成教學[2]。協(xié)同教學在20世紀70年代傳入亞洲,在日本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qū)比較常見,大陸地區(qū)對該方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臺灣學者鄭博真將協(xié)同教學定義為“協(xié)同教學是指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教育人員,組成教學小組,共同負責一個學生團體,在一個或幾個學科(學習領域)的全部或部分共同合作計劃、教學、評估學生或評價教學”[3]。綜上所述,協(xié)同教學至少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強調因材施教,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分組的根本依據(jù)。2.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同一小組的學生也需要由2名以上的教師負責。3.強調發(fā)揮教師的個人優(yōu)點,教師在教學合作中的任務分配由教師自身的特長決定。4.突出教學小組的臨時性,教學小組因課程而產生,隨課程結束而消失。
(二)協(xié)同教學的主要類型
協(xié)同教學在隨后的數(shù)十年發(fā)展中,逐漸演變出多種類型,其中主要包括教師循環(huán)教學型、學生循環(huán)學習型、教師個別指導型、教師分級指導型、教師共同教學型等等。
1.教師循環(huán)教學型。課程教學由多名教師合作完成,每個教師根據(jù)專業(yè)背景分別講授課程中最擅長的部分,課程中教師發(fā)生變化但教室固定不變。這種教學方式多運用在內容廣泛或含有跨專業(yè)知識的課程中,宏觀類的通識教育課程或專業(yè)基礎概論課程都可以采用該方法。因為這些課程和其他課程相比都具有口徑寬、覆蓋面廣的特征。
2.學生循環(huán)學習型。課程教學由多名教師合作完成,每個教師根據(jù)專業(yè)背景分別講授課程中最擅長的部分,課程中不僅教師發(fā)生變化而且教室也發(fā)生變化。與教師循環(huán)教學不同的是,學生循環(huán)學習方法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分別到不同的教室聽課。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學校各種硬件設施,適合實驗課或實踐課等對教室有特殊要求的課程。
3.教師個別指導型。將學生分組后,每組配備不同的指導教師分別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教學。該教學方法強調學生與教師的一對一交流,分組時每組人數(shù)不宜過多,主要適用于藝術類課程教學,在研究生教育中也比較常見。
4.教師分級指導型。將學生按照成績分級,不同的教師負責不同級別學生的教學。該方法適合需要連續(xù)多學期完成的課程,如大學英語、大學體育。這些課程可以根據(jù)學生過去的成績對其分級,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實現(xiàn)按需教學。
5.教師共同教學型。同一課堂由多名教師共同參與,協(xié)同組織展開教學。該方法適用于教學中的討論環(huán)節(jié),把教師分別安置在討論小組中,以增加師生互動,提高討論效果。
二、形勢與政策課運用協(xié)同教學的策略
形勢與政策屬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比較特殊的一門,沒有固定教材和教學內容,每學期都要根據(jù)教學部發(fā)布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制訂新的教學計劃、準備新的教案。從歷年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來看,覆蓋面非常廣泛,政治、經濟、文化、安全、國際、國內無所不包。這樣,如果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名教師負責一個班級從頭講到尾,不僅無法突出教師的專業(yè)優(yōu)勢,而且導致教學內容無法深入甚至可能出現(xiàn)內容講授上的錯誤。如果使用協(xié)同教學中的教師循環(huán)型方法,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一)學期開始前的扎實準備
在學期開始前,組成合理的教學合作小組非常重要。首先,充分了解參加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教師的專業(yè)背景和研究方向。其次,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確定授課內容、范圍、深度。再次,根據(jù)學生特性將其分班,掌握每班的基本特征。第四,在教師自由結合的基礎上形成教學合作小組,確定各自教學責任并選擇適當?shù)慕虒W班級。最后,根據(jù)教學需要,分頭準備教學資料并討論確定考核方法。此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來自教師本身,例如來自不同部門的教師難以打破行政框架限制,教師心態(tài)封閉、固執(zhí)并擔憂增加工作量而不愿合作,教師大部分知識背景相同不存在合作優(yōu)勢等等。就形勢與政策課來講,放開對教師的限制,吸引不同專業(yè)背景的教師參加到教學中來是形成教學合作小組的關鍵。
(二)學期中的緊密合作
一旦教學團隊成立起來,協(xié)同教學就基本成功了一半。在學期中,教師應該彼此尊重,及時溝通,相互支持,樂于分享教學材料和經驗。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是實現(xiàn)合作的客觀保障,比如定期開會、建立QQ群、建立課程網站、建立微博賬號等等。該階段最常見的問題是教學內容如何保證連接和完整,如何對學生日常學習進行系統(tǒng)的客觀評價。就形勢與政策課來講,如何交換最新的資料、視頻,討論最新的國內外重大問題,使課程總與時事保持一致是教學的關鍵,教師協(xié)同組織完成學生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也可以作為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個有益的嘗試。
(三)學期后的總結
學期結束后,參加協(xié)同教育的教師應全面對教學過程檢討,總結經驗和教訓。同時,教師檢查自身教學技能和專業(yè)知識的不足之處,積極參加各種培訓。針對總結出的教訓,應逐一給出具體的改進意見,并敦促學校相關部門落實解決。該階段應避免負面情緒的蔓延,特別是初次實施協(xié)同教學后過分夸大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打擊了參加協(xié)同教學的教師積極性,導致協(xié)同教學無法繼續(xù)進行。另外,培訓經費不足和學校行政的不作為都可能導致協(xié)同教學無法繼續(xù)開展。
形勢與政策課中有效運用協(xié)同教學法,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提高教學效果,發(fā)揮教師特長和潛能,促進教師定期反省,讓學生在比較中對教師給出更為客觀的評價。但是,協(xié)同教學又容易產生許多問題,比如教學秩序管理困難,教師因合作產生的工作量對報酬不滿,教師在教學討論中喪失自身教學特色等等。因此,創(chuàng)造實施協(xié)同教學的環(huán)境非常重要,既發(fā)揮團隊精神又尊重教師特色,同時靈活運用教學輔助人員完善教學管理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Anderson R.H.A Second Wave of Interest in Team Teaching[J].Education Digest,1989,(6).
