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倫理道德思想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啟示
時間:
馬紅1由 分享
摘 要:孔子的道德思想體系博大精神,特別是其道德范疇與修養(yǎng)方法,代表了東方傳統(tǒng)倫理精神與道德文明的特殊方向與價值取向,滋養(yǎng)了二千多年的華夏文明。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瑞典科學家漢內斯阿爾斯,曾于1988年1月在巴黎演講時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從孔子那里尋求智慧??鬃釉谑澜缟系乃枷氲匚豢梢娨话?。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應在孔子的倫理思想中尋求啟迪。
關鍵詞:倫理;道德;人際交往;當代意義
一、孔子倫理道德思想的內涵
倫理道德范疇,是指那些反映和概括人類倫理道德的現(xiàn)象與本質,體現(xiàn)一定的道德要求并對人們行為發(fā)生影響的基本概念。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在我國流傳了兩千年,其倫理道德范疇,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ㄒ唬┤?br/> 《呂氏春秋•不仁篇》曰:“孔子貴仁”。“仁”是孔子倫理道德規(guī)范體系中的中心范疇和最高準則??鬃铀珜У?ldquo;仁愛”精神,是中國古代倫理道德的宗旨與根本,是立身處世、為政治國的指南與規(guī)范,為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揭示了人性的靈光,提升了人生的價值,展示了人格的偉大,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普遍意義。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下引同書,只注篇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另一方面,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所以,“仁”包含“忠”、“恕”兩個方面,其本質就是推己及人地愛人。
?。ǘ┬?br/> “孔子以孝統(tǒng)攝諸行”(蔡元培:《中國倫理史》第20頁)“孝”乃人倫之始。它是中國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鬃邮讋?chuàng)私學,設帳授徒,最強調“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學而》)他認為“孝乎維-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為政》)孔子認為愛人的道德感情首先是從孝順父母開始的。因此,他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三)禮
孔子日“不學禮,無以立”。(《季氏》)禮儀約束著人們的行為??鬃尤眨?ldquo;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禮儀促進人際和諧??鬃诱f:“安上治民,莫善于禮”??鬃优囵B(yǎng)學生,是從教學生修禮開始的。要學生通過學禮,來規(guī)范行為,美化形象,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最后達到高尚的人格。禮作為對人的行為的一系列外在規(guī)定,是具體而周詳?shù)摹5谛袨橹兄恢囟Y的末節(jié)形式,必會導致虛偽,所以孔子在實施禮教時特別注重強調禮的內在精神和人的內心的真誠。孔子認為“禮”是達到“仁”的條件,即所謂“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四)信
孔子對“信”更是高度重視??鬃诱f:“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主張“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有信”(《學而》)孔子認為,人們只有遵守“信”的道德規(guī)范,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使自己的行為取得滿意的效果;否則,如果不講信用,虛偽欺詐,就會寸步難行。他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wèi)靈公》。)
二、當代中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xiàn)實問題
大學是人際關系走向社會化一個重要轉折期,大學生作為這個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正值思想活躍,精力旺盛,興趣廣泛,對人際關系的需要也極為強烈的時期,他們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中得到激勵、自信和歸屬感,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著許多問題。
?。ㄒ唬┳晕覟橹行?br/> 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其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弊端,因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在與同學的相處中,有些人容易過分強調以自我為中心,過高評價自己,妄自尊大,孤芳自賞。習慣于從自己的立場、觀點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一味地要求別人理解尊重自己,對別人期望過高,要求過嚴,難以認同、寬容、理解別人,缺乏與人合作的觀念和換位思考的能力,經(jīng)常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為出發(fā)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種自我為中心的態(tài)度,給他們的人際交往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ǘ┯H情的疏離
親情是人最基本的感情聯(lián)系,也是人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它需要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維系。然而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許多大學生過分沉溺于網(wǎng)絡交往,造成熱衷于各種“網(wǎng)事”,“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lián)網(wǎng)上大述衷腸”。這些沉迷于網(wǎng)絡虛幻情感世界的同學對現(xiàn)實感情比較淡漠,他們游離在大學生的主流群體的邊緣。由于對網(wǎng)絡虛幻情感的沉迷,對近距離的關系反而疏遠了的情況。特別是家庭的關愛對他們來說更是成為?一種束縛和負擔。許多大學生寧愿在網(wǎng)吧不分晝夜地上網(wǎng),也不愿意給父母打電話或是寫信。還有些學生除了要生活費外,和父母無話可說。
