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論文寫作指導 > 有關食品微生物檢測論文范文

有關食品微生物檢測論文范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有關食品微生物檢測論文范文

  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對微生物的檢驗技術的發(fā)展就變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論文,供大家參考。

  食品微生物論文篇一:《簡述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食品微生物 實驗教學 實驗開放管理

  【論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中,本文從精心選擇實驗內容,有效組織管理實驗教學,引進綜合考評機制并加強開放管理實驗室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以期確保實驗課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達到教學目的。

  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實驗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鞏固已學到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活躍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學是食品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專業(yè)課,是普通微生物學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在系統(tǒng)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分離純化技術、鑒定技術、發(fā)酵食品的制備技術、食品加工與保鮮技術以及現(xiàn)代分子微生物學實驗方法等。通過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培養(yǎng)出不僅具有豐富理論知識,而且能掌握現(xiàn)代生物技術并熟練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強食品微生物實踐教學的組織指導,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實驗教學效果一直是我們關注和探索的問題。下面簡單談一下我們在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1 精心選擇實驗內容,調動學習積極性

  隨著食品工業(yè)和微生物檢測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食品微生物學及其實驗課的內容也不斷擴展,而實驗課既受理論課內容進度的限制,又受課時及實驗室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課時內,系統(tǒng)、科學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實驗項目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實驗教師在掌握微生物學教學大綱的前提下,結合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動態(tài),精心設計實驗課教學體系,合理選擇實驗項目。

  選擇實驗內容,我們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學生對食品中常見細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進行觀察,掌握其性狀特征和培養(yǎng)生長條件。學會識別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謝活動制造更多的發(fā)酵產(chǎn)品,提高食品的質量,同時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敗變質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選擇有代表性的發(fā)酵食品作為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產(chǎn)發(fā)酵食品的整個過程,通過這些實驗使同學們對食品發(fā)酵有一個總體印象,并能舉一反三。最后對不同的食品和發(fā)酵食品設計實驗,讓學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分離純化技術、鑒定技術。并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熱點介紹食品工業(yè)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

  實驗設計過程中,不僅有驗證性實驗,更多地引進了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學生分成幾人一組,讓學生從實驗設計,自己選擇原材料,準備實驗材料,試劑的配置,培養(yǎng)基的制備和滅菌等都由學生自己完成,最后寫成規(guī)范的實驗報告。學生對此積極性很高,甜酒釀、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學們喜歡并制作的發(fā)酵食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所學內容貫通,并熟悉掌握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步驟,這對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獨立開展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2 強化基礎技能的訓練,有效組織管理實驗教學

  食品微生物學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開展的,學生無菌操作觀念的培養(yǎng)、正確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實驗儀器,如光學顯微鏡、滅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學生的這些基礎技能還是很薄弱,所以我們在進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中只要涉及這些基礎性的知識,都會給予強調,親自演示。

  學生微生物基礎技能培養(yǎng)和形成,不是一兩堂課能完成,也不是單單有老師演示后學生就可以掌握,必須讓學生每人親自動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硬件等條件限制,人手一套實驗器材不現(xiàn)實,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資源情況下,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動手操作并熟悉實驗過程,有效組織和管理實驗教學過程就尤為重要。

  (1)首先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充分做好預實驗,對實驗的關鍵步驟和關鍵操作點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授課過程中有重點地強調,并分析某步驟出現(xiàn)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的結果。

  (2)每次實驗之前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就實驗進行積極的溝通,不僅對實驗準備的物品和材料溝通,更要對實驗的組織過程協(xié)商。

  (3)在實驗過程中則需要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相互協(xié)作,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班干部和小組長的作用。課堂理論教學課和實驗課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實驗課更注重學生的動手參與,以及實驗過程出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及時解決。   (4)教師要嚴于律已,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實驗過程中耐心指導,熱情幫助,回答好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并隨時糾正不正確或不規(guī)范操作。

