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管理學論文 > 人力資源管理 >

西方古近代人力資源管理思想述評

時間: 若木620 分享

  摘要: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沿用自然科學的線性思維方式對社會組織進行管理,從古希臘到近代莫不如此。但是,“人”是復雜的,社會組織自然也是復雜的。西方古近代的人們在管理實踐中,對其復雜性逐漸有所認識。文章認為: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時期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中,雖然簡單樸素的線性思維方式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但間或有一些系統(tǒng)思維的火花;倡導人性解放的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它直接推動了西方人力資源管理思想由線性思維向復雜性思維的階段性轉變。工業(yè)革命前后時期,雖然以機械論為主的線性思維開始走上舞臺,但人力資源管理的復雜性思維不僅在理論,而且在實踐中也初露端倪,開啟了現(xiàn)代人力資源管理復雜性思想的先河。

  關鍵詞:人力資源;資源管理;勞資關系;資源配置。

  由于自然科學發(fā)展水平?jīng)Q定了人們對社會的認知方式,所以,對于社會現(xiàn)象,人們常常使用同時代對自然世界的認知理念,或相應時代的技術的、物理的和生物的自然科學概念加以說明與應用。

  在古希臘,與對大自然的認知一樣,人們把每個人的社會地位歸因于君權神授,是不可改變的。這一時期,先哲們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是直觀的、樸素的線性思維方式。雖然偶爾有一點系統(tǒng)思維的火花,但只是片段的、不自覺的。

  由于生產(chǎn)力的進步,古羅馬時期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系統(tǒng)思辨的色彩,而且在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有所體現(xiàn),但只是零星的、不自覺的。在對人性假設的認識上,奴隸還是被當做“牲口”來看待,其本質還是線性思維方式。

  中世紀前后,一方面,人們在認識自然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科學技術取得了一些進展,要求解放生產(chǎn)力;而只有人性得到解放,才能使生產(chǎn)力真正得到解放。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使人們對人性的認識有了許多進步。另一方面,當時的科學技術深受機械論的影響,西方社會對人的管理思想還是都基于一種“群氓”假設,使人力資源管理思想還是具有深深的線性思維烙印。

  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一種分析的、還原論的思維方式忽略了實在的關系特征和整體性,把自然現(xiàn)象還原為機械運動,并試圖把這種思維方式運用于社會現(xiàn)象。如:17 世紀,托馬斯·霍布斯力圖把伽利略和笛卡爾的運動定律從力學移植到人類學和社會學中。18 世紀,重農(nóng)主義的絕對國家經(jīng)濟模型如同那時的機械裝置[1]。在工業(yè)革命前后時期,出現(xiàn)了雇傭勞動與勞資關系問題。使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成為人們在企業(yè)管理實踐中必須面對的課題。自此以后,復雜性思維方式逐漸融入到西方社會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之中。

  一、古希臘時期———直觀、樸素的線性思維方式。

  古希臘時期,人們剛剛走出蒙昧,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對自然科學僅限于簡單直觀的認識。無論是泰勒斯把世界不變的始基規(guī)定為水的學說,還是赫拉克利特把世界不變的始基規(guī)定為火的學說;無論是恩培多克勒把世界不變的始基定為4 種元素的學說,還是德謨克利特等人把世界始基定為不變的原子的學說。一個共同特征就是都堅持著某種微觀不變的簡單性觀念(鄔焜,2010)[2]。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自然也離不開線性思維方式。

  1. 蘇格拉底的管理思想。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時期著名思想家。他認為管理具有普遍性。例如,他說,“管理私人事務和管理公共事務僅僅是在量上的不同”。兩者的管理技術是可以完全互相通用的。其實,管理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不同行業(yè)的管理有很多地方并不相通。雅典人按照蘇格拉底的主張經(jīng)常輪換其軍隊和市政府的領導人。所以,當面對敵方精良軍隊所擺出的“馬其頓方陣”時,只能是束手無策了[3]。

  2. 色諾芬的管理思想。

  色諾芬是古希臘一個出色的歷史學家和作家。他認為,家庭管理應該成為一門學問。由于古希臘奴隸制是建立在奴隸主對生產(chǎn)資料和奴隸的私有制基礎上,生產(chǎn)活動由家庭來完成。

  因此,這里的“家庭管理”相當于現(xiàn)在的企業(yè)管理。

  在討論色諾芬的“家庭管理”之前,我們先要認識到“簡單”與“復雜”之間的區(qū)別,并不像我們直覺認為的那樣鮮明[4]。

  許多系統(tǒng)貌似簡單,但仔細考察時卻顯示出顯著的復雜性(如樹葉)。另外一些貌似復雜,卻可以簡單地描述,例如某些機器(如內燃機) [5]。由于“家庭管理”涉及到“人”,而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馬克思),所以“看似簡單”的古羅馬家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tǒng),實際上是復雜系統(tǒng)。

  在《經(jīng)濟論》一書中,色諾芬主張對奴隸的管理應該嚴厲。但應有所區(qū)別,對順從的奴隸給予較好的待遇,對不聽話的奴隸應給予較差的待遇,這種觀點已具備現(xiàn)代人力資源激勵的雛形,但色諾芬在人性假設方面本質上是線性思維:如,在他看來,奴隸與牲畜沒有什么區(qū)別。

  色諾芬[6]還提到了分工問題,“他們可以一個人做男鞋,一個人做女鞋。或者由一個人把衣服裁好,另一個人再把它縫起來,只做一種最簡單工作的人會無條件地把工作做得更好,這是必然的。”他認為分工是必要的,可以提高產(chǎn)品質量。但他沒有把分工所引發(fā)的協(xié)作等人力資源管理系統(tǒng)方面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考慮。

  3. 柏拉圖的管理思想。

  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其名著之一是《理想國》。該書中主要也是研究分工問題。但與色諾芬不同的是,他把分工問題的研究拓展到了國家層面。

  在柏拉圖看來,一個國家中,應該有專門從事各種行業(yè)的人,而每一個人從事哪種行業(yè)或職務,這要取決于人們的秉性,是由先天決定的。他力圖證明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都是天生的,彼此絕對不能改變和交換。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奴隸只是會說話的工具,根本就沒有列入國家的組成階層內。

  由于在古希臘的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柏拉圖所希望的“共產(chǎn)主義”。所以,為維系現(xiàn)實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開出的藥方是:實行一種由精英、最智慧者(“哲學王”) 管理國家的貴族統(tǒng)治制度[7]。在柏拉圖看來,依靠理想的、聰明的和善良的政治家,社會即可保持穩(wěn)定和發(fā)展,人們就會安居樂業(yè)。對于這種忽略人類社會復雜性的線性思維方式,在一個古希臘城邦的小城市中,也許是正確的。然而,真實的歷史經(jīng)驗已經(jīng)表明,甚至有教養(yǎng)的、有智慧的政治領導人也難逃濫用權力的誘惑[8]。

53040