?。ㄈ┒Y儀的缺乏
禮儀是人際交往中的無聲名片。然而,今日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禮儀知識方面極度缺乏。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大學生亂穿馬路,爭相擠乘電梯,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在大學校園里,有的同學說話夾槍帶棒,敲敲打打;有的出語尖酸刻薄,言外有意,或者冷言冷語,冷嘲熱諷。在儀容方面,許多大學生不會打扮自己,穿衣奇形怪異、頭發(fā)五顏六色,衣著不分場合。女生為追求所謂的“新潮”、“瀟灑”而穿著暴露,男生衣著不整,穿背心、短褲、拖鞋進出教室、圖書館、食堂。在求職中,許多學生更是飽嘗不懂禮儀的苦果。
?。ㄋ模┱\信的缺失
誠信一個人與外界更好交往的基石。在人際交往中,大學生作為一個整體,給人的印象應該是有朝氣、講誠信,體現(xiàn)著較高的素質和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但是,一些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不再把誠實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諾作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則。欺詐、虛偽、狡猾等丑惡現(xiàn)象被部分同學奉為圣明。認為自己要有這種本事,才能適應社會成為人上人。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的是冷漠、高傲、盛氣凌人,遲到、早退習以為常,承諾的事情,經(jīng)常是不能兌現(xiàn),不了了之。
三、孔子倫理道德思想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啟示
人際關系在一定的群體內起著調節(jié)工作或學習效率的功能。大學生只有善于與人相處,才能體驗到生活的快樂。而孔子倫理道德思想中的“仁”、“孝”、“禮”、“信”等,內含著人際交往基本原則的思想精華,是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可以汲取的思想源泉。
?。ㄒ唬┘核挥鹗┯谌?mdash;—人際交往中的仁愛之心
天地間“我”不能獨存,“人字的結構需要相互支撐”。而“仁愛”的真諦就是尊重、理解、善待他人,與人平等交往。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學應該會正確認識自我,更應該學會以開放的胸襟接納他人,不以惡意猜測人,勿求全責備。崇人之德,揚人之善,師人之長。應該培養(yǎng)寬厚待人的作風,盡已為人,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那種一心只為自己的人最終會被識破并遠離,只有擁有一顆仁愛的心,才能沖破個人狹小的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個人發(fā)展帶來更多的條件,真正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ǘ┦赂改?,能竭其力——人際交往中的孝悌之心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親情是人際關系的主要內容??鬃诱f:“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汛愛眾”。人道孝為先,“孝”是建立在對父母等親人的自然情感基礎上的,是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孝心和孝情。這種親親之愛是可以擴展和延伸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有這種愛心的人,必然會愛他人、愛社會、愛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當代大學生不應使自己最親最近的人慢慢變成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會愛,又怎能會愛別人,怎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呢?只有發(fā)揚中華民族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才能更好地發(fā)揚扶弱濟困、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ㄈ┎恢Y,無以立——人際交往中的禮讓之心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知禮”,是一個人自處于社會的一個行為準則。“禮”的在內在精神是“情”、是“愛”、是“敬”,是人格的“尊嚴”。在人際交往中,“知禮”自然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一個“知禮”的學生,應該為人謙恭,虛心禮讓,不自滿,不盛氣凌人。應該有敬畏之心,遵守社會的基本規(guī)范和秩序,懂得去尊重別人。應該恰當?shù)匦揎棸准旱娜菝?,揚長避短,注意在不同場合下選擇樣式和色彩符合白己的服裝,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風度。應該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內在關的協(xié)調一致,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ㄋ模┭员匦?,行必果——人際交往中的誠信之心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證》)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誠信”是維持朋友關系最重要的紐帶,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和從事道德修養(yǎng)的前提,更是大學生為學和立業(yè)的根本。講誠信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無誠則無德,無誠則事難成。只有作到誠,才能感動他人,取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增進彼此問的團結和友愛。步入大學,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要較以前復雜很多,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新朋友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經(jīng)歷,如何與別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人際關系,有很多客觀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朋友間的相互信任。