  3 加強實驗課考核,引進綜合實驗考評

  實驗課的成績給定,往往包括實驗課出勤率和實驗報告成績兩方面綜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師認真考勤,只有學生的出勤率有保證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其次,要求實驗報告書寫規(guī)范,詳細完成實驗報告,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實驗失敗要分析原因。同時教師也對實驗報告認真批改,實驗報告是對實驗的總結,也是對實驗課質量高低的檢驗。通過對實驗報告的批改,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實際教學中,實驗報告雷同和抄襲的現(xiàn)象比較多見,為綜合考評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對實驗技能的掌握,建議今后引進期末的綜合實驗考評:即將各個試驗項目設計成不同的實驗題目,讓每個學生隨機抽取并在有限的時間內獨立完成操作,視完成的情況給予評分。比如:“食品中常見菌類的平板培養(yǎng)”考察了無菌操作、培養(yǎng)基的制備,對食品中常見菌類平板接菌技術;“食品中常見菌類的形態(tài)觀察”考察了革蘭氏染色,各真菌形態(tài)辨別等。在進行具體考核過程中,可把每個考核的內容進行量化定出詳細的評分標準,根據(jù)學生的每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現(xiàn)場打分,并對同學進行現(xiàn)場提問,讓學生進行答辯。

  4 有計劃推進實驗室的開放 加強實驗室開放管理

  微生物實驗室的開放是對食品微生物實驗課的有益補充,能強化、鞏固、提升對食品微生物課程內容的理解,我們鼓勵學生設計和開發(fā)自己的科研項目,而且學校有很優(yōu)厚的資金加以支持。但是開放實驗室不是無條件的,有時因實驗操作不當引起的安全隱患是很嚴重和難以預料。因此實驗室開放時管理須給予加強。

  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利用校園網(wǎng)建設實驗網(wǎng)站,公布開放實驗項目的題目、時間和地點,供學生選擇和預約。

  專人負責學生的科研隊伍,對菌種、標準品、和學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質要有專人負責,注意保管,不隨意丟棄,做好無害化處理。對使用儀器學生做好使用登記,實驗物品注意清洗、歸還、交接。

  總之,食品微生物實驗課,只有提高對實驗教學活動的認識,精心選擇實驗內容,合理有效組織和管理實驗過程,并加強實驗課的考核,在此基礎上,推進實驗室對學生的開放,加強開放實驗室的管理,就能確保實驗課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達到教學目的,也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 賴建平.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入手加強化學院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實驗室開放管理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初探[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4:211~212.

  食品微生物論文篇二:《簡述食品微生物教學改革的體會》

  [論文關鍵詞]:食品微生物 教學改革 多媒體課件

  [論文摘要]:針對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文章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成績考核標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為食品微生物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研究與食品有關的微生物的科學,通過對微生物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的教學,使學生能辨別有益的、腐敗的和病原的微生物,從而在食品制造、保藏過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以防止食品的變質[1]。該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技術性實用性強,是食品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在教學中,除重視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的傳授外,也注重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法和體會如下:

  一、變學生被動為主動,變換教學立場

  教師的備課不是簡單的“背課”[2],是在對教學內容熟悉的基礎上,優(yōu)化內容,根據(jù)食品微生物學知識體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和主動,啟發(fā)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充分發(fā)揮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作用。要改以往課堂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被強迫坐于課堂,不能也不敢出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做到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自身主動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課程相互滲透、相互聯(lián)系,在授課時間上有前有后,為了避免相近課程某些內容重復,我們進行了授課內容的優(yōu)化。對于先修課程生物化學,已講過“物質代謝”內容,則以學生為主角,讓學生課下查閱資料豐富相關知識尤其是一些科研論文(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更多問題),然后課堂向教師提問的方式來完成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提問的難易做到由淺及深地回答,幫助學生回顧已忘或還未掌握的內容。學生在提問時,允許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老師答疑時要盡可能多聯(lián)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實例和本學科當前研究的最新進展,用簡練、幽默、易懂的語言回答相關問題,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知識,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主角,要發(fā)揮主角作用。