[2]Shaplin,J.and Olds,H.Team teaching[M].Harperand Row,1964:5.
[3]鄭博真.協(xié)同教學:基本概念、實務和研究[M].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3.
形勢與政策的論文篇2
試談當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教師在用心授課的同時,要積極借鑒成熟的課堂教學經驗,改變過時的教學思維,利用最新的教學設備,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最終增強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高校;大學生
當今社會已步入一個開放性的時代,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一體化使得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qū),都不可能獨立于世界大家庭之外而關起門來搞建設。春秋時期老子所設想的社會退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tài)和“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消極避世思想,已經不適應今天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而作為為社會培養(yǎng)中高級知識分子和先進管理人才的現(xiàn)代大學,更應該時刻站在社會的最前沿,以其得天獨厚的知識氛圍來引導社會大眾,特別是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更應該時刻放眼全球,“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以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和思維習慣,增強走進社會后的適應能力。因此,在大學課程里開設《形勢與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就成為一種必要的舉措。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而作為講授《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師,在新形勢下做好該門課程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學習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踐,精彩的課堂教學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當前高?!缎蝿菖c政策》課存在的問題及現(xiàn)狀分析
《形勢與政策》是一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探求形勢與政策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大學生了解國內外重大時事,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淪和黨的基本路線,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其民族自信心,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發(fā)學習。[2]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多年來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形勢與政策》課目前也存在不少問題,既有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原因;既緣于課程本身的特點,又有教師和學生方面的原因。
1.課程本身原因。
(1)沒有統(tǒng)編教材。由于《形勢與政策》課講授的內容都緊貼當前正在發(fā)生的國內外熱點時政,而且每次授課的內容都不同,涉及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宗教、金融等各個學科,內容復雜多變,沒有專門的教材作為參考,給授課帶來了一定難度。
(2)課時偏少。2004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稱《通知》)要求:“要以規(guī)范化制度化建設為重點,加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管理。形勢與政策課按平均每學期16周,每周1學時計算。本科四年期間的學習,計2個學分。”[1]《形勢與政策》課的學分分值大都在0.3~0.5左右,課時又少,并且多安排在下午和晚上,這就讓師生產生一種該課程并不重要的錯覺。
(3)考核方式單一?,F(xiàn)在很多高校采用的是開卷考試,試卷不是在考場上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而是由學生帶回宿舍,然后從網上搜索答案,造成了互相抄襲現(xiàn)象成風。另有部分學生干脆不交試卷,任課教師在錄入分數(shù)時,往往還要在教師QQ群里聯(lián)系各班輔導員,不斷催促學生交卷,這種現(xiàn)象在其他科目的考試中幾乎是不會出現(xiàn)的,《形勢與政策》課在學生心中的位置由此可見一斑。
2.師資方面的原因?!缎蝿菖c政策》課的授課教師除少部分來自思政學院外,大都來自學工部門,有著不同的學科專業(yè)背景。和專業(yè)任課教師的“術業(yè)有專攻”不同,《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大都是從事學生工作的行政人員和輔導員,沒有形成專業(yè)化的隊伍,導致部分教師在上課時要么顯得經驗不足而無話可說,要么就是天南海北、家長里短、滔滔不絕、離題萬里。于是,簡潔明了、省時省力的相關視頻資料就成了大多數(shù)教師課堂上的最愛。
3.學生方面的原因。
(1)主觀方面,現(xiàn)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他們思維敏捷,好奇心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xié)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3]導致部分學生誤認為學習思政課沒有學習專業(yè)課現(xiàn)實有效。
(2)客觀方面,目前大學宿舍里都已經接通網絡,學生們幾乎都有電腦或能夠上網的手機,對于很多時政熱點,部分學生在網上已經了解,對課堂的內容缺少新鮮感;再加上有的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上課遲到、曠課、玩手機、睡覺、看其他書籍、交頭接耳、隨便離開教室等現(xiàn)象比較嚴重,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特別是幾個班合在一起上課,課堂秩序更加不好管理,這些都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改進《形勢與政策》課的對策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對于大學生了解國內外大事,培養(yǎng)正確思想政治覺悟和良好的社會道德,增強社會責任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在重視《形勢與政策》課的同時,積極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提供借鑒,徹底改變《形勢與政策》課多年來的弱勢地位,已屬當務之急。