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是古代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包含著處理人際關系的原則和方法態(tài)度,對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著積極的調節(jié)、啟導、借鑒和教育作用。當代大學生應該應該堅持“古為今用”和批判繼承的原則,從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的原則方法,增強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努力建立一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倫理;道德;人際交往;當代意義
一、孔子倫理道德思想的內涵
倫理道德范疇,是指那些反映和概括人類倫理道德的現(xiàn)象與本質,體現(xiàn)一定的道德要求并對人們行為發(fā)生影響的基本概念。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在我國流傳了兩千年,其倫理道德范疇,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ㄒ唬┤?br/> 《呂氏春秋•不仁篇》曰:“孔子貴仁”。“仁”是孔子倫理道德規(guī)范體系中的中心范疇和最高準則??鬃铀珜У?ldquo;仁愛”精神,是中國古代倫理道德的宗旨與根本,是立身處世、為政治國的指南與規(guī)范,為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揭示了人性的靈光,提升了人生的價值,展示了人格的偉大,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普遍意義。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下引同書,只注篇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另一方面,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所以,“仁”包含“忠”、“恕”兩個方面,其本質就是推己及人地愛人。
?。ǘ┬?br/> “孔子以孝統(tǒng)攝諸行”(蔡元培:《中國倫理史》第20頁)“孝”乃人倫之始。它是中國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鬃邮讋?chuàng)私學,設帳授徒,最強調“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學而》)他認為“孝乎維-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為政》)孔子認為愛人的道德感情首先是從孝順父母開始的。因此,他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三)禮
孔子日“不學禮,無以立”。(《季氏》)禮儀約束著人們的行為??鬃尤眨?ldquo;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禮儀促進人際和諧??鬃诱f:“安上治民,莫善于禮”??鬃优囵B(yǎng)學生,是從教學生修禮開始的。要學生通過學禮,來規(guī)范行為,美化形象,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最后達到高尚的人格。禮作為對人的行為的一系列外在規(guī)定,是具體而周詳?shù)摹5谛袨橹兄恢囟Y的末節(jié)形式,必會導致虛偽,所以孔子在實施禮教時特別注重強調禮的內在精神和人的內心的真誠。孔子認為“禮”是達到“仁”的條件,即所謂“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四)信
孔子對“信”更是高度重視??鬃诱f:“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主張“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有信”(《學而》)孔子認為,人們只有遵守“信”的道德規(guī)范,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使自己的行為取得滿意的效果;否則,如果不講信用,虛偽欺詐,就會寸步難行。他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wèi)靈公》。)
二、當代中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xiàn)實問題
大學是人際關系走向社會化一個重要轉折期,大學生作為這個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正值思想活躍,精力旺盛,興趣廣泛,對人際關系的需要也極為強烈的時期,他們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中得到激勵、自信和歸屬感,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著許多問題。
?。ㄒ唬┳晕覟橹行?br/> 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其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弊端,因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在與同學的相處中,有些人容易過分強調以自我為中心,過高評價自己,妄自尊大,孤芳自賞。習慣于從自己的立場、觀點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一味地要求別人理解尊重自己,對別人期望過高,要求過嚴,難以認同、寬容、理解別人,缺乏與人合作的觀念和換位思考的能力,經(jīng)常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為出發(fā)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種自我為中心的態(tài)度,給他們的人際交往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ǘ┯H情的疏離
親情是人最基本的感情聯(lián)系,也是人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它需要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維系。然而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許多大學生過分沉溺于網(wǎng)絡交往,造成熱衷于各種“網(wǎng)事”,“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lián)網(wǎng)上大述衷腸”。這些沉迷于網(wǎng)絡虛幻情感世界的同學對現(xiàn)實感情比較淡漠,他們游離在大學生的主流群體的邊緣。由于對網(wǎng)絡虛幻情感的沉迷,對近距離的關系反而疏遠了的情況。特別是家庭的關愛對他們來說更是成為?一種束縛和負擔。許多大學生寧愿在網(wǎng)吧不分晝夜地上網(wǎng),也不愿意給父母打電話或是寫信。還有些學生除了要生活費外,和父母無話可說。
?。ㄈ┒Y儀的缺乏
禮儀是人際交往中的無聲名片。然而,今日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禮儀知識方面極度缺乏。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大學生亂穿馬路,爭相擠乘電梯,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在大學校園里,有的同學說話夾槍帶棒,敲敲打打;有的出語尖酸刻薄,言外有意,或者冷言冷語,冷嘲熱諷。在儀容方面,許多大學生不會打扮自己,穿衣奇形怪異、頭發(fā)五顏六色,衣著不分場合。女生為追求所謂的“新潮”、“瀟灑”而穿著暴露,男生衣著不整,穿背心、短褲、拖鞋進出教室、圖書館、食堂。在求職中,許多學生更是飽嘗不懂禮儀的苦果。