  二、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傳統(tǒng)的板書加掛圖的食品微生物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信息量。計算機輔助教學成為當今教育科學及教學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3]。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食品微生物教學中,使教學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體技術使直觀教學成為可能。將微觀世界在課堂上生動再現(xiàn),其效果勝過任何語言的描述。其次,多媒體提供的信息量遠遠大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可以觀看多幅圖片,閱讀多篇教學材料,這個數(shù)量可以是傳統(tǒng)教學的幾倍。第三,多媒體將多種教學資源進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課件、動畫、相關網(wǎng)絡聲像資料及新聞報道等。

  食品微生物學,不僅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發(fā)展迅速,而且個體微小,學生對它的認識遠不如對宏觀事物,再加上其營養(yǎng)方式、遺傳類型多種多樣、代謝機制錯綜復雜,學生往往感覺其知識繁瑣、抽象和難以理解。針對這種情況,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通過flash動畫、PPT課件、高清晰顯微照片、動態(tài)顯微錄像等CAI教學軟件,使微觀世界宏觀化、教學內容形象化[4]。例如,把細菌、真菌、病毒的顯微世界以色彩豐富、直觀清晰、生動形象的三維畫面或科教電影形式展示給學生,以動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細菌鞭毛的運動、T偶噬菌體的增殖、主動吸收的方式、細胞的分裂過程等內容。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與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加大教學的信息量,提高講課的效率。

  三、采取形象化教學形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強化抽象理論與具體實例結合,增加學生對抽象理論的感性認識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學主要講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產(chǎn)、貯運及銷售過程的利害影響,但由于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們很難就只有顯微條件下才能觀察到的細小生物讓其形象化,宏觀化。雖然多媒體已經(jīng)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與具體實例聯(lián)系更加緊密,更加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們必須借助實際生產(chǎn)、生活中的例子來實現(xiàn)形象化教學。如,上課時我們將一些常見的白酒、紅酒、酸乳、面包、醬類等發(fā)酵食品帶入課堂來講授微生物在發(fā)酵食品中的應用,并且通過與實驗緊密結合,開展發(fā)酵酸乳來增強學生對微生物利用的認知,讓學生自已親自動手制作酸乳,品評自已的勞動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重點。再如講到微生物對食品的危害時,我們選用了一些發(fā)霉的糧食、發(fā)霉的馬鈴薯以及發(fā)臭的肉和罐頭等進入課堂,這樣在理論講解時有現(xiàn)實的例子,無論從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觀感性認識而變得輕松容易。

  四、調動學生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創(chuàng)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5]食品微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奠定基礎。那么如何在微生物教學過程中做到調動學生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呢?我們主要從三方面來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智力發(fā)展情況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程度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和不同的目標要求。第二,以“新”為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突出“新”的理念(即運用新思想,聯(lián)系新理論,列舉新課題等),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學術討論會,大膽提問等方面都無疑會起重要作用,同時還賦予學生寶貴的創(chuàng)新思維。第三,多樣化傳授知識。改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變化的課外觀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長變化;鼓勵學生課堂提問,學生課外查閱資料課堂以報告會形式進行教學內容討論;積極開展相關實驗,引入校園河水中微生物檢測實驗,培養(yǎng)學生自行設計安排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五、強化實驗教學,重視動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技能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這一學科的在校大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前,普遍存在動手能力較差、實驗技能欠缺的問題。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種條件,加強實驗技能培訓,是最快捷有效的彌補方法。

  (一)課堂實驗

  食品微生物實驗課開始時,講明實驗目的、要求、步驟和注意事項,努力使實驗成功的要求變成學生頭腦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學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實驗當中去。從最基本的操作技術做起,抓住實驗課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采取多種形式強化基本技能。具體如下:

  最初,教師進行實驗目的、要求、步驟和注意事項的詳細講解。

  其次,以多媒體的形式將預先錄制的實驗過程向學生播放。這樣既可以回顧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實驗印象,又可使學生初步了解實驗過程、實驗步驟及實驗中的關鍵操作,幫助掌握實驗技能。