第一,完善課程設置。
首先,在內容方面,課程的設置要緊貼學校的專業(yè)特色,選題要緊貼師生的現(xiàn)實生活,注重實效,而且要通俗易懂,主題不要太宏大,也不要太窄小。比如,很多高校在校慶之際開展的校史教育就很受學生歡迎。其次,教學課件要盡可能圖文、視頻、聲音并茂,一頁課件中的文字不要太多。
再次,要嚴格考核,“考核方法要靈活,可采用開卷考試、寫論文等形式。”[1]除《通知》要求之外,最好也像其他學科一樣采用閉卷考試,試卷上可以增加時事選擇題,使題型多樣化。亦可以寫一篇2000字以上的論文,以避免大面積抄襲和雷同卷的出現(xiàn)。最后,應該提高學分的比重,增加師生的重視度,不讓大家感到該課程像雞肋一樣,“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流于形式。
第二,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首先,學校要加大資金方面的投入,逐步使《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專業(yè)化,這是保證授課質量的關鍵步驟。平時,教師要博覽群書,關心天下大事,熟悉黨和國家的各種大政方針,這樣才能在授課時深入淺出、有的放矢地面對學生。也可以按照教師專業(yè),分模塊進行授課,教師專心致力于一個版塊,在備課廣度和深度上的效果都會明顯凸現(xiàn)。
其次,教師在講課前要認真?zhèn)湔n,廣泛收集相關資料。講課時,不要一味地采用填鴨式的教育,不要照本宣科,要采用各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充分發(fā)揮“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使學生在寓學于樂的氛圍中感悟時政的博大精深。比如,教師在課前和課間休息時,可以播放一些相關專題的電視視頻,但不能占用太長的時間,幾分鐘即可。再次,要嚴格教師授課紀律。“要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qū)、課堂講授有紀律,嚴格教育教學紀律,切實加強教材管理,在講臺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違背憲法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錯誤觀點和言論。”[3]
最后,學校要健全《形勢與政策》課的師資培訓和獎勵機制,鼓勵教師重視教學和科研,使大家擁有自己的專業(yè)歸屬感。同時,要使教師的集體備課正規(guī)化,增加討論和觀摩環(huán)節(jié),以便完善授課的課件和講義,這樣,以老帶新,集思廣益,互相借鑒,才能使教師共同進步,也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
第三,要加強對學生課堂紀律的監(jiān)管。目前,學生對公共課程、特別是政治類的課程,大都不感興趣,“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各種違反課堂紀律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同時,網絡已深入到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少學生沉浸在網絡游戲、電影、購物、聊天中,對于課本知識缺乏足夠的興趣。
特別是部分理工專業(yè)的學生,更是認為思想政治課對他們的專業(yè)沒有多大作用,于是在考試時隨便找一些參考資料臨時應付一下了事,這就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任課教師對于上課不注意聽課的現(xiàn)象,要給予適時的提醒,并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另外,建議開展小班教學,這樣便于對學生的課堂教學和管理。讓學生全部到教室認真地聽課,也成為檢驗學校紀律和課堂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
第四,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如熟練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聲音、文字、圖文來傳達豐富多彩的知識,這對傳統(tǒng)的黑白板書的授課模式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同時,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博物館、烈士陵園、工礦企業(yè),參加軍訓,開展團組織生活,等等,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3]要把形勢與政策教育與“三下鄉(xiāng)”、“青年志愿者”等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受教育。要積極運用互聯(lián)網這一現(xiàn)代信息技術,豐富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拓展教育空間。[1]
三、結語
《形勢與政策》課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有著積極的作用,對其課堂教學的探索現(xiàn)在只是一個開始,實際操作中做得還遠遠不夠好。目前,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已開始抬頭,而網絡化的趨勢更使得高校和社會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以前象牙塔里寧靜的環(huán)境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在今天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怎樣開展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怎樣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怎樣使他們樹立起堅強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怎樣讓他們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這是擺在全體《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系統(tǒng)工程,要想突破這個瓶頸,就需要求以足夠的智慧和超前的思維去從容面對。
參考文獻:
[1]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號,2004-11-19.
[2]李玉琛.形勢與政策基礎教程[M].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fā)[2004]16號,2004-10-15.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