?。ㄋ模┱\信的缺失
誠信一個人與外界更好交往的基石。在人際交往中,大學生作為一個整體,給人的印象應該是有朝氣、講誠信,體現(xiàn)著較高的素質和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但是,一些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不再把誠實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諾作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則。欺詐、虛偽、狡猾等丑惡現(xiàn)象被部分同學奉為圣明。認為自己要有這種本事,才能適應社會成為人上人。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的是冷漠、高傲、盛氣凌人,遲到、早退習以為常,承諾的事情,經(jīng)常是不能兌現(xiàn),不了了之。
三、孔子倫理道德思想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啟示
人際關系在一定的群體內起著調節(jié)工作或學習效率的功能。大學生只有善于與人相處,才能體驗到生活的快樂。而孔子倫理道德思想中的“仁”、“孝”、“禮”、“信”等,內含著人際交往基本原則的思想精華,是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可以汲取的思想源泉。
?。ㄒ唬┘核挥鹗┯谌?mdash;—人際交往中的仁愛之心
天地間“我”不能獨存,“人字的結構需要相互支撐”。而“仁愛”的真諦就是尊重、理解、善待他人,與人平等交往。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學應該會正確認識自我,更應該學會以開放的胸襟接納他人,不以惡意猜測人,勿求全責備。崇人之德,揚人之善,師人之長。應該培養(yǎng)寬厚待人的作風,盡已為人,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那種一心只為自己的人最終會被識破并遠離,只有擁有一顆仁愛的心,才能沖破個人狹小的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個人發(fā)展帶來更多的條件,真正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ǘ┦赂改?,能竭其力——人際交往中的孝悌之心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親情是人際關系的主要內容??鬃诱f:“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汛愛眾”。人道孝為先,“孝”是建立在對父母等親人的自然情感基礎上的,是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孝心和孝情。這種親親之愛是可以擴展和延伸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有這種愛心的人,必然會愛他人、愛社會、愛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當代大學生不應使自己最親最近的人慢慢變成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會愛,又怎能會愛別人,怎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呢?只有發(fā)揚中華民族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才能更好地發(fā)揚扶弱濟困、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ㄈ┎恢Y,無以立——人際交往中的禮讓之心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知禮”,是一個人自處于社會的一個行為準則。“禮”的在內在精神是“情”、是“愛”、是“敬”,是人格的“尊嚴”。在人際交往中,“知禮”自然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一個“知禮”的學生,應該為人謙恭,虛心禮讓,不自滿,不盛氣凌人。應該有敬畏之心,遵守社會的基本規(guī)范和秩序,懂得去尊重別人。應該恰當?shù)匦揎棸准旱娜菝?,揚長避短,注意在不同場合下選擇樣式和色彩符合白己的服裝,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風度。應該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內在關的協(xié)調一致,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ㄋ模┭员匦?,行必果——人際交往中的誠信之心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證》)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誠信”是維持朋友關系最重要的紐帶,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和從事道德修養(yǎng)的前提,更是大學生為學和立業(yè)的根本。講誠信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無誠則無德,無誠則事難成。只有作到誠,才能感動他人,取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增進彼此問的團結和友愛。步入大學,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要較以前復雜很多,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新朋友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經(jīng)歷,如何與別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人際關系,有很多客觀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朋友間的相互信任。
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是古代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包含著處理人際關系的原則和方法態(tài)度,對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著積極的調節(jié)、啟導、借鑒和教育作用。當代大學生應該應該堅持“古為今用”和批判繼承的原則,從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的原則方法,增強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努力建立一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