  再次,教師與學生同時進行實驗操作。這樣進行實驗,學生在觀看了錄像后對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記憶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過教師演示與他們實驗的同步,進行實驗信息交換,從而讓學生能夠最短最及時最迅速地掌握正確的實驗技能。

  最后,進行實驗總結,認真完成實驗報告的寫作和批閱,從中找出問題并進行集中答疑,進一步修正學生實驗中的錯誤。

  (二)課外實驗

  不定期安排學生在課外做些簡單實驗或集中安排學生課外進行實驗技能訓練。如在講微生物腐敗變質時安排學生課外取一空礦泉水瓶內裝入校園河流中比較清澈的水,然后進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質變化產(chǎn)生腥臭。讓學生通過這種現(xiàn)象來強化課堂所學內容,起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再如集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校園河水中微生物檢測實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從實驗設計到完成檢測報告一系列工作,并且最后進行結果評比。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而且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建立適合當代大學生的考核機制[6],正確評定學生成績

  實行理論和實驗考試分離,突出實驗,綜合評定的考試模式。改以往教師授課內容為藍本,學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態(tài)考試模式。將理論考查內容面放寬加大,強調與實際食品生產(chǎn)的聯(lián)系,將知識點以命題形式溶入現(xiàn)實生活,做到“學以致用”。實驗考試采用筆試和操作各占一半的命題形式,做到實驗理論和實驗操作并行,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兩部分命題,達到理論、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實驗筆試以實驗基本原理和關鍵操作步驟為主要命題范圍,實驗操作以抽簽形式定,內容均為食品微生物必須掌握的實驗內容,如顯微鏡觀察、細菌染色、細菌計數(shù)等。最后學生成績由理論和實驗兩部成績再結合平時的課堂提問及實驗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給出學生一個公平公正科學的考核成績。通過這種模式考試既要求學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關理論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實踐證明,我們進行的食品微生物課程教學改革的大膽嘗試是成功的。教學內容的豐富更新、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考核機制的客觀化,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了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賈英民,食品微生物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飛,微生物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幾點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學中的CAI[J],彭城職業(yè)大學學報,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鋒、蔣軍,運用多媒體課件好食品微生物學的嘗試[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2,10,42~44

  [5]葉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食品微生物論文篇三:《食品中微生物檢驗方法》

  摘要: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食品安全已經(jīng)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不僅影響到人類的健康,而且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及穩(wěn)定,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研究新檢驗方法,快速推廣普及有效檢測技術越顯重要。本文介紹了免疫檢測技術、分子生物學方法、快速測試片法、電阻電導測定法四方面的檢測方法,并評述了他們的特點。隨著生物等新技術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檢驗領域應用,文章對近幾年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和方法進行介紹,這樣做有效的提高了檢測效率和檢驗速度。

  關鍵詞: 檢測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隨著人們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細菌門”、“福壽螺”、“毒餃子”等名詞的出現(xiàn),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根據(jù)WHO統(tǒng)計,全球每年有近15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產(chǎn)、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目前,微生物對食品的污染問題成為人們關注領域。

  1 食品微生物分類及命名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學分類學上的專門名詞,而是對所有形體微小,單細胞的或個體結構較為簡單的多細胞的、甚至沒有細胞結構的低等生物的統(tǒng)稱。其群體非常龐雜,種類繁多,包括細胞型和非細胞型兩類。凡具有細胞形態(tài)的微生物稱為細胞型微生物。細胞型微生物按細胞結構又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及方法

  2.1 免疫檢測技術———酶聯(lián)免疫吸附劑測定法 (ELIsA)[1]

  免疫學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yī)學科學。免疫應答是機體對抗原刺激的反應,也是對抗原物質進行識別和排除的一種生物學過程?,F(xiàn)代免疫學將“免疫”定義為:機體對“自己”和“異己”識別、應答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生物學效應的總和,正常情況下是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一種生理性功能。

  酶聯(lián)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檢驗中應用的主要免疫檢測技術。它的中心就是讓抗體與酶復合物結合,然后通過顯色來檢測。具體說就是使抗原或抗體結合到某種固相載體表面,即與某種酶連接成酶標抗原或抗體,這種酶標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把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和酶標抗原或抗體按不同的步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其他物質分開,最后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應底物,底物被酶催化變?yōu)橛猩a(chǎn)物,產(chǎn)物的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直接相關,可根據(jù)顏色反應的深淺來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2 分子生物學方法

  2.2.1 核酸探針法[2] 核酸探針是將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標記,加入已變性的被檢DNA中,在一定條件下即可與該樣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區(qū)段形成雜交雙鏈,從而達到鑒定樣品中DNA的目的,這種能認識到特異性核苷酸序列有標記的單鏈DNA分子就稱為核酸探針或基因探針。與免疫學方法相似,探針也需要附加適當標記。以往研究的探針技術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專門的實驗室使用,而現(xiàn)在較熱門的技術是以核酸雜交為基礎的第二代技術一—比色計。該方法依賴核糖體RNA(tRNA)發(fā)育中儲存的核酸成分進行檢測。這種天然富含rRNA標靶序列的使用使得無輻射檢測成為可能,同時又保持了與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當或者更高的靈敏度??傮w說,核酸探針技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技術,特點是敏感、特異、簡便、快速,缺點是一種菌就需要一種探針,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種探針,該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再者就是檢驗費用比較昂貴。

  2.2.2 聚合酶鏈反應法(PcR方法)[2] 聚合酶鏈反應   (PCR)PCR是美國科學家Mllllis于1983年發(fā)明的體外快速擴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稱為基因體外擴增法,是一種體外選擇性擴增DNA或RNA的技術。該方法通過對人工難以培養(yǎng)的微生物相應RNA或DNA片段擴增,檢測擴增的產(chǎn)物含量,從而快速對飼料中致病菌的含量進行檢測。PCR技術可直接檢測樣品中痢疾桿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肉毒梭菌等。

  2.2.3 快速測試片法 快速測試片法是利用無毒的紙膜、紙片、膠片為培養(yǎng)基載體,快速、定性和定量檢測試紙和膠片的食品微生物檢測方法,它是一種集現(xiàn)代化學、高分子科學、微生物學于一體的檢測方法。對有些項目的測定,其準確度和精確度高,幾乎與標準方法相媲美。其優(yōu)點:第一,常規(guī)法需要時間較長,而且溫度要求嚴格,而測試片操作簡單,大大縮短了測試時間,以往許多實驗室不能實施,不能達到及時檢測的目的。第二,快速測試片可以在取樣時同時接種,防止延長接種時間時由于細菌繁殖造成的數(shù)量增多,結果更能反映當時樣本中真實的細菌數(shù)。第三,測定少量樣品,不需配試劑,價格低廉,可隨時進行,便于運輸,攜帶方便,易于消毒保存,操作簡便快速。

  2.2.4 電阻電導測定法 電阻電導測定法原理是:在細菌生長繁殖期間,將大分子物質(蛋白質、糖類等)分解成有機酸、氨基酸等帶電荷的小分子物質,改變其培養(yǎng)液的導電度。這樣,通過電阻和導電度的數(shù)值變化,就可推算出樣品含菌數(shù)。目前已開發(fā)出來的電阻電導檢測器有:美國Vitek公司生產(chǎn)的Bactometer可適用于檢測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國推出的Mathus系統(tǒng),可用來檢測牛乳、釀造液、魚及海產(chǎn)品的含菌量[3]。

  3 結束語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已逐漸成為世界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本文中羅列了幾個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技術,雖然很多技術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的屬于世界前沿,有的還處于發(fā)展階段,但其應用價值日顯突出。

  參考文獻:

  [1]王蘭蘭.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91-93.

  [2]楊向榮,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J].學術論壇,2006,5.

  [3]周向華,王衍彬,葉興乾等.電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中的應用[J].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2003(10):73-75.


猜你喜歡:

1.食品安全畢業(yè)論文范文

2.大專食品畢業(yè)論文范文

3.食品加工論文范文

4.醫(yī)學微生物論文

5.微生物學習心得

6.關于畜牧獸醫(yī)論文范文